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梁专项施工技术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ny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案例分析预应力梁施工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模板安装与拆除、锚具安装及预应力筋张拉、节点大样等施工技术要点。
  关键词:预应力梁 施工 节点 内外锚
  Abstract: based on case analysis prestressed girder construction process, key points and difficulties in form installation and removal, anchorage installation and tendons tension and node DaYang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etc.
  Keywords: prestressed girder construction node inside and outside the anchor
  
  
  中图分类号: TU39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
  福州市城市发展展示馆项目为中型展览建筑,位于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东南侧,展厅等级乙级,建筑层数为地下1层、地上4层,总建筑面积约53300㎡,建筑高度23.99m,地面1至2层为城市规划展示区,3至4层为城市历史展示区。本工程在中庭部位大梁采用了有粘结预应力砼结构。
  2工艺原理:
  混凝土结构制作时,在设计确定的预应力筋位置上预留孔洞,预留孔洞的方式及材料有几种:钢管预留孔,波纹管预留孔,塑料管预留孔等。其工艺原理是首先将预留管道铺放和绑扎在模板内的普通钢筋骨架内,将下料制作后的预应力筋穿入预留孔内,然后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张拉强度后,进行预应力筋张拉、锚固,最后对孔道进行灌浆,借助两端锚具对混凝土产生预压应力。
  3工艺流程
  
  4预应力梁施工重难点
  (1)预应力梁的支架应能承受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最大荷载,并应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对张拉端处预留洞口的梁封模时,既要封堵严密,又要牢固,防止漏浆或造成喇叭管后的混凝土不密实,给张拉留下隐患。
  (2)在预应力筋梁的预埋安装制作时,应该保证喇叭管的正确安装。
  (3)混凝土应振捣密实,混凝土振动器绝对不能直接振击波纹管,以防振瘪引起波纹管漏浆,影响张拉和孔道灌浆。
  (4)必须采取有效的封裹措施,切实保证锚垫板处不致漏浆。预应力梁端部锚垫板应安放平整、牢固,其预埋锚垫板孔的中心应与孔道中心线同心,端面与孔道中心线垂直.
  (5)带预应力梁混凝土强度应达设计强度的100%方可进行张拉,正式张拉应有同条件养护试块的试压报告。
  (6)灌浆前应先优化配合比设计,定出合理的外加剂及灌浆材料配合比。
  (7)考虑到预应力筋穿束总是落后于钢筋绑扎,为了保证预应力施工能够及时完成,施工必须充分照顾到预应力施工。
  5后张法施工方法
  5.1模板安装与拆除
  (1)预应力梁的支架应能承受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最大荷载,并应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
  (2)预应力梁两侧侧模板均须在波纹管固定好后方可进行封模安装,在模板打对拉螺栓孔时必须注意预先定出位置,防止将波纹管打穿。
  (3)楼板模板、预应力梁侧模板和非预应力梁模板应在预应力筋张拉前拆除。
  5.2钢筋绑扎
  (1)钢筋骨架绑扎好并垫好混凝土保护层后可在箍筋上弹出波纹管(以管底为准)坐标。
  (2)框架梁应先绑扎钢筋及箍筋,拉筋待预应力筋安装完毕后再进行绑扎。
  (3)绑扎钢筋时,应保证预应力孔道(波纹管)坐标位置的正确,若有矛盾时,应在规范允许或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调整普通钢筋的位置,必要时应与设计人员商量后确定。
  (4)在绑扎柱筋时应考虑波纹管能顺利通过。钢筋交叉问题,施工时可会同有关人员商讨处理。
  (5)绑扎楼面钢筋、安装管线时,不得移动波纹管的位置,不得压瘪波纹管。
  (6)钢筋工程施工结束时应全面检查波纹管并作记录存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7)为保证端部有足够的承载力,预应力梁端部封锚处预留φ8钢筋网。
  5.3波纹管留设及端部安装
  (1)波纹管按设计位置安装固定,其过程如下:
   绑扎框架梁箍筋及梁钢筋→处理梁底保护层→在箍筋上按孔道坐标位置和梁钢筋扎牢→铺设和固定波纹管→安装和固定锚垫板→穿入钢绞线→檢查验收。
  (2)波纹管安装中特别注意预应力筋曲线的最高点、最低点及反弯点等位置标高的准确性。
  (3)先安放框架梁钢筋保护层后,方能开始固定波纹管。波纹管之间可用大一号(3~5mm)的波纹管连接,连接管长为250~300mm,两端应对称均匀旋入,并应用胶带纸封裹接缝。
  (4)波纹管的编束每隔1000mm用铅丝捆牢在焊牢的支架上。
  (5)锚垫板采用焊接补筋与箍筋焊牢。
  (6)必须采取有效的封裹措施,切实保证锚垫板处不致漏浆。
  (7)预应力梁端部锚垫板应安放平整、牢固,其预埋锚垫板孔的中心应与孔道中心线同心,端面与孔道中心线垂直。
  5.4预应力筋穿束
  (1)穿筋前,应检查钢筋(或束)的规格、总长是否符合要求。
  (2)预应力筋待波纹管基本固定后逐根穿入,采用人工前拉后推的办法将钢绞线束穿入孔道。
  (3)穿束后应核对预应力框架梁的预应力配筋,不得穿错。
  (4)张拉端钢绞线应平齐并满足张拉所需的工作长度。
  5.5混凝土浇筑
  (1)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波纹管和锚垫板的位置是否正确,接头处是否牢固、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2)混凝土入模时,应尽量避免波纹管受到过大的冲击,以防波纹管移位和压瘪。
  (3)混凝土应分层振捣,注意振捣密实,尤其在梁的端部及钢筋密集处更应加倍注意。
  (4)混凝土振动器绝对不能直接振击波纹管,以防振瘪引起波纹管漏浆,影响张拉和孔道灌浆。
  (5)及时制作混凝土试块,并按施工规范要求留设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试块,以确定张拉时间。
  (6)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养护,检查和清理孔道、锚垫板及灌浆孔。
  5.6锚具安装及预应力筋张拉
  (1)待混凝土强度应达100%,方可进行预应力筋的张拉,张拉应有同条件养护试块的试压报告,并对各种机具及仪表进行校核和检定。
  (2)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力为1.03×0.7fptk=1341KPa,即:7束张拉力为1313.9KN,8束张拉力为1501.6KN,10束张拉力为1877.0KN。
  (3)安装锚具前必须先把梁端清理干净,先装好锚板,后逐孔装上夹片。
  (4)锚具安装时,锚板应对正,夹板应对紧,且间隙要均匀,不得过重敲打夹片,以免把夹片敲坏。
  (5)安装张拉设备时,千斤顶张拉力的作用线与预应力筋末端的切线重合。
  (6)张拉时,严格控制进油速度,回油应平稳。
  (7)张拉过程中采用张拉力和伸长值双控制,以张拉力为主,测量张拉伸长值作为校核,伸长量误差允许为-6~+6%,如超出范围,应暂停张拉,检查原因并采取措施予以调整后,防可张拉。
  (8)预应力筋张拉时,通过张拉伸长值的校核可以综合反映张拉力是否足够,孔道摩擦损失是否偏大,以及预应力筋是否有异常现象。预应力筋张拉伸长值由专业施工队伍确定。
  (9)预应力筋的实际伸长值, 宜在初应力为张拉控制应力10%左右时开始量测,分级记录。
  5.7孔道灌浆
  (1)预应力筋张拉后应尽早灌浆,一般待预应力筋全部张拉完毕后一次进行灌浆。
  (2)灌浆前一天,应全面检查预应力筋孔道、灌浆孔、排气管等孔道是否畅通,必要时可采用压缩空气清孔,端部锚具处应用高强度水泥浆封裹锚具夹片间的空隙,仅留出灌浆孔或排气管。
  (3)灌浆水泥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42.5Mpa的普通硅酸盐水泥配置的水泥浆,水灰比0.42,为减少水泥结硬时的收缩,保证孔道内水泥浆密实,在水泥浆中需掺加适量的膨胀剂(约为水泥重量的0.005%~0.015%),其膨胀率不大于5%。减水剂采用FDN型高效早强减水剂,膨胀剂采用AEA膨胀剂,具体配合比详见水泥净浆配合比设计报告。灌浆压力宜适中(压力约为0.6MPa),应防止灌浆管接口处炸开,造成水泥浆伤眼。
  (4)灌浆前孔道应灌水洗净,润湿,灌浆应缓慢均匀地进行,不得中断,并应排气通顺,在灌满孔道排出浓水泥浆并封闭排气孔后,宜再继续加压,稍后再封闭灌浆孔。
  (5)灌浆后应及时检查泌水情况并及时进行人工补浆。
  (6)灌浆时应及时制作水泥浆试块。
  (7)灌浆后,外露钢绞线应保留30~50mm,用砂轮切割机切断。切割后,尽早用细石混凝土封裹端头。
  
  6节点大样
  6.1外锚与内锚预应力张拉端大样
  
  
  6.2有粘结固定端大样
  
  7结语
   在施工时,预应力筋的布置和定位直接影响到其受力情况,在混凝土浇注前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将波纹管调整到位后才进行下一工序。混凝土浇注过程中不准下料口对准波纹管下料,波纹管位置要铺设走道板,防止波纹管被踩压走位。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将预应力筋平面布置图输入计算机,并将预应力筋的有关信息(编号、张拉条件、张拉时间、张拉结果等)及时输入计算机,取得了直观的视觉效果,为合理安排工序提供了直观可靠的依据。利用计算机对张拉结果进行计算分析,简便函易行,不易出错,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福州市城市发展展示馆工程施工图纸》
  《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预应力部分
  《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图表示方法及结构详图》06SG429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 5224-2002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高层建筑的迅速发展,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建筑中。在合理的高度和层数的情况下,框架结构能够提供较大的建筑空间,其平面布置灵活,可适合多种工艺与使用功能的要求。但是,在框架结构设计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实际性的问题,以下本文对多层钢筋混凝土在框架结构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展开分析研究,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土木工程;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热点问题  Abstract: alon
期刊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住宅设计应该在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景观环境和室内环境设计的综合创新下共同营造,只有不断深化“以人为本”创造文明居住环境的设计理念,创新营造出居住区及住宅建筑的时代精品。  关键词:建筑住宅设计;特点及对策  Abstract: with the gradual improvement of the people's life quality, residentia
期刊
摘要:“节约能源, 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已经成为建筑节能设计的内在的、本质的考虑。合理使用和节约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使建筑热环境与建筑节能相结合, 做到人类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阐述了住宅建筑节能设计的必要性,探讨了住宅建筑设计的节能措施。  关键词:住宅;建筑设计;节能;措施  Abstract: "to save energy, improve the energy utilizatio
期刊
摘要:民用建筑设计项目管理包括设计阶段的设计师和图纸还有负责整个建筑项目的工程师和在施工阶段的技术等 。其目的就是要对建筑设计项目在质量、 进度、 投资成本进行有效地整合,相互协调以得到最佳优化。本文探讨了民用建筑设计的项目管理。  关键词:民用;建筑设计;项目管理  Abstract: the civil building design project management including
期刊
摘要:准确的市场营销定位是企业制胜的法宝。煤炭企业的市场营销定位,要根据国家宏观经济环境、相关行业环境、企业环境等因素对目标市场进行定位分析,对营销战略进行定位選择。作为煤炭企业对市场营销往往存在推销、销售、卖煤的片面认识,要通过全员全过程的营销培训,让所有员工认识到,市场营销不仅仅是推销,而是包括多项内容的综合学科,从而进行营销创新,提高营销管理水平,来创造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煤炭企业
期刊
摘要:随着城市建筑日趋向地下发展,地下室防水的工程质量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针对地下室渗、漏水,分析具体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保障地下室的正常使用。  关键词:地下室渗漏;现象;原因;对策  Abstract: with the city building is developing to the underground, the project quality of waterpro
期刊
摘要:结合ZY2800/10/23支架在水城煤电集团相关矿井的实际使用情况,在满足“三机配套”相关原则的基础上,对改造后的ZY2800/10/23支架进行了受力分析及理论计算。为以后同类型支架的结构改造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液压支架;三机配套;改造分析  Abstract: combining the ZY2800/10/23 stents in coal mine water grou
期刊
摘要:随着城市化脚步进程的加快,我国建筑业日趋发达,而同时道路工程的建设,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质量管理工作也成了重中之重。然而“重庆綦江彩虹桥”“云南昆禄道路”“浙江防海大堤” “九江长江大堤”……等等质量事故的发生,无不令人感到悚目心惊,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影响国计民生和社会环境的安全。加强道路工程质量管理,对我们每一位在道路作战前线的作战人员来说,是迫在眉捷,刻不容缓的。  关键词:道
期刊
摘要:智能高危监视系统是以当前尖端的图像识别、图形处理技术为根基的自动化实时监控系统。整个系统采用高清专用监视设备和高性能计算单元做硬件平台,通过实时监控铁道线路、分析所采集的图像,快速判断出铁道线路上由落石、山体滑坡或其他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所形成的障碍物,并及时有效的将报警信息传至区段值班室和区域控制中心来实现高智能、全自动实时险情监控。使铁路局、工务段,尤其是工区的监控人员能随时掌握沿线危险地
期刊
摘要:随着建筑施工技术飞速发展,现代建筑中经常涉及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如高层楼房基础、大型设备基础、水利大坝等,其主要特点是体积大,表面小,水泥水化热释放较集中,内部温升较快。当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时,会产生温度裂缝,影响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所以必须从根本上加以分析,来保证施工的质量。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 施工工艺配合比温控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