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觅乡情眷恋,笔法各有侧重

来源 :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80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的温暖,家乡的一草一木,都让我们永远思念。为此书写了无数美文。对家的情结和思念是一致的,但是寻觅乡情的笔法却各有侧重。
   示例一:欲扬先抑
   老家之于我,已仅仅是一个概念,一个令我想起来感到温馨的地方,但已不是能够给我温暖的地方了。因为我的家已经不在乡下,已经搬到了城里,我已经成了住在城里的乡下人了。想留我住下的人送我到村口,我说你回家去吧,二十里的小路骑着自行车用不了多久。我就向他摆摆手,不知道他能不能看到,反正我是看不到他的影子了。浓雾将我们分开了,城里的世界对他来说是朦胧的,乡下的老家之于我也是朦胧的了。
  河边上雾大,弥漫得树林间、河滩上黑影憧憧。河道的上空肯定有雾湿翅膀的大雁不堪重负,辨不出哪是河滩哪是河水不敢降落,凄清的叫声在我的上空盘旋。我将自行车的铃铛按得直响,想着能引领大雁前行,却心头一酸,就有了别样的感觉。我和它一个在天一个在地成了孤雁,只是彼此用声音相互抚慰着。
  雁鸣声还在空中凄清着,只是声音不再单调,有了此起彼伏的应答:“欧阿!欧阿!”置身于此,我明显意识到,是我的乡亲们在引领着我,大雁的叫声已不再是起初那种凄凉的声调了,他已是一根长长的绳子,牵引着我这只贴着地面飘行的风筝。
  顺着这种感觉,我将自行车肆意地骑进了河滩。我想,雾再大也不会让我迷失方向回不了家的,那大雁就是我久违的乡音啊。我粗野地喊叫着,惊慌了大雁的阵脚,喑哑了长空的雁叫,那种因浓雾带来的恐惧和孤独在我的喊叫声中荡然无存。
   (选自李公顺《乡音暖人》 有删节)
   解析:当老家对于作者,不再是一草一木的具体记忆时,老家就仅仅是作者心目中的一个带有概念的词语。所以老家对于作者也许还是“温馨”,但是已经不再是“温暖”了。是一种“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般的同样的哀愁。浓雾隔绝了我与老家,隔断了我和老家的纽带。
   作者继续将这样的孤独推向极致,孤独的我行走在熟悉而陌生的家乡土地上,犹如天上那只离群的孤雁。在本应该最为熟悉的地方,却做了最为陌生的孤独人,作者心中的悲愁可想而知。我们在这里所读到的,是作者极力渲染的与家乡的隔阂与陌生,是与家乡的渐行渐远。
   作者的本意并不在此,于是我们看到,孤雁虽然依然孤单,但是已经不再孤独,因为孤雁听到同伴的应和声。而作者也明白,不管离开家乡多远,自以为被家乡抛弃,其实,家乡都没有抛弃她在外的每一个游子,因为那大雁就是连接我和老家的绳子,大雁,是老家不弃“我”的象征。当“我”在大雁的鸣叫声中“肆意”时,也是明白地告诉读者,老家之于作者,并不是一个概念,而是一种永恒的温暖与温情,这寄存在家乡的所有人和自然外物身上。作者对老家的那份感激与怀念也就不动声色地合盘托出。与老家的隔阂也早已经荡然无存,剩下的则只有与老家深深地相融。
   示例二:托物寄情
   站在村口,有风夹着清蓝色的炊烟轻柔地抚摩着我,这如约而至的气息,朴素而淡雅;久违的沐浴,驱除了我的风尘,让我幸福如水。看见炊烟,首先使我想到儿时倚门唤我回家的母亲。炊烟总伴着母亲的呼唤。母亲是最好的守望者。所以,离家的时候,我不敢回首,我怕有关炊烟的往事锁住我欲飞的翅膀。所以,这些年行走在炊烟的牵扯里,除了母亲,谁又能时时把它拧成一股牵动我心帆的缆绳呢?
   炊烟是母性的,它袅娜的上升,系着整个村庄,也图腾了村庄沉甸甸的希望和淌干的汗水。我看见田埂上荷锄归来的男人们朝着各自所熟悉的那道炊烟走去,疲惫的脚步显得格外轻快,而那些贪玩的孩子们却仍没有回家的意思,他们是看见炊烟肚子就不饿了?还是在等待那一声长、一声短的响彻整个村庄的呼唤?
   ——这幅温馨的画卷,是足以与陶渊明的“桃花源”媲美的!我真害怕它在我生命的哪一个段落消失。
  炊烟在我所居住的那个城市已经灭绝了。为此,我曾担忧,或者说是杞人忧天——以后城里的孩子在课本上读到“炊烟”这个本来普通的名词,恐怕都需要查阅词典了。我想他们即使得以诠释仍会疑惑:煮饭还会产生这等美景?金钱带给我们物质丰富的同时,是否也给我们带来了人性的危机?也许是该我们扪心自问的时候了。
   ——最容易被人遗忘的是炊烟,最不该被人遗忘的也是炊烟。
   (选自《又见炊烟》)
   解析:在作者的笔触下,炊烟维系和连接的是作者自己童年的生活记忆,一种即将在现代化里消失的而本来不应该消失的如诗如画的生活场景。在具体的写作中,作者由现实而上溯,由眼前的炊烟而想到儿时倚门唤我的母亲,母亲是家的守望者,是维系儿女与家的纽带。似乎文章的主题即将表述为母爱。但是作者的寓意则更深远,由炊烟而想到母亲,母亲与炊烟在这里融为一体,因为“炊烟是母性的”。炊烟寓意的是家,而母亲则是这份炊烟的制造者,于是炊烟与母亲相融,成为村庄的希望,成为所有在外的孩子心中一幅永不消失的足以与陶渊明的“桃花源”相媲美的温馨画卷。沉淀为所有游子的共同记忆。于是,这里所展现的,就不仅仅是作者一个人的情怀,而是所有游子的共通情愫,由个体上升为集体,由个体意识沉淀为一种民族记忆,而这一切的生发点,则是那一缕一缕缓慢上升的炊烟。所以,作者才有“最容易遗忘”和“最不该被人遗忘”的感叹。对家乡的那份眷顾与忧虑也就尽显出来。
   《乡音暖人》中,作者主要运用的是欲扬先抑手法,当然在写作中,作者也有意识地将对老家的眷恋寄托在天空中鸣叫的大雁身上,把它作为老家的象征。而本文中,则完全地将情感寄托到炊烟上,由炊烟而想到母爱,由炊烟而想到安宁的农村老家,由炊烟而想到我们正在远离“炊烟”般的那份宁静,从而最终归结到对即将消失的老家的担忧。而这一切的触发点,都是那看似平常的炊烟。炊烟,正是这一切情感的寄托载体。
   综上所述,面对同一情感,作者却会因为自己的生活阅历不同,描述的重点不同,选择的写作叙述点不同,描写的笔法也是有很大区别的。而我们需要明白的是,笔法的选择,首要的是要服从于写作主题的需要,叙述方便的需要。
其他文献
有一群人到山上去打猎,其中一个猎人不小心掉进很深的坑洞里,他的右手和双脚都摔断了,只剩一只健全的左手。  坑洞非常深,又很陡峭,地面上的人束手无策。幸好,洞壁上长了一些草,那个猎人就用左手撑住洞壁,以嘴巴咬草,慢慢往上攀爬。地面上的人借着微光,看不清洞里的情况,只能大声为他加油。等到看清他身处险境,嘴巴咬着小草攀爬,忍不住议论起来。  “哎呀!像他这样一定爬不上来了!”  “情况真糟,他的手脚都断
期刊
从前有个愚人,要在家里设宴请客,打算用牛奶来招待客人。考虑到客人很多,必须提前收集牛奶。他想:如果我从今天开始,每天去挤牛奶,到时候牛奶太多,就没地方存放;不如将牛奶都存在母牛肚子里,等客人来的时候,再把牛奶全部挤出来,既新鲜又方便。愚人觉得这个主意不错,说干就干,为了防止小牛吃奶,他先把小牛与母牛分开,分别绑在不同的地方。一个月后,宾客云集,愚人欢天喜地,把母牛牵出来,想挤牛奶,不料当即傻眼,一
期刊
最近我遇到了我儿子的一年级老师,当我提到鲍勃这个月高中毕业,即将去南卡罗来纳大学攻读他感兴趣的新闻学专业时,她笑了,说:“当初鲍勃那么困难地学习标点符号用法,我真想不到他会读新闻学。你还记得吗?”  我怎么能忘记呢?我们花了几周的时间辅导鲍勃使用那些复杂的句号、逗号、感叹号和问号。记得那时,我在他的英文课本中指出一个句子,叫他加上标点。他盯着句子的神情仿佛我是在叫他破译古代象形文字。最后他恼火地说
期刊
从前,有一对年轻的夫妻,他俩在一起生活得非常幸福。他们唯一的缺点,就是每个人都会有的那种心理状态:这山望着那山高。有了这种缺点,就会产生许多愚蠢的愿望,我们的汉斯和他的莉瑟也不例外。他们一会儿想要村长的田地,一会儿想要狮子旅店老板的钱财,一会儿又想要农场主的房屋、院落和牲畜,有时甚至还想一下子得到数以千万计的金币。   一天晚上,他们安安静静地坐在炉子旁边砸核桃吃(他们已经在石头上砸了一个深深的坑
期刊
圣诞节快要到了,我也终结了我和前夫的关系,回到了航空公司继续担任空姐。  我刚登上班机,一个修女带着一个小女孩走了过来,请我一路上照看这个小乘客。“可怜的孩子,”修女说,“她的父母在一次意外事故中遇难,我们只找到她的一个亲戚,这下好了,圣诞节她可以享受家的温暖了。”  我打量着这个小女孩,不过六七岁,可是她的脸上没有期待,也没有兴奋,一个如此小的人就有这样绝望的神情,这让一直陷于婚姻破碎后自怜自哀
期刊
很小的时候,我就喜欢看魔术表演。当时我们村没有电视机,也没有剧院。唯一可以观看到魔术表演的机会,就是等到农闲或正月的时候,会有一些来自天南海北的杂技班子到村头的场院上扎台卖艺。这些规模较小的班子,也就是五六个演员,用石灰粉在地上撒一个圈子,便是表演的舞台。他们表演的节目多为吞钢球、吐火,或硬气功之类。但是不论哪一种杂技班子,都缺少不了魔术表演,那才是最吸引我的。  印象最深的一个节目,是一位中年魔
期刊
有一年,好像我还不到二十岁吧,那时正在一个建筑工地当力工,一天活干下来,浑身无处不痛。干到半夜才收工,便一头扎在简易的工棚里,想着就此一睡不醒也好。可是却又偏偏睡不着,身体仿佛不是自己的。那个晚上,依然无眠,连翻身的力气都没有,就那么呆呆地望着黑暗。蓦地,仿佛刹那间,侧面的壁上,便出现了圆圆的一块银白。  眼睛里瞬间便有了亮色,我凝望着,想看清它的来处。那是一缕从棚顶漏进来的月光,想象着外面的天地
期刊
在过去的这几个月里,我又得到了一份地毯清洁工的工作,而这份工作全拜女儿的小跟班,梗犬哈利所赐:哈利现在年事已高,视听都出了问题,早已不能玩那些取物的把戏。似乎它的生活里只剩下了一件事,那就是像个喝醉了的水手一样,在屋子的每个角落里摇摇晃晃地寻找着可以撒尿的地方。只要情绪所致,它就会在我家地毯上激情犯罪,留下一片犯罪现场。而我的工作呢,就是帮这个臭烘烘的家伙收拾残局,拿着我从杂货店里淘来的工业级强力
期刊
深秋的午后,狗尾草沉着大脑袋忽悠忽悠地打着瞌睡。修剪得整整齐齐的绿墙上钻出一朵朵的喇叭花,探头探脑地望呀望,似乎在找寻它的同伴。一丛树枝,四外伸开,舒舒展展地触摸着低到地上的天,好大的一个懒腰呀,大到收不回来的样子。一位妇女自在地摘着栅栏上攀爬着的扁豆,扁豆熟了,却依然开着很多很好看的花,仿佛青春永远都在,仿佛秋会很长,冬更遥远似的,一切静谧,安然。这里的阳光真好,风似乎想凶一下,可到了这花草间,
期刊
有一天,小鹿在花园里散步,动物们看见他以后纷纷对他指指点点,品头论足。长颈鹿露出温和的笑容,对小鹿说:  “你长得太小了。”  老鼠则大笑着对他说:  “你长那么大的个子干什么?你的尾巴哪儿去了?”  熊也同情地说:  “谁把他的毛给剪成了这么个倒霉样!”  母驴看了小鹿一眼,悄悄地对丈夫说:  “亲爱的,你看,那个孩子的耳朵真吓人!”  小鹿哭着跑回了家,把大家的话告诉了妈妈。妈妈用舌头给小鹿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