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新能源汽车经历了各种“喜”与“忧”。新能源汽车在后补贴时代,将更快迎来完全市场化的竞争。
车企骗补风波、三元锂电池暂停令、积分和碳配额制度、电池目录、生产资质、补贴将调整、低速电动车技术条件立项……
去年新能源汽车经历了各种“喜”与“忧”。新能源汽车在后补贴时代,将更快迎来完全市场化的竞争。
日前,工信部出台2017年新能源汽车第三批推荐车型目录,此次目录新车比例高达90%,乘用车及非快充类客车能量密度大幅提升。
业内人士表示,新能源汽车推广重回快速发展的轨道,而目录车型扩容也将进一步保障新能源车行业后续产销量的增长,全年新能源车产销量仍有望实现70万-80万辆左右的较快增长。
新进入车企产品问世,或将使行业格局发生新变化。
补贴退坡
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快速增长一直没能摆脱政策的扶持,补贴政策的变化意味着政府主导培育市场模式将要结束,开始企业主导培育市场的阶段。
据悉,1月1日起实施的《新能源汽车推广补贴方案及产品技术要求》显示,在新能源客车补贴方面,2017年至2018年国家补贴额度上限较原有版本减少了40%,地方补贴金额也设置上限,即地方财政单车补贴不得超过中央财政单车补贴额的50%。由于补贴政策的变动,先前进入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的相关企业及产品也需要重新申报、核定。
北京公布了2017北京市新能源汽车的地方补贴标准,续航100到150公里的纯电动汽车国家补贴2万元,北京地方补贴1万元;续航150到250公里的纯电动汽车国家补贴3.6万元,北京补贴1.8万元。
西安市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调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对单位和个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公共服务领域按1∶0.5,非公共服务领域按1∶0.3给予地方财政补贴。地方财政补贴(地方各级财政补贴总和)不超过中央财政单车补贴额的50%。
日前,甘肃省下发《关于调整省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通知指出,2017年1月1日之后(含当日)在省内购买的符合补贴申请条件的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标准调整为:省级财政按照调整后中央财政补贴标准的35%执行,市(州)、县(市、区)财政按照调整后中央财政补贴标准的15%执行,省、市、县补贴比例总和为中央财政补贴的50%。
同时,山西省取消省级电动汽车推广应用补贴。眼下大部分地方新政尚未出台,地方补贴政策及其他配套政策的滞后已成为常态。
市场加码
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全世认为,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只是前端市场即购车补贴在退坡,而后端市场,比如充电设施的建设等方面却是在加码。
2016年工信部发布《关于“十三五”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奖励政策及加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通知》,通知指出2016-2020年中央财政将继续安排资金对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给予奖补。
现在包括国企、民企都在积极参与商业模式创新,众筹建桩、“互联网+”等创新的商业模式在不断涌现,在公共场所、在单位内部、在居民小区、在高速公路上,充电设施建设全面推进。2016年新建的公共充电桩就达到了10万个以上。
2017年新能源车补贴退坡之后,市场销售情况立刻降温,没有了政策上的优惠,新能源车企或将面临更严峻的市场压力。尽管如此,新能源汽车发展仍然前景可期。 2016年,我国纯电动汽车产销量分别为41.7万辆和40.9万辆,同比增长63.9%和65.1%。
目前各大主流车企加大新能源车布局,各路资本投资热情高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100多家公司涉足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一大批新势力在资本、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助推下开始布局,继乐视、珠海银隆、万达等企业先后进军新能源汽车之后,腾讯收购了特斯拉5%的股权,成为特斯拉的第五大股东。
补贴逐步退坡势在必行,技术提升速度滞后、市场反应较慢的中小企业成本控制能力将受到市场考验。
新能源汽車的产业化发展需尽快摆脱补贴依赖,实现政府和市场双轮驱动,在政府稳定的政策预期引导下激发市场内生动力。
发展困局
当前的新能源汽车行业现状,可以用“散、乱、差”来形容。
在产业乱象丛生的同时,新能源汽车本身也面临诸多问题,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汽车续航能力参差不齐,制约汽车出行半径。二是充电设施铺设不完备,新能源汽车普遍存在充电难现象。三是地方政府设立销售准入制,地方保护主义阻碍非本地新能源汽车进入销售。四是新能源汽车都是由燃油汽车改造而来,电控技术、传动技术,尤其是底盘技术并没有革新,要突破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制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石耀东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储备不足、产品线单薄、成本居高不下、售后服务体系尚不完善等问题,都将制约新能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曾公开表示,为促进新能源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拟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完善政策体系。第二,健全法律法规。第三,加大研发的支持。第四,加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第五,鼓励国际化发展。第六,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促进跨行业合作。
行业格局将变
为了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工信部部长苗圩曾说过:“我们希望放几条鲶鱼进来把这池水搅活。”
截至目前,已经有12家企业获得了新建纯电动汽车生产资质。国家正在放松审核标准,也在加速审批速度,鼓励大批企业同时进入到这一领域,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12家获得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的企业与传统汽车有紧密联系,有的是汽车服务企业,有的是零部件企业,可谓各具特色、各有所长。
目前这12家企业绝大部分还没有批量生产新能源汽车。根据《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企业在拿到准入资质后,工信部将会委托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组织专家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新能源汽车产品准入申请进行技术审查,审查方式包括现场审查、资料审查。新能源生产企业及产品只有通过审查,才能正式批量生产新能源汽车产品。此外,车企所生产的新能源汽车还需要进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
此外,新能源生产资质并不是一张永久的保单,一般是三年有效期,三年之后国家还将重审,而这个审查标准则是要考核产品。
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补贴完成退坡,新能源企业将完全依靠产品说话。未来新进入车企产品问世,或将使行业格局发生新变化,带动我国新能源汽车迈上新台阶。
车企骗补风波、三元锂电池暂停令、积分和碳配额制度、电池目录、生产资质、补贴将调整、低速电动车技术条件立项……
去年新能源汽车经历了各种“喜”与“忧”。新能源汽车在后补贴时代,将更快迎来完全市场化的竞争。
日前,工信部出台2017年新能源汽车第三批推荐车型目录,此次目录新车比例高达90%,乘用车及非快充类客车能量密度大幅提升。
业内人士表示,新能源汽车推广重回快速发展的轨道,而目录车型扩容也将进一步保障新能源车行业后续产销量的增长,全年新能源车产销量仍有望实现70万-80万辆左右的较快增长。
新进入车企产品问世,或将使行业格局发生新变化。
补贴退坡
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快速增长一直没能摆脱政策的扶持,补贴政策的变化意味着政府主导培育市场模式将要结束,开始企业主导培育市场的阶段。
据悉,1月1日起实施的《新能源汽车推广补贴方案及产品技术要求》显示,在新能源客车补贴方面,2017年至2018年国家补贴额度上限较原有版本减少了40%,地方补贴金额也设置上限,即地方财政单车补贴不得超过中央财政单车补贴额的50%。由于补贴政策的变动,先前进入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的相关企业及产品也需要重新申报、核定。
北京公布了2017北京市新能源汽车的地方补贴标准,续航100到150公里的纯电动汽车国家补贴2万元,北京地方补贴1万元;续航150到250公里的纯电动汽车国家补贴3.6万元,北京补贴1.8万元。
西安市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调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对单位和个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公共服务领域按1∶0.5,非公共服务领域按1∶0.3给予地方财政补贴。地方财政补贴(地方各级财政补贴总和)不超过中央财政单车补贴额的50%。
日前,甘肃省下发《关于调整省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通知指出,2017年1月1日之后(含当日)在省内购买的符合补贴申请条件的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标准调整为:省级财政按照调整后中央财政补贴标准的35%执行,市(州)、县(市、区)财政按照调整后中央财政补贴标准的15%执行,省、市、县补贴比例总和为中央财政补贴的50%。
同时,山西省取消省级电动汽车推广应用补贴。眼下大部分地方新政尚未出台,地方补贴政策及其他配套政策的滞后已成为常态。
市场加码
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全世认为,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只是前端市场即购车补贴在退坡,而后端市场,比如充电设施的建设等方面却是在加码。
2016年工信部发布《关于“十三五”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奖励政策及加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通知》,通知指出2016-2020年中央财政将继续安排资金对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给予奖补。
现在包括国企、民企都在积极参与商业模式创新,众筹建桩、“互联网+”等创新的商业模式在不断涌现,在公共场所、在单位内部、在居民小区、在高速公路上,充电设施建设全面推进。2016年新建的公共充电桩就达到了10万个以上。
2017年新能源车补贴退坡之后,市场销售情况立刻降温,没有了政策上的优惠,新能源车企或将面临更严峻的市场压力。尽管如此,新能源汽车发展仍然前景可期。 2016年,我国纯电动汽车产销量分别为41.7万辆和40.9万辆,同比增长63.9%和65.1%。
目前各大主流车企加大新能源车布局,各路资本投资热情高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100多家公司涉足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一大批新势力在资本、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助推下开始布局,继乐视、珠海银隆、万达等企业先后进军新能源汽车之后,腾讯收购了特斯拉5%的股权,成为特斯拉的第五大股东。
补贴逐步退坡势在必行,技术提升速度滞后、市场反应较慢的中小企业成本控制能力将受到市场考验。
新能源汽車的产业化发展需尽快摆脱补贴依赖,实现政府和市场双轮驱动,在政府稳定的政策预期引导下激发市场内生动力。
发展困局
当前的新能源汽车行业现状,可以用“散、乱、差”来形容。
在产业乱象丛生的同时,新能源汽车本身也面临诸多问题,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汽车续航能力参差不齐,制约汽车出行半径。二是充电设施铺设不完备,新能源汽车普遍存在充电难现象。三是地方政府设立销售准入制,地方保护主义阻碍非本地新能源汽车进入销售。四是新能源汽车都是由燃油汽车改造而来,电控技术、传动技术,尤其是底盘技术并没有革新,要突破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制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石耀东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储备不足、产品线单薄、成本居高不下、售后服务体系尚不完善等问题,都将制约新能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曾公开表示,为促进新能源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拟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完善政策体系。第二,健全法律法规。第三,加大研发的支持。第四,加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第五,鼓励国际化发展。第六,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促进跨行业合作。
行业格局将变
为了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工信部部长苗圩曾说过:“我们希望放几条鲶鱼进来把这池水搅活。”
截至目前,已经有12家企业获得了新建纯电动汽车生产资质。国家正在放松审核标准,也在加速审批速度,鼓励大批企业同时进入到这一领域,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12家获得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的企业与传统汽车有紧密联系,有的是汽车服务企业,有的是零部件企业,可谓各具特色、各有所长。
目前这12家企业绝大部分还没有批量生产新能源汽车。根据《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企业在拿到准入资质后,工信部将会委托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组织专家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新能源汽车产品准入申请进行技术审查,审查方式包括现场审查、资料审查。新能源生产企业及产品只有通过审查,才能正式批量生产新能源汽车产品。此外,车企所生产的新能源汽车还需要进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
此外,新能源生产资质并不是一张永久的保单,一般是三年有效期,三年之后国家还将重审,而这个审查标准则是要考核产品。
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补贴完成退坡,新能源企业将完全依靠产品说话。未来新进入车企产品问世,或将使行业格局发生新变化,带动我国新能源汽车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