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实生活中的思政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严重。本文以思政教师为主体,分析其职业倦怠的成因,探讨预防及缓解的对策,以期引起社会各方对思政教师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
关键词:职业倦怠;思想政治;成因;对策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培养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思政教师的职业倦怠不仅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影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还将影响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成效。因而探究思政教师职业倦怠的起因以及对策具有非常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1.社会大环境因素。转型期的社会大环境更容易造成职业倦怠的形成。一方面,社会转型期的多元价值取向导致人们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在价值选择中伴随着各种各样的焦虑与痛苦,幸福感的缺失、心理的失衡、情绪的波动、职业道德的滑坡等。另一方面,社会不正确的归因加剧了思政教师的职业倦怠。有些人对大学生中出现的信仰危机、品行问题乃至整个社会道德滑坡的问题一味归咎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低效。这种不合理、不客观的归因,也是思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之一。
2.学校小环境因素。学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轻视甚至漠视是造成思政教师职业倦怠的直接的环境因素。思想政治教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情况屡见不鲜,表现为随意压缩课时、任课教师的非专业性、课程建设得不到支持、思政教师职称的评聘滞后于专业课教师等,这些无疑都会影响到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认同,导致职业倦怠的产生。
3.个人职业素养因素。在相同的工作环境和压力下,并非所有的思政教师都会出现职业倦怠,这说明职业倦怠的形成与个人的认知、性格、能力等个体因素不无关系。有的思政课教师对自己的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对自身教学工作的崇高性和重要性缺乏认同;有的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存在缺陷,不注意内容与方法的与时俱进。如此种种个人职业素养问题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引起职业倦怠的产生或者职业倦怠的加剧。
二、预防及缓解思政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1.构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社会支持系统是帮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克服职业倦怠的重要前提。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和责任,应该通过各种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进行广泛的宣传,使整个社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重任有清醒的认识,同时使社会各界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期性、潜在性等特征,推动重视、尊重思政教师劳动的良好风气的形成。
2.学校给予心理支持、政策倾斜、课程支持是帮助思政教师克服职业倦怠的根本保证。学校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心理支持、政策倾斜和课程支持,能增强思政教师的职业满意感、价值感,帮助他们克服职业倦怠。对于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地位形成共识,这就必然大大鼓舞思政教师的斗志,为他们形成职业认同感提供巨大的心理支持。
3.思政教师积极的自我调适是克服职业倦怠的关键。克服职业倦怠的关键还在于个人,思政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自觉调适:第一,教师的信念和职业理想是教师在压力下维持心理健康的有效保证。思政课教师应深刻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是关系到政治合法性、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事业,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真正从心底认同自己工作的价值和意义。这种理想信念的存在是思政教师提高克服职业倦怠的自觉性、保持饱满的教学热情的不竭动力。第二,树立终生学习观,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思政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切实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为学生解疑释惑,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性;此外,还要注重教学技巧的积累,教学能力、施教方法的提高,这些将直接关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程参与的积极性,关系到教师自己对课堂评价的满意度。从这层意义上讲,教师乐意从事自己的工作,能从主观上避免职业倦怠的产生。第三,构建与学生的长效的、畅通的沟通交流渠道,从学生的反馈中满足思政教师自我价值实现的高层次需要。鉴于思政教学效果体现的的长期性和潜在性以及思政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实际情况,思政教师更应放下架子积极主动地接近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通过电话、网络等途径与学生保持长期的沟通和联系,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总结思政教育教学在学生成长发展中作用发挥的一般规律,从学生的成长中满足自我实现的高层次需要。第四,思政课教师要掌握一些应对职业倦怠的调适方法,比如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自身的抗压能力,增强自身情绪管理的能力,学会情绪的宣泄和调节,反思自己、主动寻求帮助等,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思政教师减轻职业倦怠。
总之,对于思政教师来说,职业倦怠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应有针对性地制定出相应的措施,预防、缓解思政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充分调动思政教师本身的工作积极性,切实保障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
参考文献:
[1]冯大鸣.教师的疲惫与疲惫的教师: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01).
[2]刘启珍,明庆华.教师问题心理与行为研究[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9.
[3]张玲.近年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J].山西师大学报,2006,(09).
关键词:职业倦怠;思想政治;成因;对策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培养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思政教师的职业倦怠不仅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影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还将影响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成效。因而探究思政教师职业倦怠的起因以及对策具有非常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1.社会大环境因素。转型期的社会大环境更容易造成职业倦怠的形成。一方面,社会转型期的多元价值取向导致人们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在价值选择中伴随着各种各样的焦虑与痛苦,幸福感的缺失、心理的失衡、情绪的波动、职业道德的滑坡等。另一方面,社会不正确的归因加剧了思政教师的职业倦怠。有些人对大学生中出现的信仰危机、品行问题乃至整个社会道德滑坡的问题一味归咎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低效。这种不合理、不客观的归因,也是思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之一。
2.学校小环境因素。学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轻视甚至漠视是造成思政教师职业倦怠的直接的环境因素。思想政治教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情况屡见不鲜,表现为随意压缩课时、任课教师的非专业性、课程建设得不到支持、思政教师职称的评聘滞后于专业课教师等,这些无疑都会影响到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认同,导致职业倦怠的产生。
3.个人职业素养因素。在相同的工作环境和压力下,并非所有的思政教师都会出现职业倦怠,这说明职业倦怠的形成与个人的认知、性格、能力等个体因素不无关系。有的思政课教师对自己的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对自身教学工作的崇高性和重要性缺乏认同;有的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存在缺陷,不注意内容与方法的与时俱进。如此种种个人职业素养问题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引起职业倦怠的产生或者职业倦怠的加剧。
二、预防及缓解思政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1.构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社会支持系统是帮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克服职业倦怠的重要前提。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和责任,应该通过各种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进行广泛的宣传,使整个社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重任有清醒的认识,同时使社会各界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期性、潜在性等特征,推动重视、尊重思政教师劳动的良好风气的形成。
2.学校给予心理支持、政策倾斜、课程支持是帮助思政教师克服职业倦怠的根本保证。学校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心理支持、政策倾斜和课程支持,能增强思政教师的职业满意感、价值感,帮助他们克服职业倦怠。对于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地位形成共识,这就必然大大鼓舞思政教师的斗志,为他们形成职业认同感提供巨大的心理支持。
3.思政教师积极的自我调适是克服职业倦怠的关键。克服职业倦怠的关键还在于个人,思政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自觉调适:第一,教师的信念和职业理想是教师在压力下维持心理健康的有效保证。思政课教师应深刻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是关系到政治合法性、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事业,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真正从心底认同自己工作的价值和意义。这种理想信念的存在是思政教师提高克服职业倦怠的自觉性、保持饱满的教学热情的不竭动力。第二,树立终生学习观,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思政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切实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为学生解疑释惑,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性;此外,还要注重教学技巧的积累,教学能力、施教方法的提高,这些将直接关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程参与的积极性,关系到教师自己对课堂评价的满意度。从这层意义上讲,教师乐意从事自己的工作,能从主观上避免职业倦怠的产生。第三,构建与学生的长效的、畅通的沟通交流渠道,从学生的反馈中满足思政教师自我价值实现的高层次需要。鉴于思政教学效果体现的的长期性和潜在性以及思政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实际情况,思政教师更应放下架子积极主动地接近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通过电话、网络等途径与学生保持长期的沟通和联系,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总结思政教育教学在学生成长发展中作用发挥的一般规律,从学生的成长中满足自我实现的高层次需要。第四,思政课教师要掌握一些应对职业倦怠的调适方法,比如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自身的抗压能力,增强自身情绪管理的能力,学会情绪的宣泄和调节,反思自己、主动寻求帮助等,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思政教师减轻职业倦怠。
总之,对于思政教师来说,职业倦怠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应有针对性地制定出相应的措施,预防、缓解思政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充分调动思政教师本身的工作积极性,切实保障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
参考文献:
[1]冯大鸣.教师的疲惫与疲惫的教师: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01).
[2]刘启珍,明庆华.教师问题心理与行为研究[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9.
[3]张玲.近年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J].山西师大学报,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