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远教工作更“暖”一些

来源 :党的生活·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tsuak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下,诸如“萝莉”“小鲜肉”“暖男”等网络流行热词丰富着我们的生活,虽然笔者对此并不感冒,但也觉得“暖男”一词叫法颇为贴切。一个人暖了能让别人如沐春风,那么我们的远程教育工作“暖”起来想必也会让党员群众倍感贴心和满意。
  我们的远教工作应该“暖”起来。本质地讲,远程教育工作就是服务广大党员群众,使其受到教育、获得实惠。既然是提供服务,就要讲人情味,入情才能入心。只有把浓浓的人性化元素融入服务,以情相待,才能真正赢得受众的信任与满意。因此说,远教工作要做成一种有温度的工作,只有在工作的内容、方式以及态度上都相应地“暖”起来,才会得到党员干部群众的热情回应。
  首先,在工作内容上要“加温”。要实现在远教服务内容上“有温度”,关键在于掌握群众需求,教学资源与群众需求的无缝对接,是教育培训取得效果的根本保证。开展远教服务之前,要先问需求,这已经成为广大远教工作者的共识。通过调查走访、发放问卷、座谈讨论等方式分类整理需求,了解党员干部群众的所需所想,有助于我们带着明确的目标开展服务,特别是有助于在教学设计之初对制作教学课件的方向及要求、站点教学工作的开展机制、学用基地组织教学的环节等方面形成准确的定位和把握。不仅如此,在教育服务过程中也要时刻保持“有温度”的眼光,注意观察进行中的学习培训与群众需求之间的匹配程度,根据群众的反应随时做出调整。同样,在教学活动结束后,远教工作人员应及时组织党员干部群众畅谈学习感受,检验教学活动是否满足了群众需求,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以此作为今后开展工作的参考。相信,通过努力加温,远教服务一定会收到党员干部群众的满意反馈。
  其次,在工作方式上需“均温”。其实,大部分时间我们的远教工作都是充满温情的,能够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可也有时候,我们的服务方向不够均衡,服务方式略显单一,在服务“变暖”过程中出现了“冷热不均”的现象。这固然与我们的远教队伍人手有限、工作广度和强度较大,以致没有精力全面兼顾有关,但决不能因此而放任工作中“温差”的存在,而应克服困难,力争“均温”。客观上,我们要加强制度设计,在寻求工作方法突破创新的同时,用规范的制度对远教工作的人员、资金、时间等做出具体规定,靠制度这支“体温计”来衡量工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温度值。主观上,我们远教工作人员要加强“均温”意识,为了让工作更见实效,远教工作人员需要通盘考虑全局,增强责任意识:简单的像软件升级和杀毒等问题要处理好,复杂的像农业新技术的学用转化等问题也要处理好;眼前紧迫的制片任务要重视,常规例行的播放活动也不能忽视。只要远教工作所及,群众生产生活所需,就要想方设法去实现和满足。
  最后,在工作态度上应“保温”。远教工作的“暖”,应培养成一种常态,既不能三分钟热血,也不能忽冷忽热,对党员干部群众的暖心服务应该贯穿远教工作的始终。这里笔者总结了“两亲”“两心”原则。所谓“两亲”,就是亲切加亲情。组织远教学习活动,无论是在远教站点还是在远教示范基地,培训指导的工作态度自然都要温和亲切,让党员干部群众乐于接受。同时也应该融入“亲如一家”的亲情观念,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般去认真答疑解惑,这不仅是远教服务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前提,更会使服务双方的距离拉近,互动更顺畅。所谓“两心”,是指关心加耐心。关心群众需求,关心服务效果,关心学用转化,只有处处用心关注,远教工作才能获得更大的进步空间。同时,关心也要注意“保温”,要针对难处、落到实处。对党员干部群众的新需求、新问题要给予持续关注,耐心服务和解答,不能因一两次教学效果不理想而灰心放弃,要始终保持耐心,放眼长远,不断推动远教服务效果走向深化和实化。
  “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远程教育工作若要前景碧色如春,首先要自身保持四季如春的暖意。祝愿我们的远教工作,树常青,花常在。
其他文献
在新疆青河县,如果提起“李进”,可能很多人还直迷瞪,不知是何许人也;但要是说“蘑菇大王”,大家就都恍然大悟了:“原来是他啊。这人可厉害,咱青河谁都种不成蘑菇,硬是叫他种成了,估摸是有啥秘诀。”听到这话的李进仰头哈哈大笑:“要说秘诀啊?有!那可是党中央送给咱农民的大秘诀啊——远程教育!”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那得从头捋起了。  想当年,从四川移居新疆的李进,将安家之地选在了青河县,靠种点地维持生计,虽
期刊
安徽省明光市桥头镇查渡村属于偏僻的内陆村庄,距离镇中心较远,土地贫瘠,村民世代以种植传统农作物为生。2014年7月,大学生村官杨斌到村担任了村主任助理。进村工作没多久,镇里又给他安排了一项新任务——担任查渡村远教管理员和镇远教管理助理员。杨斌原以为这回可有了用武之地,但没想到村民对远程教育并不感冒:“那就是放电视呗,糊弄小孩还差不多。”还没等开始干就被迎头泼了一盆冷水,杨斌心里难免有些沮丧。不过,
期刊
字幕 共产党员生根于人民之中,他们是人民的儿子,又是人民的教师,他们每时每刻地总是警戒着不要脱离群众。  ——毛泽东  茫茫的陕北高原,沟壑纵横,地瘠民贫,一孔孔圆弧形的土窑洞镶嵌在梁峁和山沟当中,一首首悲苦哀怨的民歌小调曾经诉说着陕北人民的艰辛与苦难。可有谁能想到,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这块贫瘠的黄土地,竟会成为中国革命的落脚点和出发点。  “锣鼓响,秧歌起。黄河唱,长城喜。陕甘军民传喜讯,红军
期刊
我们寻常所见的文献纪录片,多是在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去表现宏大题材,镜头构成也偏爱使用历史影像资料、情景再现和人物采访等画面,为适应严肃题材需要,其表达方式也略显传统。这是题材和体裁对拍摄方法提出的特殊性要求。正因如此,文献纪录片中的人物采访不仅在数量上占据比例优势,而且在表达主题方面也体现着片子的艺术水准,倘若设计得当,定会锦上添花。  由陕西省延安市委组织部拍摄的文献纪录片《到群众中去》,用魅
期刊
近年来,河北省遵化市高度重视党员电化教育工作,从遴选课件题材、创新制拍形式、拓宽教育覆盖面入手,推动全市党员电化教育工作步入“新常态”。  围绕 “三个声音”,使选题有的放矢。一是传达党的声音。在选题选择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做好重大会议、党建工作动态、基层党组织工作经验、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等内容的宣传报道工作。二是倾听基层声音。通过到基层走访调研,精选事迹突出的专题片、实用性强的科教片、喜闻乐
期刊
“颜色不辞污脂粉,风神偏带绮罗香。”那漫天飞舞的樱花,总会给人们以无限遐想;但无论如何,似乎也很难将樱花与远程教育联系在一起。不过在云南省宜良县山后社区,有位70后男子汉却演绎出了一段樱花树与远程教育的亲密情缘。  这男子汉名叫程卫春,由于家乡山后社区山多地少,于是就随着大溜,跑到了深圳去打工。几年下来,靠省吃俭用,小程手里攒下几万块钱。在外漂流日久的他就想着回到家乡去发展一番事业,于是在2009
期刊
今年以来,江苏省南通市结合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实际,整合资源,创新举措,探索尝试制作动漫微视频课件。  一是紧扣宗旨选题,凸显引领性。紧紧围绕远程教育工作宗旨,坚持政治引领,突出基层党务工作主题,以“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基层党务工作”为切入点,进一步强化对基层党支部工作业务的指导。同时,抓住中组部征集支部工作实务动漫片的有利契机,确定以“党支部工作实务”为选题,尝试制作系列动漫版微视频,为基
期刊
近年来,陕西省延安市委组织部为顺应党员教育信息化和党员流动性不断增强的新形势,创新远教工作,逐步实现“远教网”“互联网”“广电网”三网并播的远程教育新格局。  实施远教上电视,办好“家庭课堂”。延安市委组织部于2014年10月向全市有线电视用户免费转播全国远教直播节目,2015年2月16日向全市人民开放远教高清互动点播平台。平台容纳了中省市3个子平台、21个一级栏目及100多个二级栏目,同时上传各
期刊
芦柑之乡的果香醉满海内外,纸织画起源地的盛名响誉华夏大地。福建省永春县历史悠久、物阜民丰。自2014年以来,工作在这里的远教人根据现代信息社会形势需要以及基层党员群众实际需求,立足于“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的工作理念,于广电数字电视上增设远教频道,创建了美丽乡村云平台。这座历史古城在时代的春风里绽放出了远教创新之花,花香染遍八闽大地。  教育入心,弘扬红色正能量  美丽乡村云平台
期刊
站点利用率的高低直接反映站点实际应用情况。为有效提高利用率,今年以来,河南省舞钢市全面强化了从实际操作到监督指导全程的制度建设和执行力度。  强化操作培训。一是做好登记备案。针对站点管理员变更情况,市远程办及时将各乡镇新任管理员相关信息汇总,实行备案管理。二是丰富培训内容。采取“分片集中、分批分次、分层结对”方式,通过集中授课、单个辅导、征文比赛等形式不断强化站点操作员综合能力。三是延伸培训形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