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分析了企业员工培训的重要性和员工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校企合作背景下企业职工培训的新思路和方法,对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企业员工培训效果以及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校企合作;企业员工培训
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的加快,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力市场的变化迫切要求企业重视员工培训。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相关企业和项目顺利投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保障。因此加强校企合作,改革创新企业员工培训模式,能切实提高企业员工的培训效果。
一、企业员工培训的重要性
(一)就员工个体而言
产业结构的调整要求企业员工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进行职业培训可以帮助员工更新观念,掌握新技术,改善和提高绩效,适应组织的更高要求,应付更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二)就企业组织而言
企业培训可以发掘人才潜能,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营造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有效的培訓有助于传递企业价值观和核心理念,培育和形成企业文化,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强化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员工培训不仅能调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更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方式,对创建企业学习型组织具有促进作用。
二、企业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
在校企合作背景下,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与电力行业相关单位正在开展员工培训合作。通过实地走访调研了某些企业、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收集了企业培训需求、培训满意度等相关资料。现将调研过程中整理的企业员工培训问题总结如下。
(一)员工对培训的不重视
在生产岗位的某些技能员工,因为担心培训时间过长而影响生产绩效,导致培训积极性不高。
(二)企业管理者培训观念的误区
有些企业把培训当成是一种“为他人做嫁衣”的无用功。有些管理者认为资金投入太多与培训投资回报率不成正比,担心员工的技能水平提高或者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后,员工会对薪酬福利提出更高要求或者选择跳槽,从而增加企业人力成本。
(三)企业员工培训不规范
在开展企业员工培训前期阶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没有进行培训需求诊断分析,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与实施方案、培训规章制度等,培训“走过场”,因此培训效果不好。
培训课程的设计内容没有充分考虑员工的需求,更没有与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要求相符,导致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
(四)校企合作机制仅停留在用人层面,没有体现高职院校的培训优势
企业在开展员工培训中,已经意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但是没有建立与之相配套的管理机制。在培训的实际过程中,没有充分、高效的利用高职院校的培训资源,如教师、实训场地和实训设施等。
四、基于校企合作的企业员工培训措施
要建立校企主导、政府推动、行业指导、学校企业双主体实施的合作机制,同时明确校企合作是指学校和企业在实施培训过程中通过共同育人、合作研究、共建机构、共享资源等方式实施的合作活动。
校企可以结合实际,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多种形式合作。要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培养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一)学校要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培训教学水平,满足企业需要
为保证“校企合作”培训模式顺利进行,学校可积极邀请合作企业参与学校教学管理,使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更加适应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的要求。
在教学计划和内容方面,理论实践相结合。理论知识精讲,实践知识必须要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息息相关。培训内容突出员工岗位工作实际需要,制定适合成人和在职特点的教学内容。要充分调动企业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管理人员以及优秀员工共同参与的积极性,特别要充分发挥优秀技术工人的先锋模范作用,把他们的工作经验分享到课堂教学中,促使培训效果事半功倍。
课程培训方式主要有外部培训、内部培训、网络培训。采取岗前培训、在岗培训、脱产培训、特殊岗位复审培训、技能演练、鉴定考试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提升企业员工职业技能水平。
培训教材的选用和编写上,选用适应企业生产实际需求的教材,还可以请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高级技师“结对”共同参与编写工学结合的特色项目课程。
学校可以根据一些生产性企业的实际需求,采用“教师送教上门+远程网络教学”方式为员工提供学历提升培训。这不仅可以对企业中层管理人員和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更新、学历提升,又能解决企业一线生产骨干在培训过程中存在的工学矛盾。
从授课师资、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等方面实施教学改革实践,采用校企“四联合”教学模式,即联合选定师资,联合制定课程授课计划,联合讨论授课内容,联合选定毕业设计题目,以解决培训教学方式相对简单、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为企业学员提升学历,同时真正提升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深化校企协同育人,促进校企深度融合。
(二)以地方政府部门为主导,构建企业员工职业技能培训服务网络,形成校企深度合作、资源全面共享和开放的员工技术培训平台
为企业建立员工职业技能培训服务中心(站),定期收集和整理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员工的培训需求信息,然后选择合适的职业学校把企业需求信息反馈给学校,职业学校根据企业需求,利用人才资源和职业技能鉴定培训资质,与企业联合开发企业员工培训项目,提供优质的培训资源。
鼓励企业依法参与举办职业培训教育,坚持准入条件透明化、审批范围最小化。深化“引企入教”改革,支持引导企业深度参与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推进职业学校和企业联盟、与行业联合、同社区联结,实现校企深度合作、产教深度融合。
(三)促进培训成果的转化,建立健全培训激励和约束机制
首先,为保证培训的有效性和激励性,企业应根据组织战略发展目标制定各部门、各岗位的培训发展计划,并将员工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组织的战略发展目标结合起来,为员工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提供充分的培训机会。
其次,把培训效果纳入对企业员工绩效考评的范围。培训效果应与业绩能力挂钩,企业在进行动态的、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时应以员工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的改进状况为依据。
再次,创造培训成果转化的环境。企业可以制定[7]“三不准”政策,不经培训不准就业、不经培训不准评聘、不经培训不准上岗转岗。当员工经过系统培训与考核后,如果其知识、技能、行为和态度有显著提高,则企业要承认其新的价值,并给予一定的晋升通道和奖励政策。
最后,在全社会广泛进行企业员工培训政策的宣传,鼓励不同行业、企业积极开展技能与培训交流。宣传校企合作背景下企业员工职业技能培训、技术比武等成果。弘扬工匠精神,培育技能人才,构建全民参与培训、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
五、结语
为员工进行培训是企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高职院校的社会责任,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做好企业员工培训的基础。推进校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通过高效的员工培训,不仅能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更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夯实基础,促进其实现组织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西宁市人民政府.西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西宁市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方案的通知[Z].2019.
[2]王玲玲,黄玲芝.加强校企合作,提高企业员工培训的实效——关于南宁市某城区中小企业用工情况的调研[J].职业,2016(9):146-148.
[3]郑志红,卢文涛.高校产教融合分析与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22):99-101.
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校企合作;企业员工培训
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的加快,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力市场的变化迫切要求企业重视员工培训。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相关企业和项目顺利投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保障。因此加强校企合作,改革创新企业员工培训模式,能切实提高企业员工的培训效果。
一、企业员工培训的重要性
(一)就员工个体而言
产业结构的调整要求企业员工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进行职业培训可以帮助员工更新观念,掌握新技术,改善和提高绩效,适应组织的更高要求,应付更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二)就企业组织而言
企业培训可以发掘人才潜能,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营造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有效的培訓有助于传递企业价值观和核心理念,培育和形成企业文化,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强化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员工培训不仅能调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更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方式,对创建企业学习型组织具有促进作用。
二、企业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
在校企合作背景下,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与电力行业相关单位正在开展员工培训合作。通过实地走访调研了某些企业、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收集了企业培训需求、培训满意度等相关资料。现将调研过程中整理的企业员工培训问题总结如下。
(一)员工对培训的不重视
在生产岗位的某些技能员工,因为担心培训时间过长而影响生产绩效,导致培训积极性不高。
(二)企业管理者培训观念的误区
有些企业把培训当成是一种“为他人做嫁衣”的无用功。有些管理者认为资金投入太多与培训投资回报率不成正比,担心员工的技能水平提高或者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后,员工会对薪酬福利提出更高要求或者选择跳槽,从而增加企业人力成本。
(三)企业员工培训不规范
在开展企业员工培训前期阶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没有进行培训需求诊断分析,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与实施方案、培训规章制度等,培训“走过场”,因此培训效果不好。
培训课程的设计内容没有充分考虑员工的需求,更没有与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要求相符,导致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
(四)校企合作机制仅停留在用人层面,没有体现高职院校的培训优势
企业在开展员工培训中,已经意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但是没有建立与之相配套的管理机制。在培训的实际过程中,没有充分、高效的利用高职院校的培训资源,如教师、实训场地和实训设施等。
四、基于校企合作的企业员工培训措施
要建立校企主导、政府推动、行业指导、学校企业双主体实施的合作机制,同时明确校企合作是指学校和企业在实施培训过程中通过共同育人、合作研究、共建机构、共享资源等方式实施的合作活动。
校企可以结合实际,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多种形式合作。要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培养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一)学校要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培训教学水平,满足企业需要
为保证“校企合作”培训模式顺利进行,学校可积极邀请合作企业参与学校教学管理,使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更加适应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的要求。
在教学计划和内容方面,理论实践相结合。理论知识精讲,实践知识必须要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息息相关。培训内容突出员工岗位工作实际需要,制定适合成人和在职特点的教学内容。要充分调动企业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管理人员以及优秀员工共同参与的积极性,特别要充分发挥优秀技术工人的先锋模范作用,把他们的工作经验分享到课堂教学中,促使培训效果事半功倍。
课程培训方式主要有外部培训、内部培训、网络培训。采取岗前培训、在岗培训、脱产培训、特殊岗位复审培训、技能演练、鉴定考试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提升企业员工职业技能水平。
培训教材的选用和编写上,选用适应企业生产实际需求的教材,还可以请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高级技师“结对”共同参与编写工学结合的特色项目课程。
学校可以根据一些生产性企业的实际需求,采用“教师送教上门+远程网络教学”方式为员工提供学历提升培训。这不仅可以对企业中层管理人員和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更新、学历提升,又能解决企业一线生产骨干在培训过程中存在的工学矛盾。
从授课师资、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等方面实施教学改革实践,采用校企“四联合”教学模式,即联合选定师资,联合制定课程授课计划,联合讨论授课内容,联合选定毕业设计题目,以解决培训教学方式相对简单、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为企业学员提升学历,同时真正提升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深化校企协同育人,促进校企深度融合。
(二)以地方政府部门为主导,构建企业员工职业技能培训服务网络,形成校企深度合作、资源全面共享和开放的员工技术培训平台
为企业建立员工职业技能培训服务中心(站),定期收集和整理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员工的培训需求信息,然后选择合适的职业学校把企业需求信息反馈给学校,职业学校根据企业需求,利用人才资源和职业技能鉴定培训资质,与企业联合开发企业员工培训项目,提供优质的培训资源。
鼓励企业依法参与举办职业培训教育,坚持准入条件透明化、审批范围最小化。深化“引企入教”改革,支持引导企业深度参与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推进职业学校和企业联盟、与行业联合、同社区联结,实现校企深度合作、产教深度融合。
(三)促进培训成果的转化,建立健全培训激励和约束机制
首先,为保证培训的有效性和激励性,企业应根据组织战略发展目标制定各部门、各岗位的培训发展计划,并将员工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组织的战略发展目标结合起来,为员工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提供充分的培训机会。
其次,把培训效果纳入对企业员工绩效考评的范围。培训效果应与业绩能力挂钩,企业在进行动态的、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时应以员工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的改进状况为依据。
再次,创造培训成果转化的环境。企业可以制定[7]“三不准”政策,不经培训不准就业、不经培训不准评聘、不经培训不准上岗转岗。当员工经过系统培训与考核后,如果其知识、技能、行为和态度有显著提高,则企业要承认其新的价值,并给予一定的晋升通道和奖励政策。
最后,在全社会广泛进行企业员工培训政策的宣传,鼓励不同行业、企业积极开展技能与培训交流。宣传校企合作背景下企业员工职业技能培训、技术比武等成果。弘扬工匠精神,培育技能人才,构建全民参与培训、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
五、结语
为员工进行培训是企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高职院校的社会责任,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做好企业员工培训的基础。推进校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通过高效的员工培训,不仅能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更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夯实基础,促进其实现组织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西宁市人民政府.西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西宁市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方案的通知[Z].2019.
[2]王玲玲,黄玲芝.加强校企合作,提高企业员工培训的实效——关于南宁市某城区中小企业用工情况的调研[J].职业,2016(9):146-148.
[3]郑志红,卢文涛.高校产教融合分析与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22):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