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针对农机跨区作业中发生、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对策。
关键词 农机服务;跨区作业;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232.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1-0350-01
农机服务产业化是推进农机化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市场有效配置农机资源,在农业生产方式上,形成规模作业,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机利用率和农机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原陶乐县是全区最小的县,人口少,经济落后。1996年,陶乐农机局根据本县联合收割机多,收割时间短的实际,利用我国小麦南北成熟的时差,组织一批收割机(当时以背负式收割机为主)到陕西省收割小麦,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从此拉开了跨区作业的序幕,同时也打造出陶乐县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的品牌工程。现今,由于区划调整,陶乐县划分到平罗县,全县已有联合收割机810台,2007年跨区作业经济收入达1 300万元。为平罗县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同时还带动了周边县市的联合收割机走向市场。
成功的背后也有着许多不容我们忽视的问题。近几年平罗县跨区作业中各类事故约有十几起,有造成人员伤亡的,有作业中被当地农民哄抢欧打的等。因此,为确保平罗县跨区作业的品牌质量,农机部门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管理。
1加大宣传力度
农机部门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农闲组织作业机组人员集中学习,并及时提醒机手在参加跨区作业前检修机车,对新购置的机车要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进行磨合、试运转,以确保作业中的正常运转。其次,组织作业机组人员集中学习,把机械常识作为学习重点。第三,组织机组人员进行经验交流,使他们能在作业中吸取好的经验,克服自身的弱点,农机部门要总结历年的事故教训,加强对机组人员的教育。第四,加强安全教育。安全包含两个方面,即人身安全和机械安全。人身安全是实现经济效益的前提,机械安全则是确保经济效益的基础。也就是说安全是实现效益最大化的前提和基础。农机部门应以事例来教育广大机组成员,作业中应将安全置于首位。第五,组织机组成员学习联合收割机远距离转移的注意事项,到异地作业如何自我保护。远距离转移主要靠汽车、火车运输来完成,在运输中装车后的固定、运输速度、故障物都是要考虑的因素,要避免在运输中造成故障。机组人员到异地作业,时刻要有自我保护意识。第六,加强跨区作业信息服务,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及时无偿的向广大农民机手提供跨区机收作业市场供求信息服务,引导跨区作业机具有序流动。
2为参与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进行网上建档,逐步实现网上管理
我县现有联合收割机810台,每台机车的机组成员3名,每年有2 000余人参加。要组织好这支队伍的出征,农机部门应做到心中有数,目的明确,服务周到,才能确保跨区作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2.1对每台联合收割机及其机组成员进行网上建档
利用网上发布信息,使他们在跨区作业中便于本县及异地农机部门的统一管理,能够在统一、有保障的前提下进行作业。
2.2利用网上资料,加强作业信息沟通
农机部门通过互联网与异地联系,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确保我县的联合收割机能有目的出发、有方向前进、有组织的统一行动,同时也将此作为我县农机部门迎接外地作业机组到我县进行跨区作业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快速、准确的传递信息。
2.3帮助机组分析,选择作业路线
作业路线的选择关系到每个机组能否取得良好效益。农机部门应通过作业市场,及时反馈信息,统一组织作业机组,帮助机组成员分析,选择合理的作业路线。新、老机组应互相搭配,选择出多条合理化作业路线,安排跨区作业,确保整体经济效益。
3跨区作业中的服务工作
在跨区作业中,农机部门的服务工作有着重要意义,既要对本地的跨区作业机组提供服务,确保其利益,又要考虑本地机组到异地参加跨区作业的跟踪服务。我县农机部门几年来一直坚持跟踪服务,为参与跨区作业的机组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以前由于分散参与跨区作业,造成跟踪服务的成本过高,农机部门的人、财、物力有限,个别机组在异地作业时,有了困难得不到援助。现在通过有序、统一的组织,跟踪服务难度降低,跟踪服务队与异地农机部门取得联系,把我县到当地作业的机组“嫁”过去,使机组作业有保障,跟踪服务队能够腾出时间和精力抓大事,解决突出的问题。
4今后的发展方向
通过跨区作业推进农机化事业的发展,形成具有内在动力的发展模式。要以跨区机收为载体,积极推进农机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水平,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机化服务组织和模式。由跨区机收向跨区机耕、机播、机植保,烘干等作业项目发展;由“三夏”主战场向春耕生产、“双抢”、三秋
延伸;由夏季作业向秋季作业发展,在巩固小麦跨区机收规
模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并全面推动水稻跨区作业。
总之,在农机部門的合理组织下,充分调动每个机组的积极性,才能将平罗县的跨区作业这篇文章做好,才能巩固多年打造的品牌工程,从而为平罗县县域经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促进农民增收开拓一条宽广的道路。
关键词 农机服务;跨区作业;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232.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1-0350-01
农机服务产业化是推进农机化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市场有效配置农机资源,在农业生产方式上,形成规模作业,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机利用率和农机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原陶乐县是全区最小的县,人口少,经济落后。1996年,陶乐农机局根据本县联合收割机多,收割时间短的实际,利用我国小麦南北成熟的时差,组织一批收割机(当时以背负式收割机为主)到陕西省收割小麦,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从此拉开了跨区作业的序幕,同时也打造出陶乐县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的品牌工程。现今,由于区划调整,陶乐县划分到平罗县,全县已有联合收割机810台,2007年跨区作业经济收入达1 300万元。为平罗县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同时还带动了周边县市的联合收割机走向市场。
成功的背后也有着许多不容我们忽视的问题。近几年平罗县跨区作业中各类事故约有十几起,有造成人员伤亡的,有作业中被当地农民哄抢欧打的等。因此,为确保平罗县跨区作业的品牌质量,农机部门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管理。
1加大宣传力度
农机部门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农闲组织作业机组人员集中学习,并及时提醒机手在参加跨区作业前检修机车,对新购置的机车要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进行磨合、试运转,以确保作业中的正常运转。其次,组织作业机组人员集中学习,把机械常识作为学习重点。第三,组织机组人员进行经验交流,使他们能在作业中吸取好的经验,克服自身的弱点,农机部门要总结历年的事故教训,加强对机组人员的教育。第四,加强安全教育。安全包含两个方面,即人身安全和机械安全。人身安全是实现经济效益的前提,机械安全则是确保经济效益的基础。也就是说安全是实现效益最大化的前提和基础。农机部门应以事例来教育广大机组成员,作业中应将安全置于首位。第五,组织机组成员学习联合收割机远距离转移的注意事项,到异地作业如何自我保护。远距离转移主要靠汽车、火车运输来完成,在运输中装车后的固定、运输速度、故障物都是要考虑的因素,要避免在运输中造成故障。机组人员到异地作业,时刻要有自我保护意识。第六,加强跨区作业信息服务,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及时无偿的向广大农民机手提供跨区机收作业市场供求信息服务,引导跨区作业机具有序流动。
2为参与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进行网上建档,逐步实现网上管理
我县现有联合收割机810台,每台机车的机组成员3名,每年有2 000余人参加。要组织好这支队伍的出征,农机部门应做到心中有数,目的明确,服务周到,才能确保跨区作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2.1对每台联合收割机及其机组成员进行网上建档
利用网上发布信息,使他们在跨区作业中便于本县及异地农机部门的统一管理,能够在统一、有保障的前提下进行作业。
2.2利用网上资料,加强作业信息沟通
农机部门通过互联网与异地联系,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确保我县的联合收割机能有目的出发、有方向前进、有组织的统一行动,同时也将此作为我县农机部门迎接外地作业机组到我县进行跨区作业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快速、准确的传递信息。
2.3帮助机组分析,选择作业路线
作业路线的选择关系到每个机组能否取得良好效益。农机部门应通过作业市场,及时反馈信息,统一组织作业机组,帮助机组成员分析,选择合理的作业路线。新、老机组应互相搭配,选择出多条合理化作业路线,安排跨区作业,确保整体经济效益。
3跨区作业中的服务工作
在跨区作业中,农机部门的服务工作有着重要意义,既要对本地的跨区作业机组提供服务,确保其利益,又要考虑本地机组到异地参加跨区作业的跟踪服务。我县农机部门几年来一直坚持跟踪服务,为参与跨区作业的机组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以前由于分散参与跨区作业,造成跟踪服务的成本过高,农机部门的人、财、物力有限,个别机组在异地作业时,有了困难得不到援助。现在通过有序、统一的组织,跟踪服务难度降低,跟踪服务队与异地农机部门取得联系,把我县到当地作业的机组“嫁”过去,使机组作业有保障,跟踪服务队能够腾出时间和精力抓大事,解决突出的问题。
4今后的发展方向
通过跨区作业推进农机化事业的发展,形成具有内在动力的发展模式。要以跨区机收为载体,积极推进农机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水平,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机化服务组织和模式。由跨区机收向跨区机耕、机播、机植保,烘干等作业项目发展;由“三夏”主战场向春耕生产、“双抢”、三秋
延伸;由夏季作业向秋季作业发展,在巩固小麦跨区机收规
模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并全面推动水稻跨区作业。
总之,在农机部門的合理组织下,充分调动每个机组的积极性,才能将平罗县的跨区作业这篇文章做好,才能巩固多年打造的品牌工程,从而为平罗县县域经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促进农民增收开拓一条宽广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