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津大悲院大雄宝殿
——当代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的典范之作
在海河之滨,矗立着一座宏伟璀璨的大悲禅院,十方信众、国内外游客,聚集在此。大雄宝殿是大悲院扩建工程的重点项目,大殿金碧辉煌、晨钟暮鼓、香烟缭绕。这座肃穆庄严的大殿是马炳坚和他的团队的智慧和劳动结晶。
让结构设计紧密配合着建筑,严格遵从现代钢筋混凝土结构规范,采取了许多特殊的措施,改革施工工艺,创造性地施工,大至柱、梁、枋、檩,细至翼角檐口,甚至山花结带,构件头饰,统统按木构建筑外形要求,用钢筋混凝土代替木结构,千方百计实现设计意图,最大限度实现设计初衷,将建筑设计发挥到极为详尽的程度,创造出一座堪称当代钢筋混凝土代替木结构仿古建筑的典范之作,得到了行业内专家的一致称赞,这个项目最终捧回了天津市海河杯奖杯。
武汉归元寺圆通阁
——建造最大也是最复杂的木构建筑
基座、楼阁、周围环廊、门庑、角亭这些传统建筑元素有机构成了武汉市著名佛教寺院归元寺扩建工程的主体建筑——圆通阁。
圆通阁主体为一座复合式全木结构建筑,设计构思取材于佛教传统的金刚宝座塔,由基座、楼阁和周围环廊、门庑、角亭组成。主建筑是一座正方形四面带抱厦的楼阁。楼阁高42.3米,首层建筑面积1211平方米,是我国自清代中晚期以来建造的最大的也是最复杂的木构建筑。
圆通阁变幻的造型,复杂的内部构造,与北京故宫的角楼相比,有过之而不及,这一再地给马炳坚提升了设计木造结构的难度系数。然而奇思妙想,不断调整之后,细览楼阁,一层抱厦檐面朝外,二层变成山面朝外,三层又变成了四角置四个亭子,最上层则是一个十字脊歇山,每层抱厦都截然不同。
北京万佛华侨陵园
——既有传统建筑风格,又有浓郁的现代气息。
这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北京万佛华侨陵园(简称万佛园),建于京郊门头沟区,占地600亩,距戒台寺6公里,背山面川,龙脉环抱。
万佛园的门前区是陵园规划的三组重要建筑的第一组,由主殿、东西配殿、东西掖门、广场、浴佛池、石桥及入口牌坊组成,是中轴线最宏伟的建筑群。
马炳坚与其团队成员一起,将建筑面积4014平方米门前区打造成集办公、业务商洽、吊唁、祭祀、商品流通以及锅炉房配电、设备间等配套设施为一体的多功能区。他们沿袭明清官式传统建筑样式,将主殿定为七开间重檐歇山,地上二层,地下一层;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将东、西配殿为单檐歇山与顶相结合;专门设计了万佛园建筑彩画,使得彩画装饰与建筑功能相吻合。
俯览全局,飞檐翼角,琉璃屋面,贴金彩绘,肃穆庄严;墙面灰白相间,门窗通透明亮;既有传统建筑风格,又有浓郁的现代气息。打造出了中华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交融,陵园与旅游功能兼具的高档陵园。
北京天寿陵园
——一座古典式、园林化高档陵园
踏进天寿陵园门前区,映入眼帘的是红墙黄瓦、玉阶丹楹,身心感触的是金碧辉煌、庄严肃穆,俨然是一处环境优美的游览凭吊胜地。
这个突显出古典式、园林化特色的高档陵园出自于马炳坚及其团队之手,他和成员主要负责天寿陵园门前区建筑群的设计。天寿陵园占地面积600余亩,是继北京万佛华侨陵园之后,他们公司在北京地区设计的又一座高档墓园。
和北京万佛华侨陵园一样,天寿陵园门这个占地面积约36000平方米,由石桥、园门、正殿及东西配殿等建筑组成的门前区,在马炳坚的手里也同时具备了接待、洽谈、办公、举行祭奠仪式和出售殡葬纪念品等功能。他依旧选取我国明清官式建筑风格,仍然选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仿木构外形。
与一般仿古建筑不同的是,这种仿木结构不是一般性的模仿,而是精仿、高仿。虽然采用的是现代钢筋水泥材料,却能达到乱真的效果。精心规划的园林设计和古典风格建筑设计,为天寿陵园赢得了很多人的认可,很多名人都安葬在这里,不仅成为了有名的陵园,也成为环境优美的游览凭吊胜地。
马炳坚,1947年生。高级工程师。现为北京市古代建筑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所长,兼任《古建园林技术》杂志主编、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学术委员、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紫禁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副会长。
他从事中国古建筑施工、设计、教学40余年。设计项目包括美国华盛顿中国城牌楼设计、俄罗斯莫斯科北京饭店中式装修设计、澳门渔人码头中国城方案设计、北京万佛华侨陵园设计等50余项,代表著作有《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北京四合院建筑》等,对继承、弘扬中华传统建筑文化有突出贡献。
——当代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的典范之作
在海河之滨,矗立着一座宏伟璀璨的大悲禅院,十方信众、国内外游客,聚集在此。大雄宝殿是大悲院扩建工程的重点项目,大殿金碧辉煌、晨钟暮鼓、香烟缭绕。这座肃穆庄严的大殿是马炳坚和他的团队的智慧和劳动结晶。
让结构设计紧密配合着建筑,严格遵从现代钢筋混凝土结构规范,采取了许多特殊的措施,改革施工工艺,创造性地施工,大至柱、梁、枋、檩,细至翼角檐口,甚至山花结带,构件头饰,统统按木构建筑外形要求,用钢筋混凝土代替木结构,千方百计实现设计意图,最大限度实现设计初衷,将建筑设计发挥到极为详尽的程度,创造出一座堪称当代钢筋混凝土代替木结构仿古建筑的典范之作,得到了行业内专家的一致称赞,这个项目最终捧回了天津市海河杯奖杯。
武汉归元寺圆通阁
——建造最大也是最复杂的木构建筑
基座、楼阁、周围环廊、门庑、角亭这些传统建筑元素有机构成了武汉市著名佛教寺院归元寺扩建工程的主体建筑——圆通阁。
圆通阁主体为一座复合式全木结构建筑,设计构思取材于佛教传统的金刚宝座塔,由基座、楼阁和周围环廊、门庑、角亭组成。主建筑是一座正方形四面带抱厦的楼阁。楼阁高42.3米,首层建筑面积1211平方米,是我国自清代中晚期以来建造的最大的也是最复杂的木构建筑。
圆通阁变幻的造型,复杂的内部构造,与北京故宫的角楼相比,有过之而不及,这一再地给马炳坚提升了设计木造结构的难度系数。然而奇思妙想,不断调整之后,细览楼阁,一层抱厦檐面朝外,二层变成山面朝外,三层又变成了四角置四个亭子,最上层则是一个十字脊歇山,每层抱厦都截然不同。
北京万佛华侨陵园
——既有传统建筑风格,又有浓郁的现代气息。
这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北京万佛华侨陵园(简称万佛园),建于京郊门头沟区,占地600亩,距戒台寺6公里,背山面川,龙脉环抱。
万佛园的门前区是陵园规划的三组重要建筑的第一组,由主殿、东西配殿、东西掖门、广场、浴佛池、石桥及入口牌坊组成,是中轴线最宏伟的建筑群。
马炳坚与其团队成员一起,将建筑面积4014平方米门前区打造成集办公、业务商洽、吊唁、祭祀、商品流通以及锅炉房配电、设备间等配套设施为一体的多功能区。他们沿袭明清官式传统建筑样式,将主殿定为七开间重檐歇山,地上二层,地下一层;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将东、西配殿为单檐歇山与顶相结合;专门设计了万佛园建筑彩画,使得彩画装饰与建筑功能相吻合。
俯览全局,飞檐翼角,琉璃屋面,贴金彩绘,肃穆庄严;墙面灰白相间,门窗通透明亮;既有传统建筑风格,又有浓郁的现代气息。打造出了中华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交融,陵园与旅游功能兼具的高档陵园。
北京天寿陵园
——一座古典式、园林化高档陵园
踏进天寿陵园门前区,映入眼帘的是红墙黄瓦、玉阶丹楹,身心感触的是金碧辉煌、庄严肃穆,俨然是一处环境优美的游览凭吊胜地。
这个突显出古典式、园林化特色的高档陵园出自于马炳坚及其团队之手,他和成员主要负责天寿陵园门前区建筑群的设计。天寿陵园占地面积600余亩,是继北京万佛华侨陵园之后,他们公司在北京地区设计的又一座高档墓园。
和北京万佛华侨陵园一样,天寿陵园门这个占地面积约36000平方米,由石桥、园门、正殿及东西配殿等建筑组成的门前区,在马炳坚的手里也同时具备了接待、洽谈、办公、举行祭奠仪式和出售殡葬纪念品等功能。他依旧选取我国明清官式建筑风格,仍然选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仿木构外形。
与一般仿古建筑不同的是,这种仿木结构不是一般性的模仿,而是精仿、高仿。虽然采用的是现代钢筋水泥材料,却能达到乱真的效果。精心规划的园林设计和古典风格建筑设计,为天寿陵园赢得了很多人的认可,很多名人都安葬在这里,不仅成为了有名的陵园,也成为环境优美的游览凭吊胜地。
马炳坚,1947年生。高级工程师。现为北京市古代建筑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所长,兼任《古建园林技术》杂志主编、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学术委员、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紫禁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副会长。
他从事中国古建筑施工、设计、教学40余年。设计项目包括美国华盛顿中国城牌楼设计、俄罗斯莫斯科北京饭店中式装修设计、澳门渔人码头中国城方案设计、北京万佛华侨陵园设计等50余项,代表著作有《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北京四合院建筑》等,对继承、弘扬中华传统建筑文化有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