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注重思维对接,这是随文练笔的重要基础条件。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发挥关键作用,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引发更多阅读共鸣,矫正学生审美价值取向,打开学生生活认知,接轨学生写作技巧,为随文练笔做好坚实铺垫,确保随文练笔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 思维对接 随文练笔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1-0005-01
吕叔湘曾说过:“撇开语言文字训练进行的语文教学,这是一种半身不遂的语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启动随文练笔机制,其必要性更加突出。教师要注重文本生本的思维对接,利用多种教辅手段,促使学生顺利进入随文练笔情境之中。审美取向对接、生活认知对接、写作技法对接,都属于随文练笔思维训练,唯有让学生深度进入文本核心,才能確定练笔的角度、练笔的主旨、练笔的技法,全面提升随文练笔的效度。
1.审美取向对接,启动随文练笔意识
所谓随文练笔,就是依据文本阅读展开的书面习作训练。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建立随文练笔意识,针对学生阅读学习实际适时启动随文练笔机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随文练笔启动时,需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深入阅读文本,自觉展开审美取向对接,以成功激活学生随文练笔意识。教师要注意选择趣味性较强的文本让学生展开随文练笔操作,以成功对接学生审美兴趣取向。
学生阅读兴趣呈现差异性,教师需要展开丰富的学情调查,以便掌握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取向。如教学《祖父的园子》,在这篇课文中,有不少生动形象的描写内容,这些描写是学生普遍喜欢的。教师展开针对性布设:在写“祖父的园子”的时候,课文中有不少生动的描写,找出一段话重点分析,然后展开仿写,看谁写得更贴切。学生开始梳理性阅读,很快就找到一些经典片段。在仿写时,教师给出具体要求,学生自然进入到习作之中。经过一番操作,学生顺利完成了随文练笔训练。教师抓住学生阅读兴趣发动随文练笔,学生反馈积极,阅读和练笔随之跟进。随文练笔时机选择最为关键,唯有切准学生思维脉络,才能成功投放随文练笔,培养学生学习意识。
2.生活认知对接,打开随文练笔视野
学生生活认知与文本内涵有更多接轨点,这无疑是随文练笔的绝好发动机会。在具体操作时,教师要注意对文本进行对位解读,让学生利用生活认知展开阅读鉴赏,发掘文本“留白”处,用随文练笔形成崭新阅读感知点。随文练笔契机筛选和把握,体现教师教学设计智慧。抓住文本生本思维对接点,无疑是抓住了主要矛盾,能够快速启动学生随文练笔思维,形成更丰富阅读内驱动力。
学生对孙悟空有特别情结,这无疑是重要教学启动点。在教学《猴王出世》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展开文本阅读,梳理清楚文本基本情节,并让学生自由讲述这个故事,最后为学生布设了随文练笔任务:我们都看过很多关于孙悟空的动画片,这篇课文中的孙悟空和你印象中的孙悟空有差别吗?不妨以你的视角,写一写你心目中的孙悟空。学生听说要写自己心目中的孙悟空,顿时兴奋起来。因为对孙悟空的印象太深刻了,展开相关描写不仅有话可说,还有更多创意想法。教师针对学生心理给出了具体提示,学生随文练笔顺利展开。课堂展示阶段,学生都能够有比较精彩的发挥,将心目中的孙悟空形象进行刻意描绘。教师组织学生对随文练笔情况进行互评,课堂互动气氛浓厚起来。一个随文练笔训练,成功点燃学生学习思维,训练效果显著。
3.写作技法对接,提升随文练笔效度
教材文本大多属于经典之作,其写法特点极为鲜明,自然是学生习作学习样板,教师要有对接意识,针对学生习作写法基础展开引导和启迪,在技法传授过程中调动学生参与习作的主动性。随文练笔没有固定写法要求,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创新实践,能够吸收文本写法,创新个性写法,对学生带来的学习促进会更为显著。随文练笔启动后,教师需要跟进给予更多帮助和引导,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形成习作基础。
随文练笔属于学生个性阅读习作训练,为不同群体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对文本写作技法进行观摩学习,这是随文练笔的基本追求。如《刷子李》,教师让学生用上“当然、果然、悠然、居然、竟然、轰然、忽然”等词语复述课文内容,然后给学生布设了随文练笔任务:“模仿文本写法,选择身边熟悉的一个人,展开片段训练,看谁能够展示出更多的写作技法。”学生拿到随文练笔任务后,开始了热议,并对写作方法进行筛选。教师深入到学生群体之中,给学生以更多习作方法指导,确保随文练笔活动顺利推进。学生随文练笔完成后,教师挑选优秀作文进行集体展示,对学生的个性表现给出鼓励性评价。教师布设随文练笔训练,促使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习作技法探索,师生多元互动,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迪。
随文练笔是一种读写训练方式,更是一种语文学习意识。深度阅读文本内容,筛选思维对接点,这样才能顺利启动随文练笔机制,形成训练氛围,进入训练环节,获得训练成效。阅读是随文练笔的前提,对文本展开解剖式阅读探究,顺利找到随文练笔的切入点,自然构建练笔的框架结构,丰富随文练笔内容,提升随文练笔效度。
参考文献:
[1]林丽华.找准切入点,将随文练笔落在实处[J].读与写,2017(11):56-58
[2]黄丽红.随文练笔,构建小学语文“语用”课堂[J].语文天地,2018(06):23-25
[3]郑小芳.思维训练:语文课改深化的新视角[J].基础教育研究,2018(12):75-77
关键词:小学语文 思维对接 随文练笔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1-0005-01
吕叔湘曾说过:“撇开语言文字训练进行的语文教学,这是一种半身不遂的语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启动随文练笔机制,其必要性更加突出。教师要注重文本生本的思维对接,利用多种教辅手段,促使学生顺利进入随文练笔情境之中。审美取向对接、生活认知对接、写作技法对接,都属于随文练笔思维训练,唯有让学生深度进入文本核心,才能確定练笔的角度、练笔的主旨、练笔的技法,全面提升随文练笔的效度。
1.审美取向对接,启动随文练笔意识
所谓随文练笔,就是依据文本阅读展开的书面习作训练。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建立随文练笔意识,针对学生阅读学习实际适时启动随文练笔机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随文练笔启动时,需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深入阅读文本,自觉展开审美取向对接,以成功激活学生随文练笔意识。教师要注意选择趣味性较强的文本让学生展开随文练笔操作,以成功对接学生审美兴趣取向。
学生阅读兴趣呈现差异性,教师需要展开丰富的学情调查,以便掌握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取向。如教学《祖父的园子》,在这篇课文中,有不少生动形象的描写内容,这些描写是学生普遍喜欢的。教师展开针对性布设:在写“祖父的园子”的时候,课文中有不少生动的描写,找出一段话重点分析,然后展开仿写,看谁写得更贴切。学生开始梳理性阅读,很快就找到一些经典片段。在仿写时,教师给出具体要求,学生自然进入到习作之中。经过一番操作,学生顺利完成了随文练笔训练。教师抓住学生阅读兴趣发动随文练笔,学生反馈积极,阅读和练笔随之跟进。随文练笔时机选择最为关键,唯有切准学生思维脉络,才能成功投放随文练笔,培养学生学习意识。
2.生活认知对接,打开随文练笔视野
学生生活认知与文本内涵有更多接轨点,这无疑是随文练笔的绝好发动机会。在具体操作时,教师要注意对文本进行对位解读,让学生利用生活认知展开阅读鉴赏,发掘文本“留白”处,用随文练笔形成崭新阅读感知点。随文练笔契机筛选和把握,体现教师教学设计智慧。抓住文本生本思维对接点,无疑是抓住了主要矛盾,能够快速启动学生随文练笔思维,形成更丰富阅读内驱动力。
学生对孙悟空有特别情结,这无疑是重要教学启动点。在教学《猴王出世》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展开文本阅读,梳理清楚文本基本情节,并让学生自由讲述这个故事,最后为学生布设了随文练笔任务:我们都看过很多关于孙悟空的动画片,这篇课文中的孙悟空和你印象中的孙悟空有差别吗?不妨以你的视角,写一写你心目中的孙悟空。学生听说要写自己心目中的孙悟空,顿时兴奋起来。因为对孙悟空的印象太深刻了,展开相关描写不仅有话可说,还有更多创意想法。教师针对学生心理给出了具体提示,学生随文练笔顺利展开。课堂展示阶段,学生都能够有比较精彩的发挥,将心目中的孙悟空形象进行刻意描绘。教师组织学生对随文练笔情况进行互评,课堂互动气氛浓厚起来。一个随文练笔训练,成功点燃学生学习思维,训练效果显著。
3.写作技法对接,提升随文练笔效度
教材文本大多属于经典之作,其写法特点极为鲜明,自然是学生习作学习样板,教师要有对接意识,针对学生习作写法基础展开引导和启迪,在技法传授过程中调动学生参与习作的主动性。随文练笔没有固定写法要求,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创新实践,能够吸收文本写法,创新个性写法,对学生带来的学习促进会更为显著。随文练笔启动后,教师需要跟进给予更多帮助和引导,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形成习作基础。
随文练笔属于学生个性阅读习作训练,为不同群体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对文本写作技法进行观摩学习,这是随文练笔的基本追求。如《刷子李》,教师让学生用上“当然、果然、悠然、居然、竟然、轰然、忽然”等词语复述课文内容,然后给学生布设了随文练笔任务:“模仿文本写法,选择身边熟悉的一个人,展开片段训练,看谁能够展示出更多的写作技法。”学生拿到随文练笔任务后,开始了热议,并对写作方法进行筛选。教师深入到学生群体之中,给学生以更多习作方法指导,确保随文练笔活动顺利推进。学生随文练笔完成后,教师挑选优秀作文进行集体展示,对学生的个性表现给出鼓励性评价。教师布设随文练笔训练,促使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习作技法探索,师生多元互动,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迪。
随文练笔是一种读写训练方式,更是一种语文学习意识。深度阅读文本内容,筛选思维对接点,这样才能顺利启动随文练笔机制,形成训练氛围,进入训练环节,获得训练成效。阅读是随文练笔的前提,对文本展开解剖式阅读探究,顺利找到随文练笔的切入点,自然构建练笔的框架结构,丰富随文练笔内容,提升随文练笔效度。
参考文献:
[1]林丽华.找准切入点,将随文练笔落在实处[J].读与写,2017(11):56-58
[2]黄丽红.随文练笔,构建小学语文“语用”课堂[J].语文天地,2018(06):23-25
[3]郑小芳.思维训练:语文课改深化的新视角[J].基础教育研究,2018(12):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