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国内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不仅远远不足以流畅地进行国际交流,而且语言应用还受到文化差异和流行语言发展制造的障碍的严重制约。所以适当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语言文化,以提高学生语言实践的实际可行性,是非常有必要的。
1. 当代高中英语教与学中语言文化意识渗透不足的原因
在中国的教育中,英语教育从小学开始就从未缺席,而且长期以来都占据着与语文和数学几乎同等重要的地位。即使如此,阿富汗的美国学校的当地学生,他们经过一年的系统语言训练之后,普遍的实际英语应用能力也远远超过大多数中国接受了10年学校普通英语教育的普通学生的平均水平。10年的英语教育从时间和学习内容上来说,一点都不少,但是国内的校内学习的实际情况却是学生面对升学压力,由于时间紧迫、学习学科多、任务繁重,导致英语学习止步于英语课堂上读课文学单词、课后花最短的时间记忆教纲考纲中要求的知识点、在试卷试题上用最巧妙地方法获取高分。英语教学找不到好的章法,国内学生既得不到跟语文学习一样的语言环境浸染,也难以像数学学习一样寻找普遍规律和套用公式。英语的学习阻碍和知识内化的难度明显大于语文和数学学习。不重视、压力大、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这些障碍一方面磨灭了学生语言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没能给教师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来为学生传授语言文化背景知识,或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素质。
2. 在单词学习中渗透语言历史文化
在英语词汇的发展过程中,英语词汇一方面大部分继承了拉丁语系国家的文化内涵和构词特点,许多单词都保留了一定规律的词根和词缀,另一方面则从西方其他语言文化中引入,因此在拼写和读音上较不规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将一些单词进行拆解,对典型的词根和词缀展开,这样有助于帮助学生记忆单词和拓展词汇量,但这对教师的英文构词法和语言文化历史功底的要求比较高。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的官方电子版词典里也有每个单词的词源解释,是一个比较可靠的辅助工具。
另一方面,关于一些词汇的文化内涵、情感色彩和语境用法等,教师可以为学生普及更多的相关背景,以尽量避免学生虽然知道单词翻译,但是用错地方的情况。比如说,最简单的“but”一词,在中国英语中常常被过多运用,而实际上在西方语境中,该词的语气和语义非常强烈,隐含着对前文否定的意味,而不仅仅是转折的意思而已;相对地,“however”, “yet”, “still”等转折词则更适合作为一般情况下使用。再比如说,“possibly”和“probably”虽然都是“可能地”的意思,但在应用时,其所表达的可能性差别还是很大的。这些都是从单纯的中文翻译中看不出来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的情境。
3. 在语言输入中体会近现代语言文化
英语教学的阅读和听力材料,往往是了解语言文化背景和应用情境的最佳渠道。比如,在人教版高一英语的教材中,有一单元是讲肢体语言的。通过这一单元的深入学习,学生应该可以了解各国的肢体语言差异,而教师也可以进而拓展关于西方人际交往中常用的行为准则、礼仪规范和面对面交流时的“personal distance”等注意事项。同时,更多的文化背景铺垫有助于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可以更快地理解新文章的意思和推断作者的价值取向。又比如,在另外一个讲加拿大的单元中,教师给学生稍微普及一下北美地理,尤其是使没有选择修地理的学生,对北美地理能有一个宏观的认识,使其在今后阅读跟地理位置或者地理因素相关的文章时能具有一定的背景知识,能提高阅读理解速度。又比如,在讲标准英语和英语方言的单元中,学生可以借此了解到西方国家跟中国一樣,有着很多种方言,不同地方之间的英语发音可能相差很大,甚至个别用语的隐藏涵义还因地域不同而不同,而不同地区的用语习惯也很不一样,如纽约人说话向来傲慢冷漠,而美国南方人则常习惯用礼貌用语,伦敦旧上层社会很重视纯正的伦敦腔,但是伦敦新青年则又有自己的发音习惯。
4. 引导课堂外的语言文化渗透
除了在课堂的学习,很多学生可能还会在课外喜欢看美剧,比如近年来比较火的《越狱》《生活大爆炸》《权力的游戏》《傲骨贤妻》等。对于追剧的行为,不应该一棒子打死。教师应当利用这一契机引导学生从美剧中了解英语语言文化和在不同情境、不同阶层的人们日常对话中具体英语的用法。其中,跟读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按照美剧一周一更的速度,针对自己喜欢的美剧,第一遍看剧情,之后每天跟读一次,一周至少能跟读四五次,对各种语句的用法也会相对熟练,并不知不觉地内化为自身的语言能力和文化储备。
在当今高中英语教学中,了解语言背景文化,不仅仅有助于在应试中更快地理解阅读材料和更准确地在写作中运用单词短语和句型,也是为了在今后更好地在国际交流中应用英语。
(作者单位:甘肃省金昌市第一中学)
1. 当代高中英语教与学中语言文化意识渗透不足的原因
在中国的教育中,英语教育从小学开始就从未缺席,而且长期以来都占据着与语文和数学几乎同等重要的地位。即使如此,阿富汗的美国学校的当地学生,他们经过一年的系统语言训练之后,普遍的实际英语应用能力也远远超过大多数中国接受了10年学校普通英语教育的普通学生的平均水平。10年的英语教育从时间和学习内容上来说,一点都不少,但是国内的校内学习的实际情况却是学生面对升学压力,由于时间紧迫、学习学科多、任务繁重,导致英语学习止步于英语课堂上读课文学单词、课后花最短的时间记忆教纲考纲中要求的知识点、在试卷试题上用最巧妙地方法获取高分。英语教学找不到好的章法,国内学生既得不到跟语文学习一样的语言环境浸染,也难以像数学学习一样寻找普遍规律和套用公式。英语的学习阻碍和知识内化的难度明显大于语文和数学学习。不重视、压力大、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这些障碍一方面磨灭了学生语言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没能给教师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来为学生传授语言文化背景知识,或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素质。
2. 在单词学习中渗透语言历史文化
在英语词汇的发展过程中,英语词汇一方面大部分继承了拉丁语系国家的文化内涵和构词特点,许多单词都保留了一定规律的词根和词缀,另一方面则从西方其他语言文化中引入,因此在拼写和读音上较不规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将一些单词进行拆解,对典型的词根和词缀展开,这样有助于帮助学生记忆单词和拓展词汇量,但这对教师的英文构词法和语言文化历史功底的要求比较高。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的官方电子版词典里也有每个单词的词源解释,是一个比较可靠的辅助工具。
另一方面,关于一些词汇的文化内涵、情感色彩和语境用法等,教师可以为学生普及更多的相关背景,以尽量避免学生虽然知道单词翻译,但是用错地方的情况。比如说,最简单的“but”一词,在中国英语中常常被过多运用,而实际上在西方语境中,该词的语气和语义非常强烈,隐含着对前文否定的意味,而不仅仅是转折的意思而已;相对地,“however”, “yet”, “still”等转折词则更适合作为一般情况下使用。再比如说,“possibly”和“probably”虽然都是“可能地”的意思,但在应用时,其所表达的可能性差别还是很大的。这些都是从单纯的中文翻译中看不出来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的情境。
3. 在语言输入中体会近现代语言文化
英语教学的阅读和听力材料,往往是了解语言文化背景和应用情境的最佳渠道。比如,在人教版高一英语的教材中,有一单元是讲肢体语言的。通过这一单元的深入学习,学生应该可以了解各国的肢体语言差异,而教师也可以进而拓展关于西方人际交往中常用的行为准则、礼仪规范和面对面交流时的“personal distance”等注意事项。同时,更多的文化背景铺垫有助于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可以更快地理解新文章的意思和推断作者的价值取向。又比如,在另外一个讲加拿大的单元中,教师给学生稍微普及一下北美地理,尤其是使没有选择修地理的学生,对北美地理能有一个宏观的认识,使其在今后阅读跟地理位置或者地理因素相关的文章时能具有一定的背景知识,能提高阅读理解速度。又比如,在讲标准英语和英语方言的单元中,学生可以借此了解到西方国家跟中国一樣,有着很多种方言,不同地方之间的英语发音可能相差很大,甚至个别用语的隐藏涵义还因地域不同而不同,而不同地区的用语习惯也很不一样,如纽约人说话向来傲慢冷漠,而美国南方人则常习惯用礼貌用语,伦敦旧上层社会很重视纯正的伦敦腔,但是伦敦新青年则又有自己的发音习惯。
4. 引导课堂外的语言文化渗透
除了在课堂的学习,很多学生可能还会在课外喜欢看美剧,比如近年来比较火的《越狱》《生活大爆炸》《权力的游戏》《傲骨贤妻》等。对于追剧的行为,不应该一棒子打死。教师应当利用这一契机引导学生从美剧中了解英语语言文化和在不同情境、不同阶层的人们日常对话中具体英语的用法。其中,跟读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按照美剧一周一更的速度,针对自己喜欢的美剧,第一遍看剧情,之后每天跟读一次,一周至少能跟读四五次,对各种语句的用法也会相对熟练,并不知不觉地内化为自身的语言能力和文化储备。
在当今高中英语教学中,了解语言背景文化,不仅仅有助于在应试中更快地理解阅读材料和更准确地在写作中运用单词短语和句型,也是为了在今后更好地在国际交流中应用英语。
(作者单位:甘肃省金昌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