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更详细了解我国运动心理技能训练相关的发展现状和研究进程,促进其高效、合理、可持续发展,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知识可视化法等对我国运动心理技能训练相关的169篇期刊文献,进行科学计量学分析和知识图谱分析,简单总结了国内外运动心理技能发展概况,归纳了我国运动心理训练发展的4个阶段,并提出我国运动心理训练应在继续向西方学习,不断引入新的科技成果的同时,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本土化研究将在深度与广度上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心理技能;心理训练;知识图谱
20世纪60年代,在第十七届至第十九奥林匹克运动会、第七届到八届世界杯足球赛的成功举办后,竞技体育被全球各国相继重视,其发展势头迅猛,参赛运动员的身体潜能被不断的激发和挖掘,技战术水平也日益提高,使得竞技体育更有观赏性。与此同时参赛运动员的心理压力日趋上升,竞技体育已不再是单纯的体能和技战术的比拼了,更大程度转向了心理能力,参赛的心理状态成为竞技比赛取胜的关键一环[1]。
国外最早的心理学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首先诞生了动作心理学,它是运动心理学的前身[2]。前期主要探究运动员在训练及参赛时的心理准备问题,这为后期的赛前心理训练提供了丰厚的理论基础[3]。国内最早的研究是周湘泉在1978年研究了游泳项目的心理训练方法,并肯定了心理训练的重要性。次年,周湘泉对举重运动员参赛前的心理状态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心理活动对动作技术发挥以及肌肉活动有较大的影响[4]。
然而,想要做竞技体育的常胜者,不能故步自封于只了解心理技能训练的重要性及来源,研究它的发展历程及未来走向才更有利于竞技体育的发展。故本文在中国知网上对1996年至2018年的体育类期刊,以“心理训练”“心理技能训练”等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筛选出169篇期刊文献,对这些期刊文章做题目、关键词、作者、作者单位、中文摘要、发表时间等详细的研究,对我国运动心理技能训练研究的主要机构、作者和研究前沿、发展脉络做一个初步的认识和分析。
一、结果与分析
(一)年发文量分析
以“心理技能训练”为主题在中国知网检索,截至2018年12月共检索169篇期刊论文。对检索到的文献做统计图谱分析(见图1),大致可以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1996年至2000年为初步发展阶段;第二阶段,2000年后至2008年为迅速发展阶段;第三阶段,2008年后至2015年持续发展阶段;第四阶段,2015年后至今缓慢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可以看出我国运动心理技能训练研究19世纪70年代末才零星开始,但其发展速度较快,19世纪80年代后,学习西方的热潮开始,学者对运动心理技能训练的重要性达成共识,发文量逐步上升。
第二阶段:这一阶段我国关于运动心理技能训练的发文量急剧上升,到2008年达到顶峰,年发文量18篇。2008年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举办,这是我国首次举报奥运会,我国举全国之力办了一场“无与伦比”的奥运盛会,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同时我国在此届奥运会上以51枚金牌位居金牌榜首,这背后离不开运动员、教练、学者及体育工作者的辛勤付出,故运动心理技能训练在这一年得到迅速发展。
第三阶段:当全民奥运热潮渐渐褪去,在“后奥运时代”,群众体育得到了较高程度的重视,国务院将每年的8月8日定为“全民健身日”,引导各大学者、专家及体育工作者将研究目光向大众体育聚焦,故这一阶段发文量较平缓,没有大的浮动。
第四阶段:2015年后我国关于运动心理技能训练的发文量呈下降趋势,分析出现这一趋势原因有两种可能。其一,2015年后我国竞技体育中“核心力量训练”和“功能性训练”理论席卷全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运动心理技能训练理论的发展;其二、运动心理技能训练理论已经发展成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各大专家、学者只能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创新困难,故发文量較少。
(二)关键词分析
从关键词共享网络图中可以看出运动心理技能训练研究中所涉及人群有3类:运动员、青少年、大学生;所涉及的运动项目较多,有自由式滑雪、网球、篮球、田径、排球、中长跑、手球、世界技能大赛等,可见心理技能训练普遍存在大多项目中,但理论来讲心理技能训练应被项群理论内的技心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的项目应用较多,此次分析却没有表现出来,这是后期我们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的。
对检索到的文献做聚类分析时,发现可分为10类:心理机能训练、心理机能、技能训练、运动心理技能、心理训练、运动训练、女子手球运动员、运动心理学、评价指标、自主训练。这10聚类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见图2)。
(三)学科分布分析
从学科分布图来看(见图3),哲学与人文科学分布较多占11.7%,基础科学占4.9%,医药卫生科技占3.4%,经济与管理科学占2.4%。
(四)文献来源分析
从文献来源分布图来看(见图4),来源于《当代体育科技》期刊共12篇,占7.5%,来源于《冰雪运动》期刊共6篇,来源于《体育世界》与《运动》期刊各5篇,各占3.1%。剩余110篇文章来源于其他期刊。
(五)基金分布分析
从基金分布图来看(图5),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2篇占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基金各2篇,占0.6%,剩余152篇文章来源于其他基金或不存在基金支持。
(六)发文机构分析
从发文机构分布图来看(见图6),上海体育学院发文7篇,占4.3%,宜春学院、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各发文4篇,各占2.4%。
二、结论与建议
依据文献资料法与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发现,我国运动心理训练研究的发展进程分为四个发展阶段。虽然心理技能训练经国外传入,但在我国发展过程中有中国化的演变趋势[5-6],运动员是研究的主要对象,奥运会级别的优秀运动员是重点研究对象。我国运动心理训练研究将继续向西方学习,不断引入新的科技成果,同时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本土化研究,将在深度与广度上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心心.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运动员心理技能训练初探[J].当代体育科技,2018,8(24):36+38.
[2]茹巧凤.跨栏运动员心理技能训练探析[J].武术研究,2017,2(09):142–143+154.
[3]牛东平.我国运动心理训练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D].太原:山西大学,2017.
[4]卢玲.西南民族大学蹴球运动员心理技能的研究[D].成都:成都体育学院,2015.
[5]魏晓伟.运动心理技能专项训练的必要性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8(18):115–116.
[6]刘建秀,林岭,张燕,等.1980年以来我国竞技心理研究热点的计量学述评[J].体育科学,2015,35(07):74–82.
关键词:心理技能;心理训练;知识图谱
20世纪60年代,在第十七届至第十九奥林匹克运动会、第七届到八届世界杯足球赛的成功举办后,竞技体育被全球各国相继重视,其发展势头迅猛,参赛运动员的身体潜能被不断的激发和挖掘,技战术水平也日益提高,使得竞技体育更有观赏性。与此同时参赛运动员的心理压力日趋上升,竞技体育已不再是单纯的体能和技战术的比拼了,更大程度转向了心理能力,参赛的心理状态成为竞技比赛取胜的关键一环[1]。
国外最早的心理学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首先诞生了动作心理学,它是运动心理学的前身[2]。前期主要探究运动员在训练及参赛时的心理准备问题,这为后期的赛前心理训练提供了丰厚的理论基础[3]。国内最早的研究是周湘泉在1978年研究了游泳项目的心理训练方法,并肯定了心理训练的重要性。次年,周湘泉对举重运动员参赛前的心理状态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心理活动对动作技术发挥以及肌肉活动有较大的影响[4]。
然而,想要做竞技体育的常胜者,不能故步自封于只了解心理技能训练的重要性及来源,研究它的发展历程及未来走向才更有利于竞技体育的发展。故本文在中国知网上对1996年至2018年的体育类期刊,以“心理训练”“心理技能训练”等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筛选出169篇期刊文献,对这些期刊文章做题目、关键词、作者、作者单位、中文摘要、发表时间等详细的研究,对我国运动心理技能训练研究的主要机构、作者和研究前沿、发展脉络做一个初步的认识和分析。
一、结果与分析
(一)年发文量分析
以“心理技能训练”为主题在中国知网检索,截至2018年12月共检索169篇期刊论文。对检索到的文献做统计图谱分析(见图1),大致可以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1996年至2000年为初步发展阶段;第二阶段,2000年后至2008年为迅速发展阶段;第三阶段,2008年后至2015年持续发展阶段;第四阶段,2015年后至今缓慢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可以看出我国运动心理技能训练研究19世纪70年代末才零星开始,但其发展速度较快,19世纪80年代后,学习西方的热潮开始,学者对运动心理技能训练的重要性达成共识,发文量逐步上升。
第二阶段:这一阶段我国关于运动心理技能训练的发文量急剧上升,到2008年达到顶峰,年发文量18篇。2008年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举办,这是我国首次举报奥运会,我国举全国之力办了一场“无与伦比”的奥运盛会,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同时我国在此届奥运会上以51枚金牌位居金牌榜首,这背后离不开运动员、教练、学者及体育工作者的辛勤付出,故运动心理技能训练在这一年得到迅速发展。
第三阶段:当全民奥运热潮渐渐褪去,在“后奥运时代”,群众体育得到了较高程度的重视,国务院将每年的8月8日定为“全民健身日”,引导各大学者、专家及体育工作者将研究目光向大众体育聚焦,故这一阶段发文量较平缓,没有大的浮动。
第四阶段:2015年后我国关于运动心理技能训练的发文量呈下降趋势,分析出现这一趋势原因有两种可能。其一,2015年后我国竞技体育中“核心力量训练”和“功能性训练”理论席卷全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运动心理技能训练理论的发展;其二、运动心理技能训练理论已经发展成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各大专家、学者只能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创新困难,故发文量較少。
(二)关键词分析
从关键词共享网络图中可以看出运动心理技能训练研究中所涉及人群有3类:运动员、青少年、大学生;所涉及的运动项目较多,有自由式滑雪、网球、篮球、田径、排球、中长跑、手球、世界技能大赛等,可见心理技能训练普遍存在大多项目中,但理论来讲心理技能训练应被项群理论内的技心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的项目应用较多,此次分析却没有表现出来,这是后期我们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的。
对检索到的文献做聚类分析时,发现可分为10类:心理机能训练、心理机能、技能训练、运动心理技能、心理训练、运动训练、女子手球运动员、运动心理学、评价指标、自主训练。这10聚类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见图2)。
(三)学科分布分析
从学科分布图来看(见图3),哲学与人文科学分布较多占11.7%,基础科学占4.9%,医药卫生科技占3.4%,经济与管理科学占2.4%。
(四)文献来源分析
从文献来源分布图来看(见图4),来源于《当代体育科技》期刊共12篇,占7.5%,来源于《冰雪运动》期刊共6篇,来源于《体育世界》与《运动》期刊各5篇,各占3.1%。剩余110篇文章来源于其他期刊。
(五)基金分布分析
从基金分布图来看(图5),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2篇占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基金各2篇,占0.6%,剩余152篇文章来源于其他基金或不存在基金支持。
(六)发文机构分析
从发文机构分布图来看(见图6),上海体育学院发文7篇,占4.3%,宜春学院、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各发文4篇,各占2.4%。
二、结论与建议
依据文献资料法与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发现,我国运动心理训练研究的发展进程分为四个发展阶段。虽然心理技能训练经国外传入,但在我国发展过程中有中国化的演变趋势[5-6],运动员是研究的主要对象,奥运会级别的优秀运动员是重点研究对象。我国运动心理训练研究将继续向西方学习,不断引入新的科技成果,同时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本土化研究,将在深度与广度上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心心.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运动员心理技能训练初探[J].当代体育科技,2018,8(24):36+38.
[2]茹巧凤.跨栏运动员心理技能训练探析[J].武术研究,2017,2(09):142–143+154.
[3]牛东平.我国运动心理训练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D].太原:山西大学,2017.
[4]卢玲.西南民族大学蹴球运动员心理技能的研究[D].成都:成都体育学院,2015.
[5]魏晓伟.运动心理技能专项训练的必要性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8(18):115–116.
[6]刘建秀,林岭,张燕,等.1980年以来我国竞技心理研究热点的计量学述评[J].体育科学,2015,35(07):7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