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海派绘画作为中国绘画发展历史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也为后来的绘画创作开辟了新的道路。海派绘画具有的特殊性,奠定了它的雅俗观注定与传统的艺术流派有所不同。该文在海派绘画的基础上探讨“雅”与“俗”的观念,首先解释海派与雅俗的概念,其次将海派绘画发展的背景与雅俗内涵相联系,最后阐述对海派绘画中雅与俗概念的批判性思考。
【基金项目】
:
2018年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工程“明清以来苏中地区民居空间演化与社会变迁研究”,项目编号:KYCX18_187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派绘画作为中国绘画发展历史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也为后来的绘画创作开辟了新的道路。海派绘画具有的特殊性,奠定了它的雅俗观注定与传统的艺术流派有所不同。该文在海派绘画的基础上探讨“雅”与“俗”的观念,首先解释海派与雅俗的概念,其次将海派绘画发展的背景与雅俗内涵相联系,最后阐述对海派绘画中雅与俗概念的批判性思考。
其他文献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们从未停止过对于美的追求,服饰的更新换代是人们审美变化的典型例证。唐代服饰呈现出瑰丽开放的审美风尚,具有较高的艺术魅力与历史价值。该文从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入手,分析唐代贵族妇女的服装造型与穿搭,服装面料的色彩与纹样以及其精巧的发饰,以此展示中晚唐时期女性高雅端庄、奢华绮丽的审美风尚。
折枝花卉绘画是中国花鸟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宋代花鸟画中一种常见的表现形式,它既是一种绘画题材,又是一种构图方式.在宋朝文化大发展的背景下,美学体系趋于成熟,社会提倡理
辽瓷艺术别具一格、自成体系,其发展经历了从本真纯朴风情到美观精致风格的过渡,作品充满着对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的尊重。该文旨在通过文化生态观的视角,研究当代辽瓷艺术的审美再造方式,从而促进辽瓷艺术的传承和再发展。
贺兰山是我国重要的岩画分布地之一,是远古时期河套地区先民在石壁上留下的宝贵财富。该文以贺兰山岩画为切入点,通过实地考察、文献分析、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考察、分析先民绘制贺兰山岩画的方法以及贺兰山岩画的艺术特征,建立贺兰山岩画与当代艺术创作的联系,探讨贺兰山岩画在当代艺术创作中可供借鉴的部分。
如今,社会已经进入新媒体传播的新时代。相比于其他媒体,新媒体对于信息的整体呈现与表达具有独特的优势。在此情形下,动态海报应运而生。该文分析动态海报的四大优势,深入探讨企业如何应用动态海报,以此让人们深入了解动态海报。
汉字是凝结无数中国人智慧的艺术宝藏。隶书作为汉字的一种,始创于秦朝,兴盛于汉代,尤其是东汉中后期的碑刻更是成为历史传承的典范。研究不同碑刻的美与特点,可以使人们对隶书形成更深层次的认识,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启发人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书法艺术的本质与规律。同时,文字内容意境与书法形式意味和谐统一的书法美,可以给人们带来更丰富、更全面的审美享受。
“少即是多”是德国建筑家密斯·凡·德·罗的名言,他倡导去除建筑中的复杂装饰,最大限度地保留建筑的美感与功能性.该文作者认为“少即是多”的设计理念实际上与符号学中的
雕塑是一种造型艺术,指运用雕刻或塑造的创作方法在石头、木材、金属、泥土等材料上创作立体形象的艺术样式。在数字时代,数字雕塑应运而生,成为雕塑艺术的新语言,从而使雕塑造型更为丰富。该文介绍雕塑艺术与数字造型,系统论述数字雕塑的发展历程,综合探讨数字造型在雕塑艺术中的发展。
马头墙是徽派建筑最具代表性的元素之一,其不仅可以被作为建筑的功能性构件,而且被人们赋予了更多的装饰意义与象征意义,逐渐发展为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符号。该文从马头墙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出发,探讨在其功能性逐渐消退的当下,如何将马头墙独有的精神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融入室内空间,为结合传统文化元素的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街道是人们接触城市、阅读城市的重要场所,可以较为直观地体现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在现代城市建设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开始更加注重城市建设带给人们的精神体验,对街道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