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玉米是新疆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播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小麦,居第二位。随着畜牧业和玉米综合利用的发展,玉米在新疆国民经济中占有愈来愈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分析了新疆玉米的生产条件和现状,描述了玉米的产业化发展,讨论了玉米产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玉米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关键技术,以促进新疆农业经济发展。
【关键词】新疆;玉米生产;问题;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口增长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伴随畜牧业的发展及新技术的综合应用,玉米已成为势必发展的粮食、饲料、经济兼用的高产高效益作物,很多学者把人均玉米占有数量视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畜牧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玉米是新疆的重要作物,有悠久的栽培历史,近年来又有较大发展。
1 新疆玉米生产现状与地位
1.1 新疆玉米生产条件、现状和方向
新疆属于干旱荒漠绿洲生态区,为典型的大陆型气候,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十分有利于玉米干物质积累,具有发展玉米生产的巨大优势和潜力,经过多年的发展,玉米已是我区第三大农作物,播种面积仅次于棉花、小麦,且单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我区所产玉米籽粒营养成份豐富,蛋白质含量8%~10%,脂肪含量4%~5%,外形光洁、品质高、含水率低,秸秆含30%的碳水化合物、1%~2%的蛋白质、0.5%~1%的脂肪,商品玉米受到区内外客户好评。玉米原是杂粮,现已跃升为主粮的地位,它和小麦、水稻被称为世界三大粮食作物。新疆地处欧亚大陆中心,气候干旱、日照期长,宜于玉米的生长。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新疆的玉米生产迅速发展,其播种面积和产量已占全自治区粮食总面积的总产量的第二位,仅次于小麦。在新疆人民的生活和畜牧业生产中,玉米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2]。从1949年到70年代末期,玉米播种面积、总产及单产除个别年份外,均保持增长态势,其中单产年均增长3.1%,这对提高新疆粮食产量,改善人民生活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1978~1994年,玉米播种面积逐年下滑,但总产和单产却持续稳定增长达到历史最高水平,1994年玉米播种面积为387800hm2,总产和单产则分别为2290000t和5916kg/hm2[3]。
1995~1996年,在区党委和政府大力倡导扶持下,在落实“南棉北粮”布局基础上,玉米生产又呈现出大发展的形势,播种面积、总产和单产实现了同步快速增长,形成了北疆区域化“玉米带”生产和南疆套复种生产的玉米种植新格局,1996年玉米播种面积、总产和单产分别达到467500hm2、3125000t、6679kg/hm2。但进入90年代以来,新疆玉米随着总产和单产的不断提高,却出现了总量不足,局部“卖难”的异常现象,即增产和增收、小生产和大市场、规模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新疆玉米生产如何在市场竞争中发展成为高产、高效益产业已成为十分严峻的现实问题。因此要求在新疆玉米发展的战略选择上寻求新的突破——新疆玉米产业化。
1.2 新疆玉米产业化发展
新疆玉米产业化是指在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以提高新疆玉米产业比较效益为中心,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形式,对玉米产业实行区域化生产、系列化加工、企业化管理、一体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把玉米产前、产中、产后作为经营整体,形成以种养加、产供销、经科教于一体的玉米产业经济共同体或产业群体。它有别于现行家庭分散零星经营和产供销储的相互离散体制,体现了农业产业化的方向。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玉米生产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构筑的农村经济组织初级基础,依托北疆地区灌溉系统完备,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土壤耕作精细、连片,实施的高产“玉米带”建设,南疆地区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发展技术配套,面积稳定的玉米套、复(播)生产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实现了玉米规模生产和粮食总产的增长。但也要看到在当前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玉米种植户作为独立的生产经营者本身,由于经营规模弱小、分散,难以及时、准确地掌握市场信息,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低,流通费用大,造成生产利益大量流失。这将成为加快新疆玉米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而新疆玉米产业化发展的作用就在于解决玉米生产比较利益不高与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通过市场——龙头——农户的组织模式,把分散的农户组织到玉米产业群体中,形成较大规模的市场主体和玉米产品优势,参与市场竞争和抵御市场风险。其特点是纵向实行南北疆区域化玉米生产、玉米产品精深加工和市场销售服务一体化,即玉米龙头企业按照市场要求和合理的利益机制,与玉米种植户建立契约关系或产权关系,稳定北疆“玉米带”、南疆套、复(播)生产基地和建立社会服务化体系,玉米种植户按契约关系生产、交售玉米,利润在各个环节合理分配,两者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共同体。横向实行资金、技术、人才的集约经营。即利用玉米龙头企业资金、技术和经营优势,组织有关玉米科研机构,对经济共同体各组成部分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信息、技术、管理等全程服务,促进各种玉米增产增效要素直接、紧密、有效地结合,最大可能地注入科技因素,并要求在资金、农业资源和布局上协调好与其他作物的关系[4-10]。
2 玉米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品种、播种及生理因素
亲本种子混杂退化严重,质量差,纯度低,个体发育差,从而降低了杂交种的杂交优势,F1代生育期延长,玉米幼苗生长不整齐,大小苗分分离,小苗生长不良,不能形成正常果穗,造成空秆,影响产量。播种质量差,补种后田间苗情长势不均,大小苗并存,小苗受大苗地上地下部影响,根系吸收养分弱,生长缓慢,植株生长势弱,果穗发育受到抑制,难以抽穗吐丝,最终授粉不匀,或不能授粉,形成秃顶、缺行、缺粒、空秆。玉米的雌穗分化一般在出苗后25d 左右 ,如果玉米在雌穗分化阶段或以前营养不足,植株生长势弱,同化面积小,有机物质积累少,便会使雌穗发育不良,导致空秆率增高[11-12];在玉米植株进入旺盛生长阶段,如果矿物质营养供应过多,造成营养生长过旺,生殖生长相对减弱,植株向雌穗分配的养分相对少,从而也会形成空秆[13]。 2.2 不良的气候条件与田间管理
玉米抽穗开花期需水量较多,此期如遇高温干旱,气温持续高于30~35℃以上,田间持水量低于30%左右,导致雄穗花粉少,雌穗吐丝延迟,花期不能正常授粉,造成秃顶、缺行、缺粒,甚至空秆,导致减产。玉米抽雄散粉期如连续遭受阴雨,花粉吸水破裂或粘成团,丧失散粉能力,不能正常授粉,造成秃顶、缺行、缺粒,也会造成减产。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大,土壤瘠薄或底肥不足,追肥不及时,墒情不好,都能造成缺行、缺粒,甚至空秆,导致减产[14-16]。
2.3 玉米产业化发展制约因素
新疆玉米产业化发展还处于试点和实践阶段,促其深入发展尚存在现实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一下制约因素:(1)需要培植的玉米加工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目前,南北疆现存玉米加工企业综合利用程度低,不能实现玉米产品的多次转化升值,造成自身经济效益低,产品科技含量比较低。(2)地区封销致使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难以形成。南北疆各行政管辖区域由于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自身思维的滞后,而忽视宏观、长远利益,限制玉米资源流动。因此不能充分实现跨地区、跨行业部门的玉米生产资源重组,打破市场分割。(3)土地流转机制不合理。兵团和地方现行土地产权制度在玉米产业化过程中人为分散了产业化的规模经营优势,难以形成专业化生产,进行社会化服务。(4)玉米产业化系统内部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共同的经济利益是玉米产业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利益分配机制直接影响新疆玉米产业化发展的兴衰。(5)政策导向和支持力度不够,中介组织发展缓慢。北疆地区在玉米区域化生产得以实施的同时,未能在资金、税收、布局上积极推进新疆玉米产业化发展,导致中介组织时有时无,不能实现玉米生产、加工等社会化服务功能。
3 新疆玉米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
3.1 加快选育推广耐密型、抗逆性、抗病虫性和适应性强的高产品种
加快选育和引进耐密型粮饲兼用和青贮专用高产品种[17]。选用丰产性好、增产潜力大、品质优良、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植株紧凑型的玉米品种,新疆塔城地区玉米生产选择以中晚熟品种新玉18 号、KWS2564、KWS3564、先玉335等,中早熟品种伊单系列等为好。
3.2 推广普及高产模式化栽培技术,发挥品种内在的增产潜力
一是在春播晚熟和复播玉米优势区域完善“两早”和“两熟”配套技术,推广“两熟三收”制的种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大面积推广吨粮田种植模式;二是在春播中晚熟玉米生产区扩大中晚熟高产品种的种植面积,因地制宜强化高水肥模式化栽培技术的推广。同时,充分利用丰富的光、热、水资源,适当发展高淀粉、高油玉米,扩大玉米良种繁育面积,实现种子生产产业化,建立玉米种子生产基地;三是在春播中早熟玉米区推广免耕技术,扩大玉米地膜覆盖种植面积,提高玉米生产水平[18,19]。
3.3 逐步提高玉米生产全程的机械化程度
新疆主要玉米生产地区机械化耕作程度相对较高,但机械收获环节相对薄弱。建议利用大型农机具补贴项目资金,采购装备玉米等大宗农作物收获机械,解决我区农忙季节劳动力不足问题,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走玉米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的发展之路[20-22]。
3.4 加快玉米产业化发展
适时培育北疆和南疆玉米批发市场,建立和完善兵团和地方市场流转体制,健全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和约束机制,推动绿洲农区、城郊畜牧养殖业发展,加强政府的引导、扶持与协调,激励中介组织蓬勃发展[23]。
4 小结
玉米是农牧结合的重要“纽带”,玉米杂交种的增产潜力很大。但首先必须使人们对于生产玉米有个正确的认识,其次,对于玉米的生产、玉米的品质、玉米的购、贮、销等问题,不应该采取消极放松的态度,而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解决问题[24]。
可持续发展是新疆玉米产业经济发展的最根本的要求。地处干旱区的新疆玉米产业的发展受到其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严重制约,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玉米产业结构调整要充分考虑农业生态系统的特殊性,加强农业资源尤其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科学地利用化肥、农药,逐步缩减化学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新疆玉米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5]。
参考文献
[1]徐德源.新疆农业气候资源及区划[M].北京:气象出版社,1989.
[2]戴良佐.玉米在新疆的种植与推广[J].农业考古,2002,3:225-228.
[3]戴俊生,刘晓媛,罗明英,等. 新疆玉米产业化发展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7,11:367-370.
[4]田則林.发展农产品加工推进农业产业化[J].中国农村经济,1996(10):40-44.
[5]许经勇.我国农业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农业产业化[J].农业经济,1997(1):79-84.
[6]谢禄生等.构建农村经济的新秩序[J]. 农业经济,1997(1):85-90.
[7]赵奎等.构建农村经济的新秩序[J].农业经济,1996(12):77-80.
[8]冯久先.粮食产业化经营的基本构想[J].农业经济,1996(1):162-167.
[9]田凤山.建设农业强省必须走产业化之路[J].中国农村经济,1995(5):33-36.
[10]徐观华.试论农业产业化[J].中国农村经济,1995(5):37-39.
[11]从宝宝, 赵海涛.玉米空秆病的发生原因及预防[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0(12):31.
[12]孟长先.玉米空秆的原因及预防[J].种子,2004(7):86-93.
[13]张建红.玉米空秆的成因及预防措施[J].中国种业,2010(9):103-104.
[14]李洪.玉米弱小苗的发生与防治[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5(7):223-224.
[15]柴宝忠,任立宏. 喀左县玉米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1):99.
[16]张卫国,张小伟. 制约新疆地区玉米高产的主要原因及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16:87-88.
[17]胡吉成. 玉米有害生物综合防治中的系统论与生态观[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0(5):432-434.
[18]吴泽军.发展玉米生产 促进粮食转化[J].作物研究,1995,9(2):40-42
[19]陆登文.甘肃省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甘肃农业科技,1997(12):5-7.
[20]刘治先.山东省玉米生产现状与科技对策[J].玉米科学(增刊),1999:130-13.3.
[21]彭忠华.山区玉米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及措施[J].玉米科学,2001,9(3):89-92.
[22]刘炜.浅谈我区玉米发展潜力[J].农业经济,2009(8):111.
[23]终屏亚.我国玉米生产现状和发展策略[J].科技导报,1997(11):22-25.
[24]孟若愚.论新疆要不要抓好玉米生产[J].新疆农业科技,1981,6:8-12.
[25]邓国天.生态观与可持续发展[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8(1):12-13.
【关键词】新疆;玉米生产;问题;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口增长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伴随畜牧业的发展及新技术的综合应用,玉米已成为势必发展的粮食、饲料、经济兼用的高产高效益作物,很多学者把人均玉米占有数量视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畜牧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玉米是新疆的重要作物,有悠久的栽培历史,近年来又有较大发展。
1 新疆玉米生产现状与地位
1.1 新疆玉米生产条件、现状和方向
新疆属于干旱荒漠绿洲生态区,为典型的大陆型气候,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十分有利于玉米干物质积累,具有发展玉米生产的巨大优势和潜力,经过多年的发展,玉米已是我区第三大农作物,播种面积仅次于棉花、小麦,且单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我区所产玉米籽粒营养成份豐富,蛋白质含量8%~10%,脂肪含量4%~5%,外形光洁、品质高、含水率低,秸秆含30%的碳水化合物、1%~2%的蛋白质、0.5%~1%的脂肪,商品玉米受到区内外客户好评。玉米原是杂粮,现已跃升为主粮的地位,它和小麦、水稻被称为世界三大粮食作物。新疆地处欧亚大陆中心,气候干旱、日照期长,宜于玉米的生长。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新疆的玉米生产迅速发展,其播种面积和产量已占全自治区粮食总面积的总产量的第二位,仅次于小麦。在新疆人民的生活和畜牧业生产中,玉米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2]。从1949年到70年代末期,玉米播种面积、总产及单产除个别年份外,均保持增长态势,其中单产年均增长3.1%,这对提高新疆粮食产量,改善人民生活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1978~1994年,玉米播种面积逐年下滑,但总产和单产却持续稳定增长达到历史最高水平,1994年玉米播种面积为387800hm2,总产和单产则分别为2290000t和5916kg/hm2[3]。
1995~1996年,在区党委和政府大力倡导扶持下,在落实“南棉北粮”布局基础上,玉米生产又呈现出大发展的形势,播种面积、总产和单产实现了同步快速增长,形成了北疆区域化“玉米带”生产和南疆套复种生产的玉米种植新格局,1996年玉米播种面积、总产和单产分别达到467500hm2、3125000t、6679kg/hm2。但进入90年代以来,新疆玉米随着总产和单产的不断提高,却出现了总量不足,局部“卖难”的异常现象,即增产和增收、小生产和大市场、规模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新疆玉米生产如何在市场竞争中发展成为高产、高效益产业已成为十分严峻的现实问题。因此要求在新疆玉米发展的战略选择上寻求新的突破——新疆玉米产业化。
1.2 新疆玉米产业化发展
新疆玉米产业化是指在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以提高新疆玉米产业比较效益为中心,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形式,对玉米产业实行区域化生产、系列化加工、企业化管理、一体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把玉米产前、产中、产后作为经营整体,形成以种养加、产供销、经科教于一体的玉米产业经济共同体或产业群体。它有别于现行家庭分散零星经营和产供销储的相互离散体制,体现了农业产业化的方向。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玉米生产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构筑的农村经济组织初级基础,依托北疆地区灌溉系统完备,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土壤耕作精细、连片,实施的高产“玉米带”建设,南疆地区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发展技术配套,面积稳定的玉米套、复(播)生产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实现了玉米规模生产和粮食总产的增长。但也要看到在当前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玉米种植户作为独立的生产经营者本身,由于经营规模弱小、分散,难以及时、准确地掌握市场信息,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低,流通费用大,造成生产利益大量流失。这将成为加快新疆玉米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而新疆玉米产业化发展的作用就在于解决玉米生产比较利益不高与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通过市场——龙头——农户的组织模式,把分散的农户组织到玉米产业群体中,形成较大规模的市场主体和玉米产品优势,参与市场竞争和抵御市场风险。其特点是纵向实行南北疆区域化玉米生产、玉米产品精深加工和市场销售服务一体化,即玉米龙头企业按照市场要求和合理的利益机制,与玉米种植户建立契约关系或产权关系,稳定北疆“玉米带”、南疆套、复(播)生产基地和建立社会服务化体系,玉米种植户按契约关系生产、交售玉米,利润在各个环节合理分配,两者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共同体。横向实行资金、技术、人才的集约经营。即利用玉米龙头企业资金、技术和经营优势,组织有关玉米科研机构,对经济共同体各组成部分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信息、技术、管理等全程服务,促进各种玉米增产增效要素直接、紧密、有效地结合,最大可能地注入科技因素,并要求在资金、农业资源和布局上协调好与其他作物的关系[4-10]。
2 玉米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品种、播种及生理因素
亲本种子混杂退化严重,质量差,纯度低,个体发育差,从而降低了杂交种的杂交优势,F1代生育期延长,玉米幼苗生长不整齐,大小苗分分离,小苗生长不良,不能形成正常果穗,造成空秆,影响产量。播种质量差,补种后田间苗情长势不均,大小苗并存,小苗受大苗地上地下部影响,根系吸收养分弱,生长缓慢,植株生长势弱,果穗发育受到抑制,难以抽穗吐丝,最终授粉不匀,或不能授粉,形成秃顶、缺行、缺粒、空秆。玉米的雌穗分化一般在出苗后25d 左右 ,如果玉米在雌穗分化阶段或以前营养不足,植株生长势弱,同化面积小,有机物质积累少,便会使雌穗发育不良,导致空秆率增高[11-12];在玉米植株进入旺盛生长阶段,如果矿物质营养供应过多,造成营养生长过旺,生殖生长相对减弱,植株向雌穗分配的养分相对少,从而也会形成空秆[13]。 2.2 不良的气候条件与田间管理
玉米抽穗开花期需水量较多,此期如遇高温干旱,气温持续高于30~35℃以上,田间持水量低于30%左右,导致雄穗花粉少,雌穗吐丝延迟,花期不能正常授粉,造成秃顶、缺行、缺粒,甚至空秆,导致减产。玉米抽雄散粉期如连续遭受阴雨,花粉吸水破裂或粘成团,丧失散粉能力,不能正常授粉,造成秃顶、缺行、缺粒,也会造成减产。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大,土壤瘠薄或底肥不足,追肥不及时,墒情不好,都能造成缺行、缺粒,甚至空秆,导致减产[14-16]。
2.3 玉米产业化发展制约因素
新疆玉米产业化发展还处于试点和实践阶段,促其深入发展尚存在现实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一下制约因素:(1)需要培植的玉米加工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目前,南北疆现存玉米加工企业综合利用程度低,不能实现玉米产品的多次转化升值,造成自身经济效益低,产品科技含量比较低。(2)地区封销致使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难以形成。南北疆各行政管辖区域由于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自身思维的滞后,而忽视宏观、长远利益,限制玉米资源流动。因此不能充分实现跨地区、跨行业部门的玉米生产资源重组,打破市场分割。(3)土地流转机制不合理。兵团和地方现行土地产权制度在玉米产业化过程中人为分散了产业化的规模经营优势,难以形成专业化生产,进行社会化服务。(4)玉米产业化系统内部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共同的经济利益是玉米产业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利益分配机制直接影响新疆玉米产业化发展的兴衰。(5)政策导向和支持力度不够,中介组织发展缓慢。北疆地区在玉米区域化生产得以实施的同时,未能在资金、税收、布局上积极推进新疆玉米产业化发展,导致中介组织时有时无,不能实现玉米生产、加工等社会化服务功能。
3 新疆玉米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
3.1 加快选育推广耐密型、抗逆性、抗病虫性和适应性强的高产品种
加快选育和引进耐密型粮饲兼用和青贮专用高产品种[17]。选用丰产性好、增产潜力大、品质优良、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植株紧凑型的玉米品种,新疆塔城地区玉米生产选择以中晚熟品种新玉18 号、KWS2564、KWS3564、先玉335等,中早熟品种伊单系列等为好。
3.2 推广普及高产模式化栽培技术,发挥品种内在的增产潜力
一是在春播晚熟和复播玉米优势区域完善“两早”和“两熟”配套技术,推广“两熟三收”制的种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大面积推广吨粮田种植模式;二是在春播中晚熟玉米生产区扩大中晚熟高产品种的种植面积,因地制宜强化高水肥模式化栽培技术的推广。同时,充分利用丰富的光、热、水资源,适当发展高淀粉、高油玉米,扩大玉米良种繁育面积,实现种子生产产业化,建立玉米种子生产基地;三是在春播中早熟玉米区推广免耕技术,扩大玉米地膜覆盖种植面积,提高玉米生产水平[18,19]。
3.3 逐步提高玉米生产全程的机械化程度
新疆主要玉米生产地区机械化耕作程度相对较高,但机械收获环节相对薄弱。建议利用大型农机具补贴项目资金,采购装备玉米等大宗农作物收获机械,解决我区农忙季节劳动力不足问题,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走玉米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的发展之路[20-22]。
3.4 加快玉米产业化发展
适时培育北疆和南疆玉米批发市场,建立和完善兵团和地方市场流转体制,健全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和约束机制,推动绿洲农区、城郊畜牧养殖业发展,加强政府的引导、扶持与协调,激励中介组织蓬勃发展[23]。
4 小结
玉米是农牧结合的重要“纽带”,玉米杂交种的增产潜力很大。但首先必须使人们对于生产玉米有个正确的认识,其次,对于玉米的生产、玉米的品质、玉米的购、贮、销等问题,不应该采取消极放松的态度,而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解决问题[24]。
可持续发展是新疆玉米产业经济发展的最根本的要求。地处干旱区的新疆玉米产业的发展受到其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严重制约,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玉米产业结构调整要充分考虑农业生态系统的特殊性,加强农业资源尤其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科学地利用化肥、农药,逐步缩减化学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新疆玉米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5]。
参考文献
[1]徐德源.新疆农业气候资源及区划[M].北京:气象出版社,1989.
[2]戴良佐.玉米在新疆的种植与推广[J].农业考古,2002,3:225-228.
[3]戴俊生,刘晓媛,罗明英,等. 新疆玉米产业化发展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7,11:367-370.
[4]田則林.发展农产品加工推进农业产业化[J].中国农村经济,1996(10):40-44.
[5]许经勇.我国农业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农业产业化[J].农业经济,1997(1):79-84.
[6]谢禄生等.构建农村经济的新秩序[J]. 农业经济,1997(1):85-90.
[7]赵奎等.构建农村经济的新秩序[J].农业经济,1996(12):77-80.
[8]冯久先.粮食产业化经营的基本构想[J].农业经济,1996(1):162-167.
[9]田凤山.建设农业强省必须走产业化之路[J].中国农村经济,1995(5):33-36.
[10]徐观华.试论农业产业化[J].中国农村经济,1995(5):37-39.
[11]从宝宝, 赵海涛.玉米空秆病的发生原因及预防[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0(12):31.
[12]孟长先.玉米空秆的原因及预防[J].种子,2004(7):86-93.
[13]张建红.玉米空秆的成因及预防措施[J].中国种业,2010(9):103-104.
[14]李洪.玉米弱小苗的发生与防治[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5(7):223-224.
[15]柴宝忠,任立宏. 喀左县玉米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1):99.
[16]张卫国,张小伟. 制约新疆地区玉米高产的主要原因及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16:87-88.
[17]胡吉成. 玉米有害生物综合防治中的系统论与生态观[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0(5):432-434.
[18]吴泽军.发展玉米生产 促进粮食转化[J].作物研究,1995,9(2):40-42
[19]陆登文.甘肃省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甘肃农业科技,1997(12):5-7.
[20]刘治先.山东省玉米生产现状与科技对策[J].玉米科学(增刊),1999:130-13.3.
[21]彭忠华.山区玉米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及措施[J].玉米科学,2001,9(3):89-92.
[22]刘炜.浅谈我区玉米发展潜力[J].农业经济,2009(8):111.
[23]终屏亚.我国玉米生产现状和发展策略[J].科技导报,1997(11):22-25.
[24]孟若愚.论新疆要不要抓好玉米生产[J].新疆农业科技,1981,6:8-12.
[25]邓国天.生态观与可持续发展[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8(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