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次法国三代摄影家作品展酒会上,一法国摄影师悄悄问我:“中国人好象都挺在手相机的吧?”咱晓得人家不是表扬我们,但他们确实搞不懂我们怎么就如此地对一种记录和创作的工具,对!仅仅是工具,那么感兴趣,那么在乎。
日本著名纪实摄影家英伸三和金赖胖,到上海的高级摄影师培训班讲课,学员们在读他们的作品《朱家角》和广岛遗迹之前,先想知道的,是他们都用什么样子的相机法国摄影家罗伯特在讲他的纪实摄影和为世界顶尖时尚杂志拍摄的图片时,学员最想知道的,也是他究竟用什么样的相机世界商业摄影大师提姆在开讲他享有盛誉的动物摄影时,也先有中国摄影师问他用的什么相机……
上述情况绝不鲜见而是太多,大到研讨会小到普通影人侃谈,总会有人先后提出这样的对于器材似乎好奇或钻研得令人不解的提问,“你这张不错,用什么相机拍的?”“你看我这张,用某某相机拍的呢。”“哦哦哦,到底像素高啊。”也许国外的摄影师:会象我们的文学大师一样的不理解我们提出的如此幼稚可笑的问题吧,他们心里说:“你知道鸡蛋的滋味不错就行了,干嘛非要知道它是哪只母鸡生的呢?”
我想,我们总是太注重工具,在任何一次突破面前,首先惯性地求助于器材。当器材的升级领先于其他人的时候,会信心十足的期待出现作品也远远:须先于其他尚未升级器材的影友,事实告诉我们,先期这样的期待确实有所落实,像素高了,速度快了,连拍爽了,F1也能拍下来了,色深度、分辨率、畸变什么的,都鸟枪换咆今非昔比了!艳羡的眼珠,明明在你的新家伙前一只只兰,出来,你简直不能无动于衷!然而,再下去呢?别人也很快升级了器材提高了像素,你的优势被科技和经济抹平,像评委老师说的,两万张元阳梯田,都很好,但又差不多,叫我怎么落子呢?我拥有了最好的相机,你也会拥有,她也会拥有,只要我们不是仅仅在比较相机,那么,相机后面的眼睛和脑袋似乎是比相机更值得重视的提升所在。我们可以拥有一模一样甚至更好的相机,但我们不可能拥有一模一样的想法或者说创意。
当在执拗地接近无赖的询问之下,我们知道了大师们常用和惯用并且管用的相机后,我们大跌眼镜,许多人还明确表示了不信!但我是心悦诚服的愿意相信大师们是说了诚恳的真话,日后的接触和观察告诉了我们这就是大师,他们确实能忘记所使用的器材,他们心里只有画面,只有艺术乃至只有思想,而我们常常只关注器材而忽视别的。英伸三和金赖胖,拍纪实,只用一台(出远门备一台)莱卡M3,搭载35mmF2定焦,习惯目测距离手动对焦手动过片手动换卷,奇快无比,悄无声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弹不虚发抓取决定性瞬间。罗伯特拍时尚杂志顶级大片,重视素质,重视机动性,用玛米亚7型中画幅相机,在世界各地走动都随时携带着它,以及一箱子的120正负底片。当学员固执地询问他的器材时,他拿过放在桌子上的玛米亚7型,举起来晃了晃,轻描淡写令人不信地说:“就是它,我正在大屏幕上放映的照片,就是它拍的”。提姆的斑马、大象、印地安人头上的蜥蜴等照片,几乎是人人皆知人人敬佩的作品,自然又想知道他的相机有什么与众不同?提姆说他常用着玛米亚RB67,和大家一样,还用机动性更好的尼康FM2,比如那幅一群大象:中向镜头的照片,就是由助手从两边打灯自己端着FM2边退边拍的。
沙飞拍的鲁迅,用的相机肯定没有如今的好,但我们记着了“鲁迅”,记着了“白求恩”,记着了“十月金风”,记着了徐肖冰、侯波,记着了吴印咸,记着了方大曾,记着了黄翔,记着了所有的大师和他们令人难忘的作品,而我们终于忘记或者忽略了大师背后照片背后的相机品牌。但我们知道的是,大师们作品背后的相机,终归是没有我们今天或者明天手里端着的好!
我们想急切地知道拍出好照片的人所使的相机,无非是想寄希望于“他只是相机比我好”,而为自己的“略逊一筹”获得心里的开脱,从而原谅自己的“略逊”,一旦听说大师们的相机并不比我们好时,我们便傻在那里不知说什么好。
有滋有味的品尝鸡蛋,然后学习别人的经验,做一个好菜,以飨同道以飨世界,不必知道那蛋是什么母鸡生的。即使是一个最昂贵最优秀的母鸡的最豪华的蛋,能不能成为一个好菜,还得看我们自己。
日本著名纪实摄影家英伸三和金赖胖,到上海的高级摄影师培训班讲课,学员们在读他们的作品《朱家角》和广岛遗迹之前,先想知道的,是他们都用什么样子的相机法国摄影家罗伯特在讲他的纪实摄影和为世界顶尖时尚杂志拍摄的图片时,学员最想知道的,也是他究竟用什么样的相机世界商业摄影大师提姆在开讲他享有盛誉的动物摄影时,也先有中国摄影师问他用的什么相机……
上述情况绝不鲜见而是太多,大到研讨会小到普通影人侃谈,总会有人先后提出这样的对于器材似乎好奇或钻研得令人不解的提问,“你这张不错,用什么相机拍的?”“你看我这张,用某某相机拍的呢。”“哦哦哦,到底像素高啊。”也许国外的摄影师:会象我们的文学大师一样的不理解我们提出的如此幼稚可笑的问题吧,他们心里说:“你知道鸡蛋的滋味不错就行了,干嘛非要知道它是哪只母鸡生的呢?”
我想,我们总是太注重工具,在任何一次突破面前,首先惯性地求助于器材。当器材的升级领先于其他人的时候,会信心十足的期待出现作品也远远:须先于其他尚未升级器材的影友,事实告诉我们,先期这样的期待确实有所落实,像素高了,速度快了,连拍爽了,F1也能拍下来了,色深度、分辨率、畸变什么的,都鸟枪换咆今非昔比了!艳羡的眼珠,明明在你的新家伙前一只只兰,出来,你简直不能无动于衷!然而,再下去呢?别人也很快升级了器材提高了像素,你的优势被科技和经济抹平,像评委老师说的,两万张元阳梯田,都很好,但又差不多,叫我怎么落子呢?我拥有了最好的相机,你也会拥有,她也会拥有,只要我们不是仅仅在比较相机,那么,相机后面的眼睛和脑袋似乎是比相机更值得重视的提升所在。我们可以拥有一模一样甚至更好的相机,但我们不可能拥有一模一样的想法或者说创意。
当在执拗地接近无赖的询问之下,我们知道了大师们常用和惯用并且管用的相机后,我们大跌眼镜,许多人还明确表示了不信!但我是心悦诚服的愿意相信大师们是说了诚恳的真话,日后的接触和观察告诉了我们这就是大师,他们确实能忘记所使用的器材,他们心里只有画面,只有艺术乃至只有思想,而我们常常只关注器材而忽视别的。英伸三和金赖胖,拍纪实,只用一台(出远门备一台)莱卡M3,搭载35mmF2定焦,习惯目测距离手动对焦手动过片手动换卷,奇快无比,悄无声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弹不虚发抓取决定性瞬间。罗伯特拍时尚杂志顶级大片,重视素质,重视机动性,用玛米亚7型中画幅相机,在世界各地走动都随时携带着它,以及一箱子的120正负底片。当学员固执地询问他的器材时,他拿过放在桌子上的玛米亚7型,举起来晃了晃,轻描淡写令人不信地说:“就是它,我正在大屏幕上放映的照片,就是它拍的”。提姆的斑马、大象、印地安人头上的蜥蜴等照片,几乎是人人皆知人人敬佩的作品,自然又想知道他的相机有什么与众不同?提姆说他常用着玛米亚RB67,和大家一样,还用机动性更好的尼康FM2,比如那幅一群大象:中向镜头的照片,就是由助手从两边打灯自己端着FM2边退边拍的。
沙飞拍的鲁迅,用的相机肯定没有如今的好,但我们记着了“鲁迅”,记着了“白求恩”,记着了“十月金风”,记着了徐肖冰、侯波,记着了吴印咸,记着了方大曾,记着了黄翔,记着了所有的大师和他们令人难忘的作品,而我们终于忘记或者忽略了大师背后照片背后的相机品牌。但我们知道的是,大师们作品背后的相机,终归是没有我们今天或者明天手里端着的好!
我们想急切地知道拍出好照片的人所使的相机,无非是想寄希望于“他只是相机比我好”,而为自己的“略逊一筹”获得心里的开脱,从而原谅自己的“略逊”,一旦听说大师们的相机并不比我们好时,我们便傻在那里不知说什么好。
有滋有味的品尝鸡蛋,然后学习别人的经验,做一个好菜,以飨同道以飨世界,不必知道那蛋是什么母鸡生的。即使是一个最昂贵最优秀的母鸡的最豪华的蛋,能不能成为一个好菜,还得看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