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其发病与很多因素都有关系。应当对痤疮的发病机制详细了解,并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预防和治疗。
痤疮俗称粉刺,是一种常见的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青春期男女,具有损容性、炎症性、慢性等特点。在面部比较多发,一般是由于毛囊皮脂腺分泌过旺所致。该病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主要与遗传因素、痤疮棒状杆菌大量繁殖、内分泌紊乱、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炎症反应等因素相关。近年来,人们对各类化妆品过度使用、饮食结构不合理、长期接触电脑、社会压力大引起应激增加等,痤疮的发生率也在逐年增长。由于该病容易引起增生性或凹陷性瘢痕及色素沉着,对患者外观形象及心理影响较大,因此必须注重有效的预防和治疗。
痤疮的发病原因
在痤疮的发病原因中,主要包括了大量痤疮棒状杆菌蓄积、炎症反应和机体免疫、内分泌紊乱、遗传因素、化妆品等方面。痤疮棒状杆菌是一种厌氧菌,其在皮脂淤积富有营养及厌氧环境下,容易大量繁殖,并且在生长过程中分泌蛋白分解酶、溶解酶等物质,能够作用于皮脂中的甘油三酯,使其形成游离脂肪酸,对毛囊产生刺激,因而引起炎症,导致痤疮形成。痤疮属于原发性炎症反应的一种,其发生一般是先于毛囊口角化,而白介素-1活性的增加,能够加以激活,进而形成细胞。在炎症性痤疮皮损当中,白介素-8的表达水平要比正常皮肤高,同时与血管生成、毛囊角化也有密切的关系。此外,自身免疫反应强度与痤疮严重程度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联系。
痤疮无瘢痕倾向的患者,在早期皮损中会产生剧烈的非特异性免疫反应,但随着皮损消退可逐渐缓解。而具有瘢痕倾向的患者中,占主导作用的是特异性免疫反应,虽然初期反应较弱,但随着皮损消退反而逐渐增强。由于自身组织修复过度免疫反应,引起瘢痕组织的形成。所以,对于有瘢痕倾向的患者,应早期开展局部抗炎治疗,以减少瘢痕产生。人体中雄性激素对皮脂腺分泌有支配作用,青春期患者雄性激素分泌旺盛,会刺激皮脂腺分泌增加,进而造成皮脂淤积堵塞毛囊口,从而形成粉刺。此外,垂体分泌激素、性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对于皮脂腺分泌都有所影响,因而也和痤疮形成有关。遗传因素在痤疮发病中也有较大的关系。有研究显示,如果父母双方患有痤疮,子女将有60%~70%的几率患上内源性痤疮,主要是由于遗传因素对皮脂腺功能和大小的影响,以及其对外界刺激所表现出的反应性。此外,如果过度使用各种各样的化妆品,可能造成毛孔堵塞、皮肤过敏等,进而引起痤疮。
痤疮的预防措施
对于痤疮的预防,在日常护肤中,坚持使用温和清洁保湿功能的洁面乳,能够促进皮质分泌的减少和溶解,帮助清除过多的皮肤油脂,保持毛孔通常。尽量避免使用富含油脂的护肤霜,以减少毛孔堵塞。日常饮食要多加注意,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多喝水,保持排便顺畅,少吃油膩、糖类、油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尽量不要饮酒,慎用溴、碘类药物。平时注意保持心情舒畅和精神愉悦,保证充足的休息睡眠,日常生活规律科学。如果发生丘疹、粉刺,要接受正规治疗,不要用手挤压。此外,如无必要,尽量少用激素类药物。
痤疮的治疗方法
在痤疮的治疗方法上,可采取美容疗法、外用药疗法、系统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法等治疗方法。在美容治疗中,面膜倒模术能够有效缓解局部皮损,该方法融合了理疗、仪器、按摩、使用药物,在多重因素相互作用下,发挥杀菌、消炎、活血化瘀的作用,能使皮肤更加细腻、光滑、有弹性。在痤疮急性期,可使用冷喷,配合清理粉刺、药物、倒模等治疗方法。在外用药方面,可使用抗菌作用较强的2%~10%不同浓度的过氧苯甲酰,可渗透皮脂腺滤泡,缓解氧的释放,对痤疮棒状杆菌生长繁殖加以抑制。同时减少表皮葡萄球菌数量,促进局部皮肤角质层溶解,对痤疮治疗效果较好。其次可使用低浓度壬二酸可达到抑菌效果、高浓度壬二酸可达到杀菌效果,外用2~3个月能基本消除痤疮棒状杆菌,且副作用较少。此外,还可使用0.025%~0.05%的维A酸霜或凝胶、夫西地酸乳膏、0.3%的红霉素等,也能发挥松散角质层、溶解清除粉刺的效果。
内用药方面,口服抗生素是治疗中重度痤疮的方法之一。可首选四环素抑制痤疮棒状杆菌及白细胞趋化作用,注意光敏性皮炎患者慎用。还可使用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红霉素、磺胺类药物等治疗痤疮。通常选择米诺环素0.1g/d可一次或两次口服,抗生素使用疗程应在6~12周。否则难以起效。对于重度痤疮的治疗可使用抗雄性激素药物,如安体舒通可见睾丸及肾上腺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选择性破坏,降低雄激素酶活性,每日用药60mg/d,对部分痤疮有效控制,应定期查血钾和测血压。使用异维A酸口服是治疗重度痤疮的标准方法。一般剂量为0.25~0.5mg/(kg.d),3~4月一疗程。能够对皮脂腺功能加以调节,对毛囊角化进行抑制,同时促进Toll样受体2的下调,进而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延缓痤疮进展。但长期使用维生素A酸,有皮肤干燥、脱屑、抑郁等副作用,应注意肝肾功能,情绪等变化。因此一般仅在严重痤疮治疗中使用,并且要注意用药剂量和时间。另外,本药物还有致畸作用,育龄期男女服药期间应避孕。
结论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其发病与很多因素都有关系。应当对痤疮的发病机制详细了解,体现个体化治疗。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预防和治疗,调节体内激素水平,促进症状缓解,进而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痤疮俗称粉刺,是一种常见的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青春期男女,具有损容性、炎症性、慢性等特点。在面部比较多发,一般是由于毛囊皮脂腺分泌过旺所致。该病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主要与遗传因素、痤疮棒状杆菌大量繁殖、内分泌紊乱、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炎症反应等因素相关。近年来,人们对各类化妆品过度使用、饮食结构不合理、长期接触电脑、社会压力大引起应激增加等,痤疮的发生率也在逐年增长。由于该病容易引起增生性或凹陷性瘢痕及色素沉着,对患者外观形象及心理影响较大,因此必须注重有效的预防和治疗。
痤疮的发病原因
在痤疮的发病原因中,主要包括了大量痤疮棒状杆菌蓄积、炎症反应和机体免疫、内分泌紊乱、遗传因素、化妆品等方面。痤疮棒状杆菌是一种厌氧菌,其在皮脂淤积富有营养及厌氧环境下,容易大量繁殖,并且在生长过程中分泌蛋白分解酶、溶解酶等物质,能够作用于皮脂中的甘油三酯,使其形成游离脂肪酸,对毛囊产生刺激,因而引起炎症,导致痤疮形成。痤疮属于原发性炎症反应的一种,其发生一般是先于毛囊口角化,而白介素-1活性的增加,能够加以激活,进而形成细胞。在炎症性痤疮皮损当中,白介素-8的表达水平要比正常皮肤高,同时与血管生成、毛囊角化也有密切的关系。此外,自身免疫反应强度与痤疮严重程度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联系。
痤疮无瘢痕倾向的患者,在早期皮损中会产生剧烈的非特异性免疫反应,但随着皮损消退可逐渐缓解。而具有瘢痕倾向的患者中,占主导作用的是特异性免疫反应,虽然初期反应较弱,但随着皮损消退反而逐渐增强。由于自身组织修复过度免疫反应,引起瘢痕组织的形成。所以,对于有瘢痕倾向的患者,应早期开展局部抗炎治疗,以减少瘢痕产生。人体中雄性激素对皮脂腺分泌有支配作用,青春期患者雄性激素分泌旺盛,会刺激皮脂腺分泌增加,进而造成皮脂淤积堵塞毛囊口,从而形成粉刺。此外,垂体分泌激素、性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对于皮脂腺分泌都有所影响,因而也和痤疮形成有关。遗传因素在痤疮发病中也有较大的关系。有研究显示,如果父母双方患有痤疮,子女将有60%~70%的几率患上内源性痤疮,主要是由于遗传因素对皮脂腺功能和大小的影响,以及其对外界刺激所表现出的反应性。此外,如果过度使用各种各样的化妆品,可能造成毛孔堵塞、皮肤过敏等,进而引起痤疮。
痤疮的预防措施
对于痤疮的预防,在日常护肤中,坚持使用温和清洁保湿功能的洁面乳,能够促进皮质分泌的减少和溶解,帮助清除过多的皮肤油脂,保持毛孔通常。尽量避免使用富含油脂的护肤霜,以减少毛孔堵塞。日常饮食要多加注意,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多喝水,保持排便顺畅,少吃油膩、糖类、油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尽量不要饮酒,慎用溴、碘类药物。平时注意保持心情舒畅和精神愉悦,保证充足的休息睡眠,日常生活规律科学。如果发生丘疹、粉刺,要接受正规治疗,不要用手挤压。此外,如无必要,尽量少用激素类药物。
痤疮的治疗方法
在痤疮的治疗方法上,可采取美容疗法、外用药疗法、系统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法等治疗方法。在美容治疗中,面膜倒模术能够有效缓解局部皮损,该方法融合了理疗、仪器、按摩、使用药物,在多重因素相互作用下,发挥杀菌、消炎、活血化瘀的作用,能使皮肤更加细腻、光滑、有弹性。在痤疮急性期,可使用冷喷,配合清理粉刺、药物、倒模等治疗方法。在外用药方面,可使用抗菌作用较强的2%~10%不同浓度的过氧苯甲酰,可渗透皮脂腺滤泡,缓解氧的释放,对痤疮棒状杆菌生长繁殖加以抑制。同时减少表皮葡萄球菌数量,促进局部皮肤角质层溶解,对痤疮治疗效果较好。其次可使用低浓度壬二酸可达到抑菌效果、高浓度壬二酸可达到杀菌效果,外用2~3个月能基本消除痤疮棒状杆菌,且副作用较少。此外,还可使用0.025%~0.05%的维A酸霜或凝胶、夫西地酸乳膏、0.3%的红霉素等,也能发挥松散角质层、溶解清除粉刺的效果。
内用药方面,口服抗生素是治疗中重度痤疮的方法之一。可首选四环素抑制痤疮棒状杆菌及白细胞趋化作用,注意光敏性皮炎患者慎用。还可使用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红霉素、磺胺类药物等治疗痤疮。通常选择米诺环素0.1g/d可一次或两次口服,抗生素使用疗程应在6~12周。否则难以起效。对于重度痤疮的治疗可使用抗雄性激素药物,如安体舒通可见睾丸及肾上腺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选择性破坏,降低雄激素酶活性,每日用药60mg/d,对部分痤疮有效控制,应定期查血钾和测血压。使用异维A酸口服是治疗重度痤疮的标准方法。一般剂量为0.25~0.5mg/(kg.d),3~4月一疗程。能够对皮脂腺功能加以调节,对毛囊角化进行抑制,同时促进Toll样受体2的下调,进而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延缓痤疮进展。但长期使用维生素A酸,有皮肤干燥、脱屑、抑郁等副作用,应注意肝肾功能,情绪等变化。因此一般仅在严重痤疮治疗中使用,并且要注意用药剂量和时间。另外,本药物还有致畸作用,育龄期男女服药期间应避孕。
结论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其发病与很多因素都有关系。应当对痤疮的发病机制详细了解,体现个体化治疗。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预防和治疗,调节体内激素水平,促进症状缓解,进而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