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构活动可以分为自由建构和主题建构两种不同的类型。主题建构活动是幼儿围绕一定的主题(例如“游乐园”)使用一些建构材料如积木、积塑等,建筑和构造各种物体和建筑物,通过手的操作及其建构的作品,反映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印象,也是以积木建构为主要表征手段展开的探究性学习活动。
一、观察是主题建构游戏指导的前提和基础
(一)观察是教师“干预”的基础
通过观察幼儿的建构行为及利用建构物开展象征性游戏,教师可以对幼儿已有的经验进行评价。通过这种评价确定幼儿所需要的帮助,计划自己下一步应该采取的指导行动以扩展幼儿的经验和思维。例如,构建楼房,幼儿在利用积木搭建中帮助幼儿学习序列概念,教师在幼儿构建过程中要仔细观察,了解幼儿已有的对于“序列”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观察不仅仅是用眼睛“看”,更重要的是用脑袋去“思考”,只“看”不“想”等于什么也没有“看到”。教师要对所看到的现象进行“为什么”的思考,以理解幼儿的搭建行动,然后分析:是否干预?采用什么方式干预?教师可以根据幼儿游戏的不同需要与不同层次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实施指导。无论是“为什么”还是“怎么办”的问题都需要教师根据幼儿具体表现和需要因人而异地做出回答。
(二)观察幼儿游戏的方法
1.层次观察法
在小班,教师重点观察幼儿的兴趣、技能等;中班时,教师重点观察幼儿的独立性、想象创造能力及结构技能与行为习惯等;大班时,教师重点观察幼儿的想象创造能力、合作能力与坚持性品质等。
2.按需介入法
在仔细观察游戏过程之后,教师立即进行思维加工,判断哪些情形需教师立即介入点拨,哪些则需教师暂缓介入,用什么方式介入等,这样能满足幼儿游戏过程中的真正需求,使教师指导无牵强之意。 教师应善于观察幼儿的表征行为,培养幼儿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只有在充分观察后才能把握住游戏的实际效果,更有更有针对性的及时调整游戏目标和规则。
二、主题建构活动过程中,教师仔细观察,及时进行有效指导
维果茨基指出,游戏创造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总是超出他的实际年龄,高于他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游戏好比是放大镜的焦点,凝聚和孕育着发展的所有趋向。
(一)经验回顾
1.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帮助幼儿梳理经验形成方案。
2.以谈话的方式激发幼儿对游戏主题产生兴趣,从而鼓励和启发幼儿根据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展开讨论。根据不同的搭建主题,分别对游戏中的材料使用、建构技能、各种设施的布局规划(搭建场所的分布)等主要问题进行指导。后续的游戏则可根据上次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探讨,以得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1)回顾与游戏主题相关的经验。
(2)归纳建构物体的结构。
(3)启发幼儿探究、学习建构技能。
(4)后续的游戏则可根据上次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探讨,以得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3.开展形式:交流引发前期经验、看录像、图片、记录表的回顾、现场再现搭建问题。
(二)关注“问题”是游戏指导的根本
1.设置“问题情景”、推动游戏深入发展
幼儿建构过程中往往意识不到自己搭建中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帮助幼儿注意到“问题”。当教师观察到幼儿搭建有问题时可提醒他观察一下伙伴的建构物,让他想一想伙伴的建构物和自己的哪些地方有区别,幼儿自己发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学习更加有意义。
同时,教师可设置“问题情景”向幼儿提出新挑战,并灵活运用平行指导法、经验分享等策略,推动游戏情节的发展。例如:(停车场)一位幼儿给他的汽车造了一个车库,但车库和“地面”间有一定的距离。于是,幼儿总是用自己的手把汽车“搬到”车库里。教师可提问:“你有什么办法让汽车开到车库里吗?”或者进一步建议“比如造个斜坡?”
2.参与游戏、与幼儿共同探索、共解难题
(1)设疑共探法
教师通过发问,引起幼儿对某一重点或难点的思考,并且师生共同讨论与探索,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从而推动幼儿游戏的成功。例如:如果二楼停放的汽车要出来,怎么办呢?然后启发幼儿回忆生活中停车场的经验,引导幼儿搭建从二楼到一楼的楼梯,而且要节约空间,鼓励幼儿拓展思考搭建出一条弯道让汽车开下来。
(2)介入共玩法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过程中,伴随语言的启示,使幼儿从中受到积极影响。
(3)陳述递词法
幼儿在聊刘技能或讲述作品时,教师在认真倾听中为他们陈述递词以补充不完整的描述。(将横向的积木与众向的积木紧紧的拼插在一起)使他们顺利流畅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增强幼儿的表达自信!
(三)交流分享
1.分享经验——提升游戏水平
游戏经验包括主题建构中的合作与分工、技能的掌握、材料运用、游戏常规等方面进行交流,教师可运用集体、小组、个别相结合的交流方式,让幼儿在游戏中习得有益有效的游戏经验相互分享碰撞。上次游戏中的……问题解决了吗?用什么方法解决的?你们小组的搭建任务完成的怎样?与同伴合作搭建时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样解决的等?教师认真倾听幼儿的交流,适时为幼儿陈述递进词补充不完整的表达,帮助幼儿提炼出有用的游戏经验,以此提升幼儿游戏水平,推动游戏情节的发展。
2.拓展思路——为下次游戏留有余兴
创造性游戏具有连续性的特点,一个主题往往需要在多次游戏中不断地推进和完善。因此,单次游戏在结束后,在幼儿分享交流游戏中问题解决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启发幼儿讨论:对下次游戏你有什么好的建议?还需要增加哪些搭建或辅助材料等?帮助幼儿拓宽思路,逐渐丰富的场景、材料、主题、情节,使幼儿对下次游戏充满期待。
主题建构活动中,幼儿不仅仅是在“玩”,他们是在“学习”和“工作”。他们在主题构建活动中,不仅获得了建构的技能,而且获得了各种各样的、有益的经验。这种活动是“综合性”的“跨学科的”。教师在主题建构活动中的观察和适宜的指导使幼儿在主题建构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快乐地游戏。
一、观察是主题建构游戏指导的前提和基础
(一)观察是教师“干预”的基础
通过观察幼儿的建构行为及利用建构物开展象征性游戏,教师可以对幼儿已有的经验进行评价。通过这种评价确定幼儿所需要的帮助,计划自己下一步应该采取的指导行动以扩展幼儿的经验和思维。例如,构建楼房,幼儿在利用积木搭建中帮助幼儿学习序列概念,教师在幼儿构建过程中要仔细观察,了解幼儿已有的对于“序列”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观察不仅仅是用眼睛“看”,更重要的是用脑袋去“思考”,只“看”不“想”等于什么也没有“看到”。教师要对所看到的现象进行“为什么”的思考,以理解幼儿的搭建行动,然后分析:是否干预?采用什么方式干预?教师可以根据幼儿游戏的不同需要与不同层次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实施指导。无论是“为什么”还是“怎么办”的问题都需要教师根据幼儿具体表现和需要因人而异地做出回答。
(二)观察幼儿游戏的方法
1.层次观察法
在小班,教师重点观察幼儿的兴趣、技能等;中班时,教师重点观察幼儿的独立性、想象创造能力及结构技能与行为习惯等;大班时,教师重点观察幼儿的想象创造能力、合作能力与坚持性品质等。
2.按需介入法
在仔细观察游戏过程之后,教师立即进行思维加工,判断哪些情形需教师立即介入点拨,哪些则需教师暂缓介入,用什么方式介入等,这样能满足幼儿游戏过程中的真正需求,使教师指导无牵强之意。 教师应善于观察幼儿的表征行为,培养幼儿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只有在充分观察后才能把握住游戏的实际效果,更有更有针对性的及时调整游戏目标和规则。
二、主题建构活动过程中,教师仔细观察,及时进行有效指导
维果茨基指出,游戏创造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总是超出他的实际年龄,高于他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游戏好比是放大镜的焦点,凝聚和孕育着发展的所有趋向。
(一)经验回顾
1.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帮助幼儿梳理经验形成方案。
2.以谈话的方式激发幼儿对游戏主题产生兴趣,从而鼓励和启发幼儿根据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展开讨论。根据不同的搭建主题,分别对游戏中的材料使用、建构技能、各种设施的布局规划(搭建场所的分布)等主要问题进行指导。后续的游戏则可根据上次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探讨,以得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1)回顾与游戏主题相关的经验。
(2)归纳建构物体的结构。
(3)启发幼儿探究、学习建构技能。
(4)后续的游戏则可根据上次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探讨,以得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3.开展形式:交流引发前期经验、看录像、图片、记录表的回顾、现场再现搭建问题。
(二)关注“问题”是游戏指导的根本
1.设置“问题情景”、推动游戏深入发展
幼儿建构过程中往往意识不到自己搭建中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帮助幼儿注意到“问题”。当教师观察到幼儿搭建有问题时可提醒他观察一下伙伴的建构物,让他想一想伙伴的建构物和自己的哪些地方有区别,幼儿自己发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学习更加有意义。
同时,教师可设置“问题情景”向幼儿提出新挑战,并灵活运用平行指导法、经验分享等策略,推动游戏情节的发展。例如:(停车场)一位幼儿给他的汽车造了一个车库,但车库和“地面”间有一定的距离。于是,幼儿总是用自己的手把汽车“搬到”车库里。教师可提问:“你有什么办法让汽车开到车库里吗?”或者进一步建议“比如造个斜坡?”
2.参与游戏、与幼儿共同探索、共解难题
(1)设疑共探法
教师通过发问,引起幼儿对某一重点或难点的思考,并且师生共同讨论与探索,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从而推动幼儿游戏的成功。例如:如果二楼停放的汽车要出来,怎么办呢?然后启发幼儿回忆生活中停车场的经验,引导幼儿搭建从二楼到一楼的楼梯,而且要节约空间,鼓励幼儿拓展思考搭建出一条弯道让汽车开下来。
(2)介入共玩法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过程中,伴随语言的启示,使幼儿从中受到积极影响。
(3)陳述递词法
幼儿在聊刘技能或讲述作品时,教师在认真倾听中为他们陈述递词以补充不完整的描述。(将横向的积木与众向的积木紧紧的拼插在一起)使他们顺利流畅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增强幼儿的表达自信!
(三)交流分享
1.分享经验——提升游戏水平
游戏经验包括主题建构中的合作与分工、技能的掌握、材料运用、游戏常规等方面进行交流,教师可运用集体、小组、个别相结合的交流方式,让幼儿在游戏中习得有益有效的游戏经验相互分享碰撞。上次游戏中的……问题解决了吗?用什么方法解决的?你们小组的搭建任务完成的怎样?与同伴合作搭建时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样解决的等?教师认真倾听幼儿的交流,适时为幼儿陈述递进词补充不完整的表达,帮助幼儿提炼出有用的游戏经验,以此提升幼儿游戏水平,推动游戏情节的发展。
2.拓展思路——为下次游戏留有余兴
创造性游戏具有连续性的特点,一个主题往往需要在多次游戏中不断地推进和完善。因此,单次游戏在结束后,在幼儿分享交流游戏中问题解决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启发幼儿讨论:对下次游戏你有什么好的建议?还需要增加哪些搭建或辅助材料等?帮助幼儿拓宽思路,逐渐丰富的场景、材料、主题、情节,使幼儿对下次游戏充满期待。
主题建构活动中,幼儿不仅仅是在“玩”,他们是在“学习”和“工作”。他们在主题构建活动中,不仅获得了建构的技能,而且获得了各种各样的、有益的经验。这种活动是“综合性”的“跨学科的”。教师在主题建构活动中的观察和适宜的指导使幼儿在主题建构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快乐地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