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大量劳动力迁移并且最终在城市中定居,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群体——随迁老人。由于户籍等制度的限制,随迁老人在异地的生活保障状况并不乐观。在此背景下,基于江苏省南京市的实地问卷调查数据,构造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影响随迁老人生活保障状况的因素将有助于更好的帮助随迁老人改善他们的生活现状。结果表明,服务保障情况是影响随迁老人生活保障状况的主要因素,社区服务中心的设立有利于提高保障水平。
关键词:随迁老人;生活保障;影响因素;结构方程
一、引言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城镇化的发展,大量的劳动力涌到城市中寻求就业机会。许多进城务工的年轻人最终选择在城市当中定居,出于某些原因把父母或者父母中的某一方接到自己所在城市生活。国家卫计委新近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显示,目前中国随迁老人近1800万,已占流动人口总量的7.2%。其中,照顾晚辈比例高达43%。进入老年阶段之后,老年人无论在身体素质上还是心理接受能力上都进入了衰退期,而在此时期离开生活已久的地方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饮食习惯、风俗人情、气候迥异、生活方式等变化对老年人来说都是新的挑战。
由于受到户籍制度的限制以及医疗保障的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随迁老人在异地的生活保障状况并不乐观。随迁老人作为“漂流族”中的特殊群体,是否能够获得较好的生活保障,不仅是家庭问题、社会问题,更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稳定,是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那么对于随迁老人,我们能够提供哪些方面的保障?如何最高效率的提高随迁老人的生活保障状况?
二、文献回顾
随迁老人是我国当前社会结构急剧变迁过程中,由于经济、文化、社会、政治等多重结构性力量综合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家庭生命周期历程中的特殊群体。随迁老人往往不能享有城市居民的教育、养老、卫生、医疗等公共福利,在城市中处于弱势地位。一般主要从经济、健康、情感、服务以及其他方面提高他们的保障状况。
对于任何迁移或者流动群体来说,经济层面是社会融入的基础(瞿红霞2012)。多数老人出于对子女的“责任伦理”,宁可降低自己的养老经济需求而不愿意麻烦子女(陈盛淦,2017),从而导致了他们自身存在较大的经济压力。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人机体的各项功能逐渐衰退,但我国目前所实行的医疗保险具有很大的地区差异和限制,所以面临着在流入地接受医疗保险的困难(赫喆,2016)。由于健康服务问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以致对随迁老人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周全德等,2017)。由于对传统生活方式的留恋和保留,大部分移居老年人生活适应期较长(李珊,2011)。个体通过社会支持网络能感受到来自其所在社会网络成员的关心、尊重和重视,能通过有益的人际交往来保护其免受压力事件的不良影响(Cohen,S.et al,1985)。随迁老人获得的服务支持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他们的主观幸福感(李芳燕,2016)。
目前随迁老人的生活保障问题突出,但鲜有研究较少做综合性考虑。本文选取的五个维度中,经济保障和健康保障属于对个人客观保障,情感保障和服务保障属于个人与社会交互的主观结果,其他保障具有补充完善的作用。在以上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建立南京市随迁老人生活保障水平的评估模型,获得影响南京市随迁老人生活保障因素的权重大小并进行分析,为我国随迁老人生活保障水平的提高提供基于现实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
三、数据来源与特征
(一)数据的来源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均源于2018年10~12月在南京市所做的隨机调查。本次问卷共发放250份,收回有效问卷223份,合格率为89.2%。
(二)样本的基本信息
本次研究的样本特征如表 1 所示。
四、随迁老人生活保障影响因素分析
(一)变量的选择与模型的设立
影响随迁老人生活保障状况的因素有很多,本文在对随迁老人影响因素深入分析和结合具体实际操作的基础上,将随迁老人生活保障水平作为被解释变量,五类保障状况作为解释变量。如图1所示。
依据评价指标的简约性、可操作性、导向性原则,在已有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形成随迁老人生活保障状况评价指标体系表。
对于这种涉及到多个解释变量并且存在潜变量的情况,一般选择结构方程(SEM)进行估计。其一般形式如下:
其中,x,y 是外生及内生指标;δ,ε是x,y测量上的误差;Λx是x指标与ξ潜变量的关系;Λy是y指标与η潜变量的关系。
(二)模型估计
本文采用AMOS22.0版软件作为建立结构方程模型的工具,首先绘出路径图,建立随迁老人生活保障水平的分析模型,利用之前问卷调查数据选用极大似然法进行结构方程模型运算,并对运行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得研究模型的标准路径系数图(见图2)。
(三)实证分析
根据随迁老人生活保障评价结构模型在AMOS22.0软件中的运算模拟,拟合结果得到标准化路径系数,对维度和指标进行权重分配,将五个维度的载荷相加,每一个维度的载荷除以该值即为该维度的权重,即权重Wi计算公式为:
Wi=γi/Σγi(γi为第i个指标或因子的标准化载荷)
计算因子的权重为保障因子载荷与绝对值之和的比值,可以算出五个维度以及各指标的相对权重,具体如表2所示。
从表2中可以得出,在影响随迁老人生活保障的各方面保障情况中,最明显的是服务保障情况,其中“所居住的小区附近是否有社区服务中心”在所有的影响因素中所占比重最高,其次为“对于所需服务的支付意愿”。
五、结论及建议 本文选取影响随迁老人生活保障状况的因素五类12个,运用结构方程方法构建模型,发现经济保障中影响随迁老人生活保障状况的因素主要为老人的经济状况;健康保障中影响因素首先是老人每年的体检次数,其次为异地保险是否方便;情感保障中影响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休闲活动种类数、幸福感以及倾诉对象数量;服务保障中影响因素主要为是否有社区服务中心;其他保障中影响因素为享受优待福利种类数和是否办理老年证。目前随迁老人数量的不断增多,如果不尽快完善他们的生活保障,会造成越来越严峻的社会问题。因此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给予随迁老人一定的补偿津贴。随迁老人一般主要的经济来源具有不稳定性,通过补偿津贴提高随迁老人的经济状况,部分的减轻随迁老人的经济负担以及随之带来的心理压力。其次,在社区中构建本土化社区组织规范。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帮助随迁老人近距离的去了解迁入地的风俗习惯、伦理规范,以及与生活相关的行政规范等内容;另一方面是在社区中分地域或是风俗习惯相近的组织,帮助随迁老人在异地找到“家”的感觉。再次,提供专业的社会服务,帮助随迁老人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困扰。在专业服务的提供过程中,社工应运用倾听、同理、接纳等技巧拉近与随迁老人的关系,积极耐心地与他们沟通交流。社工也需要关注到家庭成员在随迁老人社会融入过程中的重要性,了解到他们的切身需求,并与他们保持稳定持续沟通。最后,建立相关行政部门。对于随迁老人们提出的一些问题,建立相关部门专门进行解决提高南京市随迁老人的生活保障状况。
参考文献:
[1]刘素素,张浩.随迁老人社会融入的社会工作介入路径[J].社会工作与管理,2018(06).
[2]WANG W. Migrant workers’integration in urban china: experi-ence in employment, social adaptation, and self-identity[J].Euras-ian geography and economics, 2012(53).
[3]瞿红霞.随迁老人的社会融入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探析[D].华中科技大学, 2012.
[4]陈盛淦.福建省随迁老人的养老需求现状及服务对策研究[J].武夷学院学报, 2017(02).
[5]赫喆.随迁老人的社区护理需求[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6(03).
[6]周全德.略议随迁老人健康服务的社会支持[N].中国人口报,2017-12-06.
[7]李珊.城市化进程中移居老年人的问题研究[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
[8]Cohen, S..(1985). Stress, social support,and the buffering hypothesis[J].Psychol Bull(02).
(作者單位:南京农业大学)
关键词:随迁老人;生活保障;影响因素;结构方程
一、引言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城镇化的发展,大量的劳动力涌到城市中寻求就业机会。许多进城务工的年轻人最终选择在城市当中定居,出于某些原因把父母或者父母中的某一方接到自己所在城市生活。国家卫计委新近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显示,目前中国随迁老人近1800万,已占流动人口总量的7.2%。其中,照顾晚辈比例高达43%。进入老年阶段之后,老年人无论在身体素质上还是心理接受能力上都进入了衰退期,而在此时期离开生活已久的地方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饮食习惯、风俗人情、气候迥异、生活方式等变化对老年人来说都是新的挑战。
由于受到户籍制度的限制以及医疗保障的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随迁老人在异地的生活保障状况并不乐观。随迁老人作为“漂流族”中的特殊群体,是否能够获得较好的生活保障,不仅是家庭问题、社会问题,更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稳定,是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那么对于随迁老人,我们能够提供哪些方面的保障?如何最高效率的提高随迁老人的生活保障状况?
二、文献回顾
随迁老人是我国当前社会结构急剧变迁过程中,由于经济、文化、社会、政治等多重结构性力量综合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家庭生命周期历程中的特殊群体。随迁老人往往不能享有城市居民的教育、养老、卫生、医疗等公共福利,在城市中处于弱势地位。一般主要从经济、健康、情感、服务以及其他方面提高他们的保障状况。
对于任何迁移或者流动群体来说,经济层面是社会融入的基础(瞿红霞2012)。多数老人出于对子女的“责任伦理”,宁可降低自己的养老经济需求而不愿意麻烦子女(陈盛淦,2017),从而导致了他们自身存在较大的经济压力。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人机体的各项功能逐渐衰退,但我国目前所实行的医疗保险具有很大的地区差异和限制,所以面临着在流入地接受医疗保险的困难(赫喆,2016)。由于健康服务问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以致对随迁老人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周全德等,2017)。由于对传统生活方式的留恋和保留,大部分移居老年人生活适应期较长(李珊,2011)。个体通过社会支持网络能感受到来自其所在社会网络成员的关心、尊重和重视,能通过有益的人际交往来保护其免受压力事件的不良影响(Cohen,S.et al,1985)。随迁老人获得的服务支持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他们的主观幸福感(李芳燕,2016)。
目前随迁老人的生活保障问题突出,但鲜有研究较少做综合性考虑。本文选取的五个维度中,经济保障和健康保障属于对个人客观保障,情感保障和服务保障属于个人与社会交互的主观结果,其他保障具有补充完善的作用。在以上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建立南京市随迁老人生活保障水平的评估模型,获得影响南京市随迁老人生活保障因素的权重大小并进行分析,为我国随迁老人生活保障水平的提高提供基于现实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
三、数据来源与特征
(一)数据的来源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均源于2018年10~12月在南京市所做的隨机调查。本次问卷共发放250份,收回有效问卷223份,合格率为89.2%。
(二)样本的基本信息
本次研究的样本特征如表 1 所示。
四、随迁老人生活保障影响因素分析
(一)变量的选择与模型的设立
影响随迁老人生活保障状况的因素有很多,本文在对随迁老人影响因素深入分析和结合具体实际操作的基础上,将随迁老人生活保障水平作为被解释变量,五类保障状况作为解释变量。如图1所示。
依据评价指标的简约性、可操作性、导向性原则,在已有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形成随迁老人生活保障状况评价指标体系表。
对于这种涉及到多个解释变量并且存在潜变量的情况,一般选择结构方程(SEM)进行估计。其一般形式如下:
其中,x,y 是外生及内生指标;δ,ε是x,y测量上的误差;Λx是x指标与ξ潜变量的关系;Λy是y指标与η潜变量的关系。
(二)模型估计
本文采用AMOS22.0版软件作为建立结构方程模型的工具,首先绘出路径图,建立随迁老人生活保障水平的分析模型,利用之前问卷调查数据选用极大似然法进行结构方程模型运算,并对运行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得研究模型的标准路径系数图(见图2)。
(三)实证分析
根据随迁老人生活保障评价结构模型在AMOS22.0软件中的运算模拟,拟合结果得到标准化路径系数,对维度和指标进行权重分配,将五个维度的载荷相加,每一个维度的载荷除以该值即为该维度的权重,即权重Wi计算公式为:
Wi=γi/Σγi(γi为第i个指标或因子的标准化载荷)
计算因子的权重为保障因子载荷与绝对值之和的比值,可以算出五个维度以及各指标的相对权重,具体如表2所示。
从表2中可以得出,在影响随迁老人生活保障的各方面保障情况中,最明显的是服务保障情况,其中“所居住的小区附近是否有社区服务中心”在所有的影响因素中所占比重最高,其次为“对于所需服务的支付意愿”。
五、结论及建议 本文选取影响随迁老人生活保障状况的因素五类12个,运用结构方程方法构建模型,发现经济保障中影响随迁老人生活保障状况的因素主要为老人的经济状况;健康保障中影响因素首先是老人每年的体检次数,其次为异地保险是否方便;情感保障中影响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休闲活动种类数、幸福感以及倾诉对象数量;服务保障中影响因素主要为是否有社区服务中心;其他保障中影响因素为享受优待福利种类数和是否办理老年证。目前随迁老人数量的不断增多,如果不尽快完善他们的生活保障,会造成越来越严峻的社会问题。因此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给予随迁老人一定的补偿津贴。随迁老人一般主要的经济来源具有不稳定性,通过补偿津贴提高随迁老人的经济状况,部分的减轻随迁老人的经济负担以及随之带来的心理压力。其次,在社区中构建本土化社区组织规范。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帮助随迁老人近距离的去了解迁入地的风俗习惯、伦理规范,以及与生活相关的行政规范等内容;另一方面是在社区中分地域或是风俗习惯相近的组织,帮助随迁老人在异地找到“家”的感觉。再次,提供专业的社会服务,帮助随迁老人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困扰。在专业服务的提供过程中,社工应运用倾听、同理、接纳等技巧拉近与随迁老人的关系,积极耐心地与他们沟通交流。社工也需要关注到家庭成员在随迁老人社会融入过程中的重要性,了解到他们的切身需求,并与他们保持稳定持续沟通。最后,建立相关行政部门。对于随迁老人们提出的一些问题,建立相关部门专门进行解决提高南京市随迁老人的生活保障状况。
参考文献:
[1]刘素素,张浩.随迁老人社会融入的社会工作介入路径[J].社会工作与管理,2018(06).
[2]WANG W. Migrant workers’integration in urban china: experi-ence in employment, social adaptation, and self-identity[J].Euras-ian geography and economics, 2012(53).
[3]瞿红霞.随迁老人的社会融入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探析[D].华中科技大学, 2012.
[4]陈盛淦.福建省随迁老人的养老需求现状及服务对策研究[J].武夷学院学报, 2017(02).
[5]赫喆.随迁老人的社区护理需求[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6(03).
[6]周全德.略议随迁老人健康服务的社会支持[N].中国人口报,2017-12-06.
[7]李珊.城市化进程中移居老年人的问题研究[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
[8]Cohen, S..(1985). Stress, social support,and the buffering hypothesis[J].Psychol Bull(02).
(作者單位:南京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