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活情境的构建对小学数学的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从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能够明显看到,存在不少小学数学教师不知道如何将生活情境与数学教学进行融合,造成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薄弱,缺少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基于此,笔者以教学导入、新课的讲解以及巩固复习的教学环节为例,浅谈如何在这些教学环节中渗透生活情境,加强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希望能够为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的生活意识,促进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
课堂的教学环节一般分为三大部分,分别是课堂导入环节、课堂教学环节和最后的巩固加强环节。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将生活化的情节融入到不同的教学环节之中,能够促进学生加强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从数学的角度看待世界,也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进行实际生活问题的解决。
一、运用生活情境进行导入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一个优秀的课堂导入往往能够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在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环节的设计中,教师引用生活中的情境进行导入设计,能够使学生在课堂的开始就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提高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例如,在进行《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这节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利用“身高、体重”的生活元素进行导入。在课堂中,教师向学生提问:“你知道你们的身高是多少吗?体重又是多少呢?”这个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具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学生纷纷回答“1.43米,41..4千克”“1.46米,42.7千克”等,之后,教师继续说道:“我们的身高、体重往往都不是一个整数,它带有一个小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下面请学生们跟老师一起学习一下小数的意义是什么?”不难看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利用生活中的情境进行课堂的导入,能够使学生在课堂的开始就感受到生活的气息,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促进学生从生活的情境出发,以数学的角度看待问题。同时,教师利用生活情境进行课堂的导入,还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生活情境进行授课
处于中段的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结构还处于初级阶段,对数学知识的建构也往往建立在自身所拥有的生活经验之中。因此,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将生活中的情境与所要教学的内容相融合,能够引导学生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对数学知识进行建构,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乘法》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利用生活中的情境“去奶奶家”进行教学。在课堂中,教师适当地提出教材当中“淘气”去奶奶家的生活情境,并将这个生活情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联系,利用该情境提出“淘气家到奶奶家的距离一共有多少米?”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一位数乘三位数的运算法则。可见,将生活中的情境融入到新课的讲解中,能够促进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实现数学知识的学习,提高数学课程的教学效率。数学教师以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讲解,还能够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三、运用生活情境进行巩固
巩固加强是课堂教学当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巩固和加强的阶段,教师能够弥补教学中存在的漏洞,提高學生对知识的理解,加强学生的记忆。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巩固加强环节,教师利用生活中的情境来完成该环节的教学,能够检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程度,促进学生更进一步地理解数学知识。
例如,在进行《混合运算》这节课的教学后,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个变形金刚的价钱是4元,三个樱桃小丸子的价钱是18元,妞妞买了一个变形金刚和一个樱桃小丸子,一共花费多少钱?”“希望小学三年级二班一共有27名女生和29名男生,全班一共分为8个兴趣小组,那么每个组平均分配的人数是多少个呢?”等习题,来促进学生进行《混合运算》这节课混合运算法则的复习和巩固加强。教师将生活中的“购物”“分组”等问题引入课堂,能够促进学生在解决上述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混合运算法则的应用意识,促进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混合运算》这节课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显而易见,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使用生活情境进行数学知识的巩固加强,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价值的肯定,从而更为主动地进行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
总而言之,数学与生活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在进行小学数学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应当将生活中的情境融入到数学课堂的教学环节中,促进学生从数学课堂中培养数感。提高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参考文献:
[1]郑瑶.生活情境教学法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究[J].亚太教育,2016(31):18-19.
[2]姚方花.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营造生活情境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6(11):128.
关键词: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
课堂的教学环节一般分为三大部分,分别是课堂导入环节、课堂教学环节和最后的巩固加强环节。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将生活化的情节融入到不同的教学环节之中,能够促进学生加强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从数学的角度看待世界,也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进行实际生活问题的解决。
一、运用生活情境进行导入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一个优秀的课堂导入往往能够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在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环节的设计中,教师引用生活中的情境进行导入设计,能够使学生在课堂的开始就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提高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例如,在进行《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这节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利用“身高、体重”的生活元素进行导入。在课堂中,教师向学生提问:“你知道你们的身高是多少吗?体重又是多少呢?”这个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具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学生纷纷回答“1.43米,41..4千克”“1.46米,42.7千克”等,之后,教师继续说道:“我们的身高、体重往往都不是一个整数,它带有一个小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下面请学生们跟老师一起学习一下小数的意义是什么?”不难看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利用生活中的情境进行课堂的导入,能够使学生在课堂的开始就感受到生活的气息,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促进学生从生活的情境出发,以数学的角度看待问题。同时,教师利用生活情境进行课堂的导入,还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生活情境进行授课
处于中段的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结构还处于初级阶段,对数学知识的建构也往往建立在自身所拥有的生活经验之中。因此,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将生活中的情境与所要教学的内容相融合,能够引导学生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对数学知识进行建构,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乘法》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利用生活中的情境“去奶奶家”进行教学。在课堂中,教师适当地提出教材当中“淘气”去奶奶家的生活情境,并将这个生活情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联系,利用该情境提出“淘气家到奶奶家的距离一共有多少米?”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一位数乘三位数的运算法则。可见,将生活中的情境融入到新课的讲解中,能够促进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实现数学知识的学习,提高数学课程的教学效率。数学教师以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讲解,还能够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三、运用生活情境进行巩固
巩固加强是课堂教学当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巩固和加强的阶段,教师能够弥补教学中存在的漏洞,提高學生对知识的理解,加强学生的记忆。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巩固加强环节,教师利用生活中的情境来完成该环节的教学,能够检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程度,促进学生更进一步地理解数学知识。
例如,在进行《混合运算》这节课的教学后,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个变形金刚的价钱是4元,三个樱桃小丸子的价钱是18元,妞妞买了一个变形金刚和一个樱桃小丸子,一共花费多少钱?”“希望小学三年级二班一共有27名女生和29名男生,全班一共分为8个兴趣小组,那么每个组平均分配的人数是多少个呢?”等习题,来促进学生进行《混合运算》这节课混合运算法则的复习和巩固加强。教师将生活中的“购物”“分组”等问题引入课堂,能够促进学生在解决上述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混合运算法则的应用意识,促进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混合运算》这节课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显而易见,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使用生活情境进行数学知识的巩固加强,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价值的肯定,从而更为主动地进行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
总而言之,数学与生活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在进行小学数学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应当将生活中的情境融入到数学课堂的教学环节中,促进学生从数学课堂中培养数感。提高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参考文献:
[1]郑瑶.生活情境教学法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究[J].亚太教育,2016(31):18-19.
[2]姚方花.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营造生活情境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6(1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