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需要教师的教育情怀

来源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_mar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教育部2018年1月15日的新聞发布,我国的慕课数量已达到3200门,比美国的2300门多出近1000门,稳居世界第一。在这样的情形下,教育部重申大力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并提出在2020年达到国家、地方两级“两个1万门”课程(其中认定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000门,线下精品课程7000门)计划。笔者认为蓝图虽诱人,但任务很艰巨。因为在一些高校,在线开放课程的管理机制远远没有跟上,大部分教师对在线开放课程的认识与建设决心亟待加强,而反观学前教育界,首批(2017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中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寥寥无几,似乎说明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尚未能在学前教育界真正兴起。在此,笔者试图以“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课程建设者身份,梳理反思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心路历程,以期与同行分享,为高校课程与教学改革贡献绵薄之力。

一、出于对新生事物的好奇而接触在线开放课程


  2013年国内开始关注慕课,2014年前后,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等类型的课程可以转为建设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作为相关课程负责人,我当时对这一新生事物有点好奇,但基于管理部门尤其所在学校并未建立课程建设的平台,包括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没有能及时将“幼儿健康教育与活动指导”转型。但仅时过一年,尤其是《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出台后,无论国内还是省内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就被教育管理部门真正提上议事日程。因为对新生事物的兴趣,笔者与同事一起主动参加了几次有关“在线开放课程”“慕课”的培训,包括省课程中心组织并由东南大学承办的课程建设专门培训,开始接触了解在线开放课程。

二、基于对教学变革的前瞻而申报在线开放课程


  因为自己前两年有过稍纵即逝的考虑,也因为看到所在学校管理部门从当年的“不支持、不反对”之观望态度转为希望教师申报,笔者就毫不犹豫地申报了校、省两级在线开放课程。之所以申报,是因为看到了“互联网 ”的强大攻势,如果不顺应时代的发展,不加强高校教育改革尤其课堂教学改革,那么就有可能逐步变得“不会上课”或“不能把课上得更好”。教师会上课、上好课是天经地义的,岂有不会、不能之理?正是这种危机感促成了百忙之中的申报,也就有了现在的中国大学慕课“学前儿童健康教育”。

三、缘于对教学改革的热情而建设在线开放课程


  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过程是比较琐碎甚至是相当繁琐的。首先是教学视频的拍摄,这相当于必须无师自通地成为编剧、导演和播音员。所谓编剧,是指课程负责人需要设计好拍摄的具体内容,包括讲稿内容、需要呈现的课件内容。所谓导演,是指课程负责人需要联系好拍摄人员,确定拍摄日期,明确拍摄几节课,计划周全、准备充分,可以在一天连拍多节课,不需要对同一教学内容进行反复的拍摄。所谓播音员,是因为当初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被视为不建议有、不认为有、不应该有学生,课程执教者只能对着电脑自说自话,几乎等同于播音员,充其量也就是一个演讲者,算不上好教师,这与笔者当年录制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时对所有教学内容都是随堂拍摄的情形完全不一样。在当年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中,其实也有一种主张是将课堂教学进行“摆拍”以期留下尽可能“理想”的状态,但不同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风格不一样,有的崇尚瑕疵较少的“完美”版,有的欣赏留有瑕疵的“自然”版,这只有经历过此类课程建设的教师才能深切感受其各自的利弊。

四、苦于线上教学的繁琐而熟悉在线开放课程


  在线开放课程,从申报开始,任课教师就面临着许多琐碎的工作,其中一部分是教学内容方面的工作,另一部分则是建设过程中特有的教学规范方面的事务性工作,比如每个单元都要有格式化的测验题,讨论区要按规定设置,等等。这些事务性工作需要教师有良好的耐心,这或许是不少高校教师并不那么积极申报在线开放课程或者申报后迟迟未能如期建设的重要原因。相比较而言,在线开放课程比传统课堂教学需要教师付出多倍的时间和精力,这不仅因为课程建设过程中的事务性工作的繁杂,而且因为正式开课后的陡增的N倍的教学工作量。任何一门在线开放课程,一旦有了看上去还不是很多甚至还很少的几千学员后,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呈几何级数上升。因为过去只在课堂上,最多课堂前后,教师才比较多地回答学生的问题,而线上课程则是时时刻刻在答疑解惑,教师的责任心越强,教学质量则越高,但教学工作量也就越大。如果一些课程的学习者达到万人及以上的话,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量更是无法计算。加之目前相当多的高校并无完善的线上课程激励机制,甚至激励机制全无,广大教师建设线上课程的积极性十分有限,有线上课程建设经验的教师也是屈指可数,有兴趣建设的教师很少能在身边找到可以共同探讨线上课程教学改革的不同建设者,即使执教者已经进行过一两次开课,但还是因为不熟悉流程而顾此失彼。所以,在线开放课程的执教者是拥有教育情怀的教师,所幸有江苏省课程中心的管理人员,一个印象中年轻人居多的教务管理团队,几乎24小时在线,为所有任课教师第一时间解答所有问题,不厌其烦。实事求是地说,没有他们,成功上线并如期开课会成为不可思议的事情,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这一群年轻人功不可没。相比省课程中心,高校对于新型网络课程的教务管理似乎亟待加强,如果说传统课堂教学管理制度下的教师,常常会因教务管理的机械刻板而感觉规定冗余的话,那么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者却因常常无人过问而深感孤独。对于一些基本问题,比如,如何处理课堂教学与线上教学的关系让教学资源得到最优化?如何科学合理地区别对待校内学生与线上学员让学生发展最优化?等等,都应该由既具有前瞻性眼光又熟悉课程建设过程的教务管理者提前组织研讨。

五、乐于线上教学的发现而享受在线开放课程


  在一边感觉线上课程建设的繁琐、批阅学生作业的量过大、每天与学员线上交流很耗时间时,突然之间发现,作为一名任课教师,已离不开线上这个平台了,惊讶之余是惊叹!原来,自己不知不觉偏好甚至依赖这种互联网时代的教学与教研方式了。这种感觉十分类似新买了一部不同品牌的智能手机,在开始告别旧手机使用新手机的两三天中烦不胜烦,甚至觉得还不如继续使用旧手机来得省事,但再过几天就会自我发问:“怎么不早点把旧手机换掉的呢?!”课程建设中,自己感觉到的具体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其他文献
跳绳,古称“跳百索”,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一项比较剧烈的全身性活动。经常跳绳,可以促进动作的协调性,增强人体心血管、呼吸和神经系统的功能,对促进幼儿器官和内脏机能的发育有着重要作用,尤其对发展弹跳力和提高灵敏、协调、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具有显著的效果,对幼儿体质的增强也有一定的好处。同时大班幼儿即将进入小学学习,跳绳简单易行,花样繁多,可简可繁,随时可做,能丰富其未来的课间生活以及业余生活。
利用常温压缩空气微爆破技术对刺槐进行预处理,实验采用正交设计,选取爆破压力和爆破次数作为影响因子。将刺槐在(103±1℃)恒温干燥箱中干燥,测试刺槐的干燥速率和渗透性。实
一日生活皆教育,我们认为,不应单纯减少衔接时刻的时间,而要在许多场合中适度延长过渡的时间;不应将衔接时刻变得紧凑和有效率,而要使它的节奏适当地松缓下来。基于此,我们对幼儿一日生活中的衔接时刻进行了微活动设计与运用的研究。本研究中,衔接时刻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过渡环节,是指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介于有明确目标和内容的活动之间,用于转换的环节。它不仅是为了适应日常教学活动有节奏更替的需要,还是为了适应幼儿日常
《窗边的小豆豆》由南海出版社出版,作者是日本作家、主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黑柳彻子,著名翻译家赵玉皎翻译。  《窗边的小豆豆》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小豆豆(作者)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由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热爱生活,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这本书不仅带给全世界几千万读者无数的感动和笑声,而且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对后湾水库灌区扩建工程的基本情况作了简要介绍 ,通过对渠道工程地质的调查和评价 ,为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对其主要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情况进行了说明 ,指明了施工中应避让的地段
“玩转小木偶”是在中班“玩具总动员”主题下生成的个别化游戏内容。我受皮影戏这一民间艺术表演形式的启发,结合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对幼儿的发展要求,设计了“玩转小木偶”游戏。通过画一画、配一配、串一串、演一演等不同形式,让幼儿在木偶表演中体验表演的乐趣和合作的快乐。  在材料设计上,我提供了不同特征的木偶身体各部位材料,如不同性别特征,不同季节服饰,服饰上不同的图案特征等,意在引发幼儿
通过丽华苑小区的规划设计,对如何创造以人为本的现代化小区作了初步的探索,强调了现代居住空间人性化设计的重要性,指出只有建筑师认真研究人的行为模式,才能使居住空间设计充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