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湾美食是去台湾旅游绝对不能错过的行程之一,据说真正的台湾饮食风情在于夜市,而夜市的灵魂在于小吃。因为台湾特殊的历史背景,饮食文化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台湾很多的著名小吃,像蚵仔煎、大肠面线、猪血汤、大肠包小肠,臭豆腐、炒米粉、卤肉饭等等,不仅美味还带着历史的记忆和台湾独有的古早味。
在台湾知名小吃排行榜上,列位榜首的就是蚵仔煎,它是发源于台南地区已有几百年历史的小吃。“蚵”是闽台一带的叫法,学名牡蛎,广东人称之为“蚝”,北方人习惯叫海蛎。一般来讲,养成两年以上的牡蛎,称为生蚝,深海的可以生食,近海的可以用烧烤或蒸制等等方法进行料理;小个头的牡蛎,被叫做蚵仔,通常剥壳后用来与蔬菜一起炒制,或者是在煮汤煮面时用来提鲜的重要食材,蚵仔煎就是蚵仔与蔬菜、鸡蛋完美搭配,令口感飙升,使人垂涎三尺的经典之作。
关于蚵仔煎的起源有两个版本,一是早在1661年,荷兰军占领台南,郑成功率兵意欲收复失土,在缺粮之馀郑军急中生智,将当地特产的蚵仔和番薯粉混合加水煎成饼吃,以解决燃眉之急;另一个版本则是由于先民贫苦,在无法饱食下所发明的贫民美食。真相如何已不可考,不过蚵仔煎现在已经成为风靡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小吃了。
制作蚵仔煎用到的食材很简单,只有蚵仔、蔬菜、番薯粉和鸡蛋,但每一项食材都各自有各自的讲究,否则的话也不会有几百年的传承呢,让我们慢慢逐一道来吧。要做出好吃的蚵仔煎,首要条件是要选用新鲜的蚵仔,热衷于这道美味的饕餮们会专程跑到蚵仔的养殖地去吃,例如台南安平、嘉义东石或屏东东港,那里的蚵仔现剥现卖,不必经历长途运输、浸水等过程,颗颗肥美硕大,做出来的蚵仔煎自然也鲜甜多汁;除了新鲜的蚵仔外,番薯粉也是制作蚵仔煎的另一个关键食材,番薯粉的种类非常多,一定要使用纯番薯粉,这样才能调出香醇浓郁的粉浆,做出的蚵仔煎口感又黏又Q,而且纯番薯粉也能将蚵仔的鲜味更加完美充分的提升;闽南有句俗语“肥蚵仔肥韭菜”,意思是在农历的二月,是韭菜生长最为旺盛的季节,也是蚵仔最为肥美的时候。将韭菜切成小段,与蚵仔一起搭配,再加入稀释后的番薯粉作为粘合剂,乃是奇妙的黄金组合啊!随着季节的变化,也可改为生菜或者小白菜。重视口味的人们还会选用颜色深黄的土鸡蛋,使蚵仔煎看起来更加诱人,味道也更为鲜美。
当然,没有住在蚵仔盛产地的人们一点儿都不用遗憾,现代的运输渠道非常发达,甚至在北方的大型农贸市场也能够买到新鲜的甜美蚵仔。买回来的蚵仔去除杂质洗净沥干水份,把番薯粉加水稀释成糊状,与韭菜混合;平底锅中放入少许油,先下入蚵仔煎至五成熟,再倒入粉浆煎至七成熟时,在表面打上一个鸡蛋,两面煎至金黄即可,吃的时候在上面浇上番茄酱或甜辣酱,那种鲜中带甜,甜中带咸的缤纷口味,口口都叫人回味无穷。
蚵仔煎所用到的食材包含了蛋白质、淀粉、蔬菜等重要的营养物质,尤其是蚵仔,含有大量锌元素,更是帮助孩子成长,增强免疫力的重要物质,另外据现代医学研究,锌元素对耳鸣和听力退化等现象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堪称美食的“盐酥鸡”也是台湾小吃中首屈一指的代表作。对于盐酥鸡我们并不陌生,早在好几年前盐酥鸡就已经漂洋过海来到内地,可以算是我们了解台湾美食的“先遣部队”了。其实盐酥鸡的魅力远不止来到内地这么简单,它遍布欧美等华人聚集的地区,不仅让当地人也领略了中华美食的魅力,也俘虏了老外的嘴巴。
外表酥脆、肉质鲜嫩多汁且充满了神秘香气的盐酥鸡,是靠什么秘密武器来征服我们的味蕾呢?让我们慢慢来一探究竟。盐酥鸡通常可以在夜市里或者在街边的小店中买到,店家先将鸡块炸至半熟,待有客人购买时,再把鸡块放入热油锅中复炸,最后撒上秘制的调味粉蘸食,只需短短一两分钟就可享受到美味。看似很简单,如果我们想在家里制作出风靡世界的盐酥鸡,要掌握六大秘诀。
首先是鸡肉,要选用鸡腿肉,这个部位的鸡肉弹性很好,且多汁嫩滑,这就是我们在咬盐酥鸡时会有汁水爆出来的效果的必需条件。其次是腌制,腌料有葱、姜、蒜、料酒和酱油,关键是要加入一个鸡蛋,这样可以使鸡肉更加嫩滑,而且在炸制的过程中还能更好地锁住鸡肉的水分。接着要用红薯淀粉给腌好的鸡块裹粉,腌制好的鸡块外表很湿润,所以需要进行两次裹粉,第一遍裹粉后静置一会儿待淀粉被鸡块吸收后再裹一遍,这样就可以做出酥脆的外皮了。九层塔可谓是制作盐酥鸡的秘密武器,也是盐酥鸡神秘香气的灵魂所在,九层塔是产自亚热带的草本植物,是西餐中常用的调味品,店家会先将新鲜的九层塔放入油锅中炸制,捞出后用带有九层塔香气的油来炸制鸡块。近年来在北方地区也可以买到干燥九层塔,可是味道会略逊一筹。鸡块炸制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使鸡肉发干发柴,十分影响口感,需要在鸡块外表变硬后全部捞出,待油温升高后复炸一次,这样就能保证外表酥脆且肉质多汁鲜嫩了。最后一个关键点就是调味粉了,这也是店家吸引回头客的秘诀哟,将白胡椒粉、五香粉、肉桂粉和一点点咖喱粉按一定比例混合炒香,撒在炸好的鸡块上,味道绝对可以跟夜市买到的相媲美。
了解了盐酥鸡的制作诀窍,我们在家里也可以很轻松地制作,但盐酥鸡属于高温油炸类食物,偶尔小食解馋下即可,不宜长期频繁食用。
新竹米粉是源自台湾新竹市地地道道的本土小吃,是新竹的名产。新竹米粉以米作为原料,早年间由福建地区传入台湾,由于新竹地区每年中秋至第二年清明期间,东北风长驱直入至新竹,受地形影响风势骤变,转为干燥强风,再加上此时降雨量少,独特的气候环境非常适合制造米粉,因此造就了新竹第一名产。
新竹米粉可分为“水粉”和“炊粉”两种,形状短粗的水粉,最常见的做法是与肉类熬煮成汤粉;更被广为人知的是称为炊粉的细米粉,先压制成细丝之后再上蒸笼蒸熟,然后再经过风干处理保存。炊粉常见的制作方式除了煮汤粉外,特别适合与蔬菜肉类一同炒制做成炒米饭,因为新竹米粉不用煮,在水里稍泡片刻就可以直接炒,是很经典的台式特色。大自然赐与的珍贵礼物想必一定不能错过,如果有机会去新竹地区旅游不要忘了带回几包与家人分享!
近几百年来,台湾饮食除了秉承了福建闽南和客家饮食的特点之外,还受到了东南亚、日本甚至欧美烹饪风格的影响。经过一番本土化改良后,变化融合成更多更丰富的台湾小吃,以至于我们现在已不能很清楚地分辨出哪些美食属于原住民,哪些是外来美食,其实也正是因为台湾饮食包罗万象的特点,形成了传统与时尚并存的美食风格,吸引着人们在欣赏美景之余,将品尝台湾美食记为旅行中重要的一笔。
在台湾知名小吃排行榜上,列位榜首的就是蚵仔煎,它是发源于台南地区已有几百年历史的小吃。“蚵”是闽台一带的叫法,学名牡蛎,广东人称之为“蚝”,北方人习惯叫海蛎。一般来讲,养成两年以上的牡蛎,称为生蚝,深海的可以生食,近海的可以用烧烤或蒸制等等方法进行料理;小个头的牡蛎,被叫做蚵仔,通常剥壳后用来与蔬菜一起炒制,或者是在煮汤煮面时用来提鲜的重要食材,蚵仔煎就是蚵仔与蔬菜、鸡蛋完美搭配,令口感飙升,使人垂涎三尺的经典之作。
关于蚵仔煎的起源有两个版本,一是早在1661年,荷兰军占领台南,郑成功率兵意欲收复失土,在缺粮之馀郑军急中生智,将当地特产的蚵仔和番薯粉混合加水煎成饼吃,以解决燃眉之急;另一个版本则是由于先民贫苦,在无法饱食下所发明的贫民美食。真相如何已不可考,不过蚵仔煎现在已经成为风靡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小吃了。
制作蚵仔煎用到的食材很简单,只有蚵仔、蔬菜、番薯粉和鸡蛋,但每一项食材都各自有各自的讲究,否则的话也不会有几百年的传承呢,让我们慢慢逐一道来吧。要做出好吃的蚵仔煎,首要条件是要选用新鲜的蚵仔,热衷于这道美味的饕餮们会专程跑到蚵仔的养殖地去吃,例如台南安平、嘉义东石或屏东东港,那里的蚵仔现剥现卖,不必经历长途运输、浸水等过程,颗颗肥美硕大,做出来的蚵仔煎自然也鲜甜多汁;除了新鲜的蚵仔外,番薯粉也是制作蚵仔煎的另一个关键食材,番薯粉的种类非常多,一定要使用纯番薯粉,这样才能调出香醇浓郁的粉浆,做出的蚵仔煎口感又黏又Q,而且纯番薯粉也能将蚵仔的鲜味更加完美充分的提升;闽南有句俗语“肥蚵仔肥韭菜”,意思是在农历的二月,是韭菜生长最为旺盛的季节,也是蚵仔最为肥美的时候。将韭菜切成小段,与蚵仔一起搭配,再加入稀释后的番薯粉作为粘合剂,乃是奇妙的黄金组合啊!随着季节的变化,也可改为生菜或者小白菜。重视口味的人们还会选用颜色深黄的土鸡蛋,使蚵仔煎看起来更加诱人,味道也更为鲜美。
当然,没有住在蚵仔盛产地的人们一点儿都不用遗憾,现代的运输渠道非常发达,甚至在北方的大型农贸市场也能够买到新鲜的甜美蚵仔。买回来的蚵仔去除杂质洗净沥干水份,把番薯粉加水稀释成糊状,与韭菜混合;平底锅中放入少许油,先下入蚵仔煎至五成熟,再倒入粉浆煎至七成熟时,在表面打上一个鸡蛋,两面煎至金黄即可,吃的时候在上面浇上番茄酱或甜辣酱,那种鲜中带甜,甜中带咸的缤纷口味,口口都叫人回味无穷。
蚵仔煎所用到的食材包含了蛋白质、淀粉、蔬菜等重要的营养物质,尤其是蚵仔,含有大量锌元素,更是帮助孩子成长,增强免疫力的重要物质,另外据现代医学研究,锌元素对耳鸣和听力退化等现象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堪称美食的“盐酥鸡”也是台湾小吃中首屈一指的代表作。对于盐酥鸡我们并不陌生,早在好几年前盐酥鸡就已经漂洋过海来到内地,可以算是我们了解台湾美食的“先遣部队”了。其实盐酥鸡的魅力远不止来到内地这么简单,它遍布欧美等华人聚集的地区,不仅让当地人也领略了中华美食的魅力,也俘虏了老外的嘴巴。
外表酥脆、肉质鲜嫩多汁且充满了神秘香气的盐酥鸡,是靠什么秘密武器来征服我们的味蕾呢?让我们慢慢来一探究竟。盐酥鸡通常可以在夜市里或者在街边的小店中买到,店家先将鸡块炸至半熟,待有客人购买时,再把鸡块放入热油锅中复炸,最后撒上秘制的调味粉蘸食,只需短短一两分钟就可享受到美味。看似很简单,如果我们想在家里制作出风靡世界的盐酥鸡,要掌握六大秘诀。
首先是鸡肉,要选用鸡腿肉,这个部位的鸡肉弹性很好,且多汁嫩滑,这就是我们在咬盐酥鸡时会有汁水爆出来的效果的必需条件。其次是腌制,腌料有葱、姜、蒜、料酒和酱油,关键是要加入一个鸡蛋,这样可以使鸡肉更加嫩滑,而且在炸制的过程中还能更好地锁住鸡肉的水分。接着要用红薯淀粉给腌好的鸡块裹粉,腌制好的鸡块外表很湿润,所以需要进行两次裹粉,第一遍裹粉后静置一会儿待淀粉被鸡块吸收后再裹一遍,这样就可以做出酥脆的外皮了。九层塔可谓是制作盐酥鸡的秘密武器,也是盐酥鸡神秘香气的灵魂所在,九层塔是产自亚热带的草本植物,是西餐中常用的调味品,店家会先将新鲜的九层塔放入油锅中炸制,捞出后用带有九层塔香气的油来炸制鸡块。近年来在北方地区也可以买到干燥九层塔,可是味道会略逊一筹。鸡块炸制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使鸡肉发干发柴,十分影响口感,需要在鸡块外表变硬后全部捞出,待油温升高后复炸一次,这样就能保证外表酥脆且肉质多汁鲜嫩了。最后一个关键点就是调味粉了,这也是店家吸引回头客的秘诀哟,将白胡椒粉、五香粉、肉桂粉和一点点咖喱粉按一定比例混合炒香,撒在炸好的鸡块上,味道绝对可以跟夜市买到的相媲美。
了解了盐酥鸡的制作诀窍,我们在家里也可以很轻松地制作,但盐酥鸡属于高温油炸类食物,偶尔小食解馋下即可,不宜长期频繁食用。
新竹米粉是源自台湾新竹市地地道道的本土小吃,是新竹的名产。新竹米粉以米作为原料,早年间由福建地区传入台湾,由于新竹地区每年中秋至第二年清明期间,东北风长驱直入至新竹,受地形影响风势骤变,转为干燥强风,再加上此时降雨量少,独特的气候环境非常适合制造米粉,因此造就了新竹第一名产。
新竹米粉可分为“水粉”和“炊粉”两种,形状短粗的水粉,最常见的做法是与肉类熬煮成汤粉;更被广为人知的是称为炊粉的细米粉,先压制成细丝之后再上蒸笼蒸熟,然后再经过风干处理保存。炊粉常见的制作方式除了煮汤粉外,特别适合与蔬菜肉类一同炒制做成炒米饭,因为新竹米粉不用煮,在水里稍泡片刻就可以直接炒,是很经典的台式特色。大自然赐与的珍贵礼物想必一定不能错过,如果有机会去新竹地区旅游不要忘了带回几包与家人分享!
近几百年来,台湾饮食除了秉承了福建闽南和客家饮食的特点之外,还受到了东南亚、日本甚至欧美烹饪风格的影响。经过一番本土化改良后,变化融合成更多更丰富的台湾小吃,以至于我们现在已不能很清楚地分辨出哪些美食属于原住民,哪些是外来美食,其实也正是因为台湾饮食包罗万象的特点,形成了传统与时尚并存的美食风格,吸引着人们在欣赏美景之余,将品尝台湾美食记为旅行中重要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