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圉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引领作用,是巩同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主导地位、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重要举措,是我国高等学校的显著标志,也是高等学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河南科技大学党委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不仅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指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强起来的目标,而且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提出了“凝练学科方向、汇集队伍队伍、组建学科团队、搭建学科平台、加强学术交流、提升学科层次”的可操作性极强的工作路径,极大地促进了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发展。
凝练学科方向,瞄准发展前沿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凝聚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学术队伍、引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方向、推进党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支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在高校学科建设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瞄准学科发展前沿,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凝练学科方向,目前设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国近现代史专题研究等5个明确的研究方向。同时,学院注意密切关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积极推进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打造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鲜明特色,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河洛思想文化传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研究、国有企业党建研究等方面有相当的优势。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在全省高校中具有领先地位、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科,既能满足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支撑,又能满足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
優化教师队伍,促进高质量发展
学科建设是龙头,队伍建设是关键。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高度重视学科队伍建设,制定了“扩大规模、提高质量、优化结构,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的目标,在优先通过“树立事业心、坚持三原则、签订承诺书”强化师德建设的基础上,依托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规划,将高层次人才引进与高层次人才培养相结合、引进博士与送培博士相结合、攻读学位与进修提高相结合,培养和造就了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学科队伍。目前队伍共有57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18人,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4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24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者3人,能满足学科发展的要求。
打造专业团队,建设特色学科
学科团队具有发挥团队优势催生科技成果、申报更高层次的重点学科和学位授权点、助推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和支撑优势特色学科的作用,因而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环节。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团队建设从学科带头人的选拔与培养、学科梯队的构建(学科带头1人一方向带头4人一学术骨干16人)和愿景氛围的打造都严格把关,经过艰辛而漫长的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河南科技大学拥有1个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即刘振汀教授负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有效支撑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教学科研团队,1个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即马克思主义学科2015年获批的“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团队。
搭建学术平台,增强学科活力
搭建学术平台、加强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是搞好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又一个重要环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以承担重大科研项目、产出重大科研成果为己任,瞄准学科前沿、增强创新意识,取得填补学科空白和具有学术前瞻性的新成果,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河南科技大学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马克思主义学科目前拥有2个洛阳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2个河南科技大学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015年以刘振汀教授为主任的“河洛思想文化传承创新研究中心”获批河南省高校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使学校学科平台建设取得突破,也为冲击河南省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奠定了良好基础。
开展学术交流,把握学术前沿
学术交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又一个必备环节。河南科技大学拨付充足经费大力支持学科学术交流活动,通过召开国际国内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校讲学和资助大批教师外出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三条重要途径,大力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近年来,学校承办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年会和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年会等全国学术会议4次,省级学术会议3次,邀请韩庆祥教授、侯慧勤教授、金民卿教授、沈壮海教授、季正聚教授等国内一流专家来校讲学30余人次,派出教师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100余人次。频繁的学术交流使学校马克思主义学科在把握学术前沿动态、明确学术研究方向、扩大学科学术影响、提高学科学术声誉、活跃学校学术氛围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加强科学研究,助推学科水平
丰硕的学术成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强起来的强力支撑。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开展科学研究活动,不断提升科学研究层次、丰富科学研究成果。近几年学院在科研项目立项、科研奖励、论文发表、著作出版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就: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9项(其中刘振汀教授的“习近平新时代国家治理思想研究”获批2018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规划项目19项(教育部重点项目1项),其他省部级19项,科研经费充足;获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和科技进步二等奖9项;在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法律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等权威出版社出版著作41部;在《光明日报》《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动态》《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白然辩证法研究》等权威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这些成果的取得,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水平持续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提升学科层次,加强学科引领
持续不断的学科建设,使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水平不断得到提升。2005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学院取得政治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硕士授权学科,随后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一级学科,分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两个二级硕士点,2007年开始招收首届硕士研究生,2008年3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获河南省二级重点学科。2011年3月国家学位办批准学院取得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2年8月“马克思主义理论”获河南省第八批一级重点学科,圆满完成了河南省第八批一级重点学科建设任务。2018年3月“马克思主义理论”获河南省第九批一级重点学科。
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取得的成就离不开学校党委和行政的大力支持。河南科技大学原党委书记孙金锋首次调研就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校长孔留安也多次专门观摩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专题汇报。学校还制订了学科提升计划,投入大量资金支持学科建设。学科建设取得的成就,不仅为河南科技大学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提供了保证,也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强起来提供了有力支撑,更为学校冲击博士授权学科奠定了坚实基础。
凝练学科方向,瞄准发展前沿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凝聚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学术队伍、引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方向、推进党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支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在高校学科建设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瞄准学科发展前沿,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凝练学科方向,目前设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国近现代史专题研究等5个明确的研究方向。同时,学院注意密切关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积极推进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打造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鲜明特色,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河洛思想文化传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研究、国有企业党建研究等方面有相当的优势。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在全省高校中具有领先地位、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科,既能满足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支撑,又能满足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
優化教师队伍,促进高质量发展
学科建设是龙头,队伍建设是关键。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高度重视学科队伍建设,制定了“扩大规模、提高质量、优化结构,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的目标,在优先通过“树立事业心、坚持三原则、签订承诺书”强化师德建设的基础上,依托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规划,将高层次人才引进与高层次人才培养相结合、引进博士与送培博士相结合、攻读学位与进修提高相结合,培养和造就了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学科队伍。目前队伍共有57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18人,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4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24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者3人,能满足学科发展的要求。
打造专业团队,建设特色学科
学科团队具有发挥团队优势催生科技成果、申报更高层次的重点学科和学位授权点、助推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和支撑优势特色学科的作用,因而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环节。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团队建设从学科带头人的选拔与培养、学科梯队的构建(学科带头1人一方向带头4人一学术骨干16人)和愿景氛围的打造都严格把关,经过艰辛而漫长的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河南科技大学拥有1个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即刘振汀教授负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有效支撑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教学科研团队,1个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即马克思主义学科2015年获批的“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团队。
搭建学术平台,增强学科活力
搭建学术平台、加强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是搞好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又一个重要环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以承担重大科研项目、产出重大科研成果为己任,瞄准学科前沿、增强创新意识,取得填补学科空白和具有学术前瞻性的新成果,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河南科技大学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马克思主义学科目前拥有2个洛阳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2个河南科技大学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015年以刘振汀教授为主任的“河洛思想文化传承创新研究中心”获批河南省高校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使学校学科平台建设取得突破,也为冲击河南省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奠定了良好基础。
开展学术交流,把握学术前沿
学术交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又一个必备环节。河南科技大学拨付充足经费大力支持学科学术交流活动,通过召开国际国内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校讲学和资助大批教师外出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三条重要途径,大力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近年来,学校承办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年会和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年会等全国学术会议4次,省级学术会议3次,邀请韩庆祥教授、侯慧勤教授、金民卿教授、沈壮海教授、季正聚教授等国内一流专家来校讲学30余人次,派出教师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100余人次。频繁的学术交流使学校马克思主义学科在把握学术前沿动态、明确学术研究方向、扩大学科学术影响、提高学科学术声誉、活跃学校学术氛围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加强科学研究,助推学科水平
丰硕的学术成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强起来的强力支撑。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开展科学研究活动,不断提升科学研究层次、丰富科学研究成果。近几年学院在科研项目立项、科研奖励、论文发表、著作出版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就: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9项(其中刘振汀教授的“习近平新时代国家治理思想研究”获批2018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规划项目19项(教育部重点项目1项),其他省部级19项,科研经费充足;获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和科技进步二等奖9项;在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法律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等权威出版社出版著作41部;在《光明日报》《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动态》《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白然辩证法研究》等权威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这些成果的取得,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水平持续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提升学科层次,加强学科引领
持续不断的学科建设,使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水平不断得到提升。2005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学院取得政治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硕士授权学科,随后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一级学科,分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两个二级硕士点,2007年开始招收首届硕士研究生,2008年3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获河南省二级重点学科。2011年3月国家学位办批准学院取得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2年8月“马克思主义理论”获河南省第八批一级重点学科,圆满完成了河南省第八批一级重点学科建设任务。2018年3月“马克思主义理论”获河南省第九批一级重点学科。
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取得的成就离不开学校党委和行政的大力支持。河南科技大学原党委书记孙金锋首次调研就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校长孔留安也多次专门观摩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专题汇报。学校还制订了学科提升计划,投入大量资金支持学科建设。学科建设取得的成就,不仅为河南科技大学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提供了保证,也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强起来提供了有力支撑,更为学校冲击博士授权学科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