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全面加快坚强智能电网建设是国家电网公司的重大战略部署。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十二五”期间,要以安全、优质、经济、清洁、高效为目标,加快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到2015年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电网,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的用电需求,保障能源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本文以国网山东高密市供电公司农网营配调管理模式优化试点工程建设、投运全过程为核心,对新型智能电网的发展进行详细的探究。
关键词:营配调;智能电网;自动化
一、农网智能化建设的必要性
农村电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重要的公用事业,是新農村建设的基本保障。建设智能化的新型农网,充分发挥农网在资源优化配置、全面服务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对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智能电网发展目标,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农村智能化电网建设的目标
1、总体目标
高密市供电公司作为国家电网公司2011年新建农网智能化试点工程建设单位,主要任务是完成农网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智能配电台区、配电自动化、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等建设,探索农网营配调管理模式优化方案,提升农网运行和管理水平。
2、子项目目标
(1)用电信息采集目标
实现营销计量、抄表、收费标准化和适应市场变化,及时、完整、准确掌控电力用户信息,适应营销管理的发展需求。
(2)智能配电台区目标
实现集配变参数监测、保护、计量、通信、动态无功补偿控制、谐波抑制和三相不平衡治理于一体的数字化、智能化台区。
(3)配电自动化目标
实行配电自动化的高级管理和应用功能,保证重要负荷区域内故障就地迅速隔离、区域外故障主站迅速隔离,缩小停电范围,实现自愈供电模式,构建网格化供电的网络。
(4)农网营配调管理模式优化目标
实现与调控一体自动化、配电台区监测、低压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等实时数据传输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数据交换、共享及分析、展示和管理功能。
三、农村智能化电网的建设思路及方案
1、建设思路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新建农网智能化试点工程项目的工作要求,结合国网公司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战略目标,实现农网综合业务的监控与管理,为下一步农网大规模推进智能化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2、建设原则
根据农网智能化发展建设的需要,坚持技术集成与创新,因地制宜、示范先行,充分利用国内外先进的技术科研成果,借鉴其它地区的农电管理先进经验,积极探索适合高密农村电网智能化发展的创新途径,为农网智能化的全面建设做好技术储备。
3、建设依据
国家电网智能〔2011〕222 号文 《关于印发 2011 年新建智能电网 项目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
国家电网智能〔2010〕1617 号《关于印发 2011 年智能电网项目建设意见的通知》
4、总体建设方案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智能配电台区建设、配电自动化建设和农网营配调管理模式优化建设( 统一数据采集与集中监控平台、企业一体化信息平台)。
四、试点工程具体建设方案
1、用电信息采集
(1)试点选择
选择农村三条线路,实现用电信息采集自动化和互动化、用电信息实时监测、数据分析、异常报警等。
(2)用户采集主站系统
用户采集信息接入农网营配调管理模式优化项目中统一数据采集与集中监控平台,此平台可处理智能配变终端采集的遥信、遥测、电量,并支持向配变终端发送遥控命令、无功调节命令。
2、智能配电台区
(1)试点选择
实施信息采集监控试点建设。安装配变采集终端,实现配电台区监测,配变环境监测,双电源备自投,调压变压器,调容变压器、非晶合金变压器应用。
(2)系统结构
试点线路对所有配变安装智能配变终端进行监测,同时配合低压无线采集器进行用电信息采集,并在其中选择部分配变进行双电源备自投、环境温度监测、电能质量综合治理、非晶变压器的试运行。
3、专用配电变压器
在每个专变安装专变智能配变终端,实现设备(变压器、开关)监测、无功补偿、预付电费管理、有序用电、电量抄录、设备异常报警、远程通信等功能;实现农村配电网的电能质量治理,降低电网损耗,提高电能质量。
4、 配电自动化
(1)试点选择
配电自动化系统按照二层体系结构,主要由调控一体自动化主站层和配电自动化终端层组成。其中城区直接执行集中控制模式主站DA,由配电自动化终端直接传到调控一体自动化主站层。农村采用两种方式,集中控制模式主站FA和就地控制模式FA相集合,一是由配电自动化终端直接上传到调控一体自动化主站层执行FA功能,二是由配电自动化终端直接执行执行FA功能。
五、成效及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方面
一是用电信息采集实现了减员增效。试点区域抄表工作预期可有效减少抄表人员,每年可节约人工、交通等成本费用100万元。二是降低了电能损耗。通过智能配电台区建设,解决了配电台区设备状态监测、无功控制投切、谐波和三相不平衡等问题,试点台区线损率平均下降2个百分点,年减少电量损失约50万千瓦时,增收30多万元。三是实现了增供扩销,年售电量可增加0.2个百分点,增加销售收入超过200万元。
2、管理效益方面
一是用电信息采集建设彻底杜绝了人工抄表存在的估抄、漏抄、错抄问题以及人情电、关系电、权利电现象,解决了以往人工抄表造成的抄表不同步问题;二是业务流程调整和管理模式优化,营配调业务协同管理提高了市场应变速度和客户服务能力,为今后农电业务管理模式优化提供了实践依据。
3、社会效益方面
试点工程建设过程中配套组建的配电监控调度指挥中心对客户用电情况实行采集监控、综合分析,实现了客户服务的主动化、差异化、互动化,试点区域的配电网故障隔离时间由原来的平均约一个小时缩短到3分钟,户均停电时间减少30%,电压合格率提高到98.46%,供电服务更加快捷、优质、高效,群众对电力服务的满意度和美誉度大大提高。
六、结束语
根据建设"一强三优" 现代化供电企业的要求和同业对标工作的开展和深入,结合公司实际,公司针对营配调一体化建设与应用工作的薄弱环节,本着内抓精细化管理,外建和谐电力市场,以促进公司与企业双赢为目标,不断创新,大胆改进。构建基于客户需求的智能化营配调综合服务系统,通过无线和有线网实现供用电信息共享,做好电力需求侧管理、用电异常诊断干预管理,将政策信息即时发送给客户,并及时取得客户的反馈,让客户参与到电能合理利用管理中,真正达到和谐共赢。
参考文献
[1]唐巍赵云军农村电网智能化建设思考[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025(4):31-35.
[2]裴非林一凡于晓牧等农村电网智能化建设技术框架研究EJ].陕西电力201038(3):12-15.
[3]陈毓春李斌吴福保等新型农网自动化系统智能化建设关键技术I-j].农村电气化2009(u):18-19.
[4]刘海涛赵江河苏剑基于ESB配电网自动化及管理系统信息集成_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32(16):47-51.
关键词:营配调;智能电网;自动化
一、农网智能化建设的必要性
农村电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重要的公用事业,是新農村建设的基本保障。建设智能化的新型农网,充分发挥农网在资源优化配置、全面服务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对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智能电网发展目标,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农村智能化电网建设的目标
1、总体目标
高密市供电公司作为国家电网公司2011年新建农网智能化试点工程建设单位,主要任务是完成农网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智能配电台区、配电自动化、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等建设,探索农网营配调管理模式优化方案,提升农网运行和管理水平。
2、子项目目标
(1)用电信息采集目标
实现营销计量、抄表、收费标准化和适应市场变化,及时、完整、准确掌控电力用户信息,适应营销管理的发展需求。
(2)智能配电台区目标
实现集配变参数监测、保护、计量、通信、动态无功补偿控制、谐波抑制和三相不平衡治理于一体的数字化、智能化台区。
(3)配电自动化目标
实行配电自动化的高级管理和应用功能,保证重要负荷区域内故障就地迅速隔离、区域外故障主站迅速隔离,缩小停电范围,实现自愈供电模式,构建网格化供电的网络。
(4)农网营配调管理模式优化目标
实现与调控一体自动化、配电台区监测、低压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等实时数据传输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数据交换、共享及分析、展示和管理功能。
三、农村智能化电网的建设思路及方案
1、建设思路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新建农网智能化试点工程项目的工作要求,结合国网公司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战略目标,实现农网综合业务的监控与管理,为下一步农网大规模推进智能化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2、建设原则
根据农网智能化发展建设的需要,坚持技术集成与创新,因地制宜、示范先行,充分利用国内外先进的技术科研成果,借鉴其它地区的农电管理先进经验,积极探索适合高密农村电网智能化发展的创新途径,为农网智能化的全面建设做好技术储备。
3、建设依据
国家电网智能〔2011〕222 号文 《关于印发 2011 年新建智能电网 项目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
国家电网智能〔2010〕1617 号《关于印发 2011 年智能电网项目建设意见的通知》
4、总体建设方案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智能配电台区建设、配电自动化建设和农网营配调管理模式优化建设( 统一数据采集与集中监控平台、企业一体化信息平台)。
四、试点工程具体建设方案
1、用电信息采集
(1)试点选择
选择农村三条线路,实现用电信息采集自动化和互动化、用电信息实时监测、数据分析、异常报警等。
(2)用户采集主站系统
用户采集信息接入农网营配调管理模式优化项目中统一数据采集与集中监控平台,此平台可处理智能配变终端采集的遥信、遥测、电量,并支持向配变终端发送遥控命令、无功调节命令。
2、智能配电台区
(1)试点选择
实施信息采集监控试点建设。安装配变采集终端,实现配电台区监测,配变环境监测,双电源备自投,调压变压器,调容变压器、非晶合金变压器应用。
(2)系统结构
试点线路对所有配变安装智能配变终端进行监测,同时配合低压无线采集器进行用电信息采集,并在其中选择部分配变进行双电源备自投、环境温度监测、电能质量综合治理、非晶变压器的试运行。
3、专用配电变压器
在每个专变安装专变智能配变终端,实现设备(变压器、开关)监测、无功补偿、预付电费管理、有序用电、电量抄录、设备异常报警、远程通信等功能;实现农村配电网的电能质量治理,降低电网损耗,提高电能质量。
4、 配电自动化
(1)试点选择
配电自动化系统按照二层体系结构,主要由调控一体自动化主站层和配电自动化终端层组成。其中城区直接执行集中控制模式主站DA,由配电自动化终端直接传到调控一体自动化主站层。农村采用两种方式,集中控制模式主站FA和就地控制模式FA相集合,一是由配电自动化终端直接上传到调控一体自动化主站层执行FA功能,二是由配电自动化终端直接执行执行FA功能。
五、成效及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方面
一是用电信息采集实现了减员增效。试点区域抄表工作预期可有效减少抄表人员,每年可节约人工、交通等成本费用100万元。二是降低了电能损耗。通过智能配电台区建设,解决了配电台区设备状态监测、无功控制投切、谐波和三相不平衡等问题,试点台区线损率平均下降2个百分点,年减少电量损失约50万千瓦时,增收30多万元。三是实现了增供扩销,年售电量可增加0.2个百分点,增加销售收入超过200万元。
2、管理效益方面
一是用电信息采集建设彻底杜绝了人工抄表存在的估抄、漏抄、错抄问题以及人情电、关系电、权利电现象,解决了以往人工抄表造成的抄表不同步问题;二是业务流程调整和管理模式优化,营配调业务协同管理提高了市场应变速度和客户服务能力,为今后农电业务管理模式优化提供了实践依据。
3、社会效益方面
试点工程建设过程中配套组建的配电监控调度指挥中心对客户用电情况实行采集监控、综合分析,实现了客户服务的主动化、差异化、互动化,试点区域的配电网故障隔离时间由原来的平均约一个小时缩短到3分钟,户均停电时间减少30%,电压合格率提高到98.46%,供电服务更加快捷、优质、高效,群众对电力服务的满意度和美誉度大大提高。
六、结束语
根据建设"一强三优" 现代化供电企业的要求和同业对标工作的开展和深入,结合公司实际,公司针对营配调一体化建设与应用工作的薄弱环节,本着内抓精细化管理,外建和谐电力市场,以促进公司与企业双赢为目标,不断创新,大胆改进。构建基于客户需求的智能化营配调综合服务系统,通过无线和有线网实现供用电信息共享,做好电力需求侧管理、用电异常诊断干预管理,将政策信息即时发送给客户,并及时取得客户的反馈,让客户参与到电能合理利用管理中,真正达到和谐共赢。
参考文献
[1]唐巍赵云军农村电网智能化建设思考[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025(4):31-35.
[2]裴非林一凡于晓牧等农村电网智能化建设技术框架研究EJ].陕西电力201038(3):12-15.
[3]陈毓春李斌吴福保等新型农网自动化系统智能化建设关键技术I-j].农村电气化2009(u):18-19.
[4]刘海涛赵江河苏剑基于ESB配电网自动化及管理系统信息集成_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32(16):4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