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血管畸形的影像学诊断

来源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ywhy_w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多数先天性血管畸形(CVM)可通过病史和体格检查进行诊断。然而,影像学检查是明确诊断、制定治疗计划及随访所必需的手段。影像学检查的目的是鉴别血管瘤,确定CVM病灶的范围和类型、血流特性、局部血流构筑(包括供血动脉及引流血管),以及了解对局部和全身功能的影响。在不遗漏可能存在病灶的前提下,影像学检查前应作个体化选择,先考虑无创或微创检查,再考虑侵入性检查。

其他文献
脉管异常疾病的命名和分类在很长一段时间处于混乱状态,不精确的术语严重干扰了临床医师对于疾病病因的理解、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预后的判断。本文将从血管畸形的命名和分类、影像学诊断、临床表现及治疗等方面进行介绍,希望能够加深临床医师脉管畸形的认识,对做出适宜的诊断及治疗有所帮助。
先天性动静脉畸形是血管畸形中的一种类型。男女发病率类似。病变以下肢和头颈部多见。广泛动静脉分流产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导致相关的临床表现。彩超、CT、MRI是常用检查方法,但DSA检查对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一些局限性病例手术切除可达到治愈,病灶切除后的组织缺损可借助皮肤移植、皮瓣移植修复。血管腔内病灶栓塞具有简便、安全、微创等特点,是首选方法。无水乙醇是目前最好的液体栓塞材料,因其并发症问题应严格掌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腔内治疗动静脉畸形(AVM)的临床效果及经验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9年7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88例AV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经动脉入路栓塞(A组,n=30)及经静脉联合经皮穿刺入路栓塞(VP组,n=58)分为两组。A组年龄(31.53±16.08)岁,VP组年龄(25.97±13.67)岁。A组和VP组间的年龄、栓塞手术次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
本中心数据显示,重型及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病率高,但因临床检查条件参差不齐、诊疗重心有差异,致其诊断率偏低,肺栓塞诊断率更低。本文报道1例重型COVID-19孤立性远端深静脉血栓患者,突发肺动脉远端分支栓塞,导致肺炎好转时呼吸道症状却加重,提示肺栓塞可能是炎症风暴之外的另一促使病情骤变的因素,亟需重视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防治。
目的评估台上预开窗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累及内脏动脉的胸腹主动脉病变近中期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2013年8月至2018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34例术中应用开窗腔内修复术治疗累及内脏动脉的胸腹主动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中器械释放成功率、并发症率、死亡率,以及围术期和随访期并发症率、死亡率及临床驱动的靶病变再手术率。结果34例患者中共84条内脏分支通过开窗或开槽重建,其中有77条分支(9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采集2017年1月12日入院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行腔内修复术的1例急性胸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和术后1年的CTA和四维血流核磁共振(4D flow MRI)检查数据。使用3D slider软件重建主动脉夹层三维模型,使用后处理软件分析4D flow MRI的原始数据。选取该胸主动脉夹层病例的正常升主动脉及降主动脉的不同平面进行腔内支架修
目的探讨电化学疗法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静脉畸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日友好医院血管外科使用电化学疗法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的75例静脉畸形患者资料,术后随访6个月,疗效评价方法参考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1.1版,根据MRI评估治疗前后病灶大小变化,分析治疗前后的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并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不同分层因素间的疗效差异。疼痛评分采用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