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米的成功不是靠营销“战术”技巧,而是整个营销“战略”的成功。影视行业应该好好学习一下了。
影视行业应该好好学习一下小米这家公司了。小米迅速用几年的时间已经做到了国内手机销量第一,市值超过100亿美金,并成为整个中国互联网行业仅次于BAT的巨头。
其实小米的成功不是靠营销“战术”层面的技巧,而是整个营销“战略”的成功。运用互联网思维来做手机,采取硬件零利润,靠服务赚钱的商业模式;模仿苹果和无印良品的设计理念,做“爆品”,然后靠粉丝口碑来营销和传播;并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策略,错位竞争,成功突围。
硬件零利润 靠服务赚钱
互联网最大的特征就是免费,小米就是用互联网思维来做手机。它为什么可以做到这么便宜,配置还那么高?就是因为它采取的是硬件零利润模式,等于硬件免费,靠用户和服务赚钱。
这其实是一整套闭环的商业逻辑,而不是单纯地玩一些宣传炒作的战术策略。小米的商业模式是对传统厂商的颠覆,小米坚信未来的硬件肯定是成本定价,那么与之配套的商业模式就是以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为主,而不是以手机硬件利润为主。如果要达到手机零利润,让利给消费者,就必须依靠互联网,不能依靠地面渠道。所以小米采取了互联网直销。
周鸿评价小米说,其实小米手机现在做的还不够彻底。小米如果有了一亿用户之后他会干什么呢?你每天用它的手机,他知道你每天在玩儿什么、干什么,有没有品位,有没有钱他都知道,没准雷军就靠这个搞贷款,搞P2P金融,会变成大的互联网金融公司,而不是靠卖手机挣钱。
其实在线售票网站的商业模式就跟小米手机类似,这些互联网站卖一张票平均还赚不到一块钱,如果算上运营成本大家都是亏本赚吆喝,免费甚至贴钱为电影产业服务。
既然在线售票网站可以为电影院免费帮忙卖票,那么互联网化的电影发行为什么不能免费为制片方做发行呢?
作为新一代互联网化的电影公司,跟传统大佬们的竞争,最有利的武器是把免费模式带进电影产业,把互联网思维带进电影产业,以及把资本放大器带进电影产业。就跟小米手机一样,互联网化的发行公司代理费趋近于零。或者干脆免费帮你发行,票房都归制片方,但换取票房以外的权利,例如网络版权、衍生产品、IP运营等。他们不准备靠发行费赚钱,而是互联网的用户思维:有了用户就有了各种各样的盈利模式,就有了高额的估值。所以他们也会跟小米模式一样,不靠“观众”赚钱,而是靠“用户”赚钱;不是靠分“票房”赚钱,而是靠做“IP”赚钱;不是赚电影公司的钱,而是赚资本市场的钱;不是电影产业分存量的钱,而是为电影产业做增量。
用户战略做粉丝
产品战略做爆品
之前的手机厂商都把购买手机的用户都当作是消费者,是一锤子买卖关系,用户购买了手机之后关系就基本结束了。而小米不一样,它是用户思维,用户购买手机之后关系才刚刚开始。基于这种用户思维,小米的营销策略也主要是依靠粉丝在社交媒体做口碑营销。
小米的三个战略是:做爆品,做粉丝,做自媒体。三个战术是:开放参与节点,设计互动方式,扩散口碑事件。做爆品是产品战略,做粉丝是用户战略,做自媒体是内容战略。
小米初期不投广告,小米的每一款爆品自身就是拉流量的广告商品。它的主要宣传就是利用社交平台,让粉丝自发帮助传播。粉丝经济其实做的最好的是苹果,几乎已经成了一种宗教、一种信仰,而这种粉丝经济国内模仿者小米的掌门人雷军也被称为“雷布斯”。
互联网思维核心是口碑为王,口碑的本质是用户思维,就是让用户有参与感。今天的用户主要以口碑来选择产品,而不能再像传统电视那样你播我看的灌输模式。时代变了,信息从不对称转变为对称。
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成为自媒体,带来了传播形式和获取方式的改变,媒介的权力给重新分配了。互联网信息是去中心化的传播,通过社会化媒体,每个普通人都是信息节点,都有可能成为意见领袖。所以小米的主战场也是社会化媒体,主要有四个核心的通道:论坛,微博、微信和QQ空间。
影视公司最应该学习小米的,是要把你的“观众”变为“用户”。采取用户思维,用产品经理模式打造具备互联网基因的电影。
其实很多电影的运作已经在有意无意学习小米了,尤其是那些粉丝电影。例如韩寒《后会无期》和郭敬明的《小时代》的成功。有人说郭敬明可能不是一个好导演,但绝对是一个好的电影产品经理。他明白他的观众是谁,要的是什么。然后承认自己不是大师,而自己要做的是给他的粉丝所希望看到的电影。并且在电影营销上,也是主要通过互联网,在微博等社交媒体跟粉丝互动。设计电影中能引爆流行的桥段,例如《后会无期》中“小孩才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的段子,方便网友对电影的传播和讨论。
随着电影发行的互联网化和电影营销的电商化,一些中小影片的宣发也越来越像小米的模式,不投硬广,就是靠社交平台,自媒体营销。例如《十万个冷笑话》,又例如《心花路放》和美团猫眼的在线票务合作。
超越一线影视大佬
启动产品经理模式
很多影视公司的失败并不是不够努力,也不是技不如人,而是你一开始方向就错了。你不能盲目和大公司正面竞争,而是要走一条跟传统公司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你不能大而全,而是要少而精。要让这些大公司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然后让它们学不会、拦不住、赶不上。换句话说,中小公司的机会是采取“破坏性创新”模式和占领细分领域。
在产品上,要寻找市场还有哪些细分用户群体的需求没有被满足,你就去研究和找出这些用户的“痛点”,并做出极致的产品去满足他们。例如十几岁的青春期少女群体喜欢什么类型?例如三四线城市喜欢什么类型?例如恐怖片都有哪些痛点没有被满足?体现在电影生产模式上,可能是类型化、IP化、年轻化和互联网化!
以前的电影项目都是跟着导演走,但现在需要的是“产品经理”模式,用户需要什么就去研发什么项目。整个公司,整个剧组主创都是产品经理,就跟《十万个冷笑话》一样,电影是模块化生产,不光是导演,每一个产品经理都可以为这个电影增添一个笑料,研发一个段子。 其实,中小公司和大公司的竞争不应该是具体一个一个电影项目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的竞争,你要建立和巨头不同的商业模式。直到今天一线大佬们走的还是传统粗放式的模式,依靠自身资金和人脉资源优势抓名导、抓好项目。其实并无商业模式可言。而很多中小公司也是这个路子,但你的资金、明星、名导等资源又抢不过一线公司。这个时候,你要建立和大公司不同的商业模式,例如漫威的商业模式聚焦漫画的超级英雄题材;狮门影业的商业模式是聚焦主流电影公司看不上的B级片和青春片,来错位竞争。
小米营销终极秘诀
“农村包围城市”策略
小米手机虽然已经达到国内销量第一,但更多的用户其实是二三线城市丝用户在使用。它模仿苹果和无印良品的设计理念,然后把这些高大上的东西以不到一半的价格卖给国内的丝群体,这个中低端群体才是智能手机最大的消费群体。这也是小米为什么一直不做2000元以上的手机的原因,避开与3000元、4000元以上高端手机苹果和三星的竞争。其实小米完全有能力做高端,但是却一直抗拒诱惑,恪守原则。
这有点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对吧?其实中国电影也最需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很多电影人会抗拒这个说法,认为电影是个高尚的艺术品,怎么能从低端做起呢!
电影和很多商品一样,在中国也是二元市场。一方面是一二线城市青少年观众,口味跟好莱坞看齐,看不上国产电影;另一个是广大三四五线城市观众,它们看不惯英文的好莱坞大片,因为语言和文化都不习惯。所以《富山春居图》这样的烂片居然能卖到2亿多,就是这个群体贡献的票房,三四线城市是国产电影天然的保护屏障。尤其是2015年春节档更是让我们见识到三四五线城市市场的潜力。
很多电影人都陷入一个误区,那就是一提到目标方向,就是要学习好莱坞的先进模式和先进技术。但中国电影市场的未来也许不是好莱坞模式,因为看似风光的好莱坞这几年也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北美观影人数已经出现停滞甚至下降,因为年轻人有了互联网和更多娱乐方式可替代电影院。而全世界最强大的市场增长来自中国,中国市场的增长又来自三四线新兴市场。那里的需求还是比较初级,一切都是从头开始发展。
所以农村包围城市,专门为小镇青年定制他们喜闻乐见的电影,可能就是进入一线阵营的最大秘密。不光是可以像小米一样赚大钱,并且超越光线、华谊成为新一代大佬也是有可能的。如果按照导演思维,大师们永远不屑于这种模式去做电影的,但在商业上却是绝对可行。在好莱坞,狮门影业就是这样从边缘市场挤入六大行列的。在音乐市场,网络歌曲也用同样策略获得了成功。这不是倒退,而是做了一件普及和教育低端大众市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
每一个“台风口”来临的时候,都会有一批抓住时代脉搏、满足新市场需求的公司成为行业领导者,电影行业也是如此。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潮下的今天,电影市场更是出现了多个可以让中小公司和新公司逆袭的机会。
影视行业应该好好学习一下小米这家公司了。小米迅速用几年的时间已经做到了国内手机销量第一,市值超过100亿美金,并成为整个中国互联网行业仅次于BAT的巨头。
其实小米的成功不是靠营销“战术”层面的技巧,而是整个营销“战略”的成功。运用互联网思维来做手机,采取硬件零利润,靠服务赚钱的商业模式;模仿苹果和无印良品的设计理念,做“爆品”,然后靠粉丝口碑来营销和传播;并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策略,错位竞争,成功突围。
硬件零利润 靠服务赚钱
互联网最大的特征就是免费,小米就是用互联网思维来做手机。它为什么可以做到这么便宜,配置还那么高?就是因为它采取的是硬件零利润模式,等于硬件免费,靠用户和服务赚钱。
这其实是一整套闭环的商业逻辑,而不是单纯地玩一些宣传炒作的战术策略。小米的商业模式是对传统厂商的颠覆,小米坚信未来的硬件肯定是成本定价,那么与之配套的商业模式就是以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为主,而不是以手机硬件利润为主。如果要达到手机零利润,让利给消费者,就必须依靠互联网,不能依靠地面渠道。所以小米采取了互联网直销。
周鸿评价小米说,其实小米手机现在做的还不够彻底。小米如果有了一亿用户之后他会干什么呢?你每天用它的手机,他知道你每天在玩儿什么、干什么,有没有品位,有没有钱他都知道,没准雷军就靠这个搞贷款,搞P2P金融,会变成大的互联网金融公司,而不是靠卖手机挣钱。
其实在线售票网站的商业模式就跟小米手机类似,这些互联网站卖一张票平均还赚不到一块钱,如果算上运营成本大家都是亏本赚吆喝,免费甚至贴钱为电影产业服务。
既然在线售票网站可以为电影院免费帮忙卖票,那么互联网化的电影发行为什么不能免费为制片方做发行呢?
作为新一代互联网化的电影公司,跟传统大佬们的竞争,最有利的武器是把免费模式带进电影产业,把互联网思维带进电影产业,以及把资本放大器带进电影产业。就跟小米手机一样,互联网化的发行公司代理费趋近于零。或者干脆免费帮你发行,票房都归制片方,但换取票房以外的权利,例如网络版权、衍生产品、IP运营等。他们不准备靠发行费赚钱,而是互联网的用户思维:有了用户就有了各种各样的盈利模式,就有了高额的估值。所以他们也会跟小米模式一样,不靠“观众”赚钱,而是靠“用户”赚钱;不是靠分“票房”赚钱,而是靠做“IP”赚钱;不是赚电影公司的钱,而是赚资本市场的钱;不是电影产业分存量的钱,而是为电影产业做增量。
用户战略做粉丝
产品战略做爆品
之前的手机厂商都把购买手机的用户都当作是消费者,是一锤子买卖关系,用户购买了手机之后关系就基本结束了。而小米不一样,它是用户思维,用户购买手机之后关系才刚刚开始。基于这种用户思维,小米的营销策略也主要是依靠粉丝在社交媒体做口碑营销。
小米的三个战略是:做爆品,做粉丝,做自媒体。三个战术是:开放参与节点,设计互动方式,扩散口碑事件。做爆品是产品战略,做粉丝是用户战略,做自媒体是内容战略。
小米初期不投广告,小米的每一款爆品自身就是拉流量的广告商品。它的主要宣传就是利用社交平台,让粉丝自发帮助传播。粉丝经济其实做的最好的是苹果,几乎已经成了一种宗教、一种信仰,而这种粉丝经济国内模仿者小米的掌门人雷军也被称为“雷布斯”。
互联网思维核心是口碑为王,口碑的本质是用户思维,就是让用户有参与感。今天的用户主要以口碑来选择产品,而不能再像传统电视那样你播我看的灌输模式。时代变了,信息从不对称转变为对称。
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成为自媒体,带来了传播形式和获取方式的改变,媒介的权力给重新分配了。互联网信息是去中心化的传播,通过社会化媒体,每个普通人都是信息节点,都有可能成为意见领袖。所以小米的主战场也是社会化媒体,主要有四个核心的通道:论坛,微博、微信和QQ空间。
影视公司最应该学习小米的,是要把你的“观众”变为“用户”。采取用户思维,用产品经理模式打造具备互联网基因的电影。
其实很多电影的运作已经在有意无意学习小米了,尤其是那些粉丝电影。例如韩寒《后会无期》和郭敬明的《小时代》的成功。有人说郭敬明可能不是一个好导演,但绝对是一个好的电影产品经理。他明白他的观众是谁,要的是什么。然后承认自己不是大师,而自己要做的是给他的粉丝所希望看到的电影。并且在电影营销上,也是主要通过互联网,在微博等社交媒体跟粉丝互动。设计电影中能引爆流行的桥段,例如《后会无期》中“小孩才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的段子,方便网友对电影的传播和讨论。
随着电影发行的互联网化和电影营销的电商化,一些中小影片的宣发也越来越像小米的模式,不投硬广,就是靠社交平台,自媒体营销。例如《十万个冷笑话》,又例如《心花路放》和美团猫眼的在线票务合作。
超越一线影视大佬
启动产品经理模式
很多影视公司的失败并不是不够努力,也不是技不如人,而是你一开始方向就错了。你不能盲目和大公司正面竞争,而是要走一条跟传统公司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你不能大而全,而是要少而精。要让这些大公司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然后让它们学不会、拦不住、赶不上。换句话说,中小公司的机会是采取“破坏性创新”模式和占领细分领域。
在产品上,要寻找市场还有哪些细分用户群体的需求没有被满足,你就去研究和找出这些用户的“痛点”,并做出极致的产品去满足他们。例如十几岁的青春期少女群体喜欢什么类型?例如三四线城市喜欢什么类型?例如恐怖片都有哪些痛点没有被满足?体现在电影生产模式上,可能是类型化、IP化、年轻化和互联网化!
以前的电影项目都是跟着导演走,但现在需要的是“产品经理”模式,用户需要什么就去研发什么项目。整个公司,整个剧组主创都是产品经理,就跟《十万个冷笑话》一样,电影是模块化生产,不光是导演,每一个产品经理都可以为这个电影增添一个笑料,研发一个段子。 其实,中小公司和大公司的竞争不应该是具体一个一个电影项目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的竞争,你要建立和巨头不同的商业模式。直到今天一线大佬们走的还是传统粗放式的模式,依靠自身资金和人脉资源优势抓名导、抓好项目。其实并无商业模式可言。而很多中小公司也是这个路子,但你的资金、明星、名导等资源又抢不过一线公司。这个时候,你要建立和大公司不同的商业模式,例如漫威的商业模式聚焦漫画的超级英雄题材;狮门影业的商业模式是聚焦主流电影公司看不上的B级片和青春片,来错位竞争。
小米营销终极秘诀
“农村包围城市”策略
小米手机虽然已经达到国内销量第一,但更多的用户其实是二三线城市丝用户在使用。它模仿苹果和无印良品的设计理念,然后把这些高大上的东西以不到一半的价格卖给国内的丝群体,这个中低端群体才是智能手机最大的消费群体。这也是小米为什么一直不做2000元以上的手机的原因,避开与3000元、4000元以上高端手机苹果和三星的竞争。其实小米完全有能力做高端,但是却一直抗拒诱惑,恪守原则。
这有点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对吧?其实中国电影也最需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很多电影人会抗拒这个说法,认为电影是个高尚的艺术品,怎么能从低端做起呢!
电影和很多商品一样,在中国也是二元市场。一方面是一二线城市青少年观众,口味跟好莱坞看齐,看不上国产电影;另一个是广大三四五线城市观众,它们看不惯英文的好莱坞大片,因为语言和文化都不习惯。所以《富山春居图》这样的烂片居然能卖到2亿多,就是这个群体贡献的票房,三四线城市是国产电影天然的保护屏障。尤其是2015年春节档更是让我们见识到三四五线城市市场的潜力。
很多电影人都陷入一个误区,那就是一提到目标方向,就是要学习好莱坞的先进模式和先进技术。但中国电影市场的未来也许不是好莱坞模式,因为看似风光的好莱坞这几年也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北美观影人数已经出现停滞甚至下降,因为年轻人有了互联网和更多娱乐方式可替代电影院。而全世界最强大的市场增长来自中国,中国市场的增长又来自三四线新兴市场。那里的需求还是比较初级,一切都是从头开始发展。
所以农村包围城市,专门为小镇青年定制他们喜闻乐见的电影,可能就是进入一线阵营的最大秘密。不光是可以像小米一样赚大钱,并且超越光线、华谊成为新一代大佬也是有可能的。如果按照导演思维,大师们永远不屑于这种模式去做电影的,但在商业上却是绝对可行。在好莱坞,狮门影业就是这样从边缘市场挤入六大行列的。在音乐市场,网络歌曲也用同样策略获得了成功。这不是倒退,而是做了一件普及和教育低端大众市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
每一个“台风口”来临的时候,都会有一批抓住时代脉搏、满足新市场需求的公司成为行业领导者,电影行业也是如此。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潮下的今天,电影市场更是出现了多个可以让中小公司和新公司逆袭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