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初中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成为了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受到网络信息时代的影响,传统的培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需要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事件对初中生进行培养。
【关键词】初中生;社会责任感;培养路径;垃圾分类;责任
【中图分类号】G6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32-019-01
一、初中生社会责任感现状
(一)价值取向崇尚自我
初中生在现阶段的价值取向较为崇尚自我,主要有两个方面体现。第一,缺乏了良好的自我责任意识,日常生活较为懒散。主要表现在忽视自己的良好作息和饮食习惯,不注重眼力保护以及体育锻炼,没有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遇到挫折则选择退缩,自信心不强,缺乏奋斗精神。第二,凡是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感恩父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有了较好的生活条件,但是在孩子的教育上缺乏了感恩意识的培养,从而导致初中生在现阶段的感恩意识较为薄弱。调查研究显示,只有三成的初中生会选择孝敬父母。
(二)初中生还不能做到知行不一
第一,缺乏社会服务意识。初中阶段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布置给学生的专项作业,但是很多学生完成了这项工作只是因为要完成自己的学业。其主观上还缺乏主动服务社会的意识,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占六成的学生认为社会上的事情与其无关,觉得对自己没有多大意义。
第二,社会公德意识较为薄弱。当代初中生就像在温室里长大的花朵,对这个社会缺少关注度,以及社会公德意识较为薄弱。例如:看到乱扔垃圾是否会将垃圾捡起来放进垃圾箱,遇到等红灯是否会遵守交通规则进行等待,公交车上是否愿意为老人让座。根据相关调查显示,一半的学生会选择再看看。
二、初中生缺乏社会责任感的原因
(一)在学校的教育方面
现阶段,初中学校对学生的培养,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老师围绕着考试内容对学生进行教学,学生为了考试而不断进行试题练习,双方都在考试的压力中进行教学活动。因此,老师忽略了对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这也侧面反映了当前教育,落实不到位的现状。
(二)在家庭的教育方面
当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追求物质的满足,部分家长给学生灌输读书是为了今后找份好工作的思想进行家庭教育,而忽视了对初中生进行社会责任感培养。导致初中生缺乏担负起国家未来的重任的意识。很多家长遇到小孩犯错误都不敢大声打骂,甚至纵容小孩犯错,推卸责任。
(三)社会风气的影响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物质财富充斥在整个社会各个层面。很多社会思想潮流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例如:目前网红直播现象,让很多学生产生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及个人主义,严重腐蚀了初中生的心灵。部分学生认为读书无用,并产生了辍学的念头,干起了网红直播。甚至有些学生认为,读好书不如有个好爸爸,这种追求享乐主义的风气极其严重的影响了初中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
三、基于垃圾分类我有责培养初中生的社会责任感
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初中生要主动认识社会,积极它融入社会。因此,培养初中生的社会责任感,首先要理解社会责任感是基于社会实践而产生的一种责任意识。结合社会实践,可以以“垃圾分类我有责”这一主题对初中生进行社会的培养。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为深入落实垃圾分类工作做出了重要的指示精神,重在全国推广垃圾分类工作,一时间全国都在落实实行垃圾分类这一重要工作,垃圾分类公益广告也铺满了整个城市。对此,利用垃圾分类对初中生进行社会责任感,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如何利用垃圾分类对初中生进行社会责任感,培养有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以学校为主体开展垃圾分类主题教育工作
校园作为学生学习知识、文化的摇篮,是培养初中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场所。对此。学校应该注重开展与社会责任感相关的主题教育工作。例如课堂上,针对垃圾分类进行针对性,教会学生怎么区分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以及其他垃圾。通过公益视频向学生展示垃圾种类的区别。让学生关注自己日常生活中,产生的生活垃圾该如何分类。在课堂上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相关垃圾图片,然后让学生进行归类;并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谨守垃圾分类的原则进行垃圾处理;并鼓励学生在学校或者家里或者出去游玩时一定要遵守垃圾分类的原则进行垃圾处理,不能乱扔垃圾,以此培养学生遵守垃圾分类的原则。只有让学生有意识的去遵守这一原则,才能逐步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意识。因此,学校的教育是初中生形成责任感意识的重要途径。
(二)有效构建家庭的教育氛围,培养初中生学会担当,敢于承担责任
培养初中生的社会责任感,还需要从日常生活中入手。家庭作为初中生教育的重要场所之一,家长应该关注学生社会责任感以及道德观的培养。利用垃圾分类这一主题,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适当增加和孩子的互动,例如让孩子参与日常打扫卫生的工作,并主动和孩子讨論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并详细解释垃圾分类带来的作用,以及对我们日常生活的重大影响。让孩子从主观意识上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作用,并灌输孩子垃圾分类人人有责,要主动提高自我责任意识,因为垃圾分类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关乎整个地球的发展。以此为前提培养孩子形成主观的社会责任意识。
(三)养成亲社会行为,鼓励初中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除校园和家庭外,社会也是培养初中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场所。家长和老师应该多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公益志愿活动,通过政府公益活动或者社区居委、物业等等机构发起的垃圾分类工作,关心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例如。城市志愿垃圾分类行动。通过志愿者的宣讲以及垃圾分类实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实践活动中,利用周末时间,鼓励学生参加社区公益垃圾分类宣传工作,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利用垃圾分类的主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基于实际生活当中的有效措施。学校和家庭要注重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就必须针对社会责任感的形成这一目标开展相应的教育工作,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努力为成为一个符合国家发展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吴仕平. 垃圾分类 人人有责[N]. 芜湖日报,2019-07-29(001).
作者单位
(河源市源城区新江路中学;广东;河源;517000)
【关键词】初中生;社会责任感;培养路径;垃圾分类;责任
【中图分类号】G6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32-019-01
一、初中生社会责任感现状
(一)价值取向崇尚自我
初中生在现阶段的价值取向较为崇尚自我,主要有两个方面体现。第一,缺乏了良好的自我责任意识,日常生活较为懒散。主要表现在忽视自己的良好作息和饮食习惯,不注重眼力保护以及体育锻炼,没有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遇到挫折则选择退缩,自信心不强,缺乏奋斗精神。第二,凡是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感恩父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有了较好的生活条件,但是在孩子的教育上缺乏了感恩意识的培养,从而导致初中生在现阶段的感恩意识较为薄弱。调查研究显示,只有三成的初中生会选择孝敬父母。
(二)初中生还不能做到知行不一
第一,缺乏社会服务意识。初中阶段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布置给学生的专项作业,但是很多学生完成了这项工作只是因为要完成自己的学业。其主观上还缺乏主动服务社会的意识,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占六成的学生认为社会上的事情与其无关,觉得对自己没有多大意义。
第二,社会公德意识较为薄弱。当代初中生就像在温室里长大的花朵,对这个社会缺少关注度,以及社会公德意识较为薄弱。例如:看到乱扔垃圾是否会将垃圾捡起来放进垃圾箱,遇到等红灯是否会遵守交通规则进行等待,公交车上是否愿意为老人让座。根据相关调查显示,一半的学生会选择再看看。
二、初中生缺乏社会责任感的原因
(一)在学校的教育方面
现阶段,初中学校对学生的培养,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老师围绕着考试内容对学生进行教学,学生为了考试而不断进行试题练习,双方都在考试的压力中进行教学活动。因此,老师忽略了对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这也侧面反映了当前教育,落实不到位的现状。
(二)在家庭的教育方面
当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追求物质的满足,部分家长给学生灌输读书是为了今后找份好工作的思想进行家庭教育,而忽视了对初中生进行社会责任感培养。导致初中生缺乏担负起国家未来的重任的意识。很多家长遇到小孩犯错误都不敢大声打骂,甚至纵容小孩犯错,推卸责任。
(三)社会风气的影响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物质财富充斥在整个社会各个层面。很多社会思想潮流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例如:目前网红直播现象,让很多学生产生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及个人主义,严重腐蚀了初中生的心灵。部分学生认为读书无用,并产生了辍学的念头,干起了网红直播。甚至有些学生认为,读好书不如有个好爸爸,这种追求享乐主义的风气极其严重的影响了初中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
三、基于垃圾分类我有责培养初中生的社会责任感
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初中生要主动认识社会,积极它融入社会。因此,培养初中生的社会责任感,首先要理解社会责任感是基于社会实践而产生的一种责任意识。结合社会实践,可以以“垃圾分类我有责”这一主题对初中生进行社会的培养。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为深入落实垃圾分类工作做出了重要的指示精神,重在全国推广垃圾分类工作,一时间全国都在落实实行垃圾分类这一重要工作,垃圾分类公益广告也铺满了整个城市。对此,利用垃圾分类对初中生进行社会责任感,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如何利用垃圾分类对初中生进行社会责任感,培养有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以学校为主体开展垃圾分类主题教育工作
校园作为学生学习知识、文化的摇篮,是培养初中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场所。对此。学校应该注重开展与社会责任感相关的主题教育工作。例如课堂上,针对垃圾分类进行针对性,教会学生怎么区分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以及其他垃圾。通过公益视频向学生展示垃圾种类的区别。让学生关注自己日常生活中,产生的生活垃圾该如何分类。在课堂上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相关垃圾图片,然后让学生进行归类;并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谨守垃圾分类的原则进行垃圾处理;并鼓励学生在学校或者家里或者出去游玩时一定要遵守垃圾分类的原则进行垃圾处理,不能乱扔垃圾,以此培养学生遵守垃圾分类的原则。只有让学生有意识的去遵守这一原则,才能逐步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意识。因此,学校的教育是初中生形成责任感意识的重要途径。
(二)有效构建家庭的教育氛围,培养初中生学会担当,敢于承担责任
培养初中生的社会责任感,还需要从日常生活中入手。家庭作为初中生教育的重要场所之一,家长应该关注学生社会责任感以及道德观的培养。利用垃圾分类这一主题,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适当增加和孩子的互动,例如让孩子参与日常打扫卫生的工作,并主动和孩子讨論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并详细解释垃圾分类带来的作用,以及对我们日常生活的重大影响。让孩子从主观意识上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作用,并灌输孩子垃圾分类人人有责,要主动提高自我责任意识,因为垃圾分类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关乎整个地球的发展。以此为前提培养孩子形成主观的社会责任意识。
(三)养成亲社会行为,鼓励初中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除校园和家庭外,社会也是培养初中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场所。家长和老师应该多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公益志愿活动,通过政府公益活动或者社区居委、物业等等机构发起的垃圾分类工作,关心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例如。城市志愿垃圾分类行动。通过志愿者的宣讲以及垃圾分类实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实践活动中,利用周末时间,鼓励学生参加社区公益垃圾分类宣传工作,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利用垃圾分类的主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基于实际生活当中的有效措施。学校和家庭要注重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就必须针对社会责任感的形成这一目标开展相应的教育工作,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努力为成为一个符合国家发展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吴仕平. 垃圾分类 人人有责[N]. 芜湖日报,2019-07-29(001).
作者单位
(河源市源城区新江路中学;广东;河源;51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