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重点探讨了麦秆画艺术教育在农村小学的可行性教学,从麦秆画教学的背景、制作麦秆画的操作程序、实践制作麦秆画中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和麦秆画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这几个方面来探讨麦秆画艺术教育在农村小学的可行性教学。
关键词:麦秆画;艺术教育;农村小学;教学原则
一、麦秆画的简介
麦秆画是民间纯手工艺技术,它充分利用天然麦秆的自然光泽和材质,表现天地风雨、花鸟虫鱼、人物风景、花卉动物等,栩栩如生,巧夺天工。其一幅作品的完成要经历割、漂、刮、碾、烫、熏等多道工序,制作精细而繁琐,过程漫长而艰辛,对制作者的耐心、毅力以及审美能力等都是一种考验。正因为我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坚毅的品质,才造就了麦秆画这不可多得的艺术精粹。因其出色的工艺价值和表现技巧,文化部将其正式誉为麦秆画。
二、麦秆画的制作背景
1.取材方便
我们学校位于南漳县东巩镇一个大山里,山区里小麦种植面积广泛,孩子们取材方面不需金钱成本,等到小麦成熟时,孩子们在家人的带领下去麦田里收割小麦,既帮家人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又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还让孩子们体会到了父母亲的艰辛和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最后还教导孩子们学会了勤俭节约的美好品德。
2.与学校校园文化主题“勤”文化相结合
麦秆画的制作与孩子们的勤劳是分不开的。在制作麦秆画之前,我们首先要把准备工作提前做好。比如,去麦田里采集一些优质的麦秆回来,然后剥去麦秆上的麦衣,剪去麦节,挑选色泽一致、粗细均匀的优质可用的麦管,然后按照麦管的长度进行分类,分开晾晒,晒干后,就把麦管分别进行储存,以备用之。这是准备工作的第一步。
然后我们进行准备工作的第二步,就是把我们储存好的麦管进行细化处理,把它们制作成麦片纸。我们是这样进行的:第一,一般把麦管用90℃的水浸泡2到3个小时(浸泡时间可以根据麦秆品质的好坏来控制),然后让孩子们分工合作,把孩子们分成四个小组,一小组成员用小刀把麦管剖开,二小组成员把剖开的麦管先压成麦秆片,然后进行熨烫,使麦秆片平整,不易变形。三小组成员把熨烫好的麦秆片进行刮平刮薄,也就是所谓的刮料。四小组成员把刮好的麦秆片进行粘贴,就是把一条条的麦秆片粘贴在一张张的纸上,让它们成为“纸板”。最后二小组成员把“纸板”正反两面进行熨烫,烫干“纸板”上的水分。
这时准备工作才算是做好了,这些准备工作与孩子们的勤劳、细心、认真还有孩子们的团结协作是分不开的。
三、麦秆画在实践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完成制作一幅麦秆画,从理论知识上讲孩子们掌握起来很简单,没有一点难度,但当孩子们和我一起在实践操作中制作完成一幅麦秆画作品时,就体会到了实践操作比理论知识的学习要困难得多。下面我就说说在实践操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处理问题的方法。
第一,在刮麦秆片时,很多孩子都会把麦秆片刮破、刮出来的麦秆片厚度不均匀甚至是一条麦秆片刮出来厚度都不均匀。
当出现上面的问题时,我在实践探索中是这样给孩子们讲的:(1)握刀的方法不正确;(2)刮料时用的力度不均匀;(3)刮料时左右两边刮的次数不一致。
解决方法:示范正确的握刀方法,即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握住刀片的前端,刀口平放在麦秆片内芯面上,且刀口与麦秆片内芯面呈平行,然后用力均匀分别在麦秆片内芯面的左边和右边分别刮上10至15下,这样麦秆片就不会出现刮破和厚度不均匀的情况。
第二,在麦秆片或“麦秆纸板”描图时,容易出现走样走线,那么在走样走线的情况下,剪下来的分解图就不能用了,既浪费了材料,浪费了时间,又浪费了人力。
解决方法:在“麦秆纸板”上描图时,可用透明胶带或小夹子把设计的图纸固定在“麦秆纸板”上;直接在麦秆片上描图时,左手用力把图纸按在麦秆片上,然后小心仔细地描图。这样就不会走样走线,剪刻分解图时就不会浪费材料了。
第三,剪刻时剪刻下来的分解图出现走样,失去了纯正,变了形或剪口粗糙。
解决方法:用剪刀或者刻刀剪刻分解图时,用力要均匀,线条自然,控制好操剪的速度,操剪速度尽量要一致,中间不要停顿。
第四,当孩子们把所有的分解图都剪刻下来进行粘贴时,孩子们会把一些分解图粘贴错位了,或者是由于分解图太多,最后找不到所要粘贴的一些分解图。
解决方法:让孩子们在剪刻分解图时,每剪刻一个分解图就在它的背面编上序号,然后在设计图纸相对应的位置上也编上对应的序号,这样粘贴时,序号对应就不会粘贴错位了。
总之,对小学生进行麦秆画的教学,不但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协调能力,同时小学生耐心细致、有序的习惯也会得到锻炼与培养,也让小学生学会了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挖掘身边可以再利用的物资,改造和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我们要用睿智的眼光与孩子们一起去观察、去思考、去想象、去创作,和孩子们一起领略它的无限魅力。让我们共同来探讨麦秆画艺术教育在农村小学的可行性教学。
参考文献:
徐方镇.浦江麦秆剪贴[M].浙江摄影出版社,2004.
关键词:麦秆画;艺术教育;农村小学;教学原则
一、麦秆画的简介
麦秆画是民间纯手工艺技术,它充分利用天然麦秆的自然光泽和材质,表现天地风雨、花鸟虫鱼、人物风景、花卉动物等,栩栩如生,巧夺天工。其一幅作品的完成要经历割、漂、刮、碾、烫、熏等多道工序,制作精细而繁琐,过程漫长而艰辛,对制作者的耐心、毅力以及审美能力等都是一种考验。正因为我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坚毅的品质,才造就了麦秆画这不可多得的艺术精粹。因其出色的工艺价值和表现技巧,文化部将其正式誉为麦秆画。
二、麦秆画的制作背景
1.取材方便
我们学校位于南漳县东巩镇一个大山里,山区里小麦种植面积广泛,孩子们取材方面不需金钱成本,等到小麦成熟时,孩子们在家人的带领下去麦田里收割小麦,既帮家人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又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还让孩子们体会到了父母亲的艰辛和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最后还教导孩子们学会了勤俭节约的美好品德。
2.与学校校园文化主题“勤”文化相结合
麦秆画的制作与孩子们的勤劳是分不开的。在制作麦秆画之前,我们首先要把准备工作提前做好。比如,去麦田里采集一些优质的麦秆回来,然后剥去麦秆上的麦衣,剪去麦节,挑选色泽一致、粗细均匀的优质可用的麦管,然后按照麦管的长度进行分类,分开晾晒,晒干后,就把麦管分别进行储存,以备用之。这是准备工作的第一步。
然后我们进行准备工作的第二步,就是把我们储存好的麦管进行细化处理,把它们制作成麦片纸。我们是这样进行的:第一,一般把麦管用90℃的水浸泡2到3个小时(浸泡时间可以根据麦秆品质的好坏来控制),然后让孩子们分工合作,把孩子们分成四个小组,一小组成员用小刀把麦管剖开,二小组成员把剖开的麦管先压成麦秆片,然后进行熨烫,使麦秆片平整,不易变形。三小组成员把熨烫好的麦秆片进行刮平刮薄,也就是所谓的刮料。四小组成员把刮好的麦秆片进行粘贴,就是把一条条的麦秆片粘贴在一张张的纸上,让它们成为“纸板”。最后二小组成员把“纸板”正反两面进行熨烫,烫干“纸板”上的水分。
这时准备工作才算是做好了,这些准备工作与孩子们的勤劳、细心、认真还有孩子们的团结协作是分不开的。
三、麦秆画在实践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完成制作一幅麦秆画,从理论知识上讲孩子们掌握起来很简单,没有一点难度,但当孩子们和我一起在实践操作中制作完成一幅麦秆画作品时,就体会到了实践操作比理论知识的学习要困难得多。下面我就说说在实践操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处理问题的方法。
第一,在刮麦秆片时,很多孩子都会把麦秆片刮破、刮出来的麦秆片厚度不均匀甚至是一条麦秆片刮出来厚度都不均匀。
当出现上面的问题时,我在实践探索中是这样给孩子们讲的:(1)握刀的方法不正确;(2)刮料时用的力度不均匀;(3)刮料时左右两边刮的次数不一致。
解决方法:示范正确的握刀方法,即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握住刀片的前端,刀口平放在麦秆片内芯面上,且刀口与麦秆片内芯面呈平行,然后用力均匀分别在麦秆片内芯面的左边和右边分别刮上10至15下,这样麦秆片就不会出现刮破和厚度不均匀的情况。
第二,在麦秆片或“麦秆纸板”描图时,容易出现走样走线,那么在走样走线的情况下,剪下来的分解图就不能用了,既浪费了材料,浪费了时间,又浪费了人力。
解决方法:在“麦秆纸板”上描图时,可用透明胶带或小夹子把设计的图纸固定在“麦秆纸板”上;直接在麦秆片上描图时,左手用力把图纸按在麦秆片上,然后小心仔细地描图。这样就不会走样走线,剪刻分解图时就不会浪费材料了。
第三,剪刻时剪刻下来的分解图出现走样,失去了纯正,变了形或剪口粗糙。
解决方法:用剪刀或者刻刀剪刻分解图时,用力要均匀,线条自然,控制好操剪的速度,操剪速度尽量要一致,中间不要停顿。
第四,当孩子们把所有的分解图都剪刻下来进行粘贴时,孩子们会把一些分解图粘贴错位了,或者是由于分解图太多,最后找不到所要粘贴的一些分解图。
解决方法:让孩子们在剪刻分解图时,每剪刻一个分解图就在它的背面编上序号,然后在设计图纸相对应的位置上也编上对应的序号,这样粘贴时,序号对应就不会粘贴错位了。
总之,对小学生进行麦秆画的教学,不但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协调能力,同时小学生耐心细致、有序的习惯也会得到锻炼与培养,也让小学生学会了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挖掘身边可以再利用的物资,改造和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我们要用睿智的眼光与孩子们一起去观察、去思考、去想象、去创作,和孩子们一起领略它的无限魅力。让我们共同来探讨麦秆画艺术教育在农村小学的可行性教学。
参考文献:
徐方镇.浦江麦秆剪贴[M].浙江摄影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