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的藏书中有几十本天文学书籍。其中的一本《天文知识》既是我的第一本天文类藏书,也是我少年时代用积攒的零花钱购买的首本藏书。这些书虽然只占我藏书中的很小部分,但承载了我人生中的点点微光。
对星空的好奇几乎是每个人童年时代都有过的经历。在父母娓娓动听的故事中,我接受了最早的天文熏陶。识字之后,家里的一本《十万个为什么》天文气象卷伴随着我度过了许多充满遐想的时光。在学校推荐订阅的报刊外,我要求父母为我订了一份《天文爱好者》杂志。于是,作为一个天文爱好者,浩瀚的星空对我以后的人生观念、经历和读书藏书均产生了影响。我在上海市北中学读高中时,凭借星图的对照,我已能认识夜幕中的星座,曾彻夜守候观测过月全食。从物理课中学习了光学后,我自学了望远镜制作原理,曾寻觅透镜自制过望远镜。
为迎接高考,学校曾将学生分班,我开始被分在理科班,当时我的志愿是报考天文专业,而语文老师袁维国先生几次将我的作文表扬后,建议我转去文科班。我高中的最后一年从文科班毕业考入广州的暨南大学历史系。开始的一段时期,我仍念念不忘天文,还写信请父亲帮我到上海科技书店订购了多本天文书籍。
有一年初冬,学校安排野外考古实习,我们坐火车到达粤北的马坝站时已近半夜,进入曲江县城,四周特别静谧,只有寥寥的几点灯火,但星空显得尤为灿烂,头顶的猎户座格外的雄伟壮观。这是以往在城市中无法见到的美妙景象。那一刻,宇宙的光芒直射胸怀,我第一次感觉到一种电击灵魂般的震撼!真正体验了大自然的强烈魅力。此时,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名言深深地给了我人生的启示与共鸣:“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标准;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的灿烂星空。”我从天文书中不仅收获了天文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它让我拥有了宽广的胸怀。
我分配到上海图书馆工作之后,本职工作与天文已无关联,但无意中与云南人民出版社的《彝族天文学史》一书相遇时,又如触电般激发了我的兴趣,由此引申出我的一段难忘的人生经历。我通过出版社总编辑程志方的引荐,与作者刘尧汉从1986年起建立了联系。这位出生于彝族大奴隶主家庭的著名民族学家,一生充满了传奇,在他晚年之际,离京赴楚雄创办彝族文化研究所,奔波于大小凉山之间,培养青年学者。我陆续收到过他赠送的《文明中国的彝族十月历》等书。
1987年起我在报刊上发表了十多篇文章评介彝族文化,特别是在上海《新民晚报》副刊“十日谈”专栏上发表了以“十月太阳历”为主题的十篇文章,被《人民日报》海外版摘要转载了四篇,法国巴黎大学的赵思慧博士看到后,推荐给了法国海外科学院院士乔治·耶格博士。这位历法专家通过《新民晚报》与我建立了通信交流。之后,他决定在法国海外科学院举行报告会和展览介绍十月太阳历,请我协助提供图片和实物。我在沪不断联线滇法两地协调,尽力促成这次富有意义的中法文化交流活动。经云南省楚雄州政府与省外办批准后,所需图片与实物从昆明寄往法国。1990年1月,此项活动在巴黎成功举行。从一本天文书到我助力宣传彝族文化,从另一个方面履行了图书馆人传播文化的职责,而刘尧汉教授的个人经历与精神对我的工作曾有不小的激励,多年来为年轻的同事策划选题,助力出版。我期望人间也如天界的群星交相辉映,而我愿为星空下的仰望者。
天体的运行各有轨道,偶有小小的碰撞。意想不到的是与乔治·耶格博士交往十年后才知道彼此都喜欢藏书票,他两次邮寄和请人带来藏书票书籍是我藏书中珍贵的纪念。还有惊奇的是我2006年参加第31届世界藏书票大会时,在俄罗斯展台上见到一本图录中竟印有一张以我为票主的藏书票,图案是开普勒的宇宙模型。当我找到这位作者时,原来是两年前曾交换过作品的艺术家,我拿到原票后,不由心中惊叹这是一张天人感应之作,我未曾向他说过天文。
我的天文书籍收藏确实给我带来不少惊喜,既有作为生日礼物的纪念,也有一次与相识多年的出版社朋友闲聊说到天文时,忽然相知竟然是同好,不禁击掌大笑,过后收获了多部该社出版的天文书。还有上海天文馆筹建处邀我参与一项活动时,赠我一本精美的日本印刷博物馆出版的《天文学与印刷:探索新的世界视野》,这是一本天文书出版史的著作,与我职业正好契合。天文书收藏,真是不亦快哉!
仰望星空,既让我们认识宇宙,也使我们认清自己。满天星月,银河迢迢,它是自然之书,也是人生之书。我的书斋名是王元化题写的“尚水斋”,所以,我在新浪微博主持发表“藏书记”话题时,心中默诵着海涅的诗篇《星星们高挂空中》,自然就取名为水清读明月了。
对于黄显功而言,无论工作还是生活,他一直幸运地与“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是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主任,研究馆员;兼任上海图书馆中国文化名人手稿馆副馆长、历史文献研究所副所长,上海市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新浪微博“藏书记”超话主持人。出版个人著作《月下掩卷:史林学步集》《纸色斑斓》等。
黄显功过眼无数珍贵古籍、名人手稿、历史文献,还曾协助弥足珍贵的“翁氏藏书”、翁同龢日记手稿回归祖国。而作为中国美术家协会藏书票研究会常务理事,他还是一位资深的藏书票收藏家。多达3000余张的藏书票在他眼中,蕴藏了历史,诉说着藏书的源流,是研究藏书文化史难得的实物资料。
对星空的好奇几乎是每个人童年时代都有过的经历。在父母娓娓动听的故事中,我接受了最早的天文熏陶。识字之后,家里的一本《十万个为什么》天文气象卷伴随着我度过了许多充满遐想的时光。在学校推荐订阅的报刊外,我要求父母为我订了一份《天文爱好者》杂志。于是,作为一个天文爱好者,浩瀚的星空对我以后的人生观念、经历和读书藏书均产生了影响。我在上海市北中学读高中时,凭借星图的对照,我已能认识夜幕中的星座,曾彻夜守候观测过月全食。从物理课中学习了光学后,我自学了望远镜制作原理,曾寻觅透镜自制过望远镜。
为迎接高考,学校曾将学生分班,我开始被分在理科班,当时我的志愿是报考天文专业,而语文老师袁维国先生几次将我的作文表扬后,建议我转去文科班。我高中的最后一年从文科班毕业考入广州的暨南大学历史系。开始的一段时期,我仍念念不忘天文,还写信请父亲帮我到上海科技书店订购了多本天文书籍。
有一年初冬,学校安排野外考古实习,我们坐火车到达粤北的马坝站时已近半夜,进入曲江县城,四周特别静谧,只有寥寥的几点灯火,但星空显得尤为灿烂,头顶的猎户座格外的雄伟壮观。这是以往在城市中无法见到的美妙景象。那一刻,宇宙的光芒直射胸怀,我第一次感觉到一种电击灵魂般的震撼!真正体验了大自然的强烈魅力。此时,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名言深深地给了我人生的启示与共鸣:“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标准;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的灿烂星空。”我从天文书中不仅收获了天文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它让我拥有了宽广的胸怀。
我分配到上海图书馆工作之后,本职工作与天文已无关联,但无意中与云南人民出版社的《彝族天文学史》一书相遇时,又如触电般激发了我的兴趣,由此引申出我的一段难忘的人生经历。我通过出版社总编辑程志方的引荐,与作者刘尧汉从1986年起建立了联系。这位出生于彝族大奴隶主家庭的著名民族学家,一生充满了传奇,在他晚年之际,离京赴楚雄创办彝族文化研究所,奔波于大小凉山之间,培养青年学者。我陆续收到过他赠送的《文明中国的彝族十月历》等书。
1987年起我在报刊上发表了十多篇文章评介彝族文化,特别是在上海《新民晚报》副刊“十日谈”专栏上发表了以“十月太阳历”为主题的十篇文章,被《人民日报》海外版摘要转载了四篇,法国巴黎大学的赵思慧博士看到后,推荐给了法国海外科学院院士乔治·耶格博士。这位历法专家通过《新民晚报》与我建立了通信交流。之后,他决定在法国海外科学院举行报告会和展览介绍十月太阳历,请我协助提供图片和实物。我在沪不断联线滇法两地协调,尽力促成这次富有意义的中法文化交流活动。经云南省楚雄州政府与省外办批准后,所需图片与实物从昆明寄往法国。1990年1月,此项活动在巴黎成功举行。从一本天文书到我助力宣传彝族文化,从另一个方面履行了图书馆人传播文化的职责,而刘尧汉教授的个人经历与精神对我的工作曾有不小的激励,多年来为年轻的同事策划选题,助力出版。我期望人间也如天界的群星交相辉映,而我愿为星空下的仰望者。
天体的运行各有轨道,偶有小小的碰撞。意想不到的是与乔治·耶格博士交往十年后才知道彼此都喜欢藏书票,他两次邮寄和请人带来藏书票书籍是我藏书中珍贵的纪念。还有惊奇的是我2006年参加第31届世界藏书票大会时,在俄罗斯展台上见到一本图录中竟印有一张以我为票主的藏书票,图案是开普勒的宇宙模型。当我找到这位作者时,原来是两年前曾交换过作品的艺术家,我拿到原票后,不由心中惊叹这是一张天人感应之作,我未曾向他说过天文。
我的天文书籍收藏确实给我带来不少惊喜,既有作为生日礼物的纪念,也有一次与相识多年的出版社朋友闲聊说到天文时,忽然相知竟然是同好,不禁击掌大笑,过后收获了多部该社出版的天文书。还有上海天文馆筹建处邀我参与一项活动时,赠我一本精美的日本印刷博物馆出版的《天文学与印刷:探索新的世界视野》,这是一本天文书出版史的著作,与我职业正好契合。天文书收藏,真是不亦快哉!
仰望星空,既让我们认识宇宙,也使我们认清自己。满天星月,银河迢迢,它是自然之书,也是人生之书。我的书斋名是王元化题写的“尚水斋”,所以,我在新浪微博主持发表“藏书记”话题时,心中默诵着海涅的诗篇《星星们高挂空中》,自然就取名为水清读明月了。
写给《中国收藏》读者的一句话
对于黄显功而言,无论工作还是生活,他一直幸运地与“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是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主任,研究馆员;兼任上海图书馆中国文化名人手稿馆副馆长、历史文献研究所副所长,上海市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新浪微博“藏书记”超话主持人。出版个人著作《月下掩卷:史林学步集》《纸色斑斓》等。
黄显功过眼无数珍贵古籍、名人手稿、历史文献,还曾协助弥足珍贵的“翁氏藏书”、翁同龢日记手稿回归祖国。而作为中国美术家协会藏书票研究会常务理事,他还是一位资深的藏书票收藏家。多达3000余张的藏书票在他眼中,蕴藏了历史,诉说着藏书的源流,是研究藏书文化史难得的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