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大一学生开展目标问卷调查、目标教育的渗透和普及、构建个人目标规划量表和开拓目标培养途径等几个方面阐述如何更好的在大一学生中开展目标教育及其重要性。
关键词:大一学生 目标教育 培养途径
本文将学生在学校期间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其中将大一定义为适应期,这个时期学生的主要特征体现在对新环境、新学习和生活方式不熟悉,人际关系变得复杂不太适应,目标也没有高中时那么明确,缺乏动力,难以融入新集体,是产生心理问题的高发时期。掌握了这一时期学生的基本特征,我们通过以下步骤来开展目标教育工作。
1 开展目标问卷调查
为了使大一学生目标教育的开展不盲目,做到有的放矢,了解学生对目标的认知情况,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取抽样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投放问卷515份,回收515份。
总结问卷了解到:当时在选专业时认为专业适合自己的47.5%,服从学校调配的23.8%,剩下的是家长帮选的,33.2%认为所学专业很有前途,45.58%走一步算一步,264人4年后想直接找工作,210准备继续深造,255人明确知道目标规划,其他很多都是一知半解。绝大多数人没有思考过除了学习外还要提升自己那些方面的能力。
2 目标教育的渗透和普及
在对目标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主张积极进行目标教育的渗透和普及。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目标规划动员大会、提升非专业素质主题讲座、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讲座。通过理论灌输,让学生了解目标教育的概念,使他们明确制定目标,提升非专业素质的重要性,以及让他们知道该如何去制定目标。激发学生想要进步的动力。
3 构建目标教育个人规划量表
除了加强了大一学生对目标教育认知,要让他们能够合理的去制定自己的目标和能力提升计划,还需要教育者不断的引导。本文提出帮助大一学生制定个人目标规划量表。在适应期目标教育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养成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尽快熟悉、适应新环境、新学习和生活方式,顺利融入到新的集体中来,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开发、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技能。所以本文中将适应期的个人目标规划量表分为价值目标、学业目标、职业目标、健康目标这四个方面,以此作为一级指标,进一步分解,形成若干个不同的二级指标,其中价值目标二级指标从参加团日、班会活动(次数),参加党团知识培训,撰写入党申请书,积极写思想汇报(每季度),为社会和集体服务(献爱心、志愿者)无违规违纪行为等方面引导;学业目标二级指标由综合平均分专业排名、单科排名、报考证书等考核项目进行约束;职业目标二级指标主要是引导他们在职业规划中需要掌握的技能,开始制定职业目标规划;健康目标二级指标是通过参加社团活动(次数),参加早操(出勤率),参与各种体育赛事,和同学、辅导员积极沟通等方面进行引导。
4 目标培养途径
在适应期的目标教育中,还应结合这个时期学生集体归属感不强,容易因为不适应大学生活而出现心理问题的特征,通过开展行之有效的特色工作,拓展培养途径来更好的落实目标教育。
4.1 开展心理工作坊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很多大一学生还没有完全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出现沉迷网络、逃课、学习积极性降低、迷茫等问题,久而久之造成心理障碍,很多心理问题学生都是在此期埋下的隐患,为了使学生能够及时排解心理压力,走出心理障碍,尽快找到适合自身的目标点,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本文建议在一年级学生中开展心理工作坊活动。
工作坊是目前较为流行的一种提升自我的学习方式。它是以一名在某个领域富有经验的主讲人为核心,10-20名左右的小团体在该名主讲人的指导之下,通过活动、讨论、演讲等多种方式,共同探讨某个话题,探讨的话题往往具有针对性。各种不同观点、群体的人在交流讨论中,缓解自己的压力,并相互鼓励。
在一年级开展的工作坊活动可以以“我有哪些压力”、“我想过怎样的大学生活”的话题为中心,由专业的心理学教师来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针对此话题题进行分小组交流讨论,讲述自己的困惑、压力和想法,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相互倾听、相互建议,一起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活动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以能让大家都参与其中的小游戏开场以活跃现场气氛,降低学生的敏感度,为后面的话题交流做好铺垫。第二,专业教师作为主持人,来对学生进行小测试,了解学生都有哪些压力。通过测试,让大家逐渐进入活动状态,并放松心情。第三,自发形成小组,选出组长,达成小组保密条,开始就设定的话题各小组开始进行交流,讨论。第四,小组交流讨论结束后,由各组长就讨论情况进行总结,教师对此进行指点并提出建议。
此活动开展的意义在于,能够让学生真正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以及各种纠结、烦恼。通过倾诉,释怀纠结拖沓的问题,解开心结,是他们感到轻松,避免形成心理障碍,为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提供保障。
4.2 开展特色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公平竞争、团结协作、自强不息的道德品质
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播全面发展的人教育价值观念的理想载体。在学生的大学适应时期,通过多组织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去培养他们公平竞争、团结协作、自强不息的道德品质,提升他们的集体荣誉感,让他们学习体会活动背后的文化价值,对学生今后价值观的形成,和健康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
除了应当积极开展常规性的体育活动,如:校级,院级篮球赛、足球赛、羽毛球赛、乒乓球赛、拔河比赛及田径项目比赛外。还应多开展能够全员参与的集体性活动。如可以在大一的学生中开展以增强学生集体归属感且能够让更多学生参与的类似“我爱班集体”友谊三项赛等特色活动。友谊三项赛的内容课包括像拔河、绑腿跑和迎面接力等竞赛项目。并且要求参加比赛的每个班将其所有人分成三组,分别参加拔河、绑腿跑和迎面接力三项比赛,以保证无论男生、女生每个人都会与其他人合作参加一项比赛。三项合计总分最高的,为获胜班级。三项比赛不同时进行,比赛时除参赛的小组成员外,其他班级成员则为啦啦队,为比赛选手打气加油,让每个人时刻都参与其中。
此类型活动的开展,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公平竞争意识,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他们的集体归属感和荣誉感,践行目标教育的理念。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几个方面来开展大一学生的目标教育工作,为这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也在开展的过程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们也不断的总结经验,不断的完善和创新方法,为更好的开展和落实大学生目标教育作出努力。
参考文献:
[1]陈琴.大学生心里预防方式的研究.中国民康医学.2010.
[2]廖峻.大学新生应对方式特点研究.社会心理科学.2011.
[3]向华琼.实施目标教育的初步尝试.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5.
[4]李崇志.大学生创新教育的目标教育研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5]刘婉婷.浅谈大学新生的目标教育.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
关键词:大一学生 目标教育 培养途径
本文将学生在学校期间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其中将大一定义为适应期,这个时期学生的主要特征体现在对新环境、新学习和生活方式不熟悉,人际关系变得复杂不太适应,目标也没有高中时那么明确,缺乏动力,难以融入新集体,是产生心理问题的高发时期。掌握了这一时期学生的基本特征,我们通过以下步骤来开展目标教育工作。
1 开展目标问卷调查
为了使大一学生目标教育的开展不盲目,做到有的放矢,了解学生对目标的认知情况,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取抽样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投放问卷515份,回收515份。
总结问卷了解到:当时在选专业时认为专业适合自己的47.5%,服从学校调配的23.8%,剩下的是家长帮选的,33.2%认为所学专业很有前途,45.58%走一步算一步,264人4年后想直接找工作,210准备继续深造,255人明确知道目标规划,其他很多都是一知半解。绝大多数人没有思考过除了学习外还要提升自己那些方面的能力。
2 目标教育的渗透和普及
在对目标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主张积极进行目标教育的渗透和普及。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目标规划动员大会、提升非专业素质主题讲座、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讲座。通过理论灌输,让学生了解目标教育的概念,使他们明确制定目标,提升非专业素质的重要性,以及让他们知道该如何去制定目标。激发学生想要进步的动力。
3 构建目标教育个人规划量表
除了加强了大一学生对目标教育认知,要让他们能够合理的去制定自己的目标和能力提升计划,还需要教育者不断的引导。本文提出帮助大一学生制定个人目标规划量表。在适应期目标教育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养成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尽快熟悉、适应新环境、新学习和生活方式,顺利融入到新的集体中来,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开发、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技能。所以本文中将适应期的个人目标规划量表分为价值目标、学业目标、职业目标、健康目标这四个方面,以此作为一级指标,进一步分解,形成若干个不同的二级指标,其中价值目标二级指标从参加团日、班会活动(次数),参加党团知识培训,撰写入党申请书,积极写思想汇报(每季度),为社会和集体服务(献爱心、志愿者)无违规违纪行为等方面引导;学业目标二级指标由综合平均分专业排名、单科排名、报考证书等考核项目进行约束;职业目标二级指标主要是引导他们在职业规划中需要掌握的技能,开始制定职业目标规划;健康目标二级指标是通过参加社团活动(次数),参加早操(出勤率),参与各种体育赛事,和同学、辅导员积极沟通等方面进行引导。
4 目标培养途径
在适应期的目标教育中,还应结合这个时期学生集体归属感不强,容易因为不适应大学生活而出现心理问题的特征,通过开展行之有效的特色工作,拓展培养途径来更好的落实目标教育。
4.1 开展心理工作坊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很多大一学生还没有完全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出现沉迷网络、逃课、学习积极性降低、迷茫等问题,久而久之造成心理障碍,很多心理问题学生都是在此期埋下的隐患,为了使学生能够及时排解心理压力,走出心理障碍,尽快找到适合自身的目标点,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本文建议在一年级学生中开展心理工作坊活动。
工作坊是目前较为流行的一种提升自我的学习方式。它是以一名在某个领域富有经验的主讲人为核心,10-20名左右的小团体在该名主讲人的指导之下,通过活动、讨论、演讲等多种方式,共同探讨某个话题,探讨的话题往往具有针对性。各种不同观点、群体的人在交流讨论中,缓解自己的压力,并相互鼓励。
在一年级开展的工作坊活动可以以“我有哪些压力”、“我想过怎样的大学生活”的话题为中心,由专业的心理学教师来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针对此话题题进行分小组交流讨论,讲述自己的困惑、压力和想法,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相互倾听、相互建议,一起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活动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以能让大家都参与其中的小游戏开场以活跃现场气氛,降低学生的敏感度,为后面的话题交流做好铺垫。第二,专业教师作为主持人,来对学生进行小测试,了解学生都有哪些压力。通过测试,让大家逐渐进入活动状态,并放松心情。第三,自发形成小组,选出组长,达成小组保密条,开始就设定的话题各小组开始进行交流,讨论。第四,小组交流讨论结束后,由各组长就讨论情况进行总结,教师对此进行指点并提出建议。
此活动开展的意义在于,能够让学生真正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以及各种纠结、烦恼。通过倾诉,释怀纠结拖沓的问题,解开心结,是他们感到轻松,避免形成心理障碍,为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提供保障。
4.2 开展特色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公平竞争、团结协作、自强不息的道德品质
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播全面发展的人教育价值观念的理想载体。在学生的大学适应时期,通过多组织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去培养他们公平竞争、团结协作、自强不息的道德品质,提升他们的集体荣誉感,让他们学习体会活动背后的文化价值,对学生今后价值观的形成,和健康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
除了应当积极开展常规性的体育活动,如:校级,院级篮球赛、足球赛、羽毛球赛、乒乓球赛、拔河比赛及田径项目比赛外。还应多开展能够全员参与的集体性活动。如可以在大一的学生中开展以增强学生集体归属感且能够让更多学生参与的类似“我爱班集体”友谊三项赛等特色活动。友谊三项赛的内容课包括像拔河、绑腿跑和迎面接力等竞赛项目。并且要求参加比赛的每个班将其所有人分成三组,分别参加拔河、绑腿跑和迎面接力三项比赛,以保证无论男生、女生每个人都会与其他人合作参加一项比赛。三项合计总分最高的,为获胜班级。三项比赛不同时进行,比赛时除参赛的小组成员外,其他班级成员则为啦啦队,为比赛选手打气加油,让每个人时刻都参与其中。
此类型活动的开展,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公平竞争意识,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他们的集体归属感和荣誉感,践行目标教育的理念。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几个方面来开展大一学生的目标教育工作,为这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也在开展的过程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们也不断的总结经验,不断的完善和创新方法,为更好的开展和落实大学生目标教育作出努力。
参考文献:
[1]陈琴.大学生心里预防方式的研究.中国民康医学.2010.
[2]廖峻.大学新生应对方式特点研究.社会心理科学.2011.
[3]向华琼.实施目标教育的初步尝试.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5.
[4]李崇志.大学生创新教育的目标教育研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5]刘婉婷.浅谈大学新生的目标教育.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