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骨质疏松症是骨强度下降导致骨折危险性升高的一种骨骼疾病,多种药物的选择使骨质疏松的治疗效果有了很大的提升。抗骨质疏松的药物很多,从作用讲可以分为三大类:基础药、抑制骨吸收的药物、促进骨形成的药物。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质疏松基础药;抑制骨吸收的药物促进骨形成的药物
骨质疏松症是骨强度下降导致骨折危险性升高的一种骨骼疾病。骨质疏松症每年导致超过150万例椎体或非椎体骨折的发生[1]。人体的每一个骨骼都可能会发生骨质疏松,从而导致骨折,其中骨质疏松导致骨折发生常见的部位是脊柱、髋部和腕部。
骨质疏松是一个老生常谈的疾病,近年来随着发病率的上升,逐渐引起社会及医疗界的重视。从发病机制及治疗的选择,骨质疏松领域均有很多新的突破。新藥物不断出现,治疗的理念也在不断地更新。多种药物的选择使骨质疏松的治疗效果有了很大的提升。目前还出现了针对骨质疏松发生的某些靶位的单克隆抗体及生物制剂。
抗骨质疏松的药物很多,从作用讲可以分为三大类:基础药、抑制骨吸收的药物、促进骨形成的药物。[2]
通过适当服用钙剂,达到补充钙的目的,其中,选择钙剂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元素钙的含量、吸收率和副作用
常见剂型包括片剂、胶囊、冲剂、粉剂、溶液、针剂等剂型。钙剂的种类包括单纯钙(只含1种钙盐)和复合钙(含2种以上钙盐) 钙剂还可以分为无机钙与有机钙:有机钙主要有:葡萄糖酸钙、乳酸钙、醋酸钙、柠檬酸钙、果糖酸钙等。有机钙溶解度较高,对胃肠刺激性较小。无机钙主要有:碳酸钙、磷酸钙、氯化钙、氧化钙、氢氧化钙、磷酸氢钙等。无机钙的溶解度较低,对胃肠刺激性较大,其含钙量一般较有机钙高
钙剂的副作用包括胃肠道反应、高钙血症、肾结石。服用方法是嚼服、分次服用。小贴士:补钙与肾结石的相关性,一组大样本4年的临床观察:45619例男性:进钙量最高组(>1050mg/d):9330例中,82例发生肾结石(0.87%),进钙量最低组(<605mg/d):8861例中,139例发生肾结石(1.56%)。120例复发性肾结石男性患者分为:1组:补 钙1400mg/d, 低动物蛋白,低盐饮食,再发生肾结石12例(20%);2组:补钙400mg/d,发生肾结石23例(38.3%)[3]。
把握补钙的量:1988年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我国人群钙的RDA为:0-6个月为400mg,7个月至3岁为600mg,3岁至青春前期为800mg,至青春期为l000一1200mg,妊娠及哺乳期妇女为1200一1500mg。维生素D普遍缺乏,多由于地理位置、户外活动少、长期制动、年老、疾病原因等。维生素D的剂型包括:普通VitD:400-800u/天;阿法骨化醇:0.25-0.5μg/天;钙三醇:0.25-0.5μg/天,无论使用普通维生素 D还是活性维生素 D, 在治疗过程中都应注意监测血钙和尿钙,酌情调整药物剂量。钙剂和维生素D的复合剂型包括钙尔奇D,凯思立D和乐力等。[4]
双膦酸盐这几年中有了很大发展,分为三代药物。第一代包括依替膦酸钠和氯膦酸钠,第一代药物的出现是治疗骨质疏松的里程碑,给骨质疏松的患者带来了很多好处,但第一代药物有较多的副作用,且用量较大,容易引起过度的骨矿化,因此现在第一代双膦酸盐在临床中已很少应用。现在运用的较多的是第二代和第三代药物。第二代包括帕米膦酸钠、阿仑膦酸钠以及替鲁膦酸钠。第三代包括利塞膦酸钠、伊班膦酸钠、羟乙膦酸钠及唑来膦酸钠。在所有的双膦酸盐当中,运用的最广泛的为第二代的含氮双膦酸盐,即阿仑膦酸钠。
雌激素在骨质疏松的发生中起到很大作用,对于绝经后女性导致的原发性骨质疏松,主要是由于绝经导致雌激素的下降,从而使骨质疏松发生增多。
雌激素对抗骨质疏松疗效作用体现在,首先,雌激素治疗骨质疏松对骨密度是有效的,可以提升绝经后女性患者的骨密度,从而可以预防椎体骨折以及非椎体骨折,而且雌激素疗效,在绝经早期更好,使用雌激素强调延续性,如果患者围绝经期或更年期早期使用雌激素可以使锁住患者的骨密度。
结合雌激素,雌二醇以及替伯龙等是我们常用的普通雌激素,在治疗骨质疏松时,也可以减轻患者更年期的一些症状。还有选择性的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以及植物性的雌激素,植物性的雌激素最近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推崇,特别是有些患者认为植物性雌激素没有普通雌激素的副作用,而且又有抗骨质疏松作用,所以非常愿意使用这方面药物,但是由于它在临床中治疗骨质疏松的疗效,没有得到非常的肯定,所以在临床中并没有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盛娅仪,骨质疏松的危害。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75
[2] 刘子贵。骨质疏松用药现状。实用骨科杂志,2009,8:48~49
[3] 毛宪。骨碱性磷酸酶检测在骨质疏松早期诊断和防治中的应用。黑龙江医学,2005,29(12):920~921
[4]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595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质疏松基础药;抑制骨吸收的药物促进骨形成的药物
骨质疏松症是骨强度下降导致骨折危险性升高的一种骨骼疾病。骨质疏松症每年导致超过150万例椎体或非椎体骨折的发生[1]。人体的每一个骨骼都可能会发生骨质疏松,从而导致骨折,其中骨质疏松导致骨折发生常见的部位是脊柱、髋部和腕部。
骨质疏松是一个老生常谈的疾病,近年来随着发病率的上升,逐渐引起社会及医疗界的重视。从发病机制及治疗的选择,骨质疏松领域均有很多新的突破。新藥物不断出现,治疗的理念也在不断地更新。多种药物的选择使骨质疏松的治疗效果有了很大的提升。目前还出现了针对骨质疏松发生的某些靶位的单克隆抗体及生物制剂。
抗骨质疏松的药物很多,从作用讲可以分为三大类:基础药、抑制骨吸收的药物、促进骨形成的药物。[2]
通过适当服用钙剂,达到补充钙的目的,其中,选择钙剂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元素钙的含量、吸收率和副作用
常见剂型包括片剂、胶囊、冲剂、粉剂、溶液、针剂等剂型。钙剂的种类包括单纯钙(只含1种钙盐)和复合钙(含2种以上钙盐) 钙剂还可以分为无机钙与有机钙:有机钙主要有:葡萄糖酸钙、乳酸钙、醋酸钙、柠檬酸钙、果糖酸钙等。有机钙溶解度较高,对胃肠刺激性较小。无机钙主要有:碳酸钙、磷酸钙、氯化钙、氧化钙、氢氧化钙、磷酸氢钙等。无机钙的溶解度较低,对胃肠刺激性较大,其含钙量一般较有机钙高
钙剂的副作用包括胃肠道反应、高钙血症、肾结石。服用方法是嚼服、分次服用。小贴士:补钙与肾结石的相关性,一组大样本4年的临床观察:45619例男性:进钙量最高组(>1050mg/d):9330例中,82例发生肾结石(0.87%),进钙量最低组(<605mg/d):8861例中,139例发生肾结石(1.56%)。120例复发性肾结石男性患者分为:1组:补 钙1400mg/d, 低动物蛋白,低盐饮食,再发生肾结石12例(20%);2组:补钙400mg/d,发生肾结石23例(38.3%)[3]。
把握补钙的量:1988年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我国人群钙的RDA为:0-6个月为400mg,7个月至3岁为600mg,3岁至青春前期为800mg,至青春期为l000一1200mg,妊娠及哺乳期妇女为1200一1500mg。维生素D普遍缺乏,多由于地理位置、户外活动少、长期制动、年老、疾病原因等。维生素D的剂型包括:普通VitD:400-800u/天;阿法骨化醇:0.25-0.5μg/天;钙三醇:0.25-0.5μg/天,无论使用普通维生素 D还是活性维生素 D, 在治疗过程中都应注意监测血钙和尿钙,酌情调整药物剂量。钙剂和维生素D的复合剂型包括钙尔奇D,凯思立D和乐力等。[4]
双膦酸盐这几年中有了很大发展,分为三代药物。第一代包括依替膦酸钠和氯膦酸钠,第一代药物的出现是治疗骨质疏松的里程碑,给骨质疏松的患者带来了很多好处,但第一代药物有较多的副作用,且用量较大,容易引起过度的骨矿化,因此现在第一代双膦酸盐在临床中已很少应用。现在运用的较多的是第二代和第三代药物。第二代包括帕米膦酸钠、阿仑膦酸钠以及替鲁膦酸钠。第三代包括利塞膦酸钠、伊班膦酸钠、羟乙膦酸钠及唑来膦酸钠。在所有的双膦酸盐当中,运用的最广泛的为第二代的含氮双膦酸盐,即阿仑膦酸钠。
雌激素在骨质疏松的发生中起到很大作用,对于绝经后女性导致的原发性骨质疏松,主要是由于绝经导致雌激素的下降,从而使骨质疏松发生增多。
雌激素对抗骨质疏松疗效作用体现在,首先,雌激素治疗骨质疏松对骨密度是有效的,可以提升绝经后女性患者的骨密度,从而可以预防椎体骨折以及非椎体骨折,而且雌激素疗效,在绝经早期更好,使用雌激素强调延续性,如果患者围绝经期或更年期早期使用雌激素可以使锁住患者的骨密度。
结合雌激素,雌二醇以及替伯龙等是我们常用的普通雌激素,在治疗骨质疏松时,也可以减轻患者更年期的一些症状。还有选择性的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以及植物性的雌激素,植物性的雌激素最近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推崇,特别是有些患者认为植物性雌激素没有普通雌激素的副作用,而且又有抗骨质疏松作用,所以非常愿意使用这方面药物,但是由于它在临床中治疗骨质疏松的疗效,没有得到非常的肯定,所以在临床中并没有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盛娅仪,骨质疏松的危害。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75
[2] 刘子贵。骨质疏松用药现状。实用骨科杂志,2009,8:48~49
[3] 毛宪。骨碱性磷酸酶检测在骨质疏松早期诊断和防治中的应用。黑龙江医学,2005,29(12):920~921
[4]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