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导学案教学”以其特有的高效性和可操作性广泛应用与课堂教学中。本文主要探讨了导学案的编写环节、操作方法以及在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导学案;自主学习;高效;课堂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强调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发现和发展的过程,而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知识、培养数学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导学案教学”以其特有的新颖性、实用性、高效性和易操作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所谓“导学案教学”,就是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的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学法指导的一种教学策略。它改变了以统、独、偏为特征的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以学生的自学为基础,以师生互动为手段,以发现问题自我探究为主线,以学生多种能力的养成为目标,较好地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特征,符合新课改的理念。
一、精心设计导学案
所谓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它将知识更新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按照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将学习的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间的发展和联系,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课前教师要精心备课,自己吃透教材,充分考虑学生在自学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充分考虑如何科学高效地指导学生自学,在此基础上设计出科学、实用的导学案。导学案一般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自主预习、合作探究、教师精点、自主测评、学习反思、拓展延伸等环节,其中重点设计学习目标、学习环节和学习活动。
1、学习目标
在导学案中,学生需要通过学习目标来确定学习任务,并通过学习来检测目标的达成程度,因而,学习目标的设定应概括准确、简洁易懂、操作性强等特点。教师根据所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按照课程标准对所学内容的具体要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通过目标定向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明白本节课学什么,怎么学,达到怎样的学习效果。在明确了学习目标之后教师就要根据课程标准所要求达到的具体教学目标,进行学情分析,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和技能基础、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生活体验、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认知水平、学生的综合素质等确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学习环节
学习环节是导学案的主要环节,包括引入、新课和例题讲解等。根据每一节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设计不同的引入,引入可以和课本相同,也可以选自课外,但关键要简单易懂,生活化,适合本地的学生。在对公理、概念和定理的内涵的处理上,将这些要素分点列出,后面预留空格,作为学生自学笔记。学生以此指导自学,在理解的基础上,将教材相关内容加工浓缩,整理记录在“导学案”相关条目上,巩固掌握知识的效果。对于难易不一、杂乱无章的内容(尤其是巩固练习的习题)在编写导学案时要有目的地将处理成有序的、难度递进的、分层次的学习方案,从而达到每个学生都获得所需的发展,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的目的。
导学案以自主学习为主,辅之以教师指导、引导和学生间的合作探究学习,具体的学习方式有:自主阅读、自主探究、模仿学习、自主练习、实践操作、合作探究、指导学习、引导学习、归纳总结。第一,根据内容的难易程度进行选择。一般地,难度较大的可选用指导、引导、合作的学习方式。第二,根据学习内容特点进行选择。概念形成和性质定理探究一般选择自探究、实践操作、合作探究等方式;技能方法学习、综合复习一般选择引导、指导学习,然后模仿学、自主练习、合作探究等方式。第三,根据学习内容的呈现阶段进行适当地选择。一般地,第一个环节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或旧知相联系,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认知注意,采取自主阅读的方式进行;第二环节一般是例题示范、原理探究、方法归纳等其中内容,采取的学习方式可选择:指导学习、引导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探究、实践操作;第三、四环节内容一般是巩固训练、变式训练、方法形成,可选择“模仿学习、实践操作、合作探究、自主练习”;最后一个环节为归纳总结。
3、学习活动
导学案重点是展现学生的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知识的构建过程,而不是一味追求答案的准确性,而不是展现各种不同的问题类型。
概念形成和原理探究的活动,应体现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认知规律;例题示范活动,应体现分析过程,解答规范过程和反思总结方法或技能的环节;自主练习活动,应体现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应体现知识的前后联系;对于难度较大又是重点的问题,应遵循低台阶、高密度、缓坡度的原则,步步为营,既展现问题的发展变化,又满足发展水平欠佳学生的学习需要;合作探究活动,应着力设计开放型问题或有认知冲突的问题。
二、充分利用导学案
1、学法指导,依案自学
学生课前的自学是导学案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使学生进行高效率的自学,这是数学教师特别要注意的问题。因此,数学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会遇到的困难,及时给予学法上的指导。课前下发“导学学案”后,学生据此进行预习自学,课上老师可根据学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馈,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学情,有目的地运用导语、演示实验、现代教育技术等手段创设情境、把握学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指导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实现会学。学生以“导学学案”为依据,以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为主攻方向,主动查阅教材、工具书,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在尝试中获取知识,能够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 2、组织讨论,合作学习
在学生充分的预习之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完成情况,将课堂交给学生,鼓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网络,小组合作讨论难点、疑点,鼓励学生自己去完成知识的讲授,教师一定要及时鼓励表扬。教师的讲解不是什么都从头讲,而是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讲解,要精讲点播。完成“学案自学”步骤后,数学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这个环节教师要做好“兵教兵”的组织协调工作。通过“兵教兵”这种方式,达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兵兵受益,共同进步的目的。对交流中暴露出的问题,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对小组内解决不了的,再组织学生开展小组间的交流,全班学生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就要及时搜集起来,为下一步教师的精讲点拨做好准备。
3、精讲点拨,归纳总结
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数学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教师可采用两种方式处理学生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一是点拨。在学生相互讨论解决疑点的过程中教师参与其中,适时点拨;或是某个问题,某个组已经解决,对于其它组仍是疑点,教师可让已解决问题的小组做一次“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讲解,教师补充点拨,这也可以说是讨论的继续。二是精讲。对于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在学生渴望释疑的心理状态下,教师要针对其疑点,快速确定讲的内容,抓住要害,讲清思路,明晰事理,并以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归纳智能的提升。
4、达标训练,知识拓展
由于知识基础及智力能力的差异,学案中教师要精心设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有层次的练习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各取所需”地选择练习,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的熟练程度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当堂训练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一般较简单的训练题学生独立完成,综合性的题目,多数学生不会的或出错的问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解决。针对达标训练中再次出现的问题,教师除了再次展示解题思路,引导学生突破问题外,还应再补充练习题,引导学生反复进行巩固性训练。只有这样,学生对所学知识才能进行内化整理,把新知识纳入到个体的认知结构中,进而达到知识的巩固与迁移,形成个体的创新性能力。另外,教师的反馈矫正要贯穿始终,尤其要关注学困生,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
5、理清思路, 形成网络
在课堂教学即将结束时,要求学生归纳总结一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规律和解题思路、方法、技巧,把知识梳理成线,形成网络加深印象,要突出易错易混易漏的知识薄弱点,引起全体同学足够的重视;教师要及时反馈,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起导向作用。数学教师还要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从哪些方面进行梳理,用哪些方法编制出知识网络,怎样突出易错易混易漏的知识薄弱点等,对学生进行方法上的指导。
教而有法,但无定法;学而有法,贵在得法。运用“导学案”这一课堂教学模式,数学教师只有本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的态度,真正地把自己的角色从“主演”转移成“导演”, 把课堂这个舞台交给学生,才能符合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真正做好学生引路人的角色,实现教和学的双赢,为学生赢得自己的人生舞台。
[参考文献]
[1]张海晨,李炳亭.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0.
[2]李玉艳.数学新课程标准下的新理念[J].山东教育,2004(7-8):85-86.
(作者单位:张家口市宣化第十中学,河北 张家口 075100)
关键词:导学案;自主学习;高效;课堂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强调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发现和发展的过程,而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知识、培养数学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导学案教学”以其特有的新颖性、实用性、高效性和易操作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所谓“导学案教学”,就是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的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学法指导的一种教学策略。它改变了以统、独、偏为特征的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以学生的自学为基础,以师生互动为手段,以发现问题自我探究为主线,以学生多种能力的养成为目标,较好地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特征,符合新课改的理念。
一、精心设计导学案
所谓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它将知识更新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按照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将学习的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间的发展和联系,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课前教师要精心备课,自己吃透教材,充分考虑学生在自学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充分考虑如何科学高效地指导学生自学,在此基础上设计出科学、实用的导学案。导学案一般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自主预习、合作探究、教师精点、自主测评、学习反思、拓展延伸等环节,其中重点设计学习目标、学习环节和学习活动。
1、学习目标
在导学案中,学生需要通过学习目标来确定学习任务,并通过学习来检测目标的达成程度,因而,学习目标的设定应概括准确、简洁易懂、操作性强等特点。教师根据所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按照课程标准对所学内容的具体要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通过目标定向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明白本节课学什么,怎么学,达到怎样的学习效果。在明确了学习目标之后教师就要根据课程标准所要求达到的具体教学目标,进行学情分析,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和技能基础、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生活体验、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认知水平、学生的综合素质等确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学习环节
学习环节是导学案的主要环节,包括引入、新课和例题讲解等。根据每一节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设计不同的引入,引入可以和课本相同,也可以选自课外,但关键要简单易懂,生活化,适合本地的学生。在对公理、概念和定理的内涵的处理上,将这些要素分点列出,后面预留空格,作为学生自学笔记。学生以此指导自学,在理解的基础上,将教材相关内容加工浓缩,整理记录在“导学案”相关条目上,巩固掌握知识的效果。对于难易不一、杂乱无章的内容(尤其是巩固练习的习题)在编写导学案时要有目的地将处理成有序的、难度递进的、分层次的学习方案,从而达到每个学生都获得所需的发展,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的目的。
导学案以自主学习为主,辅之以教师指导、引导和学生间的合作探究学习,具体的学习方式有:自主阅读、自主探究、模仿学习、自主练习、实践操作、合作探究、指导学习、引导学习、归纳总结。第一,根据内容的难易程度进行选择。一般地,难度较大的可选用指导、引导、合作的学习方式。第二,根据学习内容特点进行选择。概念形成和性质定理探究一般选择自探究、实践操作、合作探究等方式;技能方法学习、综合复习一般选择引导、指导学习,然后模仿学、自主练习、合作探究等方式。第三,根据学习内容的呈现阶段进行适当地选择。一般地,第一个环节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或旧知相联系,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认知注意,采取自主阅读的方式进行;第二环节一般是例题示范、原理探究、方法归纳等其中内容,采取的学习方式可选择:指导学习、引导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探究、实践操作;第三、四环节内容一般是巩固训练、变式训练、方法形成,可选择“模仿学习、实践操作、合作探究、自主练习”;最后一个环节为归纳总结。
3、学习活动
导学案重点是展现学生的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知识的构建过程,而不是一味追求答案的准确性,而不是展现各种不同的问题类型。
概念形成和原理探究的活动,应体现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认知规律;例题示范活动,应体现分析过程,解答规范过程和反思总结方法或技能的环节;自主练习活动,应体现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应体现知识的前后联系;对于难度较大又是重点的问题,应遵循低台阶、高密度、缓坡度的原则,步步为营,既展现问题的发展变化,又满足发展水平欠佳学生的学习需要;合作探究活动,应着力设计开放型问题或有认知冲突的问题。
二、充分利用导学案
1、学法指导,依案自学
学生课前的自学是导学案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使学生进行高效率的自学,这是数学教师特别要注意的问题。因此,数学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会遇到的困难,及时给予学法上的指导。课前下发“导学学案”后,学生据此进行预习自学,课上老师可根据学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馈,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学情,有目的地运用导语、演示实验、现代教育技术等手段创设情境、把握学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指导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实现会学。学生以“导学学案”为依据,以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为主攻方向,主动查阅教材、工具书,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在尝试中获取知识,能够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 2、组织讨论,合作学习
在学生充分的预习之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完成情况,将课堂交给学生,鼓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网络,小组合作讨论难点、疑点,鼓励学生自己去完成知识的讲授,教师一定要及时鼓励表扬。教师的讲解不是什么都从头讲,而是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讲解,要精讲点播。完成“学案自学”步骤后,数学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这个环节教师要做好“兵教兵”的组织协调工作。通过“兵教兵”这种方式,达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兵兵受益,共同进步的目的。对交流中暴露出的问题,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对小组内解决不了的,再组织学生开展小组间的交流,全班学生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就要及时搜集起来,为下一步教师的精讲点拨做好准备。
3、精讲点拨,归纳总结
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数学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教师可采用两种方式处理学生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一是点拨。在学生相互讨论解决疑点的过程中教师参与其中,适时点拨;或是某个问题,某个组已经解决,对于其它组仍是疑点,教师可让已解决问题的小组做一次“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讲解,教师补充点拨,这也可以说是讨论的继续。二是精讲。对于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在学生渴望释疑的心理状态下,教师要针对其疑点,快速确定讲的内容,抓住要害,讲清思路,明晰事理,并以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归纳智能的提升。
4、达标训练,知识拓展
由于知识基础及智力能力的差异,学案中教师要精心设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有层次的练习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各取所需”地选择练习,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的熟练程度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当堂训练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一般较简单的训练题学生独立完成,综合性的题目,多数学生不会的或出错的问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解决。针对达标训练中再次出现的问题,教师除了再次展示解题思路,引导学生突破问题外,还应再补充练习题,引导学生反复进行巩固性训练。只有这样,学生对所学知识才能进行内化整理,把新知识纳入到个体的认知结构中,进而达到知识的巩固与迁移,形成个体的创新性能力。另外,教师的反馈矫正要贯穿始终,尤其要关注学困生,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
5、理清思路, 形成网络
在课堂教学即将结束时,要求学生归纳总结一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规律和解题思路、方法、技巧,把知识梳理成线,形成网络加深印象,要突出易错易混易漏的知识薄弱点,引起全体同学足够的重视;教师要及时反馈,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起导向作用。数学教师还要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从哪些方面进行梳理,用哪些方法编制出知识网络,怎样突出易错易混易漏的知识薄弱点等,对学生进行方法上的指导。
教而有法,但无定法;学而有法,贵在得法。运用“导学案”这一课堂教学模式,数学教师只有本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的态度,真正地把自己的角色从“主演”转移成“导演”, 把课堂这个舞台交给学生,才能符合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真正做好学生引路人的角色,实现教和学的双赢,为学生赢得自己的人生舞台。
[参考文献]
[1]张海晨,李炳亭.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0.
[2]李玉艳.数学新课程标准下的新理念[J].山东教育,2004(7-8):85-86.
(作者单位:张家口市宣化第十中学,河北 张家口 0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