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虐待罪的改动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ronfe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现行刑法对虐待罪的规定学者们对犯罪主体、诉讼方式等方面一直存在争议,2014年的《刑法修正案(九)草案》对虐待罪作出了补充和修改,把虐待罪的主体从家庭成员之间扩大到了负有监护和看护义务的人,诉讼方式不仅有自诉还有公诉的方式,与此同时规定虐待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行为时也以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刑法修正案(九)草案》对虐待罪的修改不仅能平息学者们的争议,也能弥补法律漏洞维护更多公民的权益。
  关键词:虐待;主体;告诉
  一、虐待罪的概念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条中规定①,我们平常一直认为虐待罪是指家庭成员以打骂、禁闭、冻饿、有病不给治、强迫其过度劳动或者限制人身自由、凌辱人格等方式,对共同生活的人进行肉体上、精神上的折磨,情节恶劣的行为。2014年作出的《刑法修正案(九)草案》中对虐待罪进行了完善,在刑法第二百六十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二百六十条之一②,增加了虐待罪的主体,所以虐待罪应该是指家庭成员、有监护义务和看护义务的人对他人的人身和精神进行虐待损害的行为。
  二、虐待罪的特点
  1.虐待罪的主体不局限于家庭成员间
  刑法二百六十条规定的虐待罪主体是特殊主体,是家庭成员之间,并规定于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章节中,所以就有学者认为刑法规定虐待罪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也就是说虐待罪是对被害人的生命、身体健康产生危险的行为。但是,日常生活中常出现的保姆虐待老人案、幼师虐待学生案都是保姆、幼儿园的老师采取虐待罪中的虐待行为对老人、孩子进行身体和肉体的伤害,而这种行为却不是以虐待罪定性。家庭成员有虐待行为的是虐待罪,其他负有某种义务的人有虐待行为却不是虐待罪,就显得有失公平。所以,结合现实生活虐待罪的主体就不应该局限于家庭成员之间。
  2.虐待罪的客体是人身权
  不同的学者对虐待罪的客体有不同的观点:第一,林雪青认为虐待罪侵犯的是公民在家庭成员方面的平等权以及有关的人身权;第二,赵秉志认为虐待罪侵犯的是家庭成员在共同的家庭生活中的合法权益,在同时多伴随发生侵害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根据虐待罪是在刑法分则的位置和虐待罪主体不局限于家庭成员之间,所以就没有家庭成员之间的平等权,实施虐待行为的人直接侵害的也就是被害人的生命、身体健康等权利,所以,虐待罪的客体是人身权。
  3.虐待罪不仅表现有身体虐待还同时有精神虐待
  平常所说虐待行为就是指以随意性、经常性、持续性的暴力或者非暴力的方式,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进行精神上和肉体上等方面的折磨,情节恶劣的行为。构成虐待罪最传统的行为方式就是采用各种方式针对被害人的身体进行虐待,一般有:殴打、强迫其超体力劳动、不让吃饭、不给看病、不让穿暖衣等,现在补充完善的虐待罪的虐待方式应该还有冷暴力、冷言嘲讽、强迫做不合常规的行为,比如:保姆辱骂老人、老师让学生吃痰等。这些行为表现不光给人以身体的伤害同时还是对精神的折磨,虐待罪的主体与被害人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如师生,如保姆与雇主,如护工与病员,基于被害者对行为者的依赖、信任的心理,一旦行为者通过某种行为伤害了被害者,被害者的精神也会受到伤害。
  三、刑法修正九草案对虐待罪的完善
  1.虐待罪主体范围扩大
  从刑法制定虐待罪至今,因为刑法条文中对虐待罪的规定是在家庭成员之间,而在司法实践中往往有很多情况类似虐待,但由于罪行法定主义而不能给这种行为以虐待罪定罪,因此学者们对虐待罪主体就产生争议,认为如果刑法仍严格区分家庭成员和非家庭成员之间的虐待行为,可能会导致一些具有严重法益侵害性的虐待行为得不到应有的惩罚,部分法益得不到有效地保护,也将会使刑法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014年的刑法修正案九草案中对虐待罪的主体就有很大的改动,不仅指家庭成员而且包括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患病的人、残疾人等负有监护、看护职责的人。
  2.虐待罪的告诉形式扩大
  虐待行为多发生在家庭中,犯罪行为隐蔽,造成严重后果不易被发觉。我国刑法对虐待罪采取的是告诉才处理,但是法定代理人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进行虐待,采取告诉才处理的方式是很难维护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的权利。还有些虐待行为人实施完行为后恐吓不得告诉第三人,被害人由于害怕不去诉讼也是难以维护自己的权利。《刑法修正案(九)草案》对刑法第二百六十条第三款进行修改③,修改后的告诉形式不局限于自诉还包括公诉,更有利的保障公民的权利。
  3.解决了与虐待罪竞合时的定罪争议问题
  虐待罪与故意伤害罪两罪的手段都有殴打行为,一般很难区分,有的学者认为虐待罪多为家庭成员间的一种多次行为构成的犯罪,而故意伤害罪多是一次性的犯罪;虐待罪要求情节恶劣,但在情节恶劣方面区别也是没有明确界限的。如果仅从多次行为与一次行为来区分虐待罪与故意伤害罪是不合理的,故意伤害也可以是多次行为。在行为引起虐待罪与故意伤害罪竞合时不同学者也会有不同定罪观点。草案中对虐待罪规定有虐待行为又构成其他犯罪的就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这种规定就解决了虐待罪与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竞合时难以定罪的纠纷问题。
  四、刑法修正案九草案对虐待罪完善的意义
  1.充分的维护了公民的权益
  《刑法修正案(九)草案》对虐待罪主体及诉讼方式的补充与完善能让跟多的公民的人权得到保障。在虐待罪主体上不仅有家庭成员还有负有监护、看护职责的人,虐待罪的定罪范围的扩大也使之前学者们纠纷的虐童案件和保姆虐待老年人案件得到公平的定罪。同时又能使某些构成犯罪的行为只是处以民事赔偿时,以定罪处罚。并且,患病的人和残疾人在受到看护的虐待行为时都能通过自己诉讼或其他人诉讼的维护自己的权利。
  2.定分止争
  虐待罪的争议是不断的,《刑法修正案(九)草案》对虐待罪主体范围的补充和诉讼方式的扩大都平息了学者们此前的争议,在该罪与他罪竞合时学者们完全可以不用争论及探讨案件情节与哪种罪名的规定更符合,更适合哪种罪名定罪,都可以依照重罪处罚。虐待罪的修改补充解决了关于虐待罪的争议也能节约更多资源以研究其他问题,促进刑法学术界的发展。(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注解:
  ① 《刑法》第二百六十条第一款: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② 《刑法修正案(九)草案》第二百六十条之一: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患病的人、残疾人等负有监护、看护职责的人虐待被监护、看护的人,情节恶劣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③ 《刑法修正案(九)草案》将第二百六十条第三款修改为:第一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被虐待的人没有但被虐待的人没有能力告诉,或者因受到强制、威吓无法告诉的除外。
  参考文献:
  [1] 张明楷.刑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818。
  [2] 马克昌、高铭暄.刑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493-494。
  [3] 熊霓.对虐待罪的若干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4-3。
  [4] 李靖宇.虐待罪研究[D],辽宁大学,2013。
其他文献
摘 要:语言当中都隐含了各种不同的交际目的,尤其是新闻报道。交际目的的隐蔽性要求我们在阅读新闻的过程中对语言有高度的敏感性,本文以45篇《时代周刊》有关新疆的报道作为语料,分析主题与关键词,以及倾向性,探索隐藏的交际目的。  关键词:《时代周刊》;新疆;主题;关键词;倾向性;交际目的  一、引言  《时代周刊》(即Time)是在1923年由亨利·R·卢斯和布里顿·哈登创办的,由时代华纳公司在纽约出
期刊
摘 要:本文随机抽取《今日美国》近十年的关于新疆的报道的17篇报道,以其为语料,分析其报道的主题和倾向性。文章认为,《今日美国》报道新疆时,往往以负面报道为主,处于一种负面或者消极的定势。为了使我们中国在世界舆论格局中占据有利的位置,对外国媒体涉疆报道的研究是有意义的,也是必要的。  关键词:《今日美国》新疆;主题;体裁;倾向性;语篇结构潜势  一、引言  1982年2月甘尼特报业集团创办的《今日
期刊
2014年,《奔跑吧,兄弟》火爆电视荧幕。与其他真人秀节目相比,《奔跑吧,兄弟》更像是角色扮演类网络游戏——它有清晰的故事脉络、鲜明的人物形象。节目本身成为了一个完整的叙事文本,语言便在节目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前期人为设定使得节目语言的使用严密、精致,使得语言本身也悄无声息地融入到游戏的各个环节、细节中去。在此,我们将对该游戏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规则的语境依赖性、主题的互文性和会话的多义性。  
期刊
摘 要:围绕最高院《诉讼时效若干规定》第19条关于“债权让与与债务承担中的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进行分析:依债权法理论可知,诉讼时效中断在债权让与中是主张“通知主义”,在债务承担中是主张“同意主义”。鉴于当前社会中债权债务关系纷繁复杂,传统债的移转理论学说将受到一定程度的现实冲击,在很多情形下,债的移转并不是从取得债权人同意的那一刻开始中断。笔者提出债的移转中的诉讼时效应适用“到达主义”,但仍需法学
期刊
摘 要:文章介绍了非接触式IC卡的特点、种类、关键技术、典型应用和发展趋势,重点介绍了Philips公司的MIFARE技术,对非接触式IC卡的读写组件MFRC500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关键词:IC卡;非接触式;ZLG500AT读卡模块;读卡器  IC卡(Integraated Circuit card, 集成电路卡),也叫做智能卡(smart card)、智慧卡(Intelligent card
期刊
摘 要:随着互联网行业的迅速崛起,相关产品市场的界定必然要面对层出不穷的市场垄断问题,然而,司法实践与理论界对于界定方法的态度莫衷一是,以至质疑界定方法的可适用性及结果的合理性。本文对现今主要的互联网行业相关市场的测试方法予以分析,尝试提出“假定垄断者测试法”的修正思路,以期在司法实践中疑可予以适用。  关键词:假定垄断者测试法;网络效应;双边效应  一、问题的提出  2014年10月,“360诉
期刊
摘 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抢占未来科技制高点、优化产业结构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在政府对新兴产业扶持的政策中,税收政策是政府引导和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工具。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税收激励;政策建议  一、引言  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我国传统产业一度低迷,经济发展缓慢。为缓解传统行业的产能过剩,提高行业的集中度,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
期刊
摘 要:小产权房存在已久,规模庞大,种类繁多的小产权房问题已经形成,在现实生活中国家和政府多次表示需要对小产权房进行法律规制,效果却不甚理想,问题的根源在于否定了小产权房的合法性,片面取缔小产权房。本文试图通过对“小产权房”合法化的正当性与必要性进行探讨,探索如何正确的规制小产权房,设想以分类处理小产权房使其合法化为核心,从而解决“小产权房”问题。  关键词:小产权房;合理化;集体土地自由流转  
期刊
摘 要:刑法修正案(九)草案第三十二条规定了关于考试作弊的相关犯罪,本文从当下作弊事件屡屡发生的社会背景,作弊事件造成的日益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事件查出后无法可依的司法现实等方面分析了完善考试作弊相关立法的必要性,并对草案条文内容的理解与适用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探讨。替考入刑的规定有违刑法的公平价值与谦抑原则,建议轻微的替考行为由行政法规调整,情节严重的替考行为才能构成犯罪。  关键词:考试作弊;替考;
期刊
摘 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安全问题显得日益重要,涉及国家、社会和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国现有的刑法条文规定了信息犯罪的相关罪名,但是由于这些罪名的数量少,不足以形成严密的刑事法网,其保护信息安全的能力有限。《刑法修正案(九)草案》(以下简称刑九)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对相关的刑法条文进行修改完善,以更好地打击层出不穷的危害网络信息安全的犯罪,维护公民的各种基本权利和利益。  关键词: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