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各科技馆都在开发开展教育活动以及注重与中小学校的合作,但与之俱来的是教育活动水平不高,馆校合作流于形式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北京市基础教育阶段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基于科技馆资源的学生实践体验素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试图以“学生实践体验素材”为载体,建立一种科技馆与学校之间紧密而深度的合作模式,以期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本文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以中国科技馆开发“生命科学学生实践体验素材”为例,详细阐述了这一模式建立的几个重要环节。
学生实践体验素材探究式学习馆校合作模式近些年来,国内各科技馆为改变“有展无教”“重展轻教”的局面,纷纷开展各式各样的教育活动,科技馆的教育功能也逐渐居于各种功能的首位。到科技馆参观的观众群体以青少年为主,其中学校组织的学生团体又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所以科技馆应首先考虑针对这部分观众群体开展教育活动。一些科技馆在开发教育活动之初,倾向于“闭门造车”,购买教材、研究课标,学习教育学、心理学,馆内投入大量人力、精力去研发教育活动,但经过实践发现一些活动并未受到学校师生的喜爱,教育效果并不理想。经分析,其主要原因是馆内教育人员对目标观众群体的知识结构和组织行为特点没有做到充分的了解。
对学生群体特点最了解的莫过于学校教师,馆校结合的途径和形式有很多种,而馆内教育人员和学校教师共同参与开发针对于学校团体的教育活动是一种深度的馆校合作模式。科技馆最丰富的就是展览资源,馆内开展教育活动首先应在此基础上开发。本文在课题《基于科技馆资源的学生实践体验素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的基础上,以中国科技馆开发“生命科学学生实践体验素材”为例,试图阐述一种馆校合作模式的建立过程。
一、充分体现“探究式学习”的教育理念
一项教育活动开展之初首先要明确其教育目标。当各科技馆逐步开发教育活动的同时,新的问题产生了即大多数教育活动的水平较低,多属于单纯的知识灌输式教育活动,是为了开发活动而开展,没有体现先进的教育理念。为了突破灌输式教育活动的束缚,“生命科学学生实践体验素材”在开发和使用中始终贯彻“探究式学习”的教育理念。
“探究式学习”的目标不是要灌输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要学生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领会科学探究的精神。对于探究的过程,可以将其分为三个级别:一级探究是自然、身边的现象,可以看到或通过简单的展项操作就能引出问题;二级探究是有计划有目的的,需要方案的设计,是一种有规范的探究;三级探究是拓展应用型的探究,即回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
学生实践体验素材是引导学生对科技馆的展项进行探究的素材,因此它的开发过程特别强调探究过程,充分体现了“探究式学习”的教育理念。一般情况下学生实践体验过程可以分为参观前、参观中和参观后三个阶段。参观前:着重知识的准备、兴趣的激发,并使学生了解参观的主题和流程;参观中:给予学生充分与展项互动、进行探索的机会;参观后:引导学生回想、讨论活动的主题和内容,以增进他们对展览内容的理解。整个学生实践体验过程就是一个“探究式学习”的过程,增长知识的同时增加智慧,并培养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将参观前中后的三个阶段与探究的三个级别、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相互关联,如图1,由此为开发探究式学生实践体验素材提供思路。二、做好前期需求分析工作
在做任何一项教育活动前都需要做受众的需求分析,只有满足了观众的需求才能让观众获得最大的收获。
为了解在参观中国科技馆时学校团体对学生实践体验素材的需求,以便在设计体验素材时更有针对性,馆内教育人员对组织学生活动的教师进行了电话访谈。通过访谈发现,大部分学校在参观前会给学生布置一些任务,形式主要为撰写观后感,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等,但也有个别学校不给学生布置任何任务,他们认为学生参观科技馆是一种娱乐活动,主要以放松学习压力为目的。在教育人员向教师阐述了何谓实践体验素材后,全部的被访谈者都肯定了其在辅助学生参观时的重要意义。
教育人员还对发放时间、回收时间以及如何使用等问题进行了访谈,这些都将成为开发实践体验素材的依据。
除此之外,还应该做的需求调查是针对实践体验素材的使用者的,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对展项的感兴趣程度和理解程度,这样在此基础上开发学生实践体验素材时才更有针对性。
三、展项资源梳理分析
科技馆内的展项虽然很多,但并不是所有展项都适合开发学生实践体验素材,在选择展项时要考虑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需求,教师主要根据教学的需要,从学生的角度看,则需要挑选他们既感兴趣但却又难以理解的展项进行开发。
以中国科技馆开发“生命科学学生实践体验素材”为例,馆内与生命科学相关的展项共有79件,展示内容和形式丰富,涉及“生命之秘”“健康之路”“基因·生命”三个主题展区;同时馆内还设有生命科学实验室,可开展生命科学相关实验课程。
在开发前期,馆内教育人员对展览展项、实验课程等教育资源进行了梳理,收集相关展项资料,包括展项图片、操作方式、基本原理等,为后续学生实践体验素材的开发提供实证。然后邀请中小学教师实地参观体验,熟悉展项,了解科技馆环境,包括参观路线、科普实验室资源、公共空间设施等。最后,由馆内教育人员和学校教师共同在79件展项中选取了33件展项开发与之对应的学生实践体验素材,并找到展项与中小学课程的契合点,为学生实践体验素材开发和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持。
四、确定学生实践体验素材的体例
学生实践体验素材在内容设计时要遵循一定的体例,体例是由教育专家、学校教师以及馆内教育人员共同制定的,这样既完整地体现了探究过程,又使得设计人员有章可循。学生实践体验素材不以传播知识为主要目的,而是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对展项自主体验、思考和探究。“生命科学学生实践体验素材”的体例总体分为:情境创设、探究体验和拓展延伸三个部分。 其中,小学版素材分为生活中的问题、场馆中的探究、收获后的应用三个版块。学生记录形式包括写、画等多种形式;素材以两人对话的形式展现,通过提问、争论、探讨、解疑等过程对学生进行引导;整体风格生动活泼,文字简洁,以便小学生接受,详见表1。
初中版素材体例与小学风格类似,分为序言;探索与思考;应用与提高三个版块。其题目形式多样,尽量通过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发学生多角度思考;同时针对初中生特点适当进行了相关知识的铺垫和延伸,详见表2。
相对于小学生和初中生,高中生对于参观科技馆的兴趣明显小很多,如何用实践体验素材激发其体验展项的热情,避免出现犹如参加考试似的厌烦情绪,中国科技馆教育人员颇费了些心思。针对高中生知识储备较为丰富的特点,高中版素材不局限于某个展项,而是按主题进行划分,同一主题的几个展项分别设计体验素材后组合为一套素材,每套素材均按照参观过程前、中、后的三个阶段进行划分,其中“参观前”和“参观后”两部分内容由学生和教师在学校中完成,在科技馆参观过程中则只需要完成“参观中”部分即可。
“参观前”用一个故事或科技界的一个争论引起学生一探究竟的兴趣,为其在馆内学习进行铺垫;“参观中”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它是对学生参与相关展项的引导,使其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当学生体验完各展项后,运用其已有知识基本对该主题有了深入的理解,可以在“参观后”的启发下进行更深入的思考,详见表3。
五、学生实践体验素材的开发与推广
确定体例后就到了具体的开发环节。首先要组建一支由教育专家、学校骨干教师、馆内教育人员构成的工作团队,并且有较明确的分工。教育专家对开发过程进行指导,对素材稿件进行评审,并基于其教育行政部门的优势对成熟的素材进行推广;学校骨干教师承担实践体验素材的主要内容设计工作;馆内教育人员负责展项资源信息提供,素材稿件评审和修改,以及全过程的组织协调、检查监督等工作。
一份设计好的学生实践体验素材要经过专家、教师、馆内教育人员多次的评审与修改,最后再由馆内专门的美工对素材进行美化,使其生动、活泼、吸引人。
学生实践体验素材的试用环节对于整个素材的设计不可或缺,因为素材设计出来最终还是学生来使用,所以他们对素材设计的好坏最有发言权。试用过程中,可通过现场观察、访谈、调查问卷等形式对素材的难易程度、兴趣度、使用收获等方面进行了解。试用不是形式,一定要再次根据学生的反馈对体验素材进行修改。
对于学生实践体验素材的推广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由科技馆印刷一批素材供到馆参观的学生团体使用;二是把素材的电子版放到科技馆官网的专题版块上供前来参观的学校团体自行下载使用。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前者虽然为学校省下了一些成本,但使用不够灵活,教师和学生在参观前也不能够做相应的准备,适用于临时参观的学生团体;后者虽然需要教师自行下载,但教师对素材上面的内容提前有所了解,可以在来科技馆之前为学生做好相应的知识铺垫,或者在原素材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成为个性化的实践素材。
六、总结
学校是正规教育机构,科技馆是非正规教育机构,基于科技馆资源的学生实践体验素材是连接二者的最好载体,使得科技馆资源获得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获得拓展与延伸。但对于全国大多数科技馆来说这还是较为新鲜的事物,虽然有少数科技馆已经着手开发了,但都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也没有完整的流程。本文在课题“基于科技馆资源的学生实践体验素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的基础上,试图呈现出一种馆校结合来共同开发学习资源的合作模式。但笔者深知我国基于科技馆资源的学生实践体验素材的开发与欧美、港台等地的差距还很大,所以文本也只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北京市基础教育阶段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基于科技馆资源的学生实践体验素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结题报告.2014.
学生实践体验素材探究式学习馆校合作模式近些年来,国内各科技馆为改变“有展无教”“重展轻教”的局面,纷纷开展各式各样的教育活动,科技馆的教育功能也逐渐居于各种功能的首位。到科技馆参观的观众群体以青少年为主,其中学校组织的学生团体又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所以科技馆应首先考虑针对这部分观众群体开展教育活动。一些科技馆在开发教育活动之初,倾向于“闭门造车”,购买教材、研究课标,学习教育学、心理学,馆内投入大量人力、精力去研发教育活动,但经过实践发现一些活动并未受到学校师生的喜爱,教育效果并不理想。经分析,其主要原因是馆内教育人员对目标观众群体的知识结构和组织行为特点没有做到充分的了解。
对学生群体特点最了解的莫过于学校教师,馆校结合的途径和形式有很多种,而馆内教育人员和学校教师共同参与开发针对于学校团体的教育活动是一种深度的馆校合作模式。科技馆最丰富的就是展览资源,馆内开展教育活动首先应在此基础上开发。本文在课题《基于科技馆资源的学生实践体验素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的基础上,以中国科技馆开发“生命科学学生实践体验素材”为例,试图阐述一种馆校合作模式的建立过程。
一、充分体现“探究式学习”的教育理念
一项教育活动开展之初首先要明确其教育目标。当各科技馆逐步开发教育活动的同时,新的问题产生了即大多数教育活动的水平较低,多属于单纯的知识灌输式教育活动,是为了开发活动而开展,没有体现先进的教育理念。为了突破灌输式教育活动的束缚,“生命科学学生实践体验素材”在开发和使用中始终贯彻“探究式学习”的教育理念。
“探究式学习”的目标不是要灌输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要学生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领会科学探究的精神。对于探究的过程,可以将其分为三个级别:一级探究是自然、身边的现象,可以看到或通过简单的展项操作就能引出问题;二级探究是有计划有目的的,需要方案的设计,是一种有规范的探究;三级探究是拓展应用型的探究,即回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
学生实践体验素材是引导学生对科技馆的展项进行探究的素材,因此它的开发过程特别强调探究过程,充分体现了“探究式学习”的教育理念。一般情况下学生实践体验过程可以分为参观前、参观中和参观后三个阶段。参观前:着重知识的准备、兴趣的激发,并使学生了解参观的主题和流程;参观中:给予学生充分与展项互动、进行探索的机会;参观后:引导学生回想、讨论活动的主题和内容,以增进他们对展览内容的理解。整个学生实践体验过程就是一个“探究式学习”的过程,增长知识的同时增加智慧,并培养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将参观前中后的三个阶段与探究的三个级别、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相互关联,如图1,由此为开发探究式学生实践体验素材提供思路。二、做好前期需求分析工作
在做任何一项教育活动前都需要做受众的需求分析,只有满足了观众的需求才能让观众获得最大的收获。
为了解在参观中国科技馆时学校团体对学生实践体验素材的需求,以便在设计体验素材时更有针对性,馆内教育人员对组织学生活动的教师进行了电话访谈。通过访谈发现,大部分学校在参观前会给学生布置一些任务,形式主要为撰写观后感,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等,但也有个别学校不给学生布置任何任务,他们认为学生参观科技馆是一种娱乐活动,主要以放松学习压力为目的。在教育人员向教师阐述了何谓实践体验素材后,全部的被访谈者都肯定了其在辅助学生参观时的重要意义。
教育人员还对发放时间、回收时间以及如何使用等问题进行了访谈,这些都将成为开发实践体验素材的依据。
除此之外,还应该做的需求调查是针对实践体验素材的使用者的,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对展项的感兴趣程度和理解程度,这样在此基础上开发学生实践体验素材时才更有针对性。
三、展项资源梳理分析
科技馆内的展项虽然很多,但并不是所有展项都适合开发学生实践体验素材,在选择展项时要考虑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需求,教师主要根据教学的需要,从学生的角度看,则需要挑选他们既感兴趣但却又难以理解的展项进行开发。
以中国科技馆开发“生命科学学生实践体验素材”为例,馆内与生命科学相关的展项共有79件,展示内容和形式丰富,涉及“生命之秘”“健康之路”“基因·生命”三个主题展区;同时馆内还设有生命科学实验室,可开展生命科学相关实验课程。
在开发前期,馆内教育人员对展览展项、实验课程等教育资源进行了梳理,收集相关展项资料,包括展项图片、操作方式、基本原理等,为后续学生实践体验素材的开发提供实证。然后邀请中小学教师实地参观体验,熟悉展项,了解科技馆环境,包括参观路线、科普实验室资源、公共空间设施等。最后,由馆内教育人员和学校教师共同在79件展项中选取了33件展项开发与之对应的学生实践体验素材,并找到展项与中小学课程的契合点,为学生实践体验素材开发和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持。
四、确定学生实践体验素材的体例
学生实践体验素材在内容设计时要遵循一定的体例,体例是由教育专家、学校教师以及馆内教育人员共同制定的,这样既完整地体现了探究过程,又使得设计人员有章可循。学生实践体验素材不以传播知识为主要目的,而是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对展项自主体验、思考和探究。“生命科学学生实践体验素材”的体例总体分为:情境创设、探究体验和拓展延伸三个部分。 其中,小学版素材分为生活中的问题、场馆中的探究、收获后的应用三个版块。学生记录形式包括写、画等多种形式;素材以两人对话的形式展现,通过提问、争论、探讨、解疑等过程对学生进行引导;整体风格生动活泼,文字简洁,以便小学生接受,详见表1。
初中版素材体例与小学风格类似,分为序言;探索与思考;应用与提高三个版块。其题目形式多样,尽量通过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发学生多角度思考;同时针对初中生特点适当进行了相关知识的铺垫和延伸,详见表2。
相对于小学生和初中生,高中生对于参观科技馆的兴趣明显小很多,如何用实践体验素材激发其体验展项的热情,避免出现犹如参加考试似的厌烦情绪,中国科技馆教育人员颇费了些心思。针对高中生知识储备较为丰富的特点,高中版素材不局限于某个展项,而是按主题进行划分,同一主题的几个展项分别设计体验素材后组合为一套素材,每套素材均按照参观过程前、中、后的三个阶段进行划分,其中“参观前”和“参观后”两部分内容由学生和教师在学校中完成,在科技馆参观过程中则只需要完成“参观中”部分即可。
“参观前”用一个故事或科技界的一个争论引起学生一探究竟的兴趣,为其在馆内学习进行铺垫;“参观中”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它是对学生参与相关展项的引导,使其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当学生体验完各展项后,运用其已有知识基本对该主题有了深入的理解,可以在“参观后”的启发下进行更深入的思考,详见表3。
五、学生实践体验素材的开发与推广
确定体例后就到了具体的开发环节。首先要组建一支由教育专家、学校骨干教师、馆内教育人员构成的工作团队,并且有较明确的分工。教育专家对开发过程进行指导,对素材稿件进行评审,并基于其教育行政部门的优势对成熟的素材进行推广;学校骨干教师承担实践体验素材的主要内容设计工作;馆内教育人员负责展项资源信息提供,素材稿件评审和修改,以及全过程的组织协调、检查监督等工作。
一份设计好的学生实践体验素材要经过专家、教师、馆内教育人员多次的评审与修改,最后再由馆内专门的美工对素材进行美化,使其生动、活泼、吸引人。
学生实践体验素材的试用环节对于整个素材的设计不可或缺,因为素材设计出来最终还是学生来使用,所以他们对素材设计的好坏最有发言权。试用过程中,可通过现场观察、访谈、调查问卷等形式对素材的难易程度、兴趣度、使用收获等方面进行了解。试用不是形式,一定要再次根据学生的反馈对体验素材进行修改。
对于学生实践体验素材的推广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由科技馆印刷一批素材供到馆参观的学生团体使用;二是把素材的电子版放到科技馆官网的专题版块上供前来参观的学校团体自行下载使用。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前者虽然为学校省下了一些成本,但使用不够灵活,教师和学生在参观前也不能够做相应的准备,适用于临时参观的学生团体;后者虽然需要教师自行下载,但教师对素材上面的内容提前有所了解,可以在来科技馆之前为学生做好相应的知识铺垫,或者在原素材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成为个性化的实践素材。
六、总结
学校是正规教育机构,科技馆是非正规教育机构,基于科技馆资源的学生实践体验素材是连接二者的最好载体,使得科技馆资源获得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获得拓展与延伸。但对于全国大多数科技馆来说这还是较为新鲜的事物,虽然有少数科技馆已经着手开发了,但都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也没有完整的流程。本文在课题“基于科技馆资源的学生实践体验素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的基础上,试图呈现出一种馆校结合来共同开发学习资源的合作模式。但笔者深知我国基于科技馆资源的学生实践体验素材的开发与欧美、港台等地的差距还很大,所以文本也只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北京市基础教育阶段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基于科技馆资源的学生实践体验素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结题报告.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