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3年3月,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高禹天子岗水库南侧发现了一批汉六朝时期墓葬,其中抢救性考古发掘了一座三国晚西晋初的贵族墓。该墓构筑讲究,前室“四隅券进”式穹隆顶,后室券顶式,前后室间用墓道连接,并于东壁别筑耳室。该墓规格高,规模大,出土随葬品近百件,有生活实用器青瓷胡人骑羊尊、青瓷洗、青瓷鸡首壶、青瓷碗、盘,冥器有青瓷堆塑罐、猪圈、狗圈、鸡笼等。该墓葬的出土文物经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鉴定,有国家一级文物4件,尤以国家一级珍贵文物——“青瓷胡人骑羊尊”弥足珍贵。
该羊尊羊背骑一胡人,堪称动物造型之器皿中的精品。青瓷胡人骑羊尊,腹空,躯体肥壮,呈卧伏状,昂首,张口,竖耳。背附插管,管后骑一胡人,双手前拱。通体施青釉,匀净无瑕,晶莹滋润。羊体身长12厘米,通高10.6厘米。
羊为瑞祥之物
羊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动物之一,华夏民族一直视羊为瑞祥之物,故常被人们用以艺术品的装饰,早在商代就出现了以羊首作为装饰的青铜礼器,如现藏国家博物馆的殷商时期的青铜礼器三羊首铜尊和四羊方尊,至汉代便出现了青铜羊灯。以全羊造型的瓷器羊尊主要出自于早期越州窑产品,但羊背骑人,至今仅发现这一件,当属国内发现的羊形尊类器所仅有。
早在甲骨文中就出现了汉字“羊”,古人造字更是以羊为“美”,为“善”,为“义”。 汉代许慎《说文解字》释“美”字意为:“美,甘也。从羊从大。”小篆“善”从“羊”从“莳”,“羊”于中而“双言”于下,其本义作“吉”解。按羊之本义为“美”之省,因羊之本性温驯和善,素被视为吉祥动物,故含吉祥美善之意;又“二言”乃竞言也,相互道祥和之语为善。故善为“吉”解。
先看“善”字之结构衍绎,古以“羊”“言”合而为“善”,观其意深而感人。按羊草食、性温,于兽类中极为可贵者,在其懂孝道之理;自幼每受母乳,必屈膝跪地吸吮,故谓羊有跪乳之义。又羊温驯可人,其受剪身毛制成裘衣时,毫无抗拒,任人采剪;受挤羊乳时亦无抵抗之意,完全配合;致其殁,全身无一不对人类作献出,此温厚之性灵,可谓纯善至矣。又言语是人与人沟通往来最便捷的桥梁,彼此的好言能化干戈,一言不合的冲突、祸害,古今更不知酿成多少灾害,而“羊”之下的二“言”,正表示言语相互和谐的重要。
西汉人韩婴在其《韩诗外传》中载:“鲁哀公使穿井,得一玉羊,孔子曰:‘水之精为玉,土之精为羊’”。孔子之意是掘土穿井为求水,结果得一玉羊,乃水土之精气化合而成瑞器也。这恐怕是古文献对羊形器皿的最早解释。
《易卦》有“三羊开泰”之语,用以表达岁初人们美好的祝愿,祈求来年平安吉祥。羊者祥也,何谓祥,从祥字从羊便知。自古羊字通“祥”,很多古器物的铭文中“吉祥”多写作“吉羊”,如《汉元嘉马铭》:“宜侯王,大吉羊。”
羊的形象在古代艺术品中的反映,无论是殷商时期的“四羊铜尊”、东汉时期的“百戏吉羊”画像石,还是晋代、南北朝时期青瓷羊形器等,都是华夏民族民对羊这一灵物所融人的情感,亦寄寓了古人对羊的善美、祥瑞、谦德及“义举”等秉性的崇尚之情。
古人常取动物羊形为器皿造型,以祈一方平安,逢凶化吉。如前述四羊方尊,造型优美,工艺精湛,特别是采用圆雕与浮雕相结合的技法,雕铸出繁缛富丽的图案,其肩部浮雕龙头,四角则雕铸出盘角羊头,造型异常生动逼真。四羊方尊是酒器,又是王室重器,其四角装饰的羊头,无疑是期盼四方平安吉祥之意。
六朝时期的青瓷羊尊
东汉中晚期,从原始瓷蹒跚走来的成熟瓷器终于在浙江越州地区成功出现,并在造型艺术方面出现了大批以动物形象为外轮廓或局部装饰的瓷塑制品。三国鼎立后,吴国的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安宁,文化繁荣,在此背景下,越窑制瓷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匠师们集先民铸动物形象器皿的技巧塑造出许多外观优美的像生瓷,羊、熊、狮、虎、鹰、兔、鸡、狗、猪、鸽等动物造型的大量出现,开创了越窑青瓷的崭新风格,并创造出了人与动物结合的青瓷艺术品。
我国目前已发现的六朝青瓷羊尊总数不过六七件,除安吉出土的一件外,其余的都出土于六朝古都南京或其附近的王室贵族墓葬。
1958年南京清凉山三国时期的吴墓出土青瓷羊1件,现藏国家博物馆。该青瓷羊身长30.5厘米,高25厘米,全身施青色釉,光彩晶莹,造型十分优美。羊体作卧伏状,身躯肥壮并饰有多种花纹。羊的双眼圆睁,昂首张口,似在咩咩鸣叫。羊头上有一圆孔,可以插上其他物品。这件青瓷羊的出土,说明了三国时期制瓷业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1974年南京西岗果木场西晋墓出土1件青瓷羊尊,羊身长26厘米,高19.5厘米,造型与清凉山三国时期的吴墓出土的青瓷羊基本相似,现藏南京博物馆。
1976年江苏省镇江市象山园艺场东晋墓出土1件青瓷羊形烛台,现藏镇江市博物馆。此烛台羊身长17厘米,高14.7厘米,羊作昂首跽伏状,羊角后弯且缠着双耳,满施润厚的青绿色釉,别具匠心的是褐斑彩巧施于双目,神情中透出几分惊奇,而微张的口作吐舌状,仿佛咩咩有声,静中寓动,使瓷羊平添了生气。
六朝古都南京,先后发现并发掘了数百座三国、东晋、南朝时期的墓葬,然而墓主陪葬青瓷羊尊的仅见四五座。即使是当时烧制青瓷羊形器的越窑所在地上虞、慈溪等地的墓葬考古也从未发现过青瓷羊尊,而只是在窑址堆积中零星地见到过一些羊形瓷器碎片而已。这一现象证明了当时越窑的精工巧匠们烧制的青瓷羊尊并非一般寻常百姓所能享有,而为专贡朝廷烧制。
安吉为三国东吴名将一故鄣朱然的故里。朱然及朱然之父朱治和朱然之子朱纪,父子三代均为东吴重臣。这件越窑青瓷胡人骑羊尊,即出土于三国时期规格最高的“四隅券进”式穹隆顶结构的墓室内。当时的葬制规定,非王室贵族不得营建“四隅券进”式穹隆顶结构的墓室。据此推断,该青瓷胡人骑羊尊,当为故鄣(安吉)朱然,或其父朱治或其子朱纪时任三国东吴重臣之珍藏。
三国、西晋时期,越窑青瓷中人与动物结合的造型有两种,除了与羊结合外,还有与狮结合的。狮为百兽之王,威猛而剽悍,故这种器物具有辟邪的性质,那么,羊形器的含义则是祈求吉祥了。
名士气韵六朝风范
羊历来招人喜爱,很多民族都用羊作为体育娱乐及婚庆等活动的吉祥物,甚至作为图腾崇拜。
魏晋六朝时期,社会意识形态崇尚秀骨清像的审美理念。该羊尊,羊背骑人,羊人浑然一体,艺术夸张淋漓尽致。羊,性情温顺;人,神情飘逸,虔诚作礼,颇具名士气韵,六朝风范。更重要的是藉由外在的造型而体现内在所散发出的气质,展现佛像般禅定慈悯静寂的内在精神韵致,正是魏晋社会审美情趣风行的体现。另外,汉末以来,西域滨海地区的胡人通过海路纷纷来到东南沿海地区,他们既是佛教的信奉者,又是佛教的载体,汉地的佛教因此而广泛流行。所以,胡人骑羊尊还象征着汉文化与西域文化的融合。
总之,无论从古人造字释义、先贤视物解惑、王族祭礼祀奉诸方面分析,三国胡人骑羊尊所表达的善美、吉祥之意,正是此器所蕴含的特殊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之所在。
今天我们观赏着这件三国青瓷胡人骑羊尊,仍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它仿佛以流动着的生命,向人们默默启示善美、祥瑞、谦德及“义举”等秉性,折射出平安、吉祥、和谐的现实美景。
该羊尊羊背骑一胡人,堪称动物造型之器皿中的精品。青瓷胡人骑羊尊,腹空,躯体肥壮,呈卧伏状,昂首,张口,竖耳。背附插管,管后骑一胡人,双手前拱。通体施青釉,匀净无瑕,晶莹滋润。羊体身长12厘米,通高10.6厘米。
羊为瑞祥之物
羊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动物之一,华夏民族一直视羊为瑞祥之物,故常被人们用以艺术品的装饰,早在商代就出现了以羊首作为装饰的青铜礼器,如现藏国家博物馆的殷商时期的青铜礼器三羊首铜尊和四羊方尊,至汉代便出现了青铜羊灯。以全羊造型的瓷器羊尊主要出自于早期越州窑产品,但羊背骑人,至今仅发现这一件,当属国内发现的羊形尊类器所仅有。
早在甲骨文中就出现了汉字“羊”,古人造字更是以羊为“美”,为“善”,为“义”。 汉代许慎《说文解字》释“美”字意为:“美,甘也。从羊从大。”小篆“善”从“羊”从“莳”,“羊”于中而“双言”于下,其本义作“吉”解。按羊之本义为“美”之省,因羊之本性温驯和善,素被视为吉祥动物,故含吉祥美善之意;又“二言”乃竞言也,相互道祥和之语为善。故善为“吉”解。
先看“善”字之结构衍绎,古以“羊”“言”合而为“善”,观其意深而感人。按羊草食、性温,于兽类中极为可贵者,在其懂孝道之理;自幼每受母乳,必屈膝跪地吸吮,故谓羊有跪乳之义。又羊温驯可人,其受剪身毛制成裘衣时,毫无抗拒,任人采剪;受挤羊乳时亦无抵抗之意,完全配合;致其殁,全身无一不对人类作献出,此温厚之性灵,可谓纯善至矣。又言语是人与人沟通往来最便捷的桥梁,彼此的好言能化干戈,一言不合的冲突、祸害,古今更不知酿成多少灾害,而“羊”之下的二“言”,正表示言语相互和谐的重要。
西汉人韩婴在其《韩诗外传》中载:“鲁哀公使穿井,得一玉羊,孔子曰:‘水之精为玉,土之精为羊’”。孔子之意是掘土穿井为求水,结果得一玉羊,乃水土之精气化合而成瑞器也。这恐怕是古文献对羊形器皿的最早解释。
《易卦》有“三羊开泰”之语,用以表达岁初人们美好的祝愿,祈求来年平安吉祥。羊者祥也,何谓祥,从祥字从羊便知。自古羊字通“祥”,很多古器物的铭文中“吉祥”多写作“吉羊”,如《汉元嘉马铭》:“宜侯王,大吉羊。”
羊的形象在古代艺术品中的反映,无论是殷商时期的“四羊铜尊”、东汉时期的“百戏吉羊”画像石,还是晋代、南北朝时期青瓷羊形器等,都是华夏民族民对羊这一灵物所融人的情感,亦寄寓了古人对羊的善美、祥瑞、谦德及“义举”等秉性的崇尚之情。
古人常取动物羊形为器皿造型,以祈一方平安,逢凶化吉。如前述四羊方尊,造型优美,工艺精湛,特别是采用圆雕与浮雕相结合的技法,雕铸出繁缛富丽的图案,其肩部浮雕龙头,四角则雕铸出盘角羊头,造型异常生动逼真。四羊方尊是酒器,又是王室重器,其四角装饰的羊头,无疑是期盼四方平安吉祥之意。
六朝时期的青瓷羊尊
东汉中晚期,从原始瓷蹒跚走来的成熟瓷器终于在浙江越州地区成功出现,并在造型艺术方面出现了大批以动物形象为外轮廓或局部装饰的瓷塑制品。三国鼎立后,吴国的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安宁,文化繁荣,在此背景下,越窑制瓷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匠师们集先民铸动物形象器皿的技巧塑造出许多外观优美的像生瓷,羊、熊、狮、虎、鹰、兔、鸡、狗、猪、鸽等动物造型的大量出现,开创了越窑青瓷的崭新风格,并创造出了人与动物结合的青瓷艺术品。
我国目前已发现的六朝青瓷羊尊总数不过六七件,除安吉出土的一件外,其余的都出土于六朝古都南京或其附近的王室贵族墓葬。
1958年南京清凉山三国时期的吴墓出土青瓷羊1件,现藏国家博物馆。该青瓷羊身长30.5厘米,高25厘米,全身施青色釉,光彩晶莹,造型十分优美。羊体作卧伏状,身躯肥壮并饰有多种花纹。羊的双眼圆睁,昂首张口,似在咩咩鸣叫。羊头上有一圆孔,可以插上其他物品。这件青瓷羊的出土,说明了三国时期制瓷业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1974年南京西岗果木场西晋墓出土1件青瓷羊尊,羊身长26厘米,高19.5厘米,造型与清凉山三国时期的吴墓出土的青瓷羊基本相似,现藏南京博物馆。
1976年江苏省镇江市象山园艺场东晋墓出土1件青瓷羊形烛台,现藏镇江市博物馆。此烛台羊身长17厘米,高14.7厘米,羊作昂首跽伏状,羊角后弯且缠着双耳,满施润厚的青绿色釉,别具匠心的是褐斑彩巧施于双目,神情中透出几分惊奇,而微张的口作吐舌状,仿佛咩咩有声,静中寓动,使瓷羊平添了生气。
六朝古都南京,先后发现并发掘了数百座三国、东晋、南朝时期的墓葬,然而墓主陪葬青瓷羊尊的仅见四五座。即使是当时烧制青瓷羊形器的越窑所在地上虞、慈溪等地的墓葬考古也从未发现过青瓷羊尊,而只是在窑址堆积中零星地见到过一些羊形瓷器碎片而已。这一现象证明了当时越窑的精工巧匠们烧制的青瓷羊尊并非一般寻常百姓所能享有,而为专贡朝廷烧制。
安吉为三国东吴名将一故鄣朱然的故里。朱然及朱然之父朱治和朱然之子朱纪,父子三代均为东吴重臣。这件越窑青瓷胡人骑羊尊,即出土于三国时期规格最高的“四隅券进”式穹隆顶结构的墓室内。当时的葬制规定,非王室贵族不得营建“四隅券进”式穹隆顶结构的墓室。据此推断,该青瓷胡人骑羊尊,当为故鄣(安吉)朱然,或其父朱治或其子朱纪时任三国东吴重臣之珍藏。
三国、西晋时期,越窑青瓷中人与动物结合的造型有两种,除了与羊结合外,还有与狮结合的。狮为百兽之王,威猛而剽悍,故这种器物具有辟邪的性质,那么,羊形器的含义则是祈求吉祥了。
名士气韵六朝风范
羊历来招人喜爱,很多民族都用羊作为体育娱乐及婚庆等活动的吉祥物,甚至作为图腾崇拜。
魏晋六朝时期,社会意识形态崇尚秀骨清像的审美理念。该羊尊,羊背骑人,羊人浑然一体,艺术夸张淋漓尽致。羊,性情温顺;人,神情飘逸,虔诚作礼,颇具名士气韵,六朝风范。更重要的是藉由外在的造型而体现内在所散发出的气质,展现佛像般禅定慈悯静寂的内在精神韵致,正是魏晋社会审美情趣风行的体现。另外,汉末以来,西域滨海地区的胡人通过海路纷纷来到东南沿海地区,他们既是佛教的信奉者,又是佛教的载体,汉地的佛教因此而广泛流行。所以,胡人骑羊尊还象征着汉文化与西域文化的融合。
总之,无论从古人造字释义、先贤视物解惑、王族祭礼祀奉诸方面分析,三国胡人骑羊尊所表达的善美、吉祥之意,正是此器所蕴含的特殊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之所在。
今天我们观赏着这件三国青瓷胡人骑羊尊,仍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它仿佛以流动着的生命,向人们默默启示善美、祥瑞、谦德及“义举”等秉性,折射出平安、吉祥、和谐的现实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