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仙水沥铅矿区地层出露简单,为侏罗系上统高基坪群,分上、下二个亚群,主要为凝灰岩层、英安斑岩层、火山角砾岩等。矿区内断裂构造发育。矿床产于仙水沥断裂带f1、f2 号断裂下盘的次流纹斑岩中,由f1 、f5及 f2、 f3断裂夹持地段的强蚀变破碎次流纹斑岩所控制的三个矿体(V1、V2、V3)组成。笔者对矿区地质特征进行了研究,根据矿床产出部位、围岩蚀变、矿石类型、结构构造、矿物组成成份,认为仙水沥铅矿床成因属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型脉状、网脉状铅矿床。
[关键词]地质 铅矿床 断裂 成因 仙水沥
[中图分类号] P62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2-87-2
1引言
仙水沥铅矿区位于广东省东源县、紫金县、五华县交界区靠东源县一侧,属东源县黄村镇漆树村管辖,矿区在漆树村南170°方向直距3.0km的仙水沥山沟北侧。经过多年地质勘查工作,该地区已落实铅多金属矿床1处。本文旨在对该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控矿条件进行分析总结,以对今后同类型的矿床勘查提供借鉴参考。
2成矿地质背景
根据广东省地质局所编省区域地质志,矿区位于华南准地台(Ⅰ)中的东南沿海断褶带(Ⅱ)所包含的紫(金)—惠(州)坳断(Ⅲ)内的北东向七星嶂向斜南西端近轴部北西地段。区内出露地层简单,为侏罗系上统高基坪群,分上、下二个亚群,两个亚群(J3gja、J3gjb)之间呈沉积角度不整合接触。地层总体走向NE40~50°,倾向SE,为单向倾斜构造。
侏罗系上统高基坪群下亚群(J3gja)出露于矿区北西部。根据岩性不同自下而上分为四层,各层间呈整合接触。从下至上依次为安山岩层、流纹质熔结凝灰岩层、凝灰质砂(砾)岩层、流纹岩层。
侏罗系上统高基坪群上亚群(J3gjb)出露于矿区南东部。是矿区主要地层。自下而上按岩性不同分四层,各层之间均为整合接触。从下至上依次为凝灰质砂砾岩层,安山质火山角砾岩、安山质凝灰岩层,英安斑岩层,流纹质熔结凝灰岩层。
矿区内褶皱构造单一,断裂构造发育。地层呈单斜产出,产状变化大,总体走向NE30~65°,倾向SE,倾角20~50°。断裂构造以位于矿区中心部位由近东西的f1、f2、f5和北东向的f3、f4等五条断裂所控制的仙水沥断裂带为矿区主要控矿构造与富矿构造。仙水沥断裂带是由近东西断裂和北东向断裂交汇组成的联合断裂带。早期活动使次流纹斑岩被压碎形成大范围压碎岩带。后期经蚀变-挤压-再蚀变,多次反复活动,形成强蚀变破碎带,同时伴有铅矿化产生。
其中f1断裂位于仙水沥断裂带的北侧,沿走向呈舒缓波状展布,沿断裂有厚2m的构造角砾岩,角砾成份与围岩成分有关,东
段主要是次流纹斑岩和安山玢岩;西段则主要是流纹质凝灰岩。f2断裂位于f1南,与f1近似平行该断裂构成了压碎岩、热液蚀变和铅矿化北部边界(见图2)。f3断裂控制了热液蚀变和铅矿化,在构造的转弯部位都有铅的富集。f4断裂基本限定了仙水沥断裂带、热液蚀变和铅矿化的南部界线。f5断裂位于f1断裂南与f1控制了东段蚀变破碎带的范围及3号矿体的空间分布。
北西向断裂为F13、F14、F15和F16是成矿后构造。F14、F15对矿体矿化连续性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
区内岩浆活动与晚侏罗世后期的酸性火山喷发及与火山活动有关,形成超浅成侵入的次安山玢岩体、次流纹斑岩体等。
围岩蚀变主要为次火山岩侵入期后热液交代作用形成的硅化、绢云母化等。
3矿体地质特征
仙水沥铅矿主要产于f1、f2 号断裂下盘的次流纹斑岩中,由f1 、f5及 f2、 f3断裂夹持地段的强蚀变破碎次流纹斑岩所控制的三个矿体(V1、V2、V3)组成。其中V1为主矿体,铅金属资源量占全矿的40.20%。矿床东部以f14断裂为界,西部到70勘探线近侧。东西长约700m,南北宽约10-50m。具体矿体地质特征见表1:
3.1矿体围岩与围岩蚀变
矿体的近矿围岩为淡黄~淡紫红色次流纹斑岩。斑状结构,流纹状构造,斑晶主要由石英、钾长石及少量斜长石组成;基质具霏细结构,其物质成分与斑晶相同。
岩石中长英质矿物颗粒沿一定方向延伸分布,呈不明显的似流纹状构造。次流纹斑岩岩质坚硬性脆,在仙水沥断裂带主断裂之间,普遍被压碎,形成碎裂强度不一的碎裂岩,是形成热液运移、沉淀的良好场所,形成赋矿地段。
矿区内围岩蚀变发育,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绢英岩化、萤石化、金属硫化物—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等。金属硫化物—绿泥石化与铅矿化关系最为密切,发育于绢英岩化碎裂岩中。主要为结晶颗粒极细的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等金属硫化物及方铅矿、闪锌矿集合体与绿泥石组成金属硫化物—绿泥石细脉、复脉、网脉分布于绢英岩化碎块之间;其次是金属硫化物呈星散浸染状分布于绢英岩化碎块中。镜下可见:方铅矿、闪锌矿集合体包含萤石。(图3)
3.2矿石的矿物组成及结构构造
从矿石的多项分析结果(表2)矿石的有益组分主要为铅、锌、铜、银。其中铅元素含量稍高,锌较低,多数达不到工业品位和边界品位,伴生有用组份为银,其它组份含量低,分布极不均匀。
矿石矿物成分较简单,金属矿物以方铅矿为主,次为闪锌矿、黄铁矿、黄铜矿、自然银等;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石英、长石、绢云母、萤石、方解石;次生矿物为绢云母、绿泥石等。
矿石结构主要有他形晶粒状结构、自形晶粒状结构、熔蚀结构、包含结构、乳浊状结构等;矿石构造主要有浸染状构造、角砾状或似角砾状构造、假角砾状构造、块状构造、残余构造。
3.3矿石类型
根据矿体中金属硫化物-绿泥石脉分布特征,可划分为金属硫化物细脉状铅矿石、金属硫化物浸染状铅矿石、金属硫化物网脉状铅矿石(图4)三种矿石类型。
根据矿石成份、结构构造、热液蚀变等特征,该矿床矿石自然类型为金属硫化物型。
4矿床成因
仙水沥铅矿受断裂带控制,主要产于f1、f2 号断裂下盘的次流纹斑岩中,由f1 、f5及 f2、 f3断裂夹持地段的强蚀变破碎次流纹斑岩所控制的三个矿体组成。矿物组合简单,主要为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黄铁矿等中低温金属硫化物。根据矿石多项分析和光谱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金属元素主要有Pb、Zn、Cu、Ag等亲硫元素。有用组分Pb、Ag等,比较单一。近矿围岩蚀变主要为中低温热液蚀变,交代作用微弱。矿石结构构造呈角砾状、浸染状、块状。矿石类型分金属硫化物细脉型、浸染型、网脉型等。
综合上述特征表明,矿床成因属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型脉状、网脉状铅矿床。
参考文献
[1]广东省地矿局. 广东省区域地质志 [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88.
[2]广东省地质勘查局. 中国主要成矿区(带)研究报告(广东省部分)[M].
[3]郭锐.粤东成矿地质背景及银铜铅锌成矿特征研究[M].中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04.
[4]黄伟兴. 广东省连平县大尖山铅锌矿区成矿构造初步研究[J].广东地质2004(19),1.
[关键词]地质 铅矿床 断裂 成因 仙水沥
[中图分类号] P62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2-87-2
1引言
仙水沥铅矿区位于广东省东源县、紫金县、五华县交界区靠东源县一侧,属东源县黄村镇漆树村管辖,矿区在漆树村南170°方向直距3.0km的仙水沥山沟北侧。经过多年地质勘查工作,该地区已落实铅多金属矿床1处。本文旨在对该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控矿条件进行分析总结,以对今后同类型的矿床勘查提供借鉴参考。
2成矿地质背景
根据广东省地质局所编省区域地质志,矿区位于华南准地台(Ⅰ)中的东南沿海断褶带(Ⅱ)所包含的紫(金)—惠(州)坳断(Ⅲ)内的北东向七星嶂向斜南西端近轴部北西地段。区内出露地层简单,为侏罗系上统高基坪群,分上、下二个亚群,两个亚群(J3gja、J3gjb)之间呈沉积角度不整合接触。地层总体走向NE40~50°,倾向SE,为单向倾斜构造。
侏罗系上统高基坪群下亚群(J3gja)出露于矿区北西部。根据岩性不同自下而上分为四层,各层间呈整合接触。从下至上依次为安山岩层、流纹质熔结凝灰岩层、凝灰质砂(砾)岩层、流纹岩层。
侏罗系上统高基坪群上亚群(J3gjb)出露于矿区南东部。是矿区主要地层。自下而上按岩性不同分四层,各层之间均为整合接触。从下至上依次为凝灰质砂砾岩层,安山质火山角砾岩、安山质凝灰岩层,英安斑岩层,流纹质熔结凝灰岩层。
矿区内褶皱构造单一,断裂构造发育。地层呈单斜产出,产状变化大,总体走向NE30~65°,倾向SE,倾角20~50°。断裂构造以位于矿区中心部位由近东西的f1、f2、f5和北东向的f3、f4等五条断裂所控制的仙水沥断裂带为矿区主要控矿构造与富矿构造。仙水沥断裂带是由近东西断裂和北东向断裂交汇组成的联合断裂带。早期活动使次流纹斑岩被压碎形成大范围压碎岩带。后期经蚀变-挤压-再蚀变,多次反复活动,形成强蚀变破碎带,同时伴有铅矿化产生。
其中f1断裂位于仙水沥断裂带的北侧,沿走向呈舒缓波状展布,沿断裂有厚2m的构造角砾岩,角砾成份与围岩成分有关,东
段主要是次流纹斑岩和安山玢岩;西段则主要是流纹质凝灰岩。f2断裂位于f1南,与f1近似平行该断裂构成了压碎岩、热液蚀变和铅矿化北部边界(见图2)。f3断裂控制了热液蚀变和铅矿化,在构造的转弯部位都有铅的富集。f4断裂基本限定了仙水沥断裂带、热液蚀变和铅矿化的南部界线。f5断裂位于f1断裂南与f1控制了东段蚀变破碎带的范围及3号矿体的空间分布。
北西向断裂为F13、F14、F15和F16是成矿后构造。F14、F15对矿体矿化连续性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
区内岩浆活动与晚侏罗世后期的酸性火山喷发及与火山活动有关,形成超浅成侵入的次安山玢岩体、次流纹斑岩体等。
围岩蚀变主要为次火山岩侵入期后热液交代作用形成的硅化、绢云母化等。
3矿体地质特征
仙水沥铅矿主要产于f1、f2 号断裂下盘的次流纹斑岩中,由f1 、f5及 f2、 f3断裂夹持地段的强蚀变破碎次流纹斑岩所控制的三个矿体(V1、V2、V3)组成。其中V1为主矿体,铅金属资源量占全矿的40.20%。矿床东部以f14断裂为界,西部到70勘探线近侧。东西长约700m,南北宽约10-50m。具体矿体地质特征见表1:
3.1矿体围岩与围岩蚀变
矿体的近矿围岩为淡黄~淡紫红色次流纹斑岩。斑状结构,流纹状构造,斑晶主要由石英、钾长石及少量斜长石组成;基质具霏细结构,其物质成分与斑晶相同。
岩石中长英质矿物颗粒沿一定方向延伸分布,呈不明显的似流纹状构造。次流纹斑岩岩质坚硬性脆,在仙水沥断裂带主断裂之间,普遍被压碎,形成碎裂强度不一的碎裂岩,是形成热液运移、沉淀的良好场所,形成赋矿地段。
矿区内围岩蚀变发育,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绢英岩化、萤石化、金属硫化物—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等。金属硫化物—绿泥石化与铅矿化关系最为密切,发育于绢英岩化碎裂岩中。主要为结晶颗粒极细的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等金属硫化物及方铅矿、闪锌矿集合体与绿泥石组成金属硫化物—绿泥石细脉、复脉、网脉分布于绢英岩化碎块之间;其次是金属硫化物呈星散浸染状分布于绢英岩化碎块中。镜下可见:方铅矿、闪锌矿集合体包含萤石。(图3)
3.2矿石的矿物组成及结构构造
从矿石的多项分析结果(表2)矿石的有益组分主要为铅、锌、铜、银。其中铅元素含量稍高,锌较低,多数达不到工业品位和边界品位,伴生有用组份为银,其它组份含量低,分布极不均匀。
矿石矿物成分较简单,金属矿物以方铅矿为主,次为闪锌矿、黄铁矿、黄铜矿、自然银等;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石英、长石、绢云母、萤石、方解石;次生矿物为绢云母、绿泥石等。
矿石结构主要有他形晶粒状结构、自形晶粒状结构、熔蚀结构、包含结构、乳浊状结构等;矿石构造主要有浸染状构造、角砾状或似角砾状构造、假角砾状构造、块状构造、残余构造。
3.3矿石类型
根据矿体中金属硫化物-绿泥石脉分布特征,可划分为金属硫化物细脉状铅矿石、金属硫化物浸染状铅矿石、金属硫化物网脉状铅矿石(图4)三种矿石类型。
根据矿石成份、结构构造、热液蚀变等特征,该矿床矿石自然类型为金属硫化物型。
4矿床成因
仙水沥铅矿受断裂带控制,主要产于f1、f2 号断裂下盘的次流纹斑岩中,由f1 、f5及 f2、 f3断裂夹持地段的强蚀变破碎次流纹斑岩所控制的三个矿体组成。矿物组合简单,主要为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黄铁矿等中低温金属硫化物。根据矿石多项分析和光谱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金属元素主要有Pb、Zn、Cu、Ag等亲硫元素。有用组分Pb、Ag等,比较单一。近矿围岩蚀变主要为中低温热液蚀变,交代作用微弱。矿石结构构造呈角砾状、浸染状、块状。矿石类型分金属硫化物细脉型、浸染型、网脉型等。
综合上述特征表明,矿床成因属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型脉状、网脉状铅矿床。
参考文献
[1]广东省地矿局. 广东省区域地质志 [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88.
[2]广东省地质勘查局. 中国主要成矿区(带)研究报告(广东省部分)[M].
[3]郭锐.粤东成矿地质背景及银铜铅锌成矿特征研究[M].中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04.
[4]黄伟兴. 广东省连平县大尖山铅锌矿区成矿构造初步研究[J].广东地质2004(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