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品,小说描述了一个纯洁女人的悲剧人生,并对当时社会宗教的伪善和资产阶级的伪道德进行了批判。本文分别从情节构思、人物刻画和环境描写三个方面对《德伯家的苔丝》进行分析,旨在加深对“苔丝”这一典型人物形象的了解,领悟小说传递的真正含义。
关键字:德伯家的苔丝;纯洁;悲剧人生
《德伯家的苔丝》(1891)是英国小说家、诗人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品,小说描写了农村姑娘苔丝短促而悲哀的一生。哈代用无比悲悯的情怀塑造了苔丝这一女性形象,并赋予其质朴、正直、善良等优秀的品质。但从传统的习俗来看,苔丝是一个失贞的女人,可哈代却称她是“一个纯洁的女人”,苔丝这一形象具有多种隐喻的象征意义。哈代的创作时期是一个充满变化、动荡的时期。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一时期他思想上的矛盾性,哈代一方面对资产阶级虚假道德进行严厉的抨击;另一方面又始终摆脱不掉“宿命论”的影响。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苔丝的悲剧也是不可避免的。哈代在情节构思、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都极力烘托人物的悲剧命运,并将故事的发展逐渐推向高潮,让读者在哀叹之余也能深刻地反思小说所传递的真正含义。
一 小说情节构思的巧妙性
在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托马斯·哈代以其巧妙的艺术构思,利用连续更替的时间和空间安排故事情节,将小说内容和形式完整地结合起来,向读者真实地展现了主人公苔丝不幸的一生。
1.时间
小说《德伯家的苔丝》的情节发展按照时间顺序展开,也是按照春夏秋冬的季节时段来划分情节阶段的。五月份春天的时候,苔丝还是一个简单美丽、满腔纯情的农村姑娘,由于多嘴的特令安牧师带来了有关苔丝贵族家庭历史的消息,让她的父亲多喝了几杯,不能按时到卡斯特桥送货。苔丝只好带了弟弟一起去赶马车,没想到害死了一家人经济的主要来源。不久之后,苔丝不得不踏上去纯瑞脊寻亲、认亲的路途,开始了她人生中的第一次行走。九月份萧瑟的秋天,苔丝去到德伯太太家帮工,并遭遇不幸。第二年春天,苔丝第二次离开家,去到克里克先生的奶牛场,并在这里遇到了安矶·克莱。她尤获新生。冬天,苔丝与克莱结了婚。之后被遗弃的苔丝又回到了娘家。后来一年的冬天,苔丝在农场干着男人一样的繁重工作,亚雷又再度出现在她的生活中。再一年的春天,苔丝杀死亚雷并最终被捕。
故事始于春天,也结束于春天。哈代运用巧合性的时间循环,对应苔丝这一人物的命运变化,让苔丝在季节的更替中走向了悲剧的结局,表露出作者一种宿命论的思想。苔丝随着季节的变换而变换,她命运的齿轮随着时间不断向前运转,时间改变了她的一切,最终将她鲜活的生命推向了衰亡。
2.空间
“从艺术结构的意义层面上来说,小说是一系列场景的组合。这些场景就像电影镜头一样不断切换,从而使小说艺术成为律动的生活的人生的流程。我们把不断切换的场景组合而生成的东西称为环境,说抽象些就是小说空间。”[1]小说中的空间活动范围比较广,主人公苔丝四处飘零,没有固定的居所。但小说情节按照苔丝生活或劳动的地点“马勒村——纯瑞脊——塔布篱——棱窟槐——马勒村”这条空间线索逐渐展开,苔丝短暂的一生以马勒村为起点,被迫离开马勒村之后,生命止于沙埠。哈代以空间环境的变化来对应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在人生不同阶段的变化,有力地强化了苔丝这一人物形象的悲剧色彩。他将苔丝的境遇与五个地点紧密联系在一起,以这样循环的空间构架完成了对人物命运轨迹的设定,记录了主人公苔丝一生的种种遭遇。
3.情节
在情节设置上,托马斯·哈代巧妙地将巧合事件和偶然事件穿插于小说内容之中,进一步丰富了故事的骨肉。多事的牧师从族谱中偶尔发现苔丝一家原本是早已没落的贵族后裔,并将其告知苔丝的父亲。苔丝的父亲得知这一消息之后便信以为真。这样的偶然事件为苔丝后来命运的走向埋下了伏笔。在纯瑞脊,恰巧有一家有钱人姓德伯,在父母欲摆脱贫穷的强烈愿望下,苔丝不得不去认亲,继而成为苔丝所有不幸的导火索。另一方面,苔丝与克莱的相遇相识也充满巧合性。苔丝在“乡社游行”时第一次见到克莱,对他一见钟情。在克里克先生的奶场,两人又再度相见,产生了爱情。这些表面上具有很大偶然性的巧合事件,却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下层人民不可逆转的命运的表现,并不可避免地把整个故事推向了悲剧的结局。
二 人物形象刻画的深刻性
托马斯·哈代在《德伯家的苔丝》中塑造了三个十分典型的人物形象,即苔丝、亚雷·德伯和安矶·克莱。“苔丝是哈代女性画廊中最优秀的形象。她是美的象征和爱的化身,她拥有维塞克斯人的美德,苔丝所具有的独立和坚韧是区别于以前女性楷模之处。她是维多利亚时代新女性的象征。”[2]亚雷·德伯在小说中无疑是魔鬼的化身,他将苔丝一步步推向悲剧的深渊,也逼迫她最后作出反击。安矶·克莱如同他的名字一般是“安琪儿”的代表,他温文尔雅、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但本身又无法摆脱社会舆论和习俗的压制,最终同德伯一样,将苔丝逼迫得走投无路。
1.苔丝
哈代笔下的苔丝是一个俊美可爱的农村姑娘,她的美丽与生俱来,并带有摄人心魄的力量。苔丝在小说中一出场就吸引了读者的目光,“灵动的牡丹一样的嘴唇”和“天真的大眼睛”为苔丝的形象增添了魅力。苔丝是外表美与精神美的极致,同时她也是哈代所寻求的时代精神的体现者,她并非逆来顺受和一味隐忍,而是在不断作出选择,并忍受了选择的后果。
在那个贞操观念盛行的时代,苔丝的选择无疑是对传统贞操观念的一种质疑和否定,表现了她本性的纯洁,这是难能可贵的。过去经历给她带来的自卑感,迫使她不愿意欺骗克莱,而她纯洁的天性又促使她将自己的过去告知克莱。
苔丝在小说中表现出了许多优秀的品质,哈代却选用了一个词概括她:纯洁。苔丝的身体并不纯洁,但她的本性却十分纯洁,而她的悲剧也正是因为这种纯洁。哈代用这个词向传统的贞操观念提出了质疑,揭露了它的不公和造成的伤害。 2.安矶·克莱
安矶·克莱这一形象在小说中同样带有隐藏的悲剧色彩。对于主人公苔丝而言,克莱的出现,像天使降临人间一般,给她带来新生的力量和希望。安矶·克莱因为怀疑宗教教义而毅然放弃了上剑桥读书的机会,并决定从事比较艰苦的农业。他忠实于自己的思想,反对宗教和传统的道德,不惜违背父母的意愿到农村学习农业技术,是新一代进步青年的代表。
克莱对苔丝的爱是真挚而热烈的,但他本身又无法摆脱社会传统习俗和舆论的制约,思想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新婚之夜,克莱得知了苔丝的过去,他苦恼、愤懑、失望,遭受到严重的精神折磨。他未曾考虑过他本身也不纯洁的事实,克莱并没有真正摆脱传统的道德观念,中产阶级的意识和习俗最终扭曲了克莱的心灵。
3.亚雷·德伯
亚雷·德伯是个典型的花花公子,他像魔鬼一样盘踞在苔丝的命运中,是造成苔丝悲剧结局的始作俑者。他在小说中是个臭名昭著的角色,苔丝的悲剧由亚雷·德伯而起,最终也因亚雷而结束。她终于在克莱的冷酷绝情和家庭的变故这样的双重压力之下,向亚雷屈服,做了他的情人。哈代通过对亚雷·德伯这一形象的塑造,揭露了英国社会的黑暗和宗教的虚伪。
三 小说环境描写的烘托性
小说中有许多关于环境的描写。托马斯·哈代将如画的乡村风貌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并利用这些大自然的美丽画卷从侧面展示了女主人公苔丝短暂的一生中恋爱和婚姻的悲剧。小说中,人物跌宕起伏的命运以及情感变化与自然环境是极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哈代通过对这些自然风光的描写,有力地体现了人物角色的复杂性。
小说开头描写了马勒村的地貌,那里群山环绕、景色宜人,几乎与世隔绝。正是这样的环境哺育了苔丝,苔丝是大自然的女儿,她性格中大部分的纯洁、质朴就来源于此。另一个方面,哈代对马勒村美景的描写,反映了那一时期苔丝的状况,她不仅俊秀美丽,而且天真烂漫、纯洁而充满活力。当苔丝失去贞洁的那个夜晚,哈代对周边环境的刻画同样为她的遭遇做了铺垫,所有的景物无疑都在为苔丝哭泣和哀伤;当苔丝离开家来到克里克农场遇见克莱的时候,她的生命如同被火焰重新点燃了一次,充满希望和美好。而此刻的克里克农场也一样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和苔丝的境遇相互呼应。
小说的结尾,苔丝在经历过短暂人生的种种磨难之后,终于得以安静而舒心地睡去,这一觉也是她人生的最后一次安眠。哈代对光线及周围环境的描写恰到好处地烘托出苔丝悲剧命运的完结,她的苦难将从此远去,阳光会照耀着她,但她的生命也即将止步。
四 结语
小说《德伯家的苔丝》是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品,反应了哈代对当时社会一些严峻问题的关切和同情。他在书中描绘了新兴的工业化和资本主义对乡村社区的强烈冲击,毫不留情地披露了资产阶级和宗教的虚伪道德,并向传统的贞操观念提出了质疑。苔丝的悲剧命运反应了当时的时代背景,苔丝的遭遇在一定意义上来说也是这个社会和这一时代的悲剧。哈代以其巧妙的艺术构思,将小说内容和形式完整地结合起来,通过对小说的情节构思、人物刻画和环境描写,向读者真实地展现了“纯洁”女人苔丝“悲剧”的一生,苔丝这一形象让人同情也让人铭记,她的悲剧所反映出的社会问题同样值得深思。
参考文献
[1]马玉琛.小说创作中的空间运用[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2).
[2]郑冬临.苔丝:维多利亚时代的新女性形象[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4(3).
[3]托马斯·哈代,张谷著.德伯家的苔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
关键字:德伯家的苔丝;纯洁;悲剧人生
《德伯家的苔丝》(1891)是英国小说家、诗人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品,小说描写了农村姑娘苔丝短促而悲哀的一生。哈代用无比悲悯的情怀塑造了苔丝这一女性形象,并赋予其质朴、正直、善良等优秀的品质。但从传统的习俗来看,苔丝是一个失贞的女人,可哈代却称她是“一个纯洁的女人”,苔丝这一形象具有多种隐喻的象征意义。哈代的创作时期是一个充满变化、动荡的时期。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一时期他思想上的矛盾性,哈代一方面对资产阶级虚假道德进行严厉的抨击;另一方面又始终摆脱不掉“宿命论”的影响。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苔丝的悲剧也是不可避免的。哈代在情节构思、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都极力烘托人物的悲剧命运,并将故事的发展逐渐推向高潮,让读者在哀叹之余也能深刻地反思小说所传递的真正含义。
一 小说情节构思的巧妙性
在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托马斯·哈代以其巧妙的艺术构思,利用连续更替的时间和空间安排故事情节,将小说内容和形式完整地结合起来,向读者真实地展现了主人公苔丝不幸的一生。
1.时间
小说《德伯家的苔丝》的情节发展按照时间顺序展开,也是按照春夏秋冬的季节时段来划分情节阶段的。五月份春天的时候,苔丝还是一个简单美丽、满腔纯情的农村姑娘,由于多嘴的特令安牧师带来了有关苔丝贵族家庭历史的消息,让她的父亲多喝了几杯,不能按时到卡斯特桥送货。苔丝只好带了弟弟一起去赶马车,没想到害死了一家人经济的主要来源。不久之后,苔丝不得不踏上去纯瑞脊寻亲、认亲的路途,开始了她人生中的第一次行走。九月份萧瑟的秋天,苔丝去到德伯太太家帮工,并遭遇不幸。第二年春天,苔丝第二次离开家,去到克里克先生的奶牛场,并在这里遇到了安矶·克莱。她尤获新生。冬天,苔丝与克莱结了婚。之后被遗弃的苔丝又回到了娘家。后来一年的冬天,苔丝在农场干着男人一样的繁重工作,亚雷又再度出现在她的生活中。再一年的春天,苔丝杀死亚雷并最终被捕。
故事始于春天,也结束于春天。哈代运用巧合性的时间循环,对应苔丝这一人物的命运变化,让苔丝在季节的更替中走向了悲剧的结局,表露出作者一种宿命论的思想。苔丝随着季节的变换而变换,她命运的齿轮随着时间不断向前运转,时间改变了她的一切,最终将她鲜活的生命推向了衰亡。
2.空间
“从艺术结构的意义层面上来说,小说是一系列场景的组合。这些场景就像电影镜头一样不断切换,从而使小说艺术成为律动的生活的人生的流程。我们把不断切换的场景组合而生成的东西称为环境,说抽象些就是小说空间。”[1]小说中的空间活动范围比较广,主人公苔丝四处飘零,没有固定的居所。但小说情节按照苔丝生活或劳动的地点“马勒村——纯瑞脊——塔布篱——棱窟槐——马勒村”这条空间线索逐渐展开,苔丝短暂的一生以马勒村为起点,被迫离开马勒村之后,生命止于沙埠。哈代以空间环境的变化来对应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在人生不同阶段的变化,有力地强化了苔丝这一人物形象的悲剧色彩。他将苔丝的境遇与五个地点紧密联系在一起,以这样循环的空间构架完成了对人物命运轨迹的设定,记录了主人公苔丝一生的种种遭遇。
3.情节
在情节设置上,托马斯·哈代巧妙地将巧合事件和偶然事件穿插于小说内容之中,进一步丰富了故事的骨肉。多事的牧师从族谱中偶尔发现苔丝一家原本是早已没落的贵族后裔,并将其告知苔丝的父亲。苔丝的父亲得知这一消息之后便信以为真。这样的偶然事件为苔丝后来命运的走向埋下了伏笔。在纯瑞脊,恰巧有一家有钱人姓德伯,在父母欲摆脱贫穷的强烈愿望下,苔丝不得不去认亲,继而成为苔丝所有不幸的导火索。另一方面,苔丝与克莱的相遇相识也充满巧合性。苔丝在“乡社游行”时第一次见到克莱,对他一见钟情。在克里克先生的奶场,两人又再度相见,产生了爱情。这些表面上具有很大偶然性的巧合事件,却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下层人民不可逆转的命运的表现,并不可避免地把整个故事推向了悲剧的结局。
二 人物形象刻画的深刻性
托马斯·哈代在《德伯家的苔丝》中塑造了三个十分典型的人物形象,即苔丝、亚雷·德伯和安矶·克莱。“苔丝是哈代女性画廊中最优秀的形象。她是美的象征和爱的化身,她拥有维塞克斯人的美德,苔丝所具有的独立和坚韧是区别于以前女性楷模之处。她是维多利亚时代新女性的象征。”[2]亚雷·德伯在小说中无疑是魔鬼的化身,他将苔丝一步步推向悲剧的深渊,也逼迫她最后作出反击。安矶·克莱如同他的名字一般是“安琪儿”的代表,他温文尔雅、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但本身又无法摆脱社会舆论和习俗的压制,最终同德伯一样,将苔丝逼迫得走投无路。
1.苔丝
哈代笔下的苔丝是一个俊美可爱的农村姑娘,她的美丽与生俱来,并带有摄人心魄的力量。苔丝在小说中一出场就吸引了读者的目光,“灵动的牡丹一样的嘴唇”和“天真的大眼睛”为苔丝的形象增添了魅力。苔丝是外表美与精神美的极致,同时她也是哈代所寻求的时代精神的体现者,她并非逆来顺受和一味隐忍,而是在不断作出选择,并忍受了选择的后果。
在那个贞操观念盛行的时代,苔丝的选择无疑是对传统贞操观念的一种质疑和否定,表现了她本性的纯洁,这是难能可贵的。过去经历给她带来的自卑感,迫使她不愿意欺骗克莱,而她纯洁的天性又促使她将自己的过去告知克莱。
苔丝在小说中表现出了许多优秀的品质,哈代却选用了一个词概括她:纯洁。苔丝的身体并不纯洁,但她的本性却十分纯洁,而她的悲剧也正是因为这种纯洁。哈代用这个词向传统的贞操观念提出了质疑,揭露了它的不公和造成的伤害。 2.安矶·克莱
安矶·克莱这一形象在小说中同样带有隐藏的悲剧色彩。对于主人公苔丝而言,克莱的出现,像天使降临人间一般,给她带来新生的力量和希望。安矶·克莱因为怀疑宗教教义而毅然放弃了上剑桥读书的机会,并决定从事比较艰苦的农业。他忠实于自己的思想,反对宗教和传统的道德,不惜违背父母的意愿到农村学习农业技术,是新一代进步青年的代表。
克莱对苔丝的爱是真挚而热烈的,但他本身又无法摆脱社会传统习俗和舆论的制约,思想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新婚之夜,克莱得知了苔丝的过去,他苦恼、愤懑、失望,遭受到严重的精神折磨。他未曾考虑过他本身也不纯洁的事实,克莱并没有真正摆脱传统的道德观念,中产阶级的意识和习俗最终扭曲了克莱的心灵。
3.亚雷·德伯
亚雷·德伯是个典型的花花公子,他像魔鬼一样盘踞在苔丝的命运中,是造成苔丝悲剧结局的始作俑者。他在小说中是个臭名昭著的角色,苔丝的悲剧由亚雷·德伯而起,最终也因亚雷而结束。她终于在克莱的冷酷绝情和家庭的变故这样的双重压力之下,向亚雷屈服,做了他的情人。哈代通过对亚雷·德伯这一形象的塑造,揭露了英国社会的黑暗和宗教的虚伪。
三 小说环境描写的烘托性
小说中有许多关于环境的描写。托马斯·哈代将如画的乡村风貌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并利用这些大自然的美丽画卷从侧面展示了女主人公苔丝短暂的一生中恋爱和婚姻的悲剧。小说中,人物跌宕起伏的命运以及情感变化与自然环境是极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哈代通过对这些自然风光的描写,有力地体现了人物角色的复杂性。
小说开头描写了马勒村的地貌,那里群山环绕、景色宜人,几乎与世隔绝。正是这样的环境哺育了苔丝,苔丝是大自然的女儿,她性格中大部分的纯洁、质朴就来源于此。另一个方面,哈代对马勒村美景的描写,反映了那一时期苔丝的状况,她不仅俊秀美丽,而且天真烂漫、纯洁而充满活力。当苔丝失去贞洁的那个夜晚,哈代对周边环境的刻画同样为她的遭遇做了铺垫,所有的景物无疑都在为苔丝哭泣和哀伤;当苔丝离开家来到克里克农场遇见克莱的时候,她的生命如同被火焰重新点燃了一次,充满希望和美好。而此刻的克里克农场也一样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和苔丝的境遇相互呼应。
小说的结尾,苔丝在经历过短暂人生的种种磨难之后,终于得以安静而舒心地睡去,这一觉也是她人生的最后一次安眠。哈代对光线及周围环境的描写恰到好处地烘托出苔丝悲剧命运的完结,她的苦难将从此远去,阳光会照耀着她,但她的生命也即将止步。
四 结语
小说《德伯家的苔丝》是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品,反应了哈代对当时社会一些严峻问题的关切和同情。他在书中描绘了新兴的工业化和资本主义对乡村社区的强烈冲击,毫不留情地披露了资产阶级和宗教的虚伪道德,并向传统的贞操观念提出了质疑。苔丝的悲剧命运反应了当时的时代背景,苔丝的遭遇在一定意义上来说也是这个社会和这一时代的悲剧。哈代以其巧妙的艺术构思,将小说内容和形式完整地结合起来,通过对小说的情节构思、人物刻画和环境描写,向读者真实地展现了“纯洁”女人苔丝“悲剧”的一生,苔丝这一形象让人同情也让人铭记,她的悲剧所反映出的社会问题同样值得深思。
参考文献
[1]马玉琛.小说创作中的空间运用[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2).
[2]郑冬临.苔丝:维多利亚时代的新女性形象[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4(3).
[3]托马斯·哈代,张谷著.德伯家的苔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