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审美教育是指运用一切美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培养人的审美能力。汉语言文学继承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审美教育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也体现了汉语言文学的核心内涵。通过对审美教育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审美教育存在与实施的意义。
关键词:审美教育;汉语言文学:教学;审美能力
审美教育是人类感知美的一种特殊形式,主要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审美能力,审美能力包括审美感受、审美想象力与审美创造力三要素。随着物质生活的飞速提升,人们越来越寻求精神层面的满足,对美的追求越来越急切,审美教育的实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明确指出,培养学生高品位审美观、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实现学生内在美和外在美的高度统一。”但在当今的各大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并没能充分开发汉语言文学中的美学的最大化价值,因此,浅析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审美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实施策略,促进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提升学习质量与全面发展。
一、汉语言文学审美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汉语言文学作为各高校的主流专业之一,历年来为社会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汉语言文学教学也在不断革新,但其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仍存在许多的问题,主要有教学方式与内容单一、专业知识理解能力差等。
(一)教学方式和内容单一
汉语言文学中的审美教育目标比较明确,教材上有大量的经典作品等待品鉴。但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方面,教师普遍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这样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被动学习,大大降低了学习汉语言文学的积极性,以致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不全,不利于审美教育的实施,更不利于审美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教学内容单一化,课程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缺少实践课程,无法“从做中学”,以考核的方式要求学生刻板学习素质文化,素质教育与审美教育却无法渗入学生的情感体验中。
(二)专业知识理解能力差
随着多元文化的冲击,大量的快餐文学出现在流行文学市场上,学生的审美观念出现偏差,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也逐渐退化。数据时代下的社会竞争越来越大,学生肩负多重压力与重任,迫使功利思想盛行,很少有闲暇的时间与心境去欣赏优秀文化,沉淀自己的审美观念。汉语言文学是中华民族文化记载的媒介,不仅是知识传播,也是审美意识的熏陶,但目前普遍存在着学生对优秀文学的情感理解较差的现象,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文学理解能力薄弱,缺乏对优秀作品的审美情感体验,学生以功利思想去为学习而学习,汉语言文学的教育初衷却被漠视了,大大增加了审美教育在教学中实施的难度。
二、汉语言文学审美教育教学的实施
要想实现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有效实施,要提高学生对审美教育活动的兴趣,以科学、理性的视角感知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审美心理以及良好的审美理想,促进学生产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强化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一)激发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兴趣
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审美教育教学实施中,首先,教师要适当的创新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多形式展开,改变应试教育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上也要适当的调整,充分发挥审美教育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优势。提高学生对审美教育活动的学习兴趣,让审美意识潜移默化地渗入学生的学习当中,有意识的在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中感受语言文字的内在美,从中获得审美体验,培养审美情趣。其次,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因此同一堂课,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层次也是参差不齐的,学校应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关于汉语言文学的某方面兴趣,把握学生对审美的实际需求,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挖掘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审美因素
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悠久的文化传承,蕴含了深厚的传统文化积累,十分有利于实施审美教育,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要注重挖掘审美因素,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赏析时,要剖析文章的内涵,把握作者写作的艺术手法与文章结构,与文中的思想价值建构情感交流。通过探究学习,将文学作品的情感结构与表现形式相融合,充分挖掘作品中的意境美,从中获得情感体验并转化为自己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品味审美意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审美能力。
(三)创新审美教育方式
创新是促进审美教育有效实施的重要助力,要将创新融入到审美教育教学中,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变教学生知识为教学生学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差别化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发散思维与想象能力,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观念,提升教学质量。其次,教师要完善教学内容设置,结合学生的实际审美需求,采用含有极高审美价值的优秀作品,充分发挥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整合性优势,将理性知识与感性分析结合起来,建立学习梯度,从简单到复杂,帮助学生把握专业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促进学生对汉语言文学审美价值的理解。最后,将审美教育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多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借助实际生活中的事物,加深学生对作品中的思想物化与外化理解,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审美能力,达到审美教育的真正目的。
结束语
汉语言文学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注重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审美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与审美品味,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因此,教师要准确把握审美教育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中的地位,认识到审美教育的重要性,通过激发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兴趣、挖掘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审美因素、创新审美教育方式三个方面解决审美教育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审美教育在汉语言文学中的有效教学,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晶晶.论审美教育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 2015(02):118.
[2]陈琳.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有效开展[J].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5(05):129-130.
[3]杨桂霞.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开展探索[J].黑龙江科学.2018(09):136-137.
[4]于玲.淺谈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J].教育现代化. 2019(06):270-271.
[5]王萃.审美教育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 2019(14):70.
作者简介:吴晓月(1999.10-),女,汉族,海南昌江人,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
关键词:审美教育;汉语言文学:教学;审美能力
审美教育是人类感知美的一种特殊形式,主要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审美能力,审美能力包括审美感受、审美想象力与审美创造力三要素。随着物质生活的飞速提升,人们越来越寻求精神层面的满足,对美的追求越来越急切,审美教育的实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明确指出,培养学生高品位审美观、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实现学生内在美和外在美的高度统一。”但在当今的各大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并没能充分开发汉语言文学中的美学的最大化价值,因此,浅析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审美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实施策略,促进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提升学习质量与全面发展。
一、汉语言文学审美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汉语言文学作为各高校的主流专业之一,历年来为社会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汉语言文学教学也在不断革新,但其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仍存在许多的问题,主要有教学方式与内容单一、专业知识理解能力差等。
(一)教学方式和内容单一
汉语言文学中的审美教育目标比较明确,教材上有大量的经典作品等待品鉴。但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方面,教师普遍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这样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被动学习,大大降低了学习汉语言文学的积极性,以致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不全,不利于审美教育的实施,更不利于审美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教学内容单一化,课程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缺少实践课程,无法“从做中学”,以考核的方式要求学生刻板学习素质文化,素质教育与审美教育却无法渗入学生的情感体验中。
(二)专业知识理解能力差
随着多元文化的冲击,大量的快餐文学出现在流行文学市场上,学生的审美观念出现偏差,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也逐渐退化。数据时代下的社会竞争越来越大,学生肩负多重压力与重任,迫使功利思想盛行,很少有闲暇的时间与心境去欣赏优秀文化,沉淀自己的审美观念。汉语言文学是中华民族文化记载的媒介,不仅是知识传播,也是审美意识的熏陶,但目前普遍存在着学生对优秀文学的情感理解较差的现象,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文学理解能力薄弱,缺乏对优秀作品的审美情感体验,学生以功利思想去为学习而学习,汉语言文学的教育初衷却被漠视了,大大增加了审美教育在教学中实施的难度。
二、汉语言文学审美教育教学的实施
要想实现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有效实施,要提高学生对审美教育活动的兴趣,以科学、理性的视角感知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审美心理以及良好的审美理想,促进学生产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强化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一)激发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兴趣
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审美教育教学实施中,首先,教师要适当的创新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多形式展开,改变应试教育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上也要适当的调整,充分发挥审美教育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优势。提高学生对审美教育活动的学习兴趣,让审美意识潜移默化地渗入学生的学习当中,有意识的在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中感受语言文字的内在美,从中获得审美体验,培养审美情趣。其次,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因此同一堂课,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层次也是参差不齐的,学校应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关于汉语言文学的某方面兴趣,把握学生对审美的实际需求,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挖掘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审美因素
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悠久的文化传承,蕴含了深厚的传统文化积累,十分有利于实施审美教育,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要注重挖掘审美因素,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赏析时,要剖析文章的内涵,把握作者写作的艺术手法与文章结构,与文中的思想价值建构情感交流。通过探究学习,将文学作品的情感结构与表现形式相融合,充分挖掘作品中的意境美,从中获得情感体验并转化为自己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品味审美意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审美能力。
(三)创新审美教育方式
创新是促进审美教育有效实施的重要助力,要将创新融入到审美教育教学中,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变教学生知识为教学生学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差别化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发散思维与想象能力,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观念,提升教学质量。其次,教师要完善教学内容设置,结合学生的实际审美需求,采用含有极高审美价值的优秀作品,充分发挥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整合性优势,将理性知识与感性分析结合起来,建立学习梯度,从简单到复杂,帮助学生把握专业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促进学生对汉语言文学审美价值的理解。最后,将审美教育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多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借助实际生活中的事物,加深学生对作品中的思想物化与外化理解,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审美能力,达到审美教育的真正目的。
结束语
汉语言文学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注重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审美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与审美品味,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因此,教师要准确把握审美教育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中的地位,认识到审美教育的重要性,通过激发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兴趣、挖掘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审美因素、创新审美教育方式三个方面解决审美教育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审美教育在汉语言文学中的有效教学,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晶晶.论审美教育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 2015(02):118.
[2]陈琳.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有效开展[J].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5(05):129-130.
[3]杨桂霞.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开展探索[J].黑龙江科学.2018(09):136-137.
[4]于玲.淺谈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J].教育现代化. 2019(06):270-271.
[5]王萃.审美教育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 2019(14):70.
作者简介:吴晓月(1999.10-),女,汉族,海南昌江人,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