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教学反思, 提升语文课堂教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se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认为,语文教师要注重教学反思,反思教学的每个环节,深入研究教材,关注学生实际特点,了解学生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设定教学目标,因材施教,多角度、多层次反思、总结,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教学反思 语文课堂教学 高效语文课堂
  《礼记·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意思是说只有学习之后,才能够知道自己的缺点;教学过后深入反思,才能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知道了自己的缺点和知识的贫乏,才能取长补短,从而发展和提高。教后反思作为一个完整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高效语文课堂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课堂教学反思,我认为应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反思课堂教学的教学内容
  想要提升教学质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紧紧围绕既定教学目标、文章的写作背景,因材施教,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备课中未能预知的状况,所以还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随时调整教学内容。例如,我在高一(9)班讲授语文必修一(苏教版)第一板块“向青春举杯”第二课专《相信未来》时,对诗歌中出现的“蜘蛛网”、“炉台”等意象进行讲解时,虽然把该讲的内容都讲了,但课后感觉学生理解不够透彻,课堂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经过教学反思,我认识到,“90后”距离“文革”太过遥远,无法体会身处“文革”中,且遭受迫害之人的感情,因此对诗歌中的意象的理解明显不够准确或透彻。下午给高一(10)班上课时,为了让学生较好地知人论世,我首先补充介绍了“文革”时期的社会环境和背景,以及在“文革”中遭受不公待遇的人的遭遇,这样就把学生带到了特定的情境中,理解了那一代人在黑暗中痛斥恶势力,仍对未来充满了希望的人生态度,从而较好地把握和鉴赏了诗歌的相关意象。对于这节课的调整情况,我及时地记录下来,以便作为日后教学工作的借鉴。
  二、反思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
  高一学生在心理上和生理上有较大差异,他们的学习成绩、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也存在差异,所以,尽管我们深入地理解了《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精神,也反复熟悉了教材内容,并且花费了较多的时间,精心准备了教案,但课堂构思和设计与实际教学过程依然会有不相适应的地方。例如预设目标的达成、多媒体设备的操作、学生的课堂反应、学生的理解能力、教法的利用、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等方面,都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甚至可能会留下些许遗憾,这些都是教学工作中的缺漏。语文教师要及时反思,深入思考、仔细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保证今后不再留下类似缺陷。
  三、反思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
  近年来各个学校都在探索如何构建高效课堂,科学、实用的导学案让教师由学生学习的主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便于教师的课堂操作,便于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形成能力。很多时候由于对教材的把握程度和备课时间的限制,有的老师为了节省精力,使导学案的使用过于流程化、理科化,进而直接把导学案当成教案使用,把导学案上设计的问题由学生一一对应回答,连最基本的过渡语和总结语都没有,更不必说个性化的解读,使语文课堂教学索然无味,变成了數学、物理等理科类的课堂。这不仅会使语文课堂教学失去“原味”,更应该引起反思: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会不会因此而逐步退化。例如,我在讲授语文必修一(苏教版)第四板块“像山那样思考”第一篇散文《江南的冬景》时,设计的导学案尽管对基础知识、文章思路、语言及思想等方面都有针对性的突破,但由于没有单独设计的教案,缺乏教学语言的设计与锤炼,教学过程就显得枯燥无味,整堂课成了试卷讲评课,失去了散文教学该有的特点,下一课教学时,经过精心准备,仔细推敲和锤炼语言,课堂教学效果有了显著增强。
  四、反思课堂教学中对文本的挖掘深度
  对文本的研读,学生多数仅仅停留在表层意义的理解和感知,甚至会把一篇课文当做故事阅读,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立体式地深度挖掘文本,探究主旨和作者的情感态度。例如,在必修一第三板块《我心归去》这一课的教学中,应该从“想家”和对“故乡”的内涵的理解两个角度展开教学,但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设置的层面过浅,多数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但对“故乡”的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远远不够。经过反思,我觉得备课中教师应该首先深入研读文本,明确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引导学生真正与文本对话,通过对文本探究,对“故乡”这一内涵作更深层次的思考。
  五、反思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要素,是教师选择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媒体的基本依据,也是评价教学效果的依据,能直接提供给学生明确的方向,提高学习效率。准确的教学目标定位,将会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如果教学目标大而空、模糊不够具体,则会使教学内容没有依托,游离于教学目标之外,无法合理处理安排好主体教学环节与辅助教学环节的关系。例如:我在讲授必修一第三板块“月是故乡明”中《想北平》一课时,预设了一个教学目标:反复研读文本,与编者对话。由于学生和文本的特点,使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操作过程中很难实现,教学目标就显得大而空,反而使课堂教学与目标脱节,游离于教学目标之外,抓不住重点。我把教学目标重新定位为:反复研读文本,结合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和民族忧患意识。这样在教学中就有了更明确和具体的方向,达到了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
  六、反思文本教学顺序和教学模块的组合
  苏教版语文教材的编纂突出了主题的特征,它是以主题为依据构成各个板块,每个板块中的文本有不同的创作背景、文体特征等许多方面的差异。而且文本的编写顺序在表现主题及学生的理解层面上,也存在一些深与浅的区别。例如,必修一“月是故乡明”这一板块中,前两课两篇课文主要是表现思念故乡的情感和“故乡”的内涵,我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很难较好地深入理解“故乡”的内涵,而后面两课,一是从现实层面解读了人为何会想家,二是从理想层面阐释了人又为何要离乡,理解了这两个层面之后,再体会人的思乡之情和理解“家”、“故乡”的内涵,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教材的作用,可以对板块的文本教学顺序进行调整,先学习《乡土情结》、《前方》,再学习《想北平》和《我心归去》。
  总之,课堂教学必须注重教学反思,从各个方面改善教学设计和课堂操作,从每节课中汲取对提高课堂效率有益的养分,这样才能构建高效课堂,使之迈上更高的台阶。
  参考文献:
  [1]董青,孙士德著.分层教学,因材施教.2000.10.
  [2]朱绍禹著.中学语文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4.
其他文献
摘 要: 文言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文章从新课程改革的角度出发,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等方面,探讨文言文的教与学,以求抛砖引玉,攻克文言文教学的难关。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 教学要求 教学现状 教学方法  一、文言文教学要求  文言文语言精练,思想深刻,是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也是古人留给世人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学习文言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弘扬民族文化。《语文新课程
结节性筋膜炎是一种非肿瘤性、非炎症性的反应性纤维细胞/肌纤维母细胞结节状增生病变。其生长较快,细胞较幼稚,核有一定的异型性,且核分裂易见,易误诊为恶性肿瘤。肿块多位
摘 要: 思维训练一直以来就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任务,却没有一门进行专门的系统的训练课程,导致思维训练没有落到实处。对于与之关系极为密切的语文学科来说,这无疑是巨大的损失。作者就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必须将思维训练纳入语文课程体系,进行系统的学习。  关键词: 思维训练 语文课程体系 系统学习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呼声日益高涨,思维训练也被抬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当教师讲完课堂内容后问学生有什么问题时,学生往往提不出来,这说明学生的学习还处在被动接受的状态,也是学生质疑能力弱的一种表现。如何用新课程理念引导学生质疑,想方设法创设质疑的情境
今年2月~3月,我随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技术代表团赴美考察卫星直播电视的技术情况,走访了7个城市和地区。参观了多个航天、通信和电子技术方面的公司,对美国卫星直播电视的技
摘 要: 文章阐述了语文阅读教学的诸多作用,强调了其重要性,并明确指出了语文阅读教学应当遵循“从整体到局部,从文本到生活,从语文到文化”的思路,并对这三种思路,用理论结合事例的方法,做了具体的阐述和系统的诠释,最后指出:“教学有路,但无定路”,要因“材”择路,灵活运用。  关键词: 语文阅读教学 教学思路 阅读材料  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它能让学生积累大量词汇,品味优美的语言;它
摘 要: 新课程改革下,初中语文阅读要求做了适当的调整:重视学生的自主阅读,注重情感的培养,要求学生理解、深入思考、剖析读物。传统教学中,教师一味灌输知识点,帮助学生总结阅读的感触和思想,阻碍了学生创新型思维的培养,抑制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要改变这种教学模式,提倡学生自主阅读,自我总结认识,提炼文章的情感,融入文章之中,从而提高文学修养。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自主阅读  新课程
课堂是教学的最主要的场所,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使学生获得一种愉快、成功的体验,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反之就压抑了学生的学习情绪,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优化课堂学习氛围。那么如何才能优化课堂学习氛围呢?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从以下四方面努力。  一、加强情感投入,开启学生的心灵是重要前提。  白居易在论诗时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课堂教学更是如此,情感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探究式阅读教学应运而生。其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及创造性,使学生在民主愉悦的教学环境中获得知识。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探讨。  关键词: 小学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 操作流程 教学情境  一、探究式阅读教学模式的理念  在小学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中,主要存在这样一系列的过程:通过教师的引导组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