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西金恒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江西南昌 330000
【摘 要】为了达到和谐发展的目标,楼宇自控系统的应用促进了智能建筑的发展,通过建筑物的自控化发展,实现了智能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其中楼宇自控系统的发展离不开智能通信技术,文章主要分析了智能通信在楼宇自控系统中的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智能通信;楼宇自控系统;应用
引言
智能化楼宇在建筑领域中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智能化楼宇是以计算机为控制中心,经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与各通信终端和传感终端相连接,可以感知建筑物内各个空间的信息,并通过计算机处理,能给出相应的反应,从而使建筑物具有了一定智能,提高了管理和使用效率,降低了能耗,其中智能通信技术在楼宇自动化系统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1智能通信在楼宇自控系统中的应用
1.1三网融合技术
三网融合是在信息技术中比较顺应潮流的一个名词,它不仅仅只限于将电话网络、计算机网络以及有线网络在表面上结合起来,更主要的是使其相互渗透,让高层次的业务也进行融合。将三网融合从传输技术的角度划分为4种方式,即固话方式、交互电视方式、有线和无线方式。其中,固化方式以早期以太网为基础,以IPTV进行传输;互动方式依托于有线电视进行双向分配,完成交互信息的传输;有线和无线主要依托于现代通信移动客户端,实现信息的传输。但是,从现代智能楼宇设计来看,使用最为广泛的方式是有线传输,将无线传输作为扩展和备份。因此,现代建筑和楼宇智能设计中,优先考虑有线传输,以达到理想的传输效果,确保用户使用的高效、优质。
1.2 交互式网络电视
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重点在于“交互”二字,以宽带的 IP网络覆盖作为基础,在先进的视音频编解码、流媒体、数字版权和内容管理等一系列的技术支撑下,为宽带IP网提供实时、可交互的视频和相关的因特网内容服务。IPTV作为电视机的终端设备,利用了宽带有线电视网络的技术基础。在互联网的网络协议下,可以搭建 IP 电视、视频的点播和广播、网络游戏、电子邮件管理、娱乐休闲和教育以及商务功能。IPTV的节目可以采用广播、组播、单播等多种方式,使互联网以及网内业务的扩充变得十分灵活。IPTV的视频传输带宽可以在800kbps的时候可以达到DVD视频传输带宽3Mbps的视频效果,这也得益于其高效的视频压缩技术。
1.3多功能 SIM卡
多功能SIM卡主要指的是两种SIM卡,即第三代的USIM 卡和 RF-SIM卡(射频SIM 卡)。传统的二代 SIM 卡只有GSM这一种应用,并且不能添加额外的应用;三代USIM 卡属于UMTS 3G网络的构件,通过采取现代平台与使用人员所需相应的应用软件的分离,实现了将移动应用逐渐作为重点的转变。这样使得个人终端设备不仅可以对通讯簿进功能性开发,还可以实现电子存取款和电子支付(如支付宝,微信钱包等)、电子票据的预定与销售等无线通信的高级服务功能。RF-SIM卡是集成无线射频技术,可以在相对中近距离的情况下(比如一栋大楼之内)实现无线通信的一种手机智能卡。在无线射频的技术支撑下,可以在智能楼宇的任何位置上实现全自动感应刷卡、远程支付、电子钱包等多项功能,且可以在不更换手机电话号码的情况下支持GSM、WCDMA、PHS、TDSCDMA、CDMA2000等网络。随着RF-SIM卡技术的改进和加强,将来一定会成为智能楼宇中一种不可替代的新型全方位服务平台。
1.4 智能个人终端
智能个人终端包括楼宇公共信息和私人信息管理,其主要用途是把握重要的信息,对其进行实时的掌控。智能手机是智能个人终端的主要载体,其相当于电脑的独自操作系统,可以扩展各种服务类软件,对整个楼宇的智能化、个性化进行操控。3.5 云计算云计算是一种使用和交付模式,其基础源自逐年递增的互联网相关服务,通常具有动态和虚拟化的性质。主要提供基础设施即服务(Iass)、平台即服务(Paas)、软件即服务(Saas)这样 3 个层次的服务。云计算有着大量的集群存储和文件系统管理,对于智能楼宇庞大数据基础的需求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2智能建筑楼宇自动化系统的组成
2.1楼宇通信系统
通信系统可以保证楼宇内人们可以得到外界传送进来的文字、图片、数据等等,还可以与外部信息工具相连,做到信息共享,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离不开电话、手机等通话设备,无论是以前最的普通电话还是现在的智能手机,通信系统一直成为人们生活工作联系的重要工具,是不可缺少的生活必备品。
2.2楼宇设备自动化系统
楼宇设备自动化系统是指将楼宇内的水、电、空调、照明、排水、消防安全等设备的或系统,集中监视,检测、监控、调试、调节、管理为目的的系统,其作用是可以做到调节楼宇内各种设备的运行参数,保证各种设备的日常工作,此外还可以根据外部环境条件、突发情况自动调节设备,可以做到最佳运行状态,这样可以保证生活居住工作环境的便利舒适。
2.3楼宇办公自动化系统
办公自动化系统指的是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等科技,实现不同目标人群的办公业务需求的办公设备。
2.4楼宇综合布线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是楼宇内、外信息基本传递的媒介,计算机网络为主要控制工具,可以将通话设备和数据设备相连接,还可以连接楼宇内的自控、监控、信息发布系统,高科技的信息技术为主,实现楼宇智能化的主要技术,灵活性很大,但是兼容性得到人们的认可,其中包括有线电视布线、互联网络布线、内部办公网布线、智能化专网布线、光纤布线。综合布线也是为弱电系统服务的一项,弱电系统规划好,综合布线也随着可以很好的规划。
3楼宇自控系统的前景分析
3.1现场设备智能化
具有集成性质的楼宇自控系统的概念提出不久,智能化自控系统就获得了很多人的青睐。智能化的水平逐渐提高,控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于此会带来巨大的历史数据存储,复杂的参数计算,这都要求DDC控制器具备高速的处理能力和巨大的存储容量。随着半导体的应用越来越成熟,DDC的字节长度已经从8字节、16字节逐渐过渡到现今主流的32 字节,已经形成了包括霍尼韦尔、江森自控、西门子等一线楼宇自控产品,其中西门子的PXC 控制器内置无模型自适应闭环控制算法,可以满足各种复杂的控制应用。
3.2标准化发展
随着技术不断发展,BAS系统产品的规格、技术性能等将逐步按照一定的标准生产,网络通信的接口和协议等趋于采用开放性的标准,如OPC,BACnet标准的通讯接口等等,使得BAS产品和系统集成商间实现信息共享,通过计算机网络,将各系统运行的重要指标、工作状态、报警状态等信息汇集到统一的系统平台上,实现集中监视、控制和管理功能集成的目标。
3.3系统向IP化发展
BAS系统在现场各种设备之间的通信网络平台是以太网构建的,使得信息网络与控制网络融合在一起,保证了从信息系统到控制系统的是通过以太网来连接起来的,从根本上简化了网络的结构,BAS系统向IP化发展的方向,是解决控制和信息网络在多种现场总线技术同时存在但是相互不兼容的问题的最佳的必选之路。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宇自动化系统中广泛使用在智能建筑,使安全和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通信自动化系统的不断改进和优化,势必会使得智能楼宇最终能够引领生活和科技发展的潮流。同时,也提醒相关的行业人员在建设通信自动化系统的智能楼宇时,应当谨记对成本的控制,不可盲目建造。
参考文献:
[1]魏余芳.现场总线技术与应用[J].兵工自动化,2002,21(4).
[2]袁任光.集散型控制系统应用技术与实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4]王可崇.智能建筑自动化系统[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摘 要】为了达到和谐发展的目标,楼宇自控系统的应用促进了智能建筑的发展,通过建筑物的自控化发展,实现了智能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其中楼宇自控系统的发展离不开智能通信技术,文章主要分析了智能通信在楼宇自控系统中的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智能通信;楼宇自控系统;应用
引言
智能化楼宇在建筑领域中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智能化楼宇是以计算机为控制中心,经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与各通信终端和传感终端相连接,可以感知建筑物内各个空间的信息,并通过计算机处理,能给出相应的反应,从而使建筑物具有了一定智能,提高了管理和使用效率,降低了能耗,其中智能通信技术在楼宇自动化系统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1智能通信在楼宇自控系统中的应用
1.1三网融合技术
三网融合是在信息技术中比较顺应潮流的一个名词,它不仅仅只限于将电话网络、计算机网络以及有线网络在表面上结合起来,更主要的是使其相互渗透,让高层次的业务也进行融合。将三网融合从传输技术的角度划分为4种方式,即固话方式、交互电视方式、有线和无线方式。其中,固化方式以早期以太网为基础,以IPTV进行传输;互动方式依托于有线电视进行双向分配,完成交互信息的传输;有线和无线主要依托于现代通信移动客户端,实现信息的传输。但是,从现代智能楼宇设计来看,使用最为广泛的方式是有线传输,将无线传输作为扩展和备份。因此,现代建筑和楼宇智能设计中,优先考虑有线传输,以达到理想的传输效果,确保用户使用的高效、优质。
1.2 交互式网络电视
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重点在于“交互”二字,以宽带的 IP网络覆盖作为基础,在先进的视音频编解码、流媒体、数字版权和内容管理等一系列的技术支撑下,为宽带IP网提供实时、可交互的视频和相关的因特网内容服务。IPTV作为电视机的终端设备,利用了宽带有线电视网络的技术基础。在互联网的网络协议下,可以搭建 IP 电视、视频的点播和广播、网络游戏、电子邮件管理、娱乐休闲和教育以及商务功能。IPTV的节目可以采用广播、组播、单播等多种方式,使互联网以及网内业务的扩充变得十分灵活。IPTV的视频传输带宽可以在800kbps的时候可以达到DVD视频传输带宽3Mbps的视频效果,这也得益于其高效的视频压缩技术。
1.3多功能 SIM卡
多功能SIM卡主要指的是两种SIM卡,即第三代的USIM 卡和 RF-SIM卡(射频SIM 卡)。传统的二代 SIM 卡只有GSM这一种应用,并且不能添加额外的应用;三代USIM 卡属于UMTS 3G网络的构件,通过采取现代平台与使用人员所需相应的应用软件的分离,实现了将移动应用逐渐作为重点的转变。这样使得个人终端设备不仅可以对通讯簿进功能性开发,还可以实现电子存取款和电子支付(如支付宝,微信钱包等)、电子票据的预定与销售等无线通信的高级服务功能。RF-SIM卡是集成无线射频技术,可以在相对中近距离的情况下(比如一栋大楼之内)实现无线通信的一种手机智能卡。在无线射频的技术支撑下,可以在智能楼宇的任何位置上实现全自动感应刷卡、远程支付、电子钱包等多项功能,且可以在不更换手机电话号码的情况下支持GSM、WCDMA、PHS、TDSCDMA、CDMA2000等网络。随着RF-SIM卡技术的改进和加强,将来一定会成为智能楼宇中一种不可替代的新型全方位服务平台。
1.4 智能个人终端
智能个人终端包括楼宇公共信息和私人信息管理,其主要用途是把握重要的信息,对其进行实时的掌控。智能手机是智能个人终端的主要载体,其相当于电脑的独自操作系统,可以扩展各种服务类软件,对整个楼宇的智能化、个性化进行操控。3.5 云计算云计算是一种使用和交付模式,其基础源自逐年递增的互联网相关服务,通常具有动态和虚拟化的性质。主要提供基础设施即服务(Iass)、平台即服务(Paas)、软件即服务(Saas)这样 3 个层次的服务。云计算有着大量的集群存储和文件系统管理,对于智能楼宇庞大数据基础的需求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2智能建筑楼宇自动化系统的组成
2.1楼宇通信系统
通信系统可以保证楼宇内人们可以得到外界传送进来的文字、图片、数据等等,还可以与外部信息工具相连,做到信息共享,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离不开电话、手机等通话设备,无论是以前最的普通电话还是现在的智能手机,通信系统一直成为人们生活工作联系的重要工具,是不可缺少的生活必备品。
2.2楼宇设备自动化系统
楼宇设备自动化系统是指将楼宇内的水、电、空调、照明、排水、消防安全等设备的或系统,集中监视,检测、监控、调试、调节、管理为目的的系统,其作用是可以做到调节楼宇内各种设备的运行参数,保证各种设备的日常工作,此外还可以根据外部环境条件、突发情况自动调节设备,可以做到最佳运行状态,这样可以保证生活居住工作环境的便利舒适。
2.3楼宇办公自动化系统
办公自动化系统指的是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等科技,实现不同目标人群的办公业务需求的办公设备。
2.4楼宇综合布线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是楼宇内、外信息基本传递的媒介,计算机网络为主要控制工具,可以将通话设备和数据设备相连接,还可以连接楼宇内的自控、监控、信息发布系统,高科技的信息技术为主,实现楼宇智能化的主要技术,灵活性很大,但是兼容性得到人们的认可,其中包括有线电视布线、互联网络布线、内部办公网布线、智能化专网布线、光纤布线。综合布线也是为弱电系统服务的一项,弱电系统规划好,综合布线也随着可以很好的规划。
3楼宇自控系统的前景分析
3.1现场设备智能化
具有集成性质的楼宇自控系统的概念提出不久,智能化自控系统就获得了很多人的青睐。智能化的水平逐渐提高,控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于此会带来巨大的历史数据存储,复杂的参数计算,这都要求DDC控制器具备高速的处理能力和巨大的存储容量。随着半导体的应用越来越成熟,DDC的字节长度已经从8字节、16字节逐渐过渡到现今主流的32 字节,已经形成了包括霍尼韦尔、江森自控、西门子等一线楼宇自控产品,其中西门子的PXC 控制器内置无模型自适应闭环控制算法,可以满足各种复杂的控制应用。
3.2标准化发展
随着技术不断发展,BAS系统产品的规格、技术性能等将逐步按照一定的标准生产,网络通信的接口和协议等趋于采用开放性的标准,如OPC,BACnet标准的通讯接口等等,使得BAS产品和系统集成商间实现信息共享,通过计算机网络,将各系统运行的重要指标、工作状态、报警状态等信息汇集到统一的系统平台上,实现集中监视、控制和管理功能集成的目标。
3.3系统向IP化发展
BAS系统在现场各种设备之间的通信网络平台是以太网构建的,使得信息网络与控制网络融合在一起,保证了从信息系统到控制系统的是通过以太网来连接起来的,从根本上简化了网络的结构,BAS系统向IP化发展的方向,是解决控制和信息网络在多种现场总线技术同时存在但是相互不兼容的问题的最佳的必选之路。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宇自动化系统中广泛使用在智能建筑,使安全和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通信自动化系统的不断改进和优化,势必会使得智能楼宇最终能够引领生活和科技发展的潮流。同时,也提醒相关的行业人员在建设通信自动化系统的智能楼宇时,应当谨记对成本的控制,不可盲目建造。
参考文献:
[1]魏余芳.现场总线技术与应用[J].兵工自动化,2002,21(4).
[2]袁任光.集散型控制系统应用技术与实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4]王可崇.智能建筑自动化系统[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