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荨麻疹是一种皮肤病。对这个专业词汇,不少人都觉得陌生。其实,基本上每个人都患过寻麻疹。比如用指甲从皮肤上划过,不一会儿皮肤上会留下一条条索状的突起,这便是最简单最轻微的荨麻疹了。本季是荨麻疹的高发季节,详细了解一下这种疾病,突发时不至于无从下手。
荨麻疹名称的由来
荨麻疹俗称“风疙瘩”,是十分常见的皮肤病,其病名荨麻疹的来源和植物大荨麻有关,人类皮肤接触大荨麻后,大荨麻叶片表面的微刺会将植物毒素刺入皮肤,导致类似于被蚊虫叮咬后的丘疹称为“风团”,同时伴有剧烈瘙痒,人类皮肤过敏时可以发生和接触大荨麻类似的症状,这种类型皮肤病就被称作荨麻疹。
荨麻疹多为家族遗传
荨麻疹的本质是过敏,过敏体质的人接触某种物质后会产生针对该物质的IgE型抗体,该抗体会结合在被称作肥大细胞的免疫细胞表面,这个过程称作致敏,以后再次接触该物质后会导致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白三烯等炎症物质,这些物质导致血管扩张、充血引起皮肤红斑和风团,刺激末梢神经引起瘙痒,于是荨麻疹就发生了。除了IgE型抗体外,近年来的研究还表明补体、T淋巴细胞等也参与了荨麻疹的致敏和发病过程,因此荨麻疹是涉及整个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过敏体质本质上就是易于过敏的免疫素质,个体的免疫素质是受基因决定的,所以包括荨麻疹在内的过敏性皮肤病往往有家族遗传特点。
常见的荨麻疹原因
容易诱发荨麻疹的物质包括动物血清制品(如破伤风抗毒素)、某些动物蛋白(鸡蛋、鱼虾、蟹等)、感染的细菌、病毒、寄生虫(蛔虫)、动物毛皮、空气中的植物花粉及尘螨、油漆、染料、塑料、药物等,物理因素(冷、热、运动、日光等)、体内某种感染病灶(比如龋齿)、内分泌失调、以及精神因素等均可以成为荨麻疹的病因。
荨麻疹的临床表现和分类
荨麻疹一般发病突然,先有皮肤瘙痒或皮肤发热感,随即出现大小不等的风团、凸起皮肤表面,小如米粒,大如手掌,多呈淡红或苍白色,感觉剧痒、烧灼或刺痛感,急性者多在数天和数周内痊愈,约有1/3左右患者发作持续6周以上,变为慢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可以多年不愈,少数患者可同时伴有发热、关节肿痛、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胸闷、呼吸困难、心悸等全身症状。如同时出现发热、关节疼、蛋白尿及外周血白细胞升高,称为血清病样综合征。
除常见的食物、药物等有形物质过敏导致的普通荨麻疹外,还有物理因素诱发的特殊荨麻疹:
1、人工性荨麻疹:搔抓后沿抓痕出现条索状风团。
2、寒冷性荨麻疹:寒冷性荨麻疹为家族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女性多见,常于幼年开始发病,一般在接触冷水或者吹冷风后数小时出现泛发性风团,可伴畏寒、发热、头痛、关节痛和白细胞升高。
3、胆碱能性荨麻疹:比较特别的荨麻疹类型,在剧烈运动、受热、精神紧张、进食热饮后发生,青年人多见,荨麻疹风团较小,多数为2~3mm周围有红晕的细小淡红色丘疹。其发病原因是人在剧烈活动或紧张时神经肌肉连接部位会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有少数人会对自身释放的乙酰胆碱过敏,导致荨麻疹的发生,这种荨麻疹有时伴有乙酰胆碱症状,如腹痛、腹泻、头痛。
4、压力性荨麻疹:皮肤受压数小时后受压部位出现风团.持续6~12小时消退。多见于文胸、腰带、臀部及足部等受压部位。
5、日光性荨麻疹:对阳光中的紫外线过敏所致,在日光照射部位发生风团和瘙痒,冬季减轻或消失,春夏阳光变强时复发加重。
荨麻疹的药物治疗
一、抗组织胺药物:通常所谓的抗过敏药物其实就是指抗组胺药,它是一种组胺受体的阻滞剂,这类药物结构上和组织胺类似,可以预先和身体内的组织胺受体(学名称作H1受体)结合,阻断导致荨麻疹发生的组织胺和受体的结合,从而终止和缓解荨麻疹的发生,这类药物依据所能结合的受体类型分为H1受体拮抗剂和H2受体拮抗剂两大类,
H1受体阻滞剂是最常用的抗过敏药物。第1代H1受体阻滞剂作用时间短,有嗜睡的不良反应。适用于晚上发生风团,瘙痒重,影响睡眠的荨麻疹患者。常用药有马来酸氯苯那敏4~8mg/次(儿童剂量为0.35mg/每公斤体重/每天,对儿童有较弱的镇静作用,但对智能发育没有影响,是一个儿童常用的抗过敏药物。)或赛庚啶2mg/次,晚上临睡服药(赛庚啶是物理性荨麻疹和寒冷性荨麻疹的首选药物,儿童量0.25mg/每公斤体重/每天,有较明显的镇静作用,其它的副作用如体重增加,急性尿潴留和攻击行为等副作用偶尔发生,故不作为儿童抗过敏药物的首选)。第2代H1受体拮抗剂作用时间长,嗜睡作用轻。常用药有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氯雷他啶和H1受体的选择性结合能力较强,它只可以和外周H1受体结合,较少渗入中枢神经系统,对中枢H1受体的亲和力弱因此很少有嗜睡的副作用,儿童剂量为2~5岁者5mg/每日,5岁以上和成年人10mg/日,起效快,可维持约24小时。西替利嗪10mg(儿童常用剂量为2~5岁者2~5mg/每天,5岁以上者5~10mg/每日,西替利嗪有轻微的镇静作用它与氯雷他啶是用于儿童较为安全的抗组胺药)。
H2受体主要分布于消化道,H2受体拮抗剂可拮抗组胺引起的胃酸分泌,抑制血管扩张。主要用于消化道溃疡的治疗,在治疗慢性荨麻疹时这类药物和H1阻断剂合用有可以加强抗过敏作用,常用的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这类抗过敏药物一般不用于儿童。
二、激素类:皮质类固醇激素是最强效的抗过敏药物,但因为其明显的副作用一般不会作为荨麻疹的首选治疗方法,但在下列特殊情况下可以使用:1、急性重症荨麻疹病情严重,血压下降,呼吸困难危机生命时,需立即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来挽救生命。2、以往没有过敏史,初次发作的急性荨麻疹在没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禁忌症时,临床上常常使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肌肉注射治疗,能简便且快速的控制病情,可以作为首次发作的急性荨麻疹的首选治疗方法。
三、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前所述,除了组织胺外白三烯也是导致荨麻疹的重要炎症介质,孟鲁斯特具有对抗白三烯的作用,它可以预防和抑制白三烯所导致的血管通透性增加(皮肤肿胀和红斑),可以用于胆碱能荨麻疹、寒冷性荨麻疹以及花粉、动物皮毛等引起的荨麻疹的治疗。
四、复方甘草酸苷:甘草酸苷本来是保肝药物,在结构上与激素相似,具有抗过敏作用但没有激素的副作用,同时甘草酸苷对T淋巴细胞有调理作用,其抗过敏作用较强且持久,能减轻充血,并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激肽等化学介质,可作用于细胞膜,抑制花生四烯酸的游离,降低过敏反应介质的生成,可用于慢性荨麻疹的治疗。
五、免疫调节剂:慢性荨麻疹难以根治,考虑到荨麻疹的本质是一种免疫异常,临床上有时使用组织胺人免疫球蛋白,卡介菌多糖核酸,胸腺肽等免疫调节剂治疗顽固的慢性荨麻疹,部分患者能取得持久的缓解效果。
六、维生素C和钙剂有降低血管通透性的作用,与抗组胺药合用有协同作用,也是常规的抗过敏辅助用药。
七、感染导致荨麻疹的治疗:感染引起的荨麻疹往往伴高热、白细胞总数增高及中性白细胞分类增高,应同时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
八、怀孕期使用抗过敏药物:虽然第一代抗过敏药物在动物中有致畸作用,但在人类尚未有使用抗过敏药物致畸的报道。在美国的围产期的调查研究中,共回顾了1959年到1966年的56000多例曾经使用第一代抗过敏药物的孕妇,没有发现致畸现象;所以孕妇发生严重过敏时可以酌情使用第一代抗过敏药物控制病情。
治疗小结:荨麻疹的治疗主要应用抗组胺药如马来酸氯苯那敏、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缓解症状,急性者如有低血压或呼吸困难,可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或者肾上腺素。对于慢性荨麻疹,如一种抗组胺药无效,可2~3种同时给药,并持续用药较长时间,慢性荨麻疹可能对药物产生耐药性,可逐渐加量或经常换用不同药物。较顽固者可合并使用H2受体拮抗剂如西咪替丁等。如仍无效,可考虑换用三环类抗抑郁药多虑平或利血平、安络血等,顽固发作的慢性荨麻疹还可以配合传统中医治疗。慢性荨麻疹不得系统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
过敏源难检测,做好记录很重要
首先应设法查找病因,回避发病原因后能获得持久治疗效果,如食物所致者应避免进食该类食物,物理因素引起者应避免相应物理因素等。临床上常用的过敏原检测有斑贴、点刺、过敏原IgE抗体体外检测等方法,一般体内检测较体外检测准确,一旦查出过敏原就应该尽量避免。
但是有些存在于空气中的吸入性过敏原,如杨树、柳树花粉,蒿草、豚草花粉、屋尘,尘螨,甲醛等,则很难完全回避。还有一些患者虽然查出了过敏原,并避免食入或吸入,但病情仍然不能缓解,这是因为荨麻疹往往是多原因导致的,医院的过敏原检测只能包括一些常见且种类有限的过敏原,不能涵盖所有的可能过敏物质,因此做好过敏日记显得尤为必要,通过长期的观察记录往往能锁定一些不常见的、医院无法检测的过敏原,再有针对性的采取回避措施才有可能取得较好的控制效果。
急性荨麻疹采取正规的治疗措施后容易痊愈,治疗不正规或者久拖不治容易导致荨麻疹的慢性化,因此发生急性荨麻疹后到医院寻求正规治疗显得尤为必要。慢性荨麻疹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我护理对于减少复发亦有帮助:1、锻炼身体,提高自身免疫力。2、忌食辛辣、海鲜、羊肉等发物。3、调适冷暖,夏季出汗后不能马上吹冷风,寒冷型荨麻疹患者应坚持使用温水洗漱。3居室宜简洁干净,不养风媒花(如百合、风信子)、不养宠物、不用香水及杀虫剂,室内装修易简单环保。
李志强,武警总医院皮肤科主任,皮肤病学博士,全军皮肤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色素性皮肤病的治疗工作,是我国首例异体黑素细胞移植治疗白癜风的实施者,现主要从事308纳米准分子激光治疗白癜风工作。
荨麻疹名称的由来
荨麻疹俗称“风疙瘩”,是十分常见的皮肤病,其病名荨麻疹的来源和植物大荨麻有关,人类皮肤接触大荨麻后,大荨麻叶片表面的微刺会将植物毒素刺入皮肤,导致类似于被蚊虫叮咬后的丘疹称为“风团”,同时伴有剧烈瘙痒,人类皮肤过敏时可以发生和接触大荨麻类似的症状,这种类型皮肤病就被称作荨麻疹。
荨麻疹多为家族遗传
荨麻疹的本质是过敏,过敏体质的人接触某种物质后会产生针对该物质的IgE型抗体,该抗体会结合在被称作肥大细胞的免疫细胞表面,这个过程称作致敏,以后再次接触该物质后会导致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白三烯等炎症物质,这些物质导致血管扩张、充血引起皮肤红斑和风团,刺激末梢神经引起瘙痒,于是荨麻疹就发生了。除了IgE型抗体外,近年来的研究还表明补体、T淋巴细胞等也参与了荨麻疹的致敏和发病过程,因此荨麻疹是涉及整个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过敏体质本质上就是易于过敏的免疫素质,个体的免疫素质是受基因决定的,所以包括荨麻疹在内的过敏性皮肤病往往有家族遗传特点。
常见的荨麻疹原因
容易诱发荨麻疹的物质包括动物血清制品(如破伤风抗毒素)、某些动物蛋白(鸡蛋、鱼虾、蟹等)、感染的细菌、病毒、寄生虫(蛔虫)、动物毛皮、空气中的植物花粉及尘螨、油漆、染料、塑料、药物等,物理因素(冷、热、运动、日光等)、体内某种感染病灶(比如龋齿)、内分泌失调、以及精神因素等均可以成为荨麻疹的病因。
荨麻疹的临床表现和分类
荨麻疹一般发病突然,先有皮肤瘙痒或皮肤发热感,随即出现大小不等的风团、凸起皮肤表面,小如米粒,大如手掌,多呈淡红或苍白色,感觉剧痒、烧灼或刺痛感,急性者多在数天和数周内痊愈,约有1/3左右患者发作持续6周以上,变为慢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可以多年不愈,少数患者可同时伴有发热、关节肿痛、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胸闷、呼吸困难、心悸等全身症状。如同时出现发热、关节疼、蛋白尿及外周血白细胞升高,称为血清病样综合征。
除常见的食物、药物等有形物质过敏导致的普通荨麻疹外,还有物理因素诱发的特殊荨麻疹:
1、人工性荨麻疹:搔抓后沿抓痕出现条索状风团。
2、寒冷性荨麻疹:寒冷性荨麻疹为家族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女性多见,常于幼年开始发病,一般在接触冷水或者吹冷风后数小时出现泛发性风团,可伴畏寒、发热、头痛、关节痛和白细胞升高。
3、胆碱能性荨麻疹:比较特别的荨麻疹类型,在剧烈运动、受热、精神紧张、进食热饮后发生,青年人多见,荨麻疹风团较小,多数为2~3mm周围有红晕的细小淡红色丘疹。其发病原因是人在剧烈活动或紧张时神经肌肉连接部位会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有少数人会对自身释放的乙酰胆碱过敏,导致荨麻疹的发生,这种荨麻疹有时伴有乙酰胆碱症状,如腹痛、腹泻、头痛。
4、压力性荨麻疹:皮肤受压数小时后受压部位出现风团.持续6~12小时消退。多见于文胸、腰带、臀部及足部等受压部位。
5、日光性荨麻疹:对阳光中的紫外线过敏所致,在日光照射部位发生风团和瘙痒,冬季减轻或消失,春夏阳光变强时复发加重。
荨麻疹的药物治疗
一、抗组织胺药物:通常所谓的抗过敏药物其实就是指抗组胺药,它是一种组胺受体的阻滞剂,这类药物结构上和组织胺类似,可以预先和身体内的组织胺受体(学名称作H1受体)结合,阻断导致荨麻疹发生的组织胺和受体的结合,从而终止和缓解荨麻疹的发生,这类药物依据所能结合的受体类型分为H1受体拮抗剂和H2受体拮抗剂两大类,
H1受体阻滞剂是最常用的抗过敏药物。第1代H1受体阻滞剂作用时间短,有嗜睡的不良反应。适用于晚上发生风团,瘙痒重,影响睡眠的荨麻疹患者。常用药有马来酸氯苯那敏4~8mg/次(儿童剂量为0.35mg/每公斤体重/每天,对儿童有较弱的镇静作用,但对智能发育没有影响,是一个儿童常用的抗过敏药物。)或赛庚啶2mg/次,晚上临睡服药(赛庚啶是物理性荨麻疹和寒冷性荨麻疹的首选药物,儿童量0.25mg/每公斤体重/每天,有较明显的镇静作用,其它的副作用如体重增加,急性尿潴留和攻击行为等副作用偶尔发生,故不作为儿童抗过敏药物的首选)。第2代H1受体拮抗剂作用时间长,嗜睡作用轻。常用药有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氯雷他啶和H1受体的选择性结合能力较强,它只可以和外周H1受体结合,较少渗入中枢神经系统,对中枢H1受体的亲和力弱因此很少有嗜睡的副作用,儿童剂量为2~5岁者5mg/每日,5岁以上和成年人10mg/日,起效快,可维持约24小时。西替利嗪10mg(儿童常用剂量为2~5岁者2~5mg/每天,5岁以上者5~10mg/每日,西替利嗪有轻微的镇静作用它与氯雷他啶是用于儿童较为安全的抗组胺药)。
H2受体主要分布于消化道,H2受体拮抗剂可拮抗组胺引起的胃酸分泌,抑制血管扩张。主要用于消化道溃疡的治疗,在治疗慢性荨麻疹时这类药物和H1阻断剂合用有可以加强抗过敏作用,常用的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这类抗过敏药物一般不用于儿童。
二、激素类:皮质类固醇激素是最强效的抗过敏药物,但因为其明显的副作用一般不会作为荨麻疹的首选治疗方法,但在下列特殊情况下可以使用:1、急性重症荨麻疹病情严重,血压下降,呼吸困难危机生命时,需立即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来挽救生命。2、以往没有过敏史,初次发作的急性荨麻疹在没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禁忌症时,临床上常常使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肌肉注射治疗,能简便且快速的控制病情,可以作为首次发作的急性荨麻疹的首选治疗方法。
三、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前所述,除了组织胺外白三烯也是导致荨麻疹的重要炎症介质,孟鲁斯特具有对抗白三烯的作用,它可以预防和抑制白三烯所导致的血管通透性增加(皮肤肿胀和红斑),可以用于胆碱能荨麻疹、寒冷性荨麻疹以及花粉、动物皮毛等引起的荨麻疹的治疗。
四、复方甘草酸苷:甘草酸苷本来是保肝药物,在结构上与激素相似,具有抗过敏作用但没有激素的副作用,同时甘草酸苷对T淋巴细胞有调理作用,其抗过敏作用较强且持久,能减轻充血,并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激肽等化学介质,可作用于细胞膜,抑制花生四烯酸的游离,降低过敏反应介质的生成,可用于慢性荨麻疹的治疗。
五、免疫调节剂:慢性荨麻疹难以根治,考虑到荨麻疹的本质是一种免疫异常,临床上有时使用组织胺人免疫球蛋白,卡介菌多糖核酸,胸腺肽等免疫调节剂治疗顽固的慢性荨麻疹,部分患者能取得持久的缓解效果。
六、维生素C和钙剂有降低血管通透性的作用,与抗组胺药合用有协同作用,也是常规的抗过敏辅助用药。
七、感染导致荨麻疹的治疗:感染引起的荨麻疹往往伴高热、白细胞总数增高及中性白细胞分类增高,应同时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
八、怀孕期使用抗过敏药物:虽然第一代抗过敏药物在动物中有致畸作用,但在人类尚未有使用抗过敏药物致畸的报道。在美国的围产期的调查研究中,共回顾了1959年到1966年的56000多例曾经使用第一代抗过敏药物的孕妇,没有发现致畸现象;所以孕妇发生严重过敏时可以酌情使用第一代抗过敏药物控制病情。
治疗小结:荨麻疹的治疗主要应用抗组胺药如马来酸氯苯那敏、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缓解症状,急性者如有低血压或呼吸困难,可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或者肾上腺素。对于慢性荨麻疹,如一种抗组胺药无效,可2~3种同时给药,并持续用药较长时间,慢性荨麻疹可能对药物产生耐药性,可逐渐加量或经常换用不同药物。较顽固者可合并使用H2受体拮抗剂如西咪替丁等。如仍无效,可考虑换用三环类抗抑郁药多虑平或利血平、安络血等,顽固发作的慢性荨麻疹还可以配合传统中医治疗。慢性荨麻疹不得系统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
过敏源难检测,做好记录很重要
首先应设法查找病因,回避发病原因后能获得持久治疗效果,如食物所致者应避免进食该类食物,物理因素引起者应避免相应物理因素等。临床上常用的过敏原检测有斑贴、点刺、过敏原IgE抗体体外检测等方法,一般体内检测较体外检测准确,一旦查出过敏原就应该尽量避免。
但是有些存在于空气中的吸入性过敏原,如杨树、柳树花粉,蒿草、豚草花粉、屋尘,尘螨,甲醛等,则很难完全回避。还有一些患者虽然查出了过敏原,并避免食入或吸入,但病情仍然不能缓解,这是因为荨麻疹往往是多原因导致的,医院的过敏原检测只能包括一些常见且种类有限的过敏原,不能涵盖所有的可能过敏物质,因此做好过敏日记显得尤为必要,通过长期的观察记录往往能锁定一些不常见的、医院无法检测的过敏原,再有针对性的采取回避措施才有可能取得较好的控制效果。
急性荨麻疹采取正规的治疗措施后容易痊愈,治疗不正规或者久拖不治容易导致荨麻疹的慢性化,因此发生急性荨麻疹后到医院寻求正规治疗显得尤为必要。慢性荨麻疹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我护理对于减少复发亦有帮助:1、锻炼身体,提高自身免疫力。2、忌食辛辣、海鲜、羊肉等发物。3、调适冷暖,夏季出汗后不能马上吹冷风,寒冷型荨麻疹患者应坚持使用温水洗漱。3居室宜简洁干净,不养风媒花(如百合、风信子)、不养宠物、不用香水及杀虫剂,室内装修易简单环保。
李志强,武警总医院皮肤科主任,皮肤病学博士,全军皮肤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色素性皮肤病的治疗工作,是我国首例异体黑素细胞移植治疗白癜风的实施者,现主要从事308纳米准分子激光治疗白癜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