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的人道主义武器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198909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作巨星、前加州州长施瓦辛格,成名于一个叫“终结者”的电影角色。其招牌动作是手提一挺六管机枪疯狂扫射,从火力与气势观之,似乎即使有千军万马扑面而来,也难过他这一关。
  “终结者”用的这个机枪威力大的惊人!谁又能想到,这种武器的发明者最初的动机,却是要用它来执行一种和平主义使命:威慑敌人、消灭战争。而且,此人还有一个医生的身份。
  世人都叫他加特林医生,这位医生发明的枪,也称之为“加特林”。

家风传承


  加特林是活动于十九世纪的一位美国人。那是一个工业文明突飞猛进的时代,也是西方列强全面瓜分地球的时代。相比于在拿破仑所掀起之惊涛骇浪中踏入十九世纪的欧洲,另一块正在工业革命中飞速前进的大陆显得是那样的平静。
  这就是北美。这片土地上的霸主,即是美国。自1783年赢得独立战争以来,这个新生之国基本上是在没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在广阔的北美大陆上肆意扩张。这种扩张得到了大片土地,美国当时人口数量又不是太多,于是稍有头脑的人都能弄个几百亩土地在手里。在欧洲对棉纺织品的需求剧增之后,这些农场主又大量引入黑奴来种植棉花,形成一种名为种植园经济的形态。
  加特林就出生于一个大农场主兼大奴隶主家庭。他的父亲拥有一个超过千亩的大农场,手下奴隶好几百,种植着以棉花为主的大量经济作物以及鸡鸭牛羊等等,除了偶尔需要外出买点面粉和杂物外,其他都能自给自足。
  这个家族的主要兴趣,并不在如何更加“高效”地压榨剥削奴隶,追求金钱,而在于发明更加“高效”的机器。
  比如其父老加特林,在经营产业、管理农场的同时,还有工夫去研究跟棉花有关的机器,并在1835年发明出一部来,获得了美国专利商标局颁发的专利许可证,是否投入了实际生产则不得而知。其兄詹姆斯·亨利也发明了一种播种机器,能在棉花收割之后挖出地下的棉花根茎,同时将松木树种丢进去实现自动播种。值得一提的是,他还对飞行器有浓厚兴趣和深入研究,曾经造出了一架人力驱动的飞机,遗憾的是从未试飞成功。
  在这些发明家光环照耀下长大的加特林,深受家风感染,头脑里面自然也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奇妙念头。但他并未受過多少正规教育,只在当地一所公立小学读了几年书,便回家自学去了。匪夷所思的是,他成年之后的第一份工作居然还是当小学老师,但刚刚开始,就宣告结束。第二份工作是在一个乡村小镇上开了家杂货店。在杂货店由于经营不善而濒临倒闭的同时,这位才二十岁出头的加特林,却差点将一项深深影响了人类历史进程的专利发明收入囊中。
  众所周知,现在的船舶都是靠螺旋桨推进,但在十九世纪初,那些原始的蒸汽船是用两个或者更多的轮子挂在外面直接击水而进,这也是轮船一词的来历。这种驱动方式需要消耗许多能量,同时效率极低,用到军舰上更是极不安全。许多天才人物都提出了用螺旋桨一类的装置来替代轮子的构想,但化为现实则要等到加特林这一类工程师型的人物去行动。
  他在1841年一次外出旅行时,目睹了一艘慢如乌龟的轮船爬行于河流之上,顿时迸发了关于螺旋桨的灵感。回去后没用多少时间,他就画出了设计图。就在他信心满满地准备拿着设计图去华盛顿申请专利时,却意外地被他父亲强行阻拦。
  这一拦,就是七个月之久。好不容易放行之后,心急火燎的加特林快马赶到华盛顿,专利商标局的官员却告诉他:不好意思,你来晚了。
  原来当时美国海军重金聘请了一位瑞典工程师,名叫约翰·埃里克森,专门研究螺旋桨推进的问题。这位瑞典人在一些前辈的发明基础之上,搞出了一个比较完善的螺旋桨,并在军方的强势介入下,轻松注册了专利。
  后来这种螺旋桨系统被各国海军大规模采用,带来了海军史的一场革命,其中最强者如英国海军,便开始在螺旋桨的推动下,成为掌控全球的一支强大力量。
  加特林此后专心于发明,很快就造出来一种颇为先进的水稻播种机。为了推销这种机器,他离开了长久居住的北加州,前往农业发达的密苏里州,在那里建厂生产和销售,还开发出一个小麦播种版本来。在大赚特赚的同时,加特林还锻炼出了一副推销员的好口才。
  不料在某次外出推销的路上,他染上了天花,在当时这可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传染病。更加糟糕的是,他被困在了一艘客船上,因为河面封冻,无法前行无法后退也无法靠岸,足足呆了两周才得以上岸。在这期间,他经历了地狱般的死亡旅行,并有了一番新的人生观,他决意在而立之年放弃自己的发明家本行,转而去学医。
  以他的智力和当时的医学水平,这并非难事。大约四年之后,他便获得了医师执照。但后来的事实再次证明,这不是一个适合他的职业。加特林又转过身去,一头扎入了发明家的世界。
  这一次,他带来了蒸汽犁,那是拖拉机的前身;大麻收割机,一种不算太新颖但很有市场的机器。而美国内战的爆发,刺激加特林产生一个灵感,并在这个灵感之下发明出一种超越了时代的恐怖武器。

乱世刺激


  仅仅从州的数量对比上来看,南方绝非北方的对手,但在战争初期,战局却呈现出一边倒的形势,南方节节胜利,北方步步后退。
  之所以如此,首先就与林肯政府作战之决心不够坚定有很大关系,这场因为废除奴隶制而引发的战争,获胜关键就在于要以政府法令的方式公告天下:解放奴隶。但林肯政府却迟迟不敢做出此举。原因很简单,大奴隶主遍布全美国,南方集中,北方也有不少,他们的势力网络也是盘根错节,林肯政府不少官员、将军都与其有染。比如总司令麦克莱伦,就是一个亲奴隶主的家伙。
  虽然出身贫寒,又长期以律师为业,但林肯却有着做发明家的梦想,他不仅大力推进保护专利的制度,还是唯一一位拥有注册专利的美国总统。这种特点,让他对于新式武器的渴求更加强烈,一时间,各方武器界的高手齐聚华盛顿,带着他们五花八门的发明,试图博得总统青睐,赢来大批军队订单。   加特林也在其中。不过,他来的目的却与那些想发笔战争财的人有很大不同。他是为了和平而来。当时他居住于印第安纳州,此地恰好位于南北方交战地带,战火所及,死伤惨重,加特林目之所及,甚是哀痛。忠于北方的该州,动员了大批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参军上前线,于是又增添了许多伤员和尸体,这给了加特林更大的刺激。特别是当时交战双方都大量使用一种名为葡萄弹的炮弹,专门杀伤人员,一颗炮弹内装几十上百颗铁弹,炸裂开来钻入人体,景象更是惨不忍睹。
美国内战时期,成为一片废墟的南部城市。

  加特林便有了发明一种和平主义武器的想法。按照他的设想,虽然武器的基本功能是用来杀人,但如果这种武器的威力十分惊人,以至于到了没有人敢轻举妄动的程度,那么也就不会有战争爆发了。也就是要具备“吓阻”战争制造者的功能。
  听起来很有些后来核武器的味道,因为威力过于巨大,美苏冷战五十余年,没人敢去丢一颗,得以保持一种悬崖边的和平。而在当时,最有这方面发展潜力的武器,一个是大炮,一个就是机枪。
  大炮威力不俗,但改进空间不大,难度也不小。机枪则不同,这种刚刚出现的新式武器,有着广阔的前景,难度相对也比较低。事实上,当时齐聚华盛顿的发明家们,大多就是带着五花八门的机枪前来献宝的。
  许多人想到的方案,都是简单的加法,也就是加枪管,从两根到三根再到四五六七根,最多的加到了三四十根。然后用基本雷同的机械装置,摇着手柄,一根枪管一根枪管地将子弹打出去,你摇得快就打得快。也有别具特色的单管机枪,机械装置另有一种设计,虽然也是摇着手柄,但射速和装填都优于多管机枪,但毛病不少,可靠性极低。
  加特林充分吸收了各种枪械的优点,并尽力修正它们的缺点,最后造出来一种有六个枪管,但每个枪管各有机械装置的新式机枪,射速达到了每分钟一百二十发,这在当时可不算低,而且可靠性很高。
  在成功注册专利之后,他便带着自己造出来的样枪,前去政府那儿推销。在出现于林肯总统面前时,他的机枪已经通过成功的试射,给了包括印第安纳州州长在内的许多高官以深刻印象。而林肯总统在观看了试射表演之后,也十分感兴趣,立即下令军方订购十挺试用。
  此后加特林继续改进他的发明,很快又造出来一种射速高达每分钟三百发的版本,并十分期待军方能正式列装。不料军方却传来了坏消息。许多将领都称加特林机枪在战场上的表现极为糟糕,是一种不可靠的武器,拒绝装备。
  无奈之下,加特林只得拿出自己的推销本事,低声下气地去“拜访”那些军界人物,屡屡碰壁之后,颇为恼怒的他,索性将这种武器推销到了海外去。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就对此枪十分感兴趣,并有意采购几十百把挺。不料林肯政府此时又出禁令,鉴于内战正烈,军火属于战略物资,禁止外贸。于是,加特林的机枪成了没人要的东西。
  在林肯总统都不愿意再次接见的情况下,加特林写了大量的信件,继续推销他的机枪。但他写得越多,遭到的怀疑就越多,到后来竟然有人指控他是一个南方的奸细,推销有毛病的武器是为了给北方军队制造麻烦。这大约与他家的大奴隶主背景有些关系。
  讽刺的是,在军方紧紧闭上大门时,却有民间机构对这种武器产生了兴趣。比如当年就已经赫赫有名的《纽约时报》,就在总部大楼中藏了几挺,以备不时之需。因为激进的反奴隶主立场而遭到许多人仇视的这家报社,曾遭到大群暴徒有组织地围攻。情急之下,主编领着几个训练过的枪手,在屋顶架好机枪,居高临下,摆出一副要扫射的架势,结果未发一弹,暴徒就如鸟兽散了。
  这倒算是实践了加特林所设想之“吓阻”战争制造者的功能。不幸的是,这也是仅有的一次。
  用不了多久,这种机枪就将成为列强侵略全球、屠戮弱国百姓的恐怖凶器,完全朝着加特林设想的反方向去了。

全球扩散


  晚清政府从万里之外的英国、德国买来的军事武器中,就有加特林机枪。时间是1874年。
  时任直隶总督李鸿章在一封名为《筹议海防折》的奏章中,谈到了要朝廷采购一种名为“格林连珠炮”的武器:“陆路行仗小炮,则以德国克鹿卜四磅弹后门钢炮、美国格林连珠炮为精捷。臣又各定购数十尊,以备游击要需”。这种“格林连珠炮”其实也就是加特林机枪,看来当时此种武器已经驰名全球了。
  美国内战结束于1865年,而加特林的霉运也随着战争的结束而消散。在战争期间备受歧视与打压的他,终于在1866年得到了军方的正眼相看,他发明的武器成为了美军的制式装备,開始大量生产。
  此时他的合作伙伴是柯尔特公司,这是美国最能造枪的一家军火商,左轮手枪就是其代表产品。这家公司的销售网络也颇为发达,当时就在英国等地开有分部,这对于加特林机枪的扩散无疑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加上战争一结束,美国就取消了武器禁运,加特林机枪外销的障碍也就不存在了。
  欧洲列强林立、战争频繁,军事技术进步神速,所以加特林机枪的对手也不少。但柯尔特公司不愧是这一行的老手,深知既然加特林机枪性能超群,那么最好的推销方式就是与那些竞争对手进行公开较量,以胜负论英雄。
  比较著名的一次较量发生在普鲁士,这个正试图一统德国的新兴势力,对于新式武器有极大的需求,但国内保守势力却很反感怪模怪样的加特林机枪,这与柯尔特公司所售高价不无关系。较量的一方是大约一百名精锐的普鲁士神枪手,用一百支新式的后膛步枪;另一方则是两个人,用一挺加特林机枪,用同样的子弹打击大约八百米外的靶子。较量结果是那一百个神枪手命中率不到30%,而加特林机枪却接近90%。
  两个人一挺机枪,胜过了一百名精兵一百支步枪。奇怪的是,普鲁士却最终并未装备这种威力惊人的武器。此前信誓旦旦要大量采购的法国政府也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因为他们已经开发出了自己的机枪,虽然性能远不及加特林机枪,但在高傲的拿破仑三世看来,“法国人就要用法国枪”。世界第一列强英国倒是颇有兴趣,但提出了一个苛刻的附加条件,那就是不用原装子弹,而要用英国的步枪子弹,于是加特林进行了一番很费精力的改装,等到改好了,英国又决定不要了。   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海外客户,是沙皇俄国。1871年,有感于加特林机枪在一次次较量中的优异表现,正立志于富国强兵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派特使前去美国专程采购加特林机枪,一要就是四百挺,这些机枪后来全数参加了与土耳其的战争。
  此后销路渐渐打开,英德等国也相继开始装备加特林机枪或者山寨版本。而那些饱受列强侵略的国家,也对这种武器产生了兴趣,因为落后挨打的他们,最有可能首先考虑的自强之路,必然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如埃及近代历史上的明君穆罕默德·阿里,在他的自强运动中,就购入了数量不少的加特林机枪,还“开发”出了装在骆驼上的沙漠机动版本,很有创意也很有实战价值。
  至于清政府,除了大量采购之外,还进行了仿制。如李鸿章所创办的金陵机器制造局,就在1884年成功仿制了加特林机枪的最新型号,还结合江南丘陵地带的实际情况配以独轮小推车。北洋水师更是于军舰和炮台上大量装备此枪,在甲午战争中,便有守卫旅顺港的黄金山炮台官兵,用加特林机枪给日军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发明畅销全球,这是每一个发明家都应该感到自豪和高兴的事情,但加特林却越来越懊悔。因为加特林机枪非但未能“吓阻”战争,反而成为了一大战争凶器,在全球制造着越来越多的死亡,这些死亡还往往来自于列强侵略军对被侵略者的屠戮。
  在八国联军侵华时期,便装备了大量的加特林机枪,美国更是编有单独的加特林机枪部队。讽刺的是,清军甚至义和团手中也有不少这种武器,结果就是侵略者在用其大肆屠戮时,也遭到了同样的反击。
  而在非洲,面对那些落后而勇敢的手持长矛的土著,侵略者就可以毫无忌惮地大肆扫射了。
  当时殖民侵略急先锋英国正在谋求建立一个从埃及到南非的“日不落帝国非洲大行省”,不料在南非崛起了一个祖鲁王国。这个王国的文明水平虽然还处于十分原始的阶段,还在用长矛盾牌作战,却无惧于殖民者的火枪大炮,开始了长期的抗战。
  祖鲁的主要优势在于人力资源庞大,顶峰时期有一支四十余万的大军。英军则不然,忙于在全球各地横行霸道的结果,就是能投入到这里的人数必然不多,从未超过两万。但英军享有武器上的极大优势,除了精确度颇高的步枪与射程很远的野战炮外,还有大量的加特林机枪,面对祖鲁人漫山遍野地集体冲锋,只需要不停地装填子弹、摇动手柄,就可以制造一场大屠杀。
  自恃有凶器在手而轻敌的英军,却在最初的战斗中连连失利,因为祖鲁人没有选择大白天来撞枪口,而是趁着夜色来偷袭,一旦近身肉搏起来,高傲的大英帝国的皇家战士就不堪一击了。
  但当英军吃了几次亏后,加强了防御,步步紧逼,祖鲁人的形势就逐渐不妙了起来,在一次决战中,五千余名英军依靠加特林机枪和火炮将两万名祖鲁战士打得大败,伤亡比是1:15,祖鲁人从此一蹶不振,失去了抵抗之力。
  就在加特林机枪已然化身为列强殖民霸权的死亡代言人時,发明他的加特林医生又在做什么呢?他在继续改进他的机枪,不过在得知他的发明非但没有实现他的和平主义理想,而是朝着完全相反的方向猛烈地制造战争和死亡时,他也越来越怀疑,到底是自己错了,还是那些运用他武器的人错了。
  最后他发现,是自己错了。步入晚年之后,他不仅淡出了世人的视线,也从不愿意有人提起他和他发明的杀人武器,甚至还说道:“早知如此,我宁可当年自己发明的是一台除草机。”
  无独有偶,以研发AK-47而闻名世界的“枪王”卡拉什尼科夫也曾表示,他宁愿自己当初发明的是一台除草机。只不过加特林是出于对自己所作所为的忏悔,而卡拉什尼科夫则是因为经济原因——他并未从AK-47中赚到多少钱,除草机似乎还有赚头一些。
  而即将接替加特林的人物,又是另外一种类型,他将发明杀人武器赚取钱财视为理所当然之事,而且他居然还以此“功成名就”了。
  他,就是马克沁。
其他文献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赶在德国之前造出原子弹,美国启动了“曼哈顿工程”。这项工程集中了当时西方国家(除纳粹德国外)最优秀的核科学家,动员了10万多人参加这一工程,历时3年,耗资20亿美元。  除了无与伦比的科学家阵容,这项工程还建了一个小城——橡树岭。1943年2月,在美国田纳西州诺克斯维尔以西30公里处的克林顿小镇,从事核武器试验研究的克林顿实验室破土动工(后改称为橡树岭国家实验室ORNL)。
期刊
对中国人来说,春节是把人的内心情感联系起来的重要纽带。而在物质生活日益繁荣的今天,国人对精神层面“过年”的探索,也许才刚刚开始。  2018年的春节来得很晚,确实有点春天的味道。春节来了,但是人们同时也发现年味越来越淡了。中国几乎所有的地级市都出台了禁止燃放鞭炮的规定,一座座高层住宅中,人们囚禁了自己,邻里之间很少走动。人们对待春联也开始三心二意,很少有人亲自寫春联。小学生或许还在学书法时写春联,
期刊
去年10月10日,我国宁夏引黄古灌区、陕西汉中三堰、福建黄鞠灌溉工程等3处古代水利工程被确认为“世界灌溉遗产”。迄今,我国共有13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水利建设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我国大规模的治水史有四千年之久。中国有文字记载的治水史是关于大禹治水的传说。在长期治理水患的过程中,古代人民依据特定的地理环境和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方式,逐渐形成了一套独具一格的治理技术体系。成都平
期刊
打开《王者荣耀》游戏,开机画面就会提示玩家这是一个虚构的世界。作为一个面向大众的手游作品,《王者荣耀》显然不是要把历史重新讲解一遍,而是对历史进行改编,使之更符合现代人的口味。这类似于《三国演义》之于《三国志》,《大话西游》之于《西游记》。  在所有历史中,《王者荣耀》最为偏爱的,是三国这一段。在三国中,又以蜀地英雄为最。游戏中蜀地英雄人数最多,共有赵云、刘禅、刘备、张飞、诸葛亮、黄忠、关羽7名。
期刊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历史上,曾存在过这样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是日本战俘,却也是我军首个航空学校的飞行教员和技术保障人员。他们以敬业、负责的精神,毫无保留地传授飞行技术和经验,为我军早期航空学校建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也为后来我军空军建设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飞行教员和领导干部。接收日本航空队  中国共产党对航空事业历来十分重视,早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就选派常乾坤、王弼等一些党员到苏联学习航空专业。194
期刊
春联,中国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为主要特点,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几千年来,春联既是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固定科目,也已然成为中华民族独有的一种文化现象,传承至今,经久不衰。桃符:春联的前身  春联,起源于桃符。桃符,又称“桃板”,古人认为桃木是五木之精,能制百鬼。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即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
期刊
玩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百万年前,那些还处于进化之路上的人类先祖,无聊时会把玩手中的石头和树枝,那即是最早的玩具。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玩具也在同步发展,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玩具,而哪一个时代流行哪一种玩具,又与那个时代的大背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此,别小瞧玩具,亦不可瞧不起玩具商,他们的背后代表了一个又一个时代。比如下面这家叫孩之宝的玩具商。美国大兵  孩之宝是一家成立于1923年的美国公司,
期刊
除了吃喝玩乐,古人过年还很讲究礼仪,也就是“规矩”。经过千年的沿袭,这些礼仪成为过年的习惯,逐渐演变为一种习俗。到了当代,很多习俗已经失去现实的意义,但是构成了过年必不可少的“年味儿”。  春节,中华民族最古老、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远古时期就有春节的影子,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朝代,春节有不同的名称和庆祝时间,直到1912年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的同时,为顺应农时,将旧历正
期刊
宋代也分民间租房与官租房,租金因时、因地波动较大。南宋政府减租的政策未落实到地方,竟然还引发了一场刺杀案。  宋代的商业经济得到很大发展,物价也与日俱增,这也包括房价,尤其是如首都汴京等大城市,“重城之中,双阙之下,尺地寸土,与金同价”,房价高得非一般百姓所敢问津,包括一些官员在内的多数在大城市谋生的百姓只能租房子住。  所租房子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民间房东的房子,—种是官府用来出租的公房。  先
期刊
自唐代中期至北宋雕刻《大藏经》时,四川地区是中国唯一连续不间断开凿佛教石窟和摩崖造像的地区,也是佛教经典保存最完整的区域,聚集了大量来自唐代京城的佛教高僧和艺术家,实际上成了中国的佛教中心,而这时正是中国儒释道在思想上最终完成融合并形成新思想的重要阶段。  群英荟萃大慈寺  唐代安史之乱后,出现了藩镇割据状态,地方军阀各自为政。在青藏高原的吐蕃王朝于公元781年占领沙州(敦煌),848年,张议潮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