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90周年的对外报道需要“讲故事”

来源 :对外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hd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谈起建党90周年报道,人们第一反应往往是:深奥、刻板、理论化等等。对中国共产党认知甚少的外国人估计更难提起对这类报道的兴趣。为此,除了必要的理论和知识普及介绍外,网络媒体要借助自身优势,突出以“故事”作为报道的呈现方式。
  
  为什么要讲故事?
  
  针对外国读者对中国共产党不了解这一情况,长篇大论的大道理和语句凝练的政策信息显然不适合,我们在坚持主流的同时,要报他们“看得懂的事”、说他们“听得懂的话”。
  故事富于生动性,着力于表现其中的人物在怎么做,而不是笔者在怎么说、怎么想,随着情节的进展,不需着意刻画人物就会鲜活起来。将这种特色运用到外宣报道中,则有助于增强报道的说服力。这里所说的“讲故事”,不一定局限于体裁上,更多是一种精神,一种“微观”的精神,让读者通过身边实实在在的真人真事,以小见大、领悟深意,过多笼统而空泛的报道则显得虚幻乏味。
  
  讲什么样的故事?
  
  既然说要讲故事,就需要做到选题巧妙、内容精彩、中心突出。
  第一,从小事入手,选取重点和亮点。让外国读者了解中国共产党,除了直接开辟专栏进行知识普及外,通过故事讲述更加事半功倍。如中国网英文版推出“党员风采”栏目,以两条主线介绍党员故事:“明星党员”部分选取如邓亚萍等在各行各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党员,“普通党员”部分则选取生动有趣的话题对基层党员进行采访,如怎么过党组织生活等,对比介绍党的活动形式、党员的职责、党在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和影响等,让外国读者感到共产党员就真实地生活在身边,并不是遥不可及。对于党史的介绍亦是如此,例如关于土地改革,选取其中的一个侧面和剪影,讲述农民翻身当家作主,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第二,从外国读者关心的话题入手,与其他报道相互体现。部分外国读者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并不关注,但却关注其他热点话题。例如今年5月12日是汶川地震三周年,很多外国读者关心汶川的灾后重建状况,中国网在对此进行报道的同时,突出共产党员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如当年救灾时党员的优秀事迹,三年重建中党员承担的重要角色,其问付出的辛苦和努力,让读者深刻了解到,党员吃苦在前的高尚精神渗透到平时的每一件事情之中。此外,法文版围绕青藏铁路给当地带来的变化、市场经济环境下的西藏文化保护、西藏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话题报道党领导下的西藏变迁,都是一举多得。
  第三,用外国读者的评价,增强报道的说服力。从外国人口中讲出的事说给外国人听,自然更容易被接受。中国网西文版制作了独家策划的“崇拜毛泽东的外国人”,由几位外国人讲述他们所知道的故事,展现他们心中毛泽东的形象;法文版推出独家稿件《周恩来,让法国怀念的朋友》,日文版稿件《日本战地护士自述:我参加八路军的故事》等,通过外国人的视角和评价,体现报道的独特角度,外国读者信服度会相对较高。
  
  如何讲故事?
  
  讲故事并不仅局限于一篇篇的文字稿件,定义是很广泛的。网络媒体不受版面限制,可以用多种方式将信息整合,点击一条新闻,相关信息便会跃然眼前,我们要开阔思路,充分利用互联网特色,通过视频、图片、图表、日历等多种多样的方式,展现生动感人的小故事。
  
  1 在形式上创新,拉近与网民的距离。
  中国网和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合作,联合推出“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期档案”专题。专题从中央档案馆和有关档案馆的档案资料中,选取1921年前后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期24个重大事件的档案,每个事件为一个专题,讲述一个曾经不为人知的故事,通过珍贵的文件、照片、录像、报刊资料等,生动、真实地再现了党成立前后光辉而曲折的奋斗历程,让人们重回90年前那段艰难的探索岁月,看革命先驱们是如何在历史的动荡中弄潮前行。
  借鉴网上流行的“历史上的今天”,推出“党史上的今天”。中国网与中央党史研究室合作,从2011年1月1日开始,以日历的形式,每天推出党的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与网民共同回顾党的历史上的重大时刻,让有兴趣的网民可以查找自己生日那天党史上发生了哪些大事,拉近与网民的距离。
  以革命地点为线索,中国网带领读者“走过”井冈山、百色、延安等30多个革命圣地,为读者讲述发生在这些地方的革命故事,追溯伟人足迹,既帮助外国读者了解党史,又介绍推荐旅游线路,推进红色旅游,促进外国网民对整个中国的认识。
  中国网还推出《“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专题,包括马本斋、方志敏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丁晓兵、孔繁森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的人物,以人物为主线,介绍他们的光辉事迹和崇高精神。
  
  2 图文视频多媒体呈现,报道有声有色。
  网络媒体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多媒体形式,使新闻报道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同时亮点突出,现场报道融合了報纸、广播、电视三大媒体的优势,弥补了平面媒体的版面限制、广播电视媒体的时段限制,为网民呈现丰富的视听盛宴。在故事的讲述中加入视频,就更加生动直观。中国网推出视频访谈专题“红色传奇”,专访了周恩来的侄子周秉钧、吕正操将军之子吕彤羽等新中国开国元勋的后代和蒲云等老红军,与革命前辈“共忆峥嵘岁月讲述传奇人生”。
  此外,我们经过统计发现,外文版的“图片”栏目,点击量通常较高,有时甚至高过文字报道,也就是说图片新闻很受外国读者的欢迎。因此在报道中,应尽量增加图片的使用,使讲述更为生动直观。这次中国网专题中用老照片与新照片对比,展现几十年来党的不断成长,例如选用国共两党领导人历次会面的照片,展示两党密切合作、说明海峡两岸密不可分的关系等。
  
  3 引导外国网民互动。
  除为外国网民讲故事之外,还可以利用网络的互动性,引导他们进行反馈。发表留言,抒发阅读
  后的感想,或者对最感动的故事进行投票。在当年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报道中,“中国一日”征文大赛就吸引了中国网的多位外国读者投稿,他们都写下了身边很平凡的故事。今年的报道也可以尝试鼓励外国网友写下自己经历的、自己了解的事,为报道注入新的活力。
  
  责编:吴奇志
其他文献
海外媒体批评我们,我们怎么办,这是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面对批评可以有三种选择。  第一种,采取鸵鸟政策,对外界的指责批评视而不见,即“被动”地不听批评。更不可取的态度是,在翻译国外对中国的评论时,把表扬我们的部分留下,把批评中国的部分删掉,结果是,英文世界里批评声一片,中文世界里叫好不绝,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不足取。第二种,不管批评有理与否,一律以更犀利、更猛烈、更充满战斗气息的语言显示自己
从2014年开张营业算起,经营不到两年的放题餐厅在餐饮界还是初出茅庐的小辈,然而已经创造出单月盈利近50万元,微信宣传推送单篇转发率10万人次的骄人战绩。放题餐厅对内精选优良食材,提升菜肴品质,对外利用互联网打造全新营销模式。这内外兼修的两板斧,让放题餐厅这一后起之秀迅速成长壮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成功突围。  精选优良食材,打造一流产品  塞浦路斯,广袤深厚的地中海为这里带来了丰富的海洋物产,
从最初的“西贝莜面村”到“西贝西北菜”,再到“西贝烹羊专家”,如今又回到最初的招牌。西贝在4年之内换了四次招牌。这其中的考虑是什么?为什么不论招牌变与不变,西贝都一成不变的火爆?西贝最终的定位在哪里?什么才是西贝的核心竞争力?《餐饮世界》杂志就这些问题专访西贝餐饮集团董事长贾国龙先生。  回到“最初的梦想”,从顾客需求出发  “企业做品牌,开始是自己做。达到一定阶段和规模后,经营者囿于自身认知、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