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旌德县制定了茶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以发展现代农业,促进脱贫增收为目标,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产业融合为重点,实施茶叶兴村富民行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农民增收。
关键词:茶产业;促进;增收;旌德县;
中图分类号 S5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12-0050-2
茶叶是旌德县重要的经济作物,茶产业比较效益高,带动能力强,是旌德县传统主导产业。为全面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做优做大做强茶产业助推脱贫攻坚和农民增收的意见》(皖政办﹝2018﹞7号)和宣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加快推进茶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宣政办﹝2018﹞2号)精神,发展茶产业带动农民增收与宜茶地区贫困户脱贫致富,助推乡村产业振兴,旌德县制定出台了加快茶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
1 总体思路
1.1 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精准扶贫,以发展现代农业、促进脱贫增收为目标,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以创新驱动、产业融合为重点,实施茶叶兴村富民行动,推行绿色发展方式,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加快三产融合发展,大力培育知名品牌,深化改革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持续稳定增加贫困户收入,助力宜茶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1.2 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建立健全扶持茶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强化政策支持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找准产业发展短板,合理扩大产业规模,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加强品牌建设,加快产业融合。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保护。坚持共享发展、助力脱贫。
1.3 发展目标 遵循“新建、改造、退出”的发展思路,在宜茶地区适度发展新茶园,到2020年,全县新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400hm2以上,茶园总面积达2800hm2,年干茶产量达800t,一产产值2.4亿元;保障茶叶食品安全,全面推进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无公害茶叶产地认证达98%,鼓励经营主体开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SC等认证;培育2~3个有市场竞争力的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新业态,建成适度规模茶叶交易市场1个和交易网点3~5个,提升旌德茶叶市场竞争力;加强品牌整合,确立“天山真香”、“旌德白茶”为县级区域公用品牌,提升旌德茶叶整体影响力和带动力;将茶产业发展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内容,扶持有条件的村发展高标准茶园基地和茶叶加工企业,贫困户人均至少拥有667m2良种茶园,力争带动宜茶贫困户每年人均增收1000元。
2 重点任务
2.1 加强茶园基地建设
2.1.1 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 坚持宜区宜种,优化茶叶生产区域布局,在坡度25°以下的宜茶地区扩大茶叶种植规模,注重向贫困村倾斜。引进繁育和推广适宜的无性系茶树良种,加强对地方茶树良种和极具地域特色茶叶品牌的开发利用。
2.1.2 建设标准生态茶园 加强水利、林业、道路、电力和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茶园基础条件,创建一批基础设施完善、品种结构合理、良种良法配套、标准化管理的绿色、生态、高效茶叶生产基地。
2.1.3 改造低产低效茶园 采取改园、改土、改树和换种补密等措施,对品种劣、树龄老、树势衰弱、稀植缺株的茶园进行改造,引导环境恶劣、品质效益极低的不适宜茶树种植的茶园退出。到2020年,计划完成茶园改造100hm2。
2.1.4 推广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 开展绿色增长模式攻关,建立茶树病虫害预测预报机制,推广使用太阳能杀虫灯、诱虫黄板和生物农药,推广生物防治替代化学防治、天敌保护利用及适时修剪和生态栽培技术。到2020年,全县规模茶园全部实行病虫害绿色防控。
2.1.5 改善茶区环境 农业、林业部门要做好宜茶地区新建茶园的园地规划和设计,加强技术指导,注重水土保持,原则上禁止全垦种茶。已建茶园要加强环境治理,改善茶园生态环境,保持茶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2.2 加强标准化生产加工
2.2.1 推进茶叶加工业升级 加大对茶叶初制加工企业新技术运用、厂房建设、设备更新等扶持力度。支持龙头企业新建、改扩建加工清洁化生产线,实现清洁化、连续化、自动化、标准化加工。支持茶企开展食品生产许可证、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良好农业规范等市场化准入认证。
2.2.2 推进茶叶标准的制定和实施 制定并完善“天山真香”、“旌德白茶”区域公用品牌的质量标准,加强标准的宣传、培训和实施,严格按照标准规范化生产、加工、包装、销售。开展茶叶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以点带面,推进标准的全面实施。
2.2.3 加强茶叶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强化对茶叶产品质量安全的统一领导,农业、卫生、市场、质监等部门要协同配合,加强对茶叶投入品的监管,实行源头管理。建立和完善监控体系,提高检测水平和服务能力,在茶叶企业全面推行产品质量追溯制度。支持经营主体开展无公害产品茶、绿色食品茶、有机茶等“三品”认证和SC认证。
2.2.4 建设茶叶交易市场 引导茶叶种植与加工分离,推进鲜叶与干茶市场化集中交易,规范交易行为,完善配套服务,支持有条件的茶叶主产区建立茶叶交易市场。鼓励在县外开设具有区域公用品牌内涵的直营或代理门店,拓宽外销渠道。
2.3 推进茶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2.3.1 培育茶叶经营主体 大力培育茶叶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茶场,着力扶持潜力大、前景好的经营主体,支持各类涉茶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发挥其对茶农与种茶贫困户的示范带动作用,将示范带动情况纳入评选各类示范主体和享受项目资金扶持的重要条件。
2.3.2 构建茶叶经营体系 创新茶园流转机制,鼓励茶园向种植大户流转,推动茶园适度规模经营。构建以家庭农场、种植大户、茶农、贫困户为基础,合作社与行业协会为纽帶,社会化服务组织为支撑,龙头企业为核心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茶叶经营体系,采取订单、合同、股份等形式,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促进宜茶贫困户获得稳定收益。 2.3.3 推进三产融合发展 引导茶产业与休闲、旅游、科普教育、养生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重点推动“茶旅融合”,结合全域旅游,打造皖南川藏线,三溪田园综合体空中茶园、安徽竹韵旅游度假区等茶旅精品线路、精品示范点。科学规划、合理建设一批符合当地特色的,融合餐饮、民宿、休闲、体验、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茶叶产业,推动宜茶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贫困群众扩大就业,增加产业融合收入。
2.4 助推脱贫攻坚
2.4.1 建立合理联结机制 推广园区、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能人大户带动,贫困户自种自养的“四带一自”茶产业扶贫模式,多渠道增加扶贫投入,扩大扶贫效应。支持茶叶企业、合作社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与共享机制,根据贫困户自身条件和脱贫需求,通过股份、租赁、订单、服务和劳动联结等方式带动宜茶贫困户增收脱贫。
2.4.2 推进产权经营权改革 依托茶叶资源,开展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通过托管、出租、入股、转包等方式,流转贫困户茶园经营权,促进茶产业规模经营,让贫困户获得改革性收益。鼓励有帮扶意愿和带动能力的新型经营主体吸纳贫困户就业,帮助贫困户扩大改造茶园种植,提高茶叶种植效益,参与茶叶加工和销售,多渠道增加宜茶贫困户收入。
3 保障措施
3.1 强化组织推动 将茶产业发展纳入旌德县经济发展规划和脱贫攻坚规划,加大支持推进力度。县政府成立以分管县长为组长,发改、财政、农业、科技、国土、林业、商务、质监、旅游、扶贫等部门参加的加快推进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加强统筹协调,研究制定发展规划和相关扶持政策。茶叶主产区乡镇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好省市县工作部署,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工作。各茶叶经营主体、贫困户及茶叶协会要紧抓发展机遇,加快品牌建设、产业融合发展步伐。全县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广泛参与的强大工作合力。
3.2 强化政策资金扶持 积极向上争取茶产业发展项目资金,完善地方扶持政策,落实用电、税收等优惠政策。设立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旌德县财政每年安排预算资金不少于500万元,重点用于无性系良种茶园发展、茶叶加工厂建设、品牌宣传推介、产业融合发展、扶持产业脱贫等方面。强化金融帮扶,鼓励金融部门加大对茶产业的信贷支持,建立健全贷款担保机制,探索企业和个人利用厂房和茶园抵押贷款。拓宽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到茶产业发展。
3.3 强化科技支撑和人才支持 加强基层茶叶技术推广队伍建设,对贫困村和贫困户实行包保制度,开展茶叶生产技术指导。通过政府购买科技服务等方式,打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支持茶叶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涉茶科学技术研究,鼓励专业技术人员领办创办茶企、社会化服务组织,或到茶区、茶企挂职、任职,促进茶叶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服务下沉。加强对新型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组织负责人的教育培訓,强化茶产业发展的人才支撑。
(责编:杨 林)
关键词:茶产业;促进;增收;旌德县;
中图分类号 S5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12-0050-2
茶叶是旌德县重要的经济作物,茶产业比较效益高,带动能力强,是旌德县传统主导产业。为全面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做优做大做强茶产业助推脱贫攻坚和农民增收的意见》(皖政办﹝2018﹞7号)和宣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加快推进茶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宣政办﹝2018﹞2号)精神,发展茶产业带动农民增收与宜茶地区贫困户脱贫致富,助推乡村产业振兴,旌德县制定出台了加快茶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
1 总体思路
1.1 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精准扶贫,以发展现代农业、促进脱贫增收为目标,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以创新驱动、产业融合为重点,实施茶叶兴村富民行动,推行绿色发展方式,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加快三产融合发展,大力培育知名品牌,深化改革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持续稳定增加贫困户收入,助力宜茶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1.2 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建立健全扶持茶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强化政策支持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找准产业发展短板,合理扩大产业规模,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加强品牌建设,加快产业融合。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保护。坚持共享发展、助力脱贫。
1.3 发展目标 遵循“新建、改造、退出”的发展思路,在宜茶地区适度发展新茶园,到2020年,全县新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400hm2以上,茶园总面积达2800hm2,年干茶产量达800t,一产产值2.4亿元;保障茶叶食品安全,全面推进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无公害茶叶产地认证达98%,鼓励经营主体开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SC等认证;培育2~3个有市场竞争力的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新业态,建成适度规模茶叶交易市场1个和交易网点3~5个,提升旌德茶叶市场竞争力;加强品牌整合,确立“天山真香”、“旌德白茶”为县级区域公用品牌,提升旌德茶叶整体影响力和带动力;将茶产业发展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内容,扶持有条件的村发展高标准茶园基地和茶叶加工企业,贫困户人均至少拥有667m2良种茶园,力争带动宜茶贫困户每年人均增收1000元。
2 重点任务
2.1 加强茶园基地建设
2.1.1 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 坚持宜区宜种,优化茶叶生产区域布局,在坡度25°以下的宜茶地区扩大茶叶种植规模,注重向贫困村倾斜。引进繁育和推广适宜的无性系茶树良种,加强对地方茶树良种和极具地域特色茶叶品牌的开发利用。
2.1.2 建设标准生态茶园 加强水利、林业、道路、电力和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茶园基础条件,创建一批基础设施完善、品种结构合理、良种良法配套、标准化管理的绿色、生态、高效茶叶生产基地。
2.1.3 改造低产低效茶园 采取改园、改土、改树和换种补密等措施,对品种劣、树龄老、树势衰弱、稀植缺株的茶园进行改造,引导环境恶劣、品质效益极低的不适宜茶树种植的茶园退出。到2020年,计划完成茶园改造100hm2。
2.1.4 推广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 开展绿色增长模式攻关,建立茶树病虫害预测预报机制,推广使用太阳能杀虫灯、诱虫黄板和生物农药,推广生物防治替代化学防治、天敌保护利用及适时修剪和生态栽培技术。到2020年,全县规模茶园全部实行病虫害绿色防控。
2.1.5 改善茶区环境 农业、林业部门要做好宜茶地区新建茶园的园地规划和设计,加强技术指导,注重水土保持,原则上禁止全垦种茶。已建茶园要加强环境治理,改善茶园生态环境,保持茶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2.2 加强标准化生产加工
2.2.1 推进茶叶加工业升级 加大对茶叶初制加工企业新技术运用、厂房建设、设备更新等扶持力度。支持龙头企业新建、改扩建加工清洁化生产线,实现清洁化、连续化、自动化、标准化加工。支持茶企开展食品生产许可证、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良好农业规范等市场化准入认证。
2.2.2 推进茶叶标准的制定和实施 制定并完善“天山真香”、“旌德白茶”区域公用品牌的质量标准,加强标准的宣传、培训和实施,严格按照标准规范化生产、加工、包装、销售。开展茶叶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以点带面,推进标准的全面实施。
2.2.3 加强茶叶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强化对茶叶产品质量安全的统一领导,农业、卫生、市场、质监等部门要协同配合,加强对茶叶投入品的监管,实行源头管理。建立和完善监控体系,提高检测水平和服务能力,在茶叶企业全面推行产品质量追溯制度。支持经营主体开展无公害产品茶、绿色食品茶、有机茶等“三品”认证和SC认证。
2.2.4 建设茶叶交易市场 引导茶叶种植与加工分离,推进鲜叶与干茶市场化集中交易,规范交易行为,完善配套服务,支持有条件的茶叶主产区建立茶叶交易市场。鼓励在县外开设具有区域公用品牌内涵的直营或代理门店,拓宽外销渠道。
2.3 推进茶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2.3.1 培育茶叶经营主体 大力培育茶叶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茶场,着力扶持潜力大、前景好的经营主体,支持各类涉茶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发挥其对茶农与种茶贫困户的示范带动作用,将示范带动情况纳入评选各类示范主体和享受项目资金扶持的重要条件。
2.3.2 构建茶叶经营体系 创新茶园流转机制,鼓励茶园向种植大户流转,推动茶园适度规模经营。构建以家庭农场、种植大户、茶农、贫困户为基础,合作社与行业协会为纽帶,社会化服务组织为支撑,龙头企业为核心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茶叶经营体系,采取订单、合同、股份等形式,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促进宜茶贫困户获得稳定收益。 2.3.3 推进三产融合发展 引导茶产业与休闲、旅游、科普教育、养生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重点推动“茶旅融合”,结合全域旅游,打造皖南川藏线,三溪田园综合体空中茶园、安徽竹韵旅游度假区等茶旅精品线路、精品示范点。科学规划、合理建设一批符合当地特色的,融合餐饮、民宿、休闲、体验、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茶叶产业,推动宜茶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贫困群众扩大就业,增加产业融合收入。
2.4 助推脱贫攻坚
2.4.1 建立合理联结机制 推广园区、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能人大户带动,贫困户自种自养的“四带一自”茶产业扶贫模式,多渠道增加扶贫投入,扩大扶贫效应。支持茶叶企业、合作社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与共享机制,根据贫困户自身条件和脱贫需求,通过股份、租赁、订单、服务和劳动联结等方式带动宜茶贫困户增收脱贫。
2.4.2 推进产权经营权改革 依托茶叶资源,开展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通过托管、出租、入股、转包等方式,流转贫困户茶园经营权,促进茶产业规模经营,让贫困户获得改革性收益。鼓励有帮扶意愿和带动能力的新型经营主体吸纳贫困户就业,帮助贫困户扩大改造茶园种植,提高茶叶种植效益,参与茶叶加工和销售,多渠道增加宜茶贫困户收入。
3 保障措施
3.1 强化组织推动 将茶产业发展纳入旌德县经济发展规划和脱贫攻坚规划,加大支持推进力度。县政府成立以分管县长为组长,发改、财政、农业、科技、国土、林业、商务、质监、旅游、扶贫等部门参加的加快推进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加强统筹协调,研究制定发展规划和相关扶持政策。茶叶主产区乡镇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好省市县工作部署,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工作。各茶叶经营主体、贫困户及茶叶协会要紧抓发展机遇,加快品牌建设、产业融合发展步伐。全县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广泛参与的强大工作合力。
3.2 强化政策资金扶持 积极向上争取茶产业发展项目资金,完善地方扶持政策,落实用电、税收等优惠政策。设立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旌德县财政每年安排预算资金不少于500万元,重点用于无性系良种茶园发展、茶叶加工厂建设、品牌宣传推介、产业融合发展、扶持产业脱贫等方面。强化金融帮扶,鼓励金融部门加大对茶产业的信贷支持,建立健全贷款担保机制,探索企业和个人利用厂房和茶园抵押贷款。拓宽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到茶产业发展。
3.3 强化科技支撑和人才支持 加强基层茶叶技术推广队伍建设,对贫困村和贫困户实行包保制度,开展茶叶生产技术指导。通过政府购买科技服务等方式,打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支持茶叶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涉茶科学技术研究,鼓励专业技术人员领办创办茶企、社会化服务组织,或到茶区、茶企挂职、任职,促进茶叶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服务下沉。加强对新型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组织负责人的教育培訓,强化茶产业发展的人才支撑。
(责编:杨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