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在整个社会经济中的重要性,并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及融资理论,指出:建立中小金融机构体系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有效路径之一,并提出了建立中小金融机构体系的初步建议,以期望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中小金融机构体系;中小企业;融资
一、中小企业特点及发展现状
1、中小企业特点
中小企业市场的服务对象为高成长阶段的企业,这决定了中小企业市场的波动要比较剧烈,尤其在中小企业成立初期,由于市场规模较小、发展时间较短,大幅波动在所难免。我国中小企业公司大多有着共同的特点:一是中小企业由于家族化的原因,财产组织形式复杂,因而普遍没有建立比较健全的组织机构、协调的结构关系和明确的权债关系。二是企业规模和管理水平不同步,中小企业扩大规模本无不妥之处。可是,在扩大规模的同时,企业并没有把管理水平跟上去,再加上有些企业在没有切实做好原先主打产业的基础上盲目多元化经营,因为中小企业公司的规模比较小,经营比较灵活,企业规模就出现问题。三是规划企业规模和战略规划不同步,有很多中小企业在注重扩大规模的同时并没有一套与之相匹配的战略。所以,中小企业对经济周期、法律法规、财政税收政策、货币政策等外在因素的影响更为敏感。
2、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在市场机制及政府推动的双重作用下,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创建和谐社会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发展现状如下:
(1)中小企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据国家发改委统计:截止到截至2011年底,全国工商登记实有企业1253.1万户,个体工商户3756.5万户,其中中小微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7%。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上缴税收约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3%,生产的商品约占社会销售额的60%,商品进出口额约占国家进出口总额60%左右。
(2)中小企业成为扩大就业的主渠道。中小企业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国有企业下岗人员80%在中小企业实现了再就业,农民工相当大一部分在中小企业就业,中小企业也开始成为一些高校毕业生和复转军人就业的重要渠道。
(3)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目前,经认定的省市区级以上的企业技术中心,近70%是中小企业建立的。我国66%的发明专利、82%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在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80%以上是民营科技企业,其科技成果也占80%以上。
(4)中小企业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不少中小企业已经从早期的初级加工、建筑、运输、传统商贸等领域,向基础设施、机电制造、新兴服务、高新技术等领域拓展,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一大批中小企业从技术落后、资源利用低、能源消耗高的领域逐步退出,越来越多的地区中小企业形成了产业集群,推动了结构调整和优化。
(5)中小企业融资难度持续加大。在多年物价上涨的累积效应和多种因素叠加的影响下,中小企业企业成本价格大幅上升,以工业为例,2011年中小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31.2%,其中小型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增长了37.6%,中小企业融资难没有得到明显缓解,今年一季度仅有8.6%的有银行借款需求的小型微型企业能够从银行获得全部借款,比去年又下降1个百分点。
二、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理论
1、企业融资的含义
企业融资是社会融资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指企业作为资金需求方而进行的资金融通活动。广义来讲,是货币资金的融通。从狭义上讲,是一个企业的资金筹集的行为与过程。本文对融资进行的研究指的是狭义融资。
2、企业融资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企业融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按照融资过程中资金来源的方向不同,可以把融资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种形式。内源融资(internal financing),是指筹资单位不依赖外界而挖掘单位内部潜力,在本单位内部筹集所需资金的活动。内源融资的融资成本较低且不会减少企业的现金流,因为所筹资金主要来自企业自身的储蓄和某些暂时闲置的可用来周转的资金,具体包括折旧准备及其他可节省的非现金费用、保留盈余、出售固定资产和移用流动资金四项。外源融资(external financing),是企业通过的一定方式从企业外部融入所需的资金,是企业吸收其他经济实体的资金盈余,使之转化为自己的投资的过程。根据筹资涉及到的工具和中介不同,又可分为:银行借款、债券筹资、股票筹资和其他方式的融资。(2)按照资金是否经过中介机构,可以把融资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前者,资金的需求者和供给者直接发生信用关系;后者,则是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来实现资金在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流动。常见的直接融资有企业内部集资、发行企业债券、合资合作经营等;间接融资主要包括银行借贷、票据贴现、贸易融资、项目融资等。(3)根据融资过程中是否涉及企业所有权的转让,可以分为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股权融资,是指融资者通过有偿出让部分企业所有权的方式来实现融资的行为。债权融资,是指企业通过从外界借钱的方式进行融资。与股权融资不同的是接受债权融资的企业不需要对外出让企业的所有权,但对于所筹资金,需要到期还本付息。作为投资者,虽然无权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但是在企业进行破产清算的时候,债权人拥有优先于股权人参与分配企业的剩余财产。
3、企业融资的渠道和方式
企业的融资渠道,是指企业筹集资本的通道与来源方向;企业的融资方式,则是企业为筹得资本而采取的具体手段。目前常见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有:(1)内源融资,主要包括:创业者自筹、留存收益、其他方式。(2)直接融資,具体方式有:股票融资、债券融资、股票与债券结合融资、赊购融资、商业票据融融资、预收货款融资等。(3)间接融资,方式有:短期借款、票据贴现、抵押担保融资、应收帐款融资、长期银行信用融资。(4)其他融资方式,主要包括:风险融资、政府基金、财政融资、民间融资、典当租赁等。 三、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国际比较
不同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不尽相同,任何国家的企业,其融资方式的选择都是在特定的市场环境下进行的,从而具有一定的共性,即大多数企业是以某种融资方式为主的。在不同的市场经济模式之上,不同发达国家建立了不同的企业融资模式。
(1)英美式的市场经济——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
这种市场经济的特征是:以个人主义者学位基础;注重产权制约;靠法治解决争端;劳动力流动性大;企业以短期盈利为目标,资金主要来源与自我积累和直接投资;银行以利润为准则,一般不与客户企业共命运;股市作用大;收入分分配差距较大。
(2)日本式的市场经济——社团市场经济
以日本式的“从教”哲学为基础;大企业间交叉持股;产权制约作用较弱;注重人际关系解决争端;银行在经济和企业经营中起重要作用;职工对企业归属感强,大部分实行终身雇佣制;股市作用较小;收入分配差距小。
(3)德国式的市场经济——社会市场经济
这种市场经济的特征是:注重社会“秩序”:企业设有监事会和管理董事会;职工退休金多在本企业投资并实行再保险,实行职工参与决定制度;实行全能银行制度,银行即使企业的贷款者,又是投资者,还是其他投资者的受托投资人;直接融资作用较弱;企业经营的眼光较长远,银行与企业的关系比较稳固;强调收入分配的公正性和社会福利化。
三、中小金融机构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比较优势
美国学者将中小企业的贷款成本分为两部分,一是信息成本,二是决策成本。本文认为:中小金融机构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具有“信息成本”和“决策成本”方面的优势。
所谓信息成本,是指收集中小企业信息以及对其做出信用评估的成本。再具体划分信息成本则包括标准信息成本与非标准信息成本。标准信息成本,是指获取企业标准化财务报表信息的成本,也称为“硬信息”成本。非标准信息成本,是指从企业经销渠道、所在地区、主要客户、差旅费规模、主要业务等非标准途径获取信息的成本,这类信息成本称为“软信息”成本。由于中小企业缺乏规范透明的财务信息,因此对其评估信用时,主要是对其“软信息”进行评估。理论上对于“软信息”生产成本的决定,主要取决于金融机构与企业直接接触的便利程度。因此,本地中小金融机构与本地中小企业之间具有信息对称的优势,融资的信息成本较低。
所谓决策成本,即金融机构内部组织结构的差异,可能影响其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成本。比如在一定的区域市场内,存在两家当地金融机构,一家属于银行的分支机构,另一家属于独立的银行。对大银行的当地分支机构而言,由于其决策权的有限性,需要在银行内部的不同层级之间传递关于中小企业的“软信息”。由于“软信息”的非标准性,故其传递成本较高,这必然产生了较高的决策代理成本。相反,对于一家独立的当地金融机构来说,则不存在决策代理成本。因此,从理论上来看,由本地独立的中小金融机构向本地的中小企业融资,具有节约交易成本(信息成本和决策成本)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胡竹枝:中国中小企业融资、供求、效率与机制 [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
[2] 阮永松:民营经济与社会和谐[J].现代工商,2009(3)
[3] 王立国:民间金融法律規制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
[4] 侃哲:民间资本的出路和希望[J].改革与开放,2010(3)
关键词:中小金融机构体系;中小企业;融资
一、中小企业特点及发展现状
1、中小企业特点
中小企业市场的服务对象为高成长阶段的企业,这决定了中小企业市场的波动要比较剧烈,尤其在中小企业成立初期,由于市场规模较小、发展时间较短,大幅波动在所难免。我国中小企业公司大多有着共同的特点:一是中小企业由于家族化的原因,财产组织形式复杂,因而普遍没有建立比较健全的组织机构、协调的结构关系和明确的权债关系。二是企业规模和管理水平不同步,中小企业扩大规模本无不妥之处。可是,在扩大规模的同时,企业并没有把管理水平跟上去,再加上有些企业在没有切实做好原先主打产业的基础上盲目多元化经营,因为中小企业公司的规模比较小,经营比较灵活,企业规模就出现问题。三是规划企业规模和战略规划不同步,有很多中小企业在注重扩大规模的同时并没有一套与之相匹配的战略。所以,中小企业对经济周期、法律法规、财政税收政策、货币政策等外在因素的影响更为敏感。
2、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在市场机制及政府推动的双重作用下,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创建和谐社会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发展现状如下:
(1)中小企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据国家发改委统计:截止到截至2011年底,全国工商登记实有企业1253.1万户,个体工商户3756.5万户,其中中小微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7%。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上缴税收约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3%,生产的商品约占社会销售额的60%,商品进出口额约占国家进出口总额60%左右。
(2)中小企业成为扩大就业的主渠道。中小企业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国有企业下岗人员80%在中小企业实现了再就业,农民工相当大一部分在中小企业就业,中小企业也开始成为一些高校毕业生和复转军人就业的重要渠道。
(3)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目前,经认定的省市区级以上的企业技术中心,近70%是中小企业建立的。我国66%的发明专利、82%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在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80%以上是民营科技企业,其科技成果也占80%以上。
(4)中小企业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不少中小企业已经从早期的初级加工、建筑、运输、传统商贸等领域,向基础设施、机电制造、新兴服务、高新技术等领域拓展,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一大批中小企业从技术落后、资源利用低、能源消耗高的领域逐步退出,越来越多的地区中小企业形成了产业集群,推动了结构调整和优化。
(5)中小企业融资难度持续加大。在多年物价上涨的累积效应和多种因素叠加的影响下,中小企业企业成本价格大幅上升,以工业为例,2011年中小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31.2%,其中小型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增长了37.6%,中小企业融资难没有得到明显缓解,今年一季度仅有8.6%的有银行借款需求的小型微型企业能够从银行获得全部借款,比去年又下降1个百分点。
二、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理论
1、企业融资的含义
企业融资是社会融资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指企业作为资金需求方而进行的资金融通活动。广义来讲,是货币资金的融通。从狭义上讲,是一个企业的资金筹集的行为与过程。本文对融资进行的研究指的是狭义融资。
2、企业融资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企业融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按照融资过程中资金来源的方向不同,可以把融资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种形式。内源融资(internal financing),是指筹资单位不依赖外界而挖掘单位内部潜力,在本单位内部筹集所需资金的活动。内源融资的融资成本较低且不会减少企业的现金流,因为所筹资金主要来自企业自身的储蓄和某些暂时闲置的可用来周转的资金,具体包括折旧准备及其他可节省的非现金费用、保留盈余、出售固定资产和移用流动资金四项。外源融资(external financing),是企业通过的一定方式从企业外部融入所需的资金,是企业吸收其他经济实体的资金盈余,使之转化为自己的投资的过程。根据筹资涉及到的工具和中介不同,又可分为:银行借款、债券筹资、股票筹资和其他方式的融资。(2)按照资金是否经过中介机构,可以把融资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前者,资金的需求者和供给者直接发生信用关系;后者,则是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来实现资金在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流动。常见的直接融资有企业内部集资、发行企业债券、合资合作经营等;间接融资主要包括银行借贷、票据贴现、贸易融资、项目融资等。(3)根据融资过程中是否涉及企业所有权的转让,可以分为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股权融资,是指融资者通过有偿出让部分企业所有权的方式来实现融资的行为。债权融资,是指企业通过从外界借钱的方式进行融资。与股权融资不同的是接受债权融资的企业不需要对外出让企业的所有权,但对于所筹资金,需要到期还本付息。作为投资者,虽然无权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但是在企业进行破产清算的时候,债权人拥有优先于股权人参与分配企业的剩余财产。
3、企业融资的渠道和方式
企业的融资渠道,是指企业筹集资本的通道与来源方向;企业的融资方式,则是企业为筹得资本而采取的具体手段。目前常见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有:(1)内源融资,主要包括:创业者自筹、留存收益、其他方式。(2)直接融資,具体方式有:股票融资、债券融资、股票与债券结合融资、赊购融资、商业票据融融资、预收货款融资等。(3)间接融资,方式有:短期借款、票据贴现、抵押担保融资、应收帐款融资、长期银行信用融资。(4)其他融资方式,主要包括:风险融资、政府基金、财政融资、民间融资、典当租赁等。 三、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国际比较
不同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不尽相同,任何国家的企业,其融资方式的选择都是在特定的市场环境下进行的,从而具有一定的共性,即大多数企业是以某种融资方式为主的。在不同的市场经济模式之上,不同发达国家建立了不同的企业融资模式。
(1)英美式的市场经济——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
这种市场经济的特征是:以个人主义者学位基础;注重产权制约;靠法治解决争端;劳动力流动性大;企业以短期盈利为目标,资金主要来源与自我积累和直接投资;银行以利润为准则,一般不与客户企业共命运;股市作用大;收入分分配差距较大。
(2)日本式的市场经济——社团市场经济
以日本式的“从教”哲学为基础;大企业间交叉持股;产权制约作用较弱;注重人际关系解决争端;银行在经济和企业经营中起重要作用;职工对企业归属感强,大部分实行终身雇佣制;股市作用较小;收入分配差距小。
(3)德国式的市场经济——社会市场经济
这种市场经济的特征是:注重社会“秩序”:企业设有监事会和管理董事会;职工退休金多在本企业投资并实行再保险,实行职工参与决定制度;实行全能银行制度,银行即使企业的贷款者,又是投资者,还是其他投资者的受托投资人;直接融资作用较弱;企业经营的眼光较长远,银行与企业的关系比较稳固;强调收入分配的公正性和社会福利化。
三、中小金融机构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比较优势
美国学者将中小企业的贷款成本分为两部分,一是信息成本,二是决策成本。本文认为:中小金融机构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具有“信息成本”和“决策成本”方面的优势。
所谓信息成本,是指收集中小企业信息以及对其做出信用评估的成本。再具体划分信息成本则包括标准信息成本与非标准信息成本。标准信息成本,是指获取企业标准化财务报表信息的成本,也称为“硬信息”成本。非标准信息成本,是指从企业经销渠道、所在地区、主要客户、差旅费规模、主要业务等非标准途径获取信息的成本,这类信息成本称为“软信息”成本。由于中小企业缺乏规范透明的财务信息,因此对其评估信用时,主要是对其“软信息”进行评估。理论上对于“软信息”生产成本的决定,主要取决于金融机构与企业直接接触的便利程度。因此,本地中小金融机构与本地中小企业之间具有信息对称的优势,融资的信息成本较低。
所谓决策成本,即金融机构内部组织结构的差异,可能影响其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成本。比如在一定的区域市场内,存在两家当地金融机构,一家属于银行的分支机构,另一家属于独立的银行。对大银行的当地分支机构而言,由于其决策权的有限性,需要在银行内部的不同层级之间传递关于中小企业的“软信息”。由于“软信息”的非标准性,故其传递成本较高,这必然产生了较高的决策代理成本。相反,对于一家独立的当地金融机构来说,则不存在决策代理成本。因此,从理论上来看,由本地独立的中小金融机构向本地的中小企业融资,具有节约交易成本(信息成本和决策成本)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胡竹枝:中国中小企业融资、供求、效率与机制 [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
[2] 阮永松:民营经济与社会和谐[J].现代工商,2009(3)
[3] 王立国:民间金融法律規制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
[4] 侃哲:民间资本的出路和希望[J].改革与开放,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