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生活实际,让初中数学形象化

来源 :金色年华·学校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aobozaiw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都知道,任何一门科学都是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数学知识也不例外。
  据史料记载,在古代非洲、亚洲部分地区的先民,由于从事农业生产的需要,从控制洪水和灌溉、测量田地的面积、计算仓库的容积、推算适合农业生产的历法以及相关的财富计算、产品交换等等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逐步形成了相应的技术知识和有关的数学知识。数学家华罗庚也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巧,地球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史料记载与伟人之说都足以证明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这一显著道理,进一步说明了生活与数学之间相互依赖的内在联系。
  在很多人的眼里,数学是挺抽象的、高深莫测的,还有更多的学生总觉得学习数学是挺枯燥无味的。其实我认为,对于初中数学来说,只要对每个知识都创造一定的生活情景,然后设法把知识融入情景,数学就会变得形象化,从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变惧怕数学为喜爱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何达到这一标准,是摆在许多教师面前的一道既简单又头疼的问题。在十五年的初中数学教学生涯中,我逐步摸索得到解决这一问题的一般方法,那就是在数学中必须将数学问题和生活中的例子紧密相联,让学生运用现有的知识水平去体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于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以生活中的常见事例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深切地体会生活中数学问题的奇妙,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究丰富的数学知识,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适用价值。
  
  一、走进生活情景,亲近数学,提高学习兴趣
  
  数学从生活中来,又服务于生活。新课改明确要求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感兴趣的事物等为背景来提供学习机会,让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现代心理学认为: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将“数学眼光”投向更为广阔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关注身边的事和物;发现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了解他们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事情,善于发现数学素材,让学生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和喜欢数学。只要我们更多地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善于搜集素材,就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贴近生活尤其是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素材,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发现、体会、理解生活中的数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一内容时,我想把知识拓宽一些 ,就使用了如下故事引入:在农的一个家庭里有两个儿子张三和李四,分户时为一块不规则的四边形土地(板书图形)的面积大小争执不休,虽然是兄弟同娘生,可是在涉及到个人利益时却各不相让,而造成这种结面的原因是两兄弟估计出的面积大小不统一造成的。那么到底谁的估计较合理呢?同学们你能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帮他们计算一下吗?问题一提出,所有的学生就把自己置身于生活情景之中,经过小组讨论很快便找出了解决问题办法。这样以故事的形式引入,给数学知识赋予了实际意义,为“正面”学习提供了着实的现实素材,积累了丰富的直接经验,提高了学习兴趣。
  
  二、利用现有的生活经验探究丰富的数学知识
  
  作为初中学生,都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又充满着浓郁的好奇感,教学中只有当所授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也才能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变活,富有生命力。一位著名的数学家曾经说过:“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只有开放小教室,让学生回归生活,把生活中鲜活的题材引入数学这个大课堂中,结合教材内容,创设生活情境,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如:我在在教学统计图之前,安排一个课外预习作业:到校门口或路上收集某一段时间的行人的流量,然后制成一张统计表。第二天。一张张学生自己收集信息的统计表呈现在全班面前。更为可贵的是有一小组同学,别出心裁地去收集行人、自行车遵守交通规则的信息。正是这种贴近实际的问题,才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才激发了他们解决问题的热情。这种通过学生自身活动获取的知识,比从教科书、从他人学来的知识要清晰得多,深刻得多。也为学习统计知识作了非常重要的铺垫。又如我在九年级上期教学了《圆的性质》后给学生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你见过车轮、小时候滚的铁环都是什么形状?大胆地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坐上椭圆形的汽车或是滚着一个椭圆形的铁环会是一种什么感觉?以上两个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充分感受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到了数学的乐趣,同时感受到了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坚定了学好数学的信心。最终达到利用现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丰富的数学知识的目的。
  
  三、收集生活中的数学游戏,展现趣味性数学的魅力
  
  无论是成人还是小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效率是最高的。学生喜欢游戏,把数学知识渗透在生活常见的游戏中,毫无疑问是让学生爱学、乐学的最佳途径。当然刚开始组织游戏活动是有一些困难的,课堂纪律的维持需要有效的方法,只要教师迅速的将游戏规则告知学生,整个课堂就可以完全教给学生,教师则可以分享学生的胜利果实了。例如:在九年级上期教学“随机事件”这一内容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10个黑球和4个白球,这些球形状、大小、质地等完全相同,提问:在看不到球的条件下随机摸出一个(1)你会摸到什么球。(点名让学生猜:我肯定摸黑的,我肯定摸白的……)(2)若两个球都有可能被摸出,那么摸出黑球和摸出白球的可能性一样大吗?带着上述的两个问题让全班同学参与了摸球游戏,并做到记录、汇总,最终得出摸到黑球的可能性大于摸到百球的可能性。这种以游戏形式探索数学知识的方法,增加了数学的趣味性,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使整个学习过程生动活泼、主动有趣而富有个性。其实在数学教学中加入游戏,也是增加课堂中学生的笑声,活跃课堂气氛。我国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过:每堂课都应充满学生的笑声。良好的课堂气氛不是鸦雀无声,而应该是充满笑声;学生在一堂课中感受的不是压抑和沉闷,而应该是轻松和愉快。这些道理都切实反映了生活中的游戏与数学知识的亲密关系。
  
  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无限价值
  
  数学从生活中来,最终也必将回到生活中去。因此,作为数学教师,我们不但要让学生掌握丰富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经常与生活联系,收集生活中的信息,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我校想用正方形的彩色地砖硬化地面,这时正好有几名学生在旁边看,我问师傅为什么用正方形的地砖,怎么不用其他的呢?师傅想了想说:“可能是有空隙把。”这时旁边的学生说:“正方形的四个角之和正好是360度。”我又问这个学生:“还能用其他的正多边形吗?”学生说:“正三角形或正六边形。”,在这种环境下,学生们就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就在生活中,通过这样的实践,既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本领,又让学生逐渐养成了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思维习惯。体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无限价值。
  总之,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的实践中去,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最终目标。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更多地关注生活中“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关注数学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对丰富多彩的生活情景的展现,让学生亲近数学;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究丰富的数学理论知识;让学生尤为喜爱的游戏活动贯穿于数学教学;只有把初中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让数学与生活成为一对教学的伴侣,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身边,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现实世界中,才能真正做到让初中数学知识形象化、趣味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让数学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最终达到有效地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其他文献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美术新课程标准)美术教学中应自始至终贯穿和渗透着人文意识。  如何在教学中渗透人文意识,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完善提高?    一、自我完善——丰富自身的人文素养    作为美术学习的引领者,要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己的人文意识,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  首先要学点美学理论知识,如美学宗师宗白华先生的代表著《美学散步》,朱光潜的《谈美书简》,朱志
期刊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初中数学教育要“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并提出“初中数学中培养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识,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方法加以探索、研究和解决”。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考试的改革和创新、减轻中小学教师及学生的负担是当前教育界急需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开放式数学教学就是对索质教育的一种探索,是当前数学教育的一个发展潮流。随着新
期刊
语文教学具有丰富的人文性,它灌注着主体的情感,充满着人生的体验,显示着沟通的渴望。而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展示个人魅力和引领个性发展的主渠道。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总结出以下作文教学方法:    一、博观约取、厚积薄发,注重生活的积累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见材料的积累对于写作是非常重要的。教育专家于永正说:“语言的积累和应用正如存钱和花钱。如果不是平
期刊
中国几千年的文学之宗是诗。诗是浩瀚的中华文化的载体,从《诗经》到《楚辞》,从陶渊明到“建安七子”,从唐诗到宋词到元曲到现代新诗,高潮迭起,名家辈出,精彩纷呈,璀璨夺目。无论是古代的诗人们还是现代的诗人们,无一不是怀着丰富的感情,对生活体察入微,他们或醉或醒,或执著或洒脱,或沉郁或飘逸……可谓风情万种,千古流芳。他们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对于滋养性情、陶冶灵魂、重铸民族精神具有其他任何东西无法替代的作
期刊
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并成功实施,无疑给尘封多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血液,使的现代教育教学彰显出勃勃生机, “新课标”也一时间成为了每一名教师的口头禅,随之而来便在教育界掀起了一股经久不衰的学“课标”、用“课标”的新热潮。在不断的学习和应用过程中,我逐步对“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新课标理念的精髓有了较深程度的理解,教学方法上也有了一些心得体会,同时,经过日常的课堂
期刊
在中小学教师教师继续教育特别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挑战面前,我们谈及进校现代化建设,其核心应该是师训工作者队伍的现代化建设。面对现代师资培训新形势,我们师训者队伍必须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重点,坚持更新观念与优化行为并重,教研科研与培训教学并举,积极调整改进与完善提高并进的原则,力求在转型上实现新的突破。    一、转变观念,角色转型须先行    面对新课改背景下的继续教育新
期刊
《机械制图》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使学生学会读图与画图。这门课程对于刚刚初中毕业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门难度较大的课程,他们对机械缺乏一定的感性认识,也未曾掌握一定的图形认识,再加上课程本身涉及面广的特点,给学生学好这门课带来较大困难。要克服这些困难就需要教师能够把《机械制图》课程中的难点突破,从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为此利用以下措施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
期刊
摘 要: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英语歌曲辅助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渲染课堂气氛,并学习相应的英语知识,能陶冶情操,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是提高英语课教学实效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英语歌曲 英语教学 教学实效    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及语言运用。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该积极利用其它课程资
期刊
作为县级师训部门的教师进修学校,在目前轰轰烈烈的教育改革大潮中应该努力加强自身的建设,义无返顾的担负起重要的职责,而我们进修学校的教师以培训者的身份应该是做好教师教育,传播新理念、落实新课标工作中最活跃的因素,可以说,我们这支培训者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对全县师训工作的优劣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打铁尚需自身硬”。因此,根据多年从事进校工作的经验,我认为若要胜任本职工作,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而
期刊
学校教育培养目标是对学校所培养的人的形象的构想与设计,各级各类学校首先要明确“将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