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发本枝丫,方育一方人

来源 :新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damiao_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参天的大树只有一个树桩,也只扎根于一片土壤。
  兴盛的大国只赖国民供养、孕育,又被滋养于一方文化。
  教育是暖人的风抚过枝丫,温润的雨浸入每一寸土地,明媚的光折射沁人心脾的绿。
  教育用在不同的国家好似植树一般,自然是顺其本性,总不至于将一株本来的参天大树连根拔起转植到灌木林中,期待它长成娇小的灌木。
  国人总说:“外国呀,就拿美国说,大学那是宽进严出学真本事,再看看我们的清华北大,国际上都排不上号。”装作自己很厉害,十分了解两国经济文化結构,比较后得出自以为是的结论,不过是道听途说、崇洋媚外在作祟,却将自己的焦虑无形之中散播开,造成社会教育焦虑、疲劳。
  确实,美国的哈佛大学是世界排名第一的,其诺贝尔奖得主比我泱泱中国得主总数都多了百来位,更别和我国一流名校相比了。但是,单凭某某奖的冷冰冰数据就可断言“中国教育一定要复制西式的哈佛大学”吗?
  有人曾言:“树的影子再长也离不开根,我走得再远也离不开妈妈。”中国传统的书院讲学曾是我国主流教学方式,在这样的体制下,古代哲人辈出,思想之花盛放。这样的教育之根至今影响我们甚至全世界。思想之花里的中庸之道不也为诺贝尔奖得主推崇吗?
  兴许,你会说:“社会的发展总是立足当下,向前发展的。”确然,但科技、教育兴国的今天,清华计算机系全球第九,人工智能方向全球第二,未来其他学科方向不也向好吗?更何况展望也得实事求是。中国不似其他发达国家经济结构、文化结构,相对复杂,尚有千万群众未能满足物质需求,怎可由体制强行要求他们跟上节奏率先满足精神需求。记得著名歌手李健入蜀地白族山区授课,看到一个个不敢发言的腼腆小孩。他说:“我们的文化基因里太多含蓄中庸,我希望有一天能看到他们的眼睛直视我表达勇敢。”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下要我们复刻希腊雅典学子激昂辩论之风,不是在沙漠里打井吗?
  深厚的文化生成,历经千年的古老传统,固定的思维方式,这所有的一切共筑了一个独特的教育的模式。可以想见,拔起一棵树,移植进另一棵,无异于南橘北枳。
  一棵树脱离了根无法存活,一种教育模式脱离了文化、传统、思维方式等便也不可存活。根发本枝丫,枝丫方茂盛。根发本枝丫,方育一方人。
  肖尧留言
  议论文的魅力在于,以开阔的视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一气呵成。如此,才是有生命力的文字,而不是枯燥地立论,再枯燥地论证,举出一堆的古人事例、名家名言。好的议论文字,应该也是来自生活,能在生活里得到佐证的,如此,才能引发同理心,水到渠成得出论点。
  本文正是如此,文字不长,但掷地有声,带给我们力量和美感,合理性也就自在其中了。
其他文献
周国平有言:“人生有三种境界,第一境界是平凡,第二境界是超凡脱俗,第三境界是返璞归真的平凡。”依笔者之见,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类社会的演进,青年精神也分为三种境界:第一境界是基于家国情怀而构筑起来的社会意识,第二境界是基于世界视角而展开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第三境界是在前两者的反思与重构之下返璞归真的平凡意识。  秋瑾言:“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这种捐躯国难、视死如归的家国情怀激励了无数
期刊
在“娱乐至死”的年代,人们被媒体上铺天盖地的明星绯闻、商家炒作所淹没,众声喧哗,人心浮躁。一百年前,美国评论家福克纳曾预言:二十世纪将是一个浅薄的世纪,因为你们即将进入电视时代。但依然有人在积极探索着,他们一方面顺应历史潮流,合理利用现代科技和文明成果;另一方面又有所取舍,有所为,有所不为。以电视节目为例,《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火爆让人们开始重新关注传統诗词文化,开始再次拿起书本;《朗读者》更像
期刊
北岛曾说过:“这是一个缺少指引的时代,商业化和娱乐化正从我们的生活中淡化指引。”诚然,赞美所带来的鼓励对人有扶持作用,透彻的批评对人有扶持作用,就像是混沌社会中的光,教会人成长。  当今社会,横流的物质欲求,过度娱乐背后的精神空洞都不容小觑。肆意的赞美与不当的批评俯拾皆是。而人在成长中,正面的鼓励式的赞美和引导式的批评,才能助力人取得成功。  【开头部分,论点明确。但是两小节的末句的论点,重复而不
期刊
“这是一个缺少指引的时代,商业化和娱乐化正从我们的生活中淡化指引。”北岛如是说。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在过度的娱乐化中日益迷惘。而适时的赞美与明晰的批评就像是黑暗中的光亮,会给人指引方向,助力人的成长。  赞美给予人的鼓励是不容小觑的。驰骋文坛的大仲马,正是因为父亲的朋友对他一手好字的赞美,才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成为享誉世界的大师;满腹经纶的顾炎武,正是因为母亲对他刻苦努力的赞美,才能抱
期刊
性灵欲化庄周蝶,只爱书香不爱花。  我一直笃信博尔赫斯之言,“天堂是图书馆的模样”。那一行行跳跃的文字恰如蝴蝶掠过天空一般久久萦绕我心。  记得早先少年时,总爱捧着曹文轩的《草房子》,沉醉其中。因我的童年也在乡村度过,书中总有些文字或情境或深或浅地引起我的共鸣。我不禁想起蓝天白云间,在无垠麦田里采摘不知名的野花,追着不知名的蝴蝶无拘无束疯跑的自己。书中的自然和人性之美,让小小的我感受着世界一点一滴
期刊
编者按:  “我的一篇文章成为阅读理解的材料,而我答不对文后列出的问题。”这句话不是天方夜谭,而是不少阅读理解文章原作者的尴尬回答。在阅读理解试题中让我们拿捏不准的写作意图、特定含义和作用、厚重感和沧桑感……事实上,就连作者本人也未必知晓——并不是每一篇文章都有弦外之音,并不是作者每一句信笔拈来都别有深意。如何能更精准把握住作者创作时的本意?本期的“作家在线”栏目,我们特地邀请到3位知名作家,他们
期刊
【真题回放】  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2018年高考语文上海卷的作文题新鲜出炉了,在全国8套高考作文题中独树一帜,非常抢眼,具有标杆和引领作用。如我们预期,它延续了往年那样的风格:客观呈现一个普遍的、概括的“社会现象”—
期刊
建群  建群,也就是建立网络社交群的行为。在手机社交时代,很多人经常被建群的亲友拉进群,给自己生活带来烦恼,甚至产生焦虑情绪。  续说:  这是信息化时代的碎片化生存状态的真实写照。大家都受到海量信息过载干扰,浪费大量时间用于无谓的信息查阅、沟通交流,精力被无关的琐事、广告、推销等垃圾信息消耗掉,感觉身体被掏空,产生了一种莫名的焦虑感。  隐形从众  隐形从众,网络用语,指表面上有意宣称自己不随波
期刊
如果把新学期比作带着行李箱去旅行,你的行李箱里,都滿载着什么呢?你也许常常有这样的想法:每到新学期都想尽量减轻行李重量,然而行囊里总有那么一两样东西,不是必备物品,但落下就会很不安心。所以,你都带什么去新学期?  看书几乎能治愈我一切的心理、生理不适。  尤其是在新学期,尤其是在新学校的新学期,尤其是在新学校的新学期的新班级,尤其是在新学校的新学期的新班级的新同学面前,无所适从和无拘无束几乎成为了
期刊
《陈情表》是中学语文课文中的名篇。评价李密《陈情表》,人们多着眼于“情”,如《古文观止》的“历叙情事,俱从天真写出,无一字虚言假饰”,《古文析义》的“纯是一片至性语,不事雕琢,唯见天真烂漫”。我们今天的教材也大都因袭前人所说,将感情作为教学的重点。而事实上,《陈情表》是作者在性命攸关之际构建的优秀公关文本,固然有感情真挚充沛、文笔流畅优美之优点,但其背后深藏的写作意图和意识才是我们更应重视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