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素质教育起点要低、基础要实、措施要得力的原则,我认为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将培养小学生数学素质作为当前既重要又迫切的任务来完成,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去履行。
一、重视口算能力的培养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提高笔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因此,无论是哪个年级,都应按《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严格地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口算训练,做到课课练,天天练,切实加强口算基本功的训练,逐步达到熟能生巧、又对又快的程度。如2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分数的通分、约分,分数与小数的互化,两位数加减法以及简单的分数四则运算等。
二、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
学生在上课时看到的一般是思维的结果,即定义、公式、法则等数学结论。因而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坚决克服重结论、轻过程的倾向。要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利用剪纸的方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然后比较它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归纳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通过直观操作、感知,形成表象,进而抽象、概括,促进知识的内化。
三、重视学法的指导
“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者,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此,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使他们“会学”。日常教学中,我们往往偏重于对教法的研究,而忽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这是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我们培养的学生,要在未来生存、发展,仅掌握现有的课本知识是不够的,必须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1)教给类比的方法。在教学中,将相近的概念、理论、方法进行类比,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采用这种方法引入新知识,不仅能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而且使学生对新知识的引入感到自然,易于接受。如在学习“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时,可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推理,概括出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然后让学生讨论,运用类比,自己总结出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要求说出推理的依据和方法。使学生很自然地把旧知识作为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成为旧知识合乎逻辑的发展,形成知识网络。
(2)教给看书预习的方法。预习是学生自身体认矛盾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独立思考习惯的重要途径。预习至少有三点好处:①可以使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新课有所准备。②让学生独立运用已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新课中能够回答的问题。③通过预习,学生在课堂学习时,就能带着“不会的问题”“有疑问的问题”以及“想知道的问题”来和同学、老师一道学习讨论。数学知识虽错综复杂,但小学教材中不外乎概念、四则运算、混合运算、简单几何、文字题和应用题。指导学生自学时,要帮助学生弄清各种类型题的学习重点和方法,掌握其规律。
(3)教给质疑问难的方法。“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因此在学生看书归纳之后,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质疑,这是培养学生“会学”能力的主要桥梁。质疑问难的一般方法是深入观察、认真比较、多方联想、分析综合。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提问,也能起到质疑问难的作用。总之,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经历一个由“无疑—有疑—无疑”的认识过程。这样长期坚持,才能培养出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善于释疑解难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4)教给整理知识的方法。小学数学教材本身虽有较为严密的系统性,教师在教学中也能充分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但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毕竟是一个个进行的,因而组织复习、帮助和指导学生整理知识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通过复习把所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串联组合,构成一个良好的知识网络,促使学生数学素质全面提高。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计算的正确率高,除了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法则和计算方法外,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培养学生计算认真仔细的习惯。要使学生体会到认真的重要性,同样又要教给学生认真计算的方法。如作业时,精力要集中,不讲话;抄题时勿抄错数字和运算符号,计算时每一步都要看清楚、算仔细,能简便的简便、能口算的口算,尤其对一些运算貌似简单但容易产生错误的题目要特别注意。此外,还要具有做完题后认真检查和自我检验的负责精神。并且明确检验主要是检查数字是否抄对、列式是否正确、单位名称是否一致和是否漏写等。
人类的任何一种后天能力,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培养出来的。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质,内容是广泛的、任务是多方面的,以上仅是从几个侧面举例而已,数学素质更不是一两节课就能培养好的,关键在于对学生进行持之以恒的引导和训练。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程桥中心小学)
一、重视口算能力的培养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提高笔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因此,无论是哪个年级,都应按《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严格地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口算训练,做到课课练,天天练,切实加强口算基本功的训练,逐步达到熟能生巧、又对又快的程度。如2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分数的通分、约分,分数与小数的互化,两位数加减法以及简单的分数四则运算等。
二、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
学生在上课时看到的一般是思维的结果,即定义、公式、法则等数学结论。因而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坚决克服重结论、轻过程的倾向。要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利用剪纸的方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然后比较它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归纳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通过直观操作、感知,形成表象,进而抽象、概括,促进知识的内化。
三、重视学法的指导
“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者,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此,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使他们“会学”。日常教学中,我们往往偏重于对教法的研究,而忽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这是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我们培养的学生,要在未来生存、发展,仅掌握现有的课本知识是不够的,必须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1)教给类比的方法。在教学中,将相近的概念、理论、方法进行类比,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采用这种方法引入新知识,不仅能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而且使学生对新知识的引入感到自然,易于接受。如在学习“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时,可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推理,概括出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然后让学生讨论,运用类比,自己总结出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要求说出推理的依据和方法。使学生很自然地把旧知识作为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成为旧知识合乎逻辑的发展,形成知识网络。
(2)教给看书预习的方法。预习是学生自身体认矛盾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独立思考习惯的重要途径。预习至少有三点好处:①可以使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新课有所准备。②让学生独立运用已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新课中能够回答的问题。③通过预习,学生在课堂学习时,就能带着“不会的问题”“有疑问的问题”以及“想知道的问题”来和同学、老师一道学习讨论。数学知识虽错综复杂,但小学教材中不外乎概念、四则运算、混合运算、简单几何、文字题和应用题。指导学生自学时,要帮助学生弄清各种类型题的学习重点和方法,掌握其规律。
(3)教给质疑问难的方法。“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因此在学生看书归纳之后,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质疑,这是培养学生“会学”能力的主要桥梁。质疑问难的一般方法是深入观察、认真比较、多方联想、分析综合。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提问,也能起到质疑问难的作用。总之,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经历一个由“无疑—有疑—无疑”的认识过程。这样长期坚持,才能培养出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善于释疑解难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4)教给整理知识的方法。小学数学教材本身虽有较为严密的系统性,教师在教学中也能充分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但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毕竟是一个个进行的,因而组织复习、帮助和指导学生整理知识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通过复习把所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串联组合,构成一个良好的知识网络,促使学生数学素质全面提高。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计算的正确率高,除了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法则和计算方法外,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培养学生计算认真仔细的习惯。要使学生体会到认真的重要性,同样又要教给学生认真计算的方法。如作业时,精力要集中,不讲话;抄题时勿抄错数字和运算符号,计算时每一步都要看清楚、算仔细,能简便的简便、能口算的口算,尤其对一些运算貌似简单但容易产生错误的题目要特别注意。此外,还要具有做完题后认真检查和自我检验的负责精神。并且明确检验主要是检查数字是否抄对、列式是否正确、单位名称是否一致和是否漏写等。
人类的任何一种后天能力,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培养出来的。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质,内容是广泛的、任务是多方面的,以上仅是从几个侧面举例而已,数学素质更不是一两节课就能培养好的,关键在于对学生进行持之以恒的引导和训练。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程桥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