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阐明了心理学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从心理学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系统论述了心理学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影响以及教师应该如何有效地利用心理学,发挥其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心理学;数学教学;课堂教学
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的综合知识能力素质水平展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根据自己的动机、知识观念来感知彼此,同时也根据对方对自己的态度和看法来修正自己的反应和行为。教师作为这个数学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要设计数学课堂的整体流程,把握整体节奏,有效提升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效率,不仅要在课堂上传授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而且要积极运用心理学创建轻松融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进行学习,有助于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欲望,在引导和促进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使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成长和完善。
注重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数学教育心理学认为,在学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分析,包括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显示出来的态度、想法、行动等。在数学课堂教学这个环境下,教师留给学生的印象,会对学生的学习和情绪体验等方面产生直接影响。在教育实践中通常有这样的情况:一个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兴趣,往往通过某个人的提及,而教师正是充当这样一个角色,教师幽默、诙谐的气质也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一定影响。因此,给学生一个留下一个较好的个人印象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第一步。
首先,教师应做到充分重视和尊重学生。教师在课堂上保证严谨的教学流程的基础上,应尽量对学生保持一份亲和力,让学生在课堂感受到一个和谐融洽的氛围。让学生对老师产生平易近人的印象,作为良师益友,学生就会产生一种信任感,这种信任感可以一直伴随着学生的学习旅程,引导学生乐于配合教师进行数学课程教学,构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的威信不应建立在严厉的管理制度上,而是建立在自身人格魅力上,就像得民心者得天下一样,教师也要获得学生的信任,这样数学教学活动才能顺利进行。教师的人格魅力基于教师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不同方面,并能根据其学习特点进行个性化全面化地指导,因材施教。
其次,教师注意肢体语言,即教态。教师在数学课堂上的教态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听课效果。教师的教态应该大方且富有亲和力,让学生产生一种舒适感,教师可以借助和运用适当的手势来帮助知识的讲解,这将有利于学生学习对数学知识概念。此外,教师的眼神也可以发挥其特有的作用,教师讲课时可以不用语言而通过眼神向学生传递想表达的信息。教师如果能合理运用眼神这种特殊语言,将很容易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直观,生动,活泼。
再次,教师的教学语言要严谨得当。数学的教学语言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较抽象,因此,学生想要认识、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首先应该了解数学语言。而此时教师的教学语言,作为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应格外注意。教师应该对语言处理方面着重准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应是规范性的、科学性的、且富有感情的生动语言。教师应明确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传递的重要性,通过绘声绘色的讲解,引导学生进入数学的世界。
促进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形成
在教育心理学中,建构是指主体通过新旧知识间反复、双向的相互作用,形成和调整主体的经验结构的过程。数学课堂不应该是教师在课堂上的“独角戏”,而要更多的让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参与者,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充当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通过双向建构的数学教学课程,让学生和教师共同发展进步。教师积极帮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经验上逐步融合新学习的知识,即同化,从而形成自己的建构主义学习观。
新的数学知识观
传统的数学知识观是建立在客观主义基础上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是对客观世界的绝对无误表达,相反,它处在不断的发展中。因此,教师在讲课中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见解,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和话语权,不要束缚她们的思想,释放孩子们的天性,很多真理都是从孩子的角度被发现被认知的。作为教师更应该大力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和敢于质疑的能力。建构主义也是通过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认知结构来积累自己的经验体系,这一点值得我们沉思。教师应该做学生的合作者、交流者,学生学习路上的引导者。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要基于自身的知识经验,而且要不断地深层次探究,让学生走向“思维的具体化”。
新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和情境性。例如,教师在讲授《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这节课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在太阳光照射下垂直于地面的旗杆与它在地面形成的影子的位置变化,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究旗杆和影子的位置关系并交流总结。这样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去感知和体会直线与平面垂直的空间位置关系。这样在学生的知识经验中就会先形成自己理解,再经由教师的指导,逐步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上建立更加准确完整的知识结构,使学生自然地由生活情境进入到数学学习的世界中来。
新的教學观
建构主义注重相互作用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提倡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当进行多方面的交流和讨论。数学活动应该让学生由疑问到探索,消除自己认知结构上的冲突,通过这种教学活动使学生建构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要做好数学课堂上要解决的问题,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问题和情境的设计要以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为基础,要映射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使学生既有探索的学习欲望,又有能力去探究交流,并能够找到知识之间的联系。
小结
本章主要讨论了心理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课堂教学是数学学习的必要途径,通过建立学生新的数学知识观,新的学习观等,来达到更好的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积极发挥心理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上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大均,郭成,余林.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2]谭安如,谭持平.教育心理学在数学分析概念教学中的应用[J].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1998(05):14-16.
[3]程云.浅析教育心理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园,2017(28):32+34.
[4]许美玲.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18(27):90.
关键词:心理学;数学教学;课堂教学
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的综合知识能力素质水平展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根据自己的动机、知识观念来感知彼此,同时也根据对方对自己的态度和看法来修正自己的反应和行为。教师作为这个数学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要设计数学课堂的整体流程,把握整体节奏,有效提升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效率,不仅要在课堂上传授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而且要积极运用心理学创建轻松融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进行学习,有助于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欲望,在引导和促进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使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成长和完善。
注重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数学教育心理学认为,在学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分析,包括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显示出来的态度、想法、行动等。在数学课堂教学这个环境下,教师留给学生的印象,会对学生的学习和情绪体验等方面产生直接影响。在教育实践中通常有这样的情况:一个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兴趣,往往通过某个人的提及,而教师正是充当这样一个角色,教师幽默、诙谐的气质也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一定影响。因此,给学生一个留下一个较好的个人印象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第一步。
首先,教师应做到充分重视和尊重学生。教师在课堂上保证严谨的教学流程的基础上,应尽量对学生保持一份亲和力,让学生在课堂感受到一个和谐融洽的氛围。让学生对老师产生平易近人的印象,作为良师益友,学生就会产生一种信任感,这种信任感可以一直伴随着学生的学习旅程,引导学生乐于配合教师进行数学课程教学,构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的威信不应建立在严厉的管理制度上,而是建立在自身人格魅力上,就像得民心者得天下一样,教师也要获得学生的信任,这样数学教学活动才能顺利进行。教师的人格魅力基于教师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不同方面,并能根据其学习特点进行个性化全面化地指导,因材施教。
其次,教师注意肢体语言,即教态。教师在数学课堂上的教态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听课效果。教师的教态应该大方且富有亲和力,让学生产生一种舒适感,教师可以借助和运用适当的手势来帮助知识的讲解,这将有利于学生学习对数学知识概念。此外,教师的眼神也可以发挥其特有的作用,教师讲课时可以不用语言而通过眼神向学生传递想表达的信息。教师如果能合理运用眼神这种特殊语言,将很容易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直观,生动,活泼。
再次,教师的教学语言要严谨得当。数学的教学语言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较抽象,因此,学生想要认识、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首先应该了解数学语言。而此时教师的教学语言,作为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应格外注意。教师应该对语言处理方面着重准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应是规范性的、科学性的、且富有感情的生动语言。教师应明确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传递的重要性,通过绘声绘色的讲解,引导学生进入数学的世界。
促进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形成
在教育心理学中,建构是指主体通过新旧知识间反复、双向的相互作用,形成和调整主体的经验结构的过程。数学课堂不应该是教师在课堂上的“独角戏”,而要更多的让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参与者,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充当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通过双向建构的数学教学课程,让学生和教师共同发展进步。教师积极帮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经验上逐步融合新学习的知识,即同化,从而形成自己的建构主义学习观。
新的数学知识观
传统的数学知识观是建立在客观主义基础上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是对客观世界的绝对无误表达,相反,它处在不断的发展中。因此,教师在讲课中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见解,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和话语权,不要束缚她们的思想,释放孩子们的天性,很多真理都是从孩子的角度被发现被认知的。作为教师更应该大力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和敢于质疑的能力。建构主义也是通过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认知结构来积累自己的经验体系,这一点值得我们沉思。教师应该做学生的合作者、交流者,学生学习路上的引导者。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要基于自身的知识经验,而且要不断地深层次探究,让学生走向“思维的具体化”。
新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和情境性。例如,教师在讲授《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这节课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在太阳光照射下垂直于地面的旗杆与它在地面形成的影子的位置变化,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究旗杆和影子的位置关系并交流总结。这样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去感知和体会直线与平面垂直的空间位置关系。这样在学生的知识经验中就会先形成自己理解,再经由教师的指导,逐步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上建立更加准确完整的知识结构,使学生自然地由生活情境进入到数学学习的世界中来。
新的教學观
建构主义注重相互作用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提倡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当进行多方面的交流和讨论。数学活动应该让学生由疑问到探索,消除自己认知结构上的冲突,通过这种教学活动使学生建构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要做好数学课堂上要解决的问题,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问题和情境的设计要以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为基础,要映射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使学生既有探索的学习欲望,又有能力去探究交流,并能够找到知识之间的联系。
小结
本章主要讨论了心理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课堂教学是数学学习的必要途径,通过建立学生新的数学知识观,新的学习观等,来达到更好的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积极发挥心理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上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大均,郭成,余林.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2]谭安如,谭持平.教育心理学在数学分析概念教学中的应用[J].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1998(05):14-16.
[3]程云.浅析教育心理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园,2017(28):32+34.
[4]许美玲.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18(2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