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程标准到来以后,要求老师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其中也包括法治素养,教会中学生学会保护自身利益,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制度和技能,认识到法律与日常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让中学生了解并且掌握法律知识,能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老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时,结合教材案例和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从而提高自身课堂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法治素养;初中生
初中生还处于青春期,因此需要为他们奠定良好的法治观念基础,培养出合格的社会公民。但是根据实际情况分析,现阶段大部分初中生的法律意识都还很薄弱,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有着很多问题,老师自身的法治意识不强,教学内容不符合实际情况,因此本篇文章根据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基于课例法,为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法治素养教育课程。
一、 法治素养概述
法治素养是一种社会意识,一种实践能力,一种崇尚法治的精神。让公民懂得将法律与实际生活融合应用,学会掌握法律知识之后,用法律来保护自身,解决自己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并且在平常生活中让他们懂得学法,守法,信法,护法。《道德与法治》教材既发挥了思想品德学科育人的作用,又将课程进行改革,变成体验式课程,让学生通过参与情景活动,增强自身感受,培养学生自主的法治素养精神,让学生愿意自觉履行道德,履行法律,规范自身行为,培养契约精神,培养法治理念,让学生通过这门学科的学习,学会依法办事。让初中生学会自觉遵守法律,让他们成为社会主义法律建设的捍卫者。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还处于青春期,他们自身明辨是非能力比较弱,因此需要给予他们正确的道德意识标准,增强他们的法治观念,让他们懂得自我保护,减少他们违法犯罪的机会。
二、 现阶段初中生法治素养教育的现状
虽然初中生的法治教育非常重要,但是初中老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时,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学生无法激起这门课程的学科兴趣,他们没有心思去了解其中的法律知识,课堂积极性不够高。第二,就算在进行法治教育之后,老师没有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无法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使得老师的教学进程更加缓慢。由于没有了解实际情况,老师的教学不具备针对性,也无法改革自身教学方法,无法将教学内容得以调整。最后,由于初中学科老师自身的法治意识不够强,老师自身的法治素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果,因此在初中生法治素养教育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三、 提高初中生法治素养的作用
如果初中生自身的法律意识不够强,使得他们的心理素质很脆弱,当他们在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当自身利益受到威胁时,他们根本就不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从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再加上有的学生根本不清楚法律的界限,他们往往只是冲动行事,有的学生会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从相关实际案例可以看出,最近几年初中生违法犯罪的现象越来越多,老师没有进行法治意识的培养,让学生陷入如此危险的境地。因此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迫在眉睫,学校应该加强初中生的法治素养教育,不仅是要培养出国家需要的合格公民,最主要的是让学生在面临危险,当自身利益受到损害时,能够通过法律保护自己,避免用过激的行为进行反抗,减少学生犯罪的现象。
四、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法治素养的具体措施
(一)将教学理念创新
老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需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自身的创新理念得以创新,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老师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老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大多数中学生都对新鲜事物非常感兴趣,老师要结合学生的性格,将学生的情绪得以掌握,因为很多犯罪行为都是由于自身情感冲动造成的,所以老师要掌握学生思想情绪,从源头上控制犯罪行为的发生。第二,老师与学生要建立平等的地位,老師要以朋友的角色与学生相处,让学生感受到轻松与关爱。加强与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将师生情感得以增进。老师还可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真实的案例进行教学,让学生有更深的感受与体验。第三,由于初中生这个年龄阶段自身的法治素养还没有完全形成,老师应该将规章管理制度进行明确,不能够只是给学生灌输知识,还要让学生有实践体验,从而深刻理解法律知识的含义,提高老师的课堂教学质量。
(二)开展教材案例教学
对于法律法规都是通过文字内容给学生呈现,学生会觉得很枯燥乏味,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因此在教材的设计中引入了具体的教材案例分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法律知识,并且教材中的案例更具有典型性,针对性,让学生更容易掌握本节学习内容。比如在九年级下册第2单元《民主与法制》的教学中,对于参与民主生活这一小章节,教材中引入了这样的案例,九年级学生小泽发现学校附近有一家非法经营的网吧,一些学生课余时间经常泡在那里,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学习与身心健康,于是,小泽拨打市长电话反映了这一情况,不久这家网吧被依法取缔了。教材进行了相应提问,你是怎样看待小泽拨打市长热线电话这一行为的?由教材案例的引入,让学生明白这是属于民主监督行为,以此展开民主监督相关内容学习,让他们了解民主监督的形式,有信访举报,人大代表监督,舆论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络上评议政府,而教材中的案例属于民主监督中的信访举报。通过民主监督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再比如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学习中有着这样的教材案例,2018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讨论的热点问题有,依法治国,收入分配,金融监管,脱贫攻坚,住房保障,扫黑除恶,房价调控,养老服务,污染防治等,教材中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人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的都是群众关心的问题?由此可以让学生学习到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大代表代表的是人民群众的愿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需要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精神。通过这样的实例分析,让学生明白我国人民是怎样实现当家做主的,明白社会主义民主的意义在于有助于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稳定。通过教材案例引入,针对性举例,让学生很快融入课堂学习中,让学生不再觉得枯燥,提高学生的学科兴趣。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法治素养;初中生
初中生还处于青春期,因此需要为他们奠定良好的法治观念基础,培养出合格的社会公民。但是根据实际情况分析,现阶段大部分初中生的法律意识都还很薄弱,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有着很多问题,老师自身的法治意识不强,教学内容不符合实际情况,因此本篇文章根据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基于课例法,为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法治素养教育课程。
一、 法治素养概述
法治素养是一种社会意识,一种实践能力,一种崇尚法治的精神。让公民懂得将法律与实际生活融合应用,学会掌握法律知识之后,用法律来保护自身,解决自己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并且在平常生活中让他们懂得学法,守法,信法,护法。《道德与法治》教材既发挥了思想品德学科育人的作用,又将课程进行改革,变成体验式课程,让学生通过参与情景活动,增强自身感受,培养学生自主的法治素养精神,让学生愿意自觉履行道德,履行法律,规范自身行为,培养契约精神,培养法治理念,让学生通过这门学科的学习,学会依法办事。让初中生学会自觉遵守法律,让他们成为社会主义法律建设的捍卫者。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还处于青春期,他们自身明辨是非能力比较弱,因此需要给予他们正确的道德意识标准,增强他们的法治观念,让他们懂得自我保护,减少他们违法犯罪的机会。
二、 现阶段初中生法治素养教育的现状
虽然初中生的法治教育非常重要,但是初中老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时,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学生无法激起这门课程的学科兴趣,他们没有心思去了解其中的法律知识,课堂积极性不够高。第二,就算在进行法治教育之后,老师没有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无法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使得老师的教学进程更加缓慢。由于没有了解实际情况,老师的教学不具备针对性,也无法改革自身教学方法,无法将教学内容得以调整。最后,由于初中学科老师自身的法治意识不够强,老师自身的法治素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果,因此在初中生法治素养教育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三、 提高初中生法治素养的作用
如果初中生自身的法律意识不够强,使得他们的心理素质很脆弱,当他们在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当自身利益受到威胁时,他们根本就不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从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再加上有的学生根本不清楚法律的界限,他们往往只是冲动行事,有的学生会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从相关实际案例可以看出,最近几年初中生违法犯罪的现象越来越多,老师没有进行法治意识的培养,让学生陷入如此危险的境地。因此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迫在眉睫,学校应该加强初中生的法治素养教育,不仅是要培养出国家需要的合格公民,最主要的是让学生在面临危险,当自身利益受到损害时,能够通过法律保护自己,避免用过激的行为进行反抗,减少学生犯罪的现象。
四、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法治素养的具体措施
(一)将教学理念创新
老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需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自身的创新理念得以创新,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老师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老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大多数中学生都对新鲜事物非常感兴趣,老师要结合学生的性格,将学生的情绪得以掌握,因为很多犯罪行为都是由于自身情感冲动造成的,所以老师要掌握学生思想情绪,从源头上控制犯罪行为的发生。第二,老师与学生要建立平等的地位,老師要以朋友的角色与学生相处,让学生感受到轻松与关爱。加强与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将师生情感得以增进。老师还可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真实的案例进行教学,让学生有更深的感受与体验。第三,由于初中生这个年龄阶段自身的法治素养还没有完全形成,老师应该将规章管理制度进行明确,不能够只是给学生灌输知识,还要让学生有实践体验,从而深刻理解法律知识的含义,提高老师的课堂教学质量。
(二)开展教材案例教学
对于法律法规都是通过文字内容给学生呈现,学生会觉得很枯燥乏味,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因此在教材的设计中引入了具体的教材案例分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法律知识,并且教材中的案例更具有典型性,针对性,让学生更容易掌握本节学习内容。比如在九年级下册第2单元《民主与法制》的教学中,对于参与民主生活这一小章节,教材中引入了这样的案例,九年级学生小泽发现学校附近有一家非法经营的网吧,一些学生课余时间经常泡在那里,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学习与身心健康,于是,小泽拨打市长电话反映了这一情况,不久这家网吧被依法取缔了。教材进行了相应提问,你是怎样看待小泽拨打市长热线电话这一行为的?由教材案例的引入,让学生明白这是属于民主监督行为,以此展开民主监督相关内容学习,让他们了解民主监督的形式,有信访举报,人大代表监督,舆论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络上评议政府,而教材中的案例属于民主监督中的信访举报。通过民主监督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再比如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学习中有着这样的教材案例,2018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讨论的热点问题有,依法治国,收入分配,金融监管,脱贫攻坚,住房保障,扫黑除恶,房价调控,养老服务,污染防治等,教材中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人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的都是群众关心的问题?由此可以让学生学习到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大代表代表的是人民群众的愿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需要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精神。通过这样的实例分析,让学生明白我国人民是怎样实现当家做主的,明白社会主义民主的意义在于有助于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稳定。通过教材案例引入,针对性举例,让学生很快融入课堂学习中,让学生不再觉得枯燥,提高学生的学科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