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医学院校与医院是国家医学科研的主要场所,本文通过对河北医科大学及其附属医院间科研管理现状的调研,拟从资源分配、科研合作、科研信息平台建立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行之有效的科研管理在医学院校和附属医院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推动双方医学科研共同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 科研管理 医学院校 附属医院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20.02.006
Abstract Medical colleges and hospitals are the main places for medical research in the country. This paper proposes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on resource alloc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cooperation, and establish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formation platform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status quo of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between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and its affiliated hospitals. Effective research management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medical colleges and affiliated hospitals, and promotes the common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of medical research.
Keywords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medical college; affiliated hospital
近年,在国家全面推进“双一流”高校建设的战略背景下,[1]加强医学院校与附属醫院间科研实力与科研水平,是医学院校在“双一流”高校建设中发挥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和重要保障。作为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其职能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即“医教研”。[2]其中“科研”职能,对现今和未来医院建设至关重要。医学院校有着较强的基础研究,附属医院有着丰富的临床资源,科研管理则是发挥医学院校与附属医院优势,弥补两者间劣势的关键一环。
众所周知,附属医院的归口管理、运行管理、人员编制与医学院校是从属于两套体系。[3]而现今医学院校对附属医院的科研管理属于“医学院校—附属医院”自上而下式的垂直型管理模式。[4]这种矛盾的管理体系使医学院校对附属医院科研的管理能力较弱,基础研究不能很好的与临床研究相融合,也阻碍了医学院校与其他医院和科研院所的科研合作。
以河北医科大学为例,其附属医院共五家,即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院。这些省级三甲医院拥有着庞大的医学专业人才队伍,先进的医疗设备,以及丰富的临床科研资源。但从科研来看,附属医院的科研实力却与其社会地位不相一致。附属医院科研能力的薄弱直接影响了河北医科大学整体的科研水平,也阻碍了河北医科大学在“双一流”建设道路上的进展与步伐。本文以医学院校与附属医院间科研管理现状为出发点,探讨双方科研管理工作中的改进措施,推动资源整合、管理协同、共同发展。
1医学院校与附属医院间科研管理现状与问题
(1)资源分配不均,缺乏科研投入时间与热情。河北医科大学作为河北省属重点高校,科研经费主要来自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级科技计划项目以及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附属医院除了基金类项目和教育系统项目外,卫生厅、财政厅、横向项目等同时也提供了充足的科研经费(见表1)。医学院校和附属医院科研经费的不均衡使科研资源管理难以协调与统一。
另外,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都有着较高的医疗水平,较强的综合实力,承担了本地区重要的医疗任务,医务人员日常需要接待大量的就诊患者;同时附属医院作为高校的教学单位也承担着本科生、研究生等繁杂的教学工作。[5]医疗与教学任务已经占据了医务人员多数时间,对于疲惫、劳累的医务人员来说,已经没有充足的精力再投入到科研中来。[6]因此,附属医院“医教研”三个功能中的科研任务的发展必定受到限制。其次,科研实力的提升需要日积月累,不能一蹴而就。短时间的培训与指导对于医务人员科研水平的提高收效甚微,这也促使一部分医务人员对待科研工作热情较低,更愿意在提高自身诊疗水平上下功夫。
(2)科研合作不到位,交叉融合难以发展。河北医科大学基础研究开展较早,有着良好的传承,在研究的热门领域、先进领域取得了突破。附属医院各有其自身特色与专科医疗优势,但科研起步较晚,专职科研人员的缺失使医院基础研究领域成为薄弱一环。随着近年课题申报数量的增多,从申报项目的内容来看,学校科研人员与附属医院的合作率不高,尤其是医院与医院间鲜有科研领域的合作。申报国家级课题以及自然基金类课题是需要前期的基础研究工作作为申报支撑。据统计,以自然基金类项目为例,近三年河北医科大学与其附属医院体系内的合作平均每年不到30%,无法有效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协同学校与医院间优势科研资源进行学科与专业的交叉融合,限制了河北医科大学整体科研发展。 (3)科研管理体系不健全,忽视实际工作调研。医学院校与附属医院科研业务的发展,对科研管理体制与管理人员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河北医科大学科研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医学、教育学知识背景,可以很好的指导课题的申报与开展,但专业的管理学知识相对欠缺,长远的管理规划和系统的组织能力没有得到锻炼。现行的管理模式是自上而下的层级管理,科研管理重心较集中于校级管理体制中。[4]学校和附属医院基层科研管理人员较少的参与学校管理方针制定工作,对学校整体科研情况认识不到位,欠缺全局观。基层科研管理人员大多从事简单的上传下达、课题申报与结题、数据资料統计与整理等工作。[7]整个科研管理体系还需逐步健全,科研管理人员的创造意识与服务意识有待增强。
其次,日常繁冗的工作占据了科研管理者的精力与时间,从而使管理者忽视了与科研工作者或青年医生的沟通与交流。因此无法第一时间了解到科研人员迫切需要的帮助与信息,使科研人员对管理者产生了不信任感。科研人员期望管理者可以参与到科研管理各个环节中去,做好申报指导者、信息收集者、牵线搭桥者的角色,而不只是处理日常工作。[8]
2医学院校与附属医院间科研管理改进措施
2.1重视科研团队建设,促进跨学科交流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突破,学科间、专业间的交叉融合是现今研究的热点,也是今后科技发展的大趋势。河北医科大学及其附属医院具有众多医学专业与学科,其科研发展空间广阔。科研团队建立可以汇集医疗、护理、管理等多方人才,对重大的、关键的医学难题进行深入的、多方面的研究。例如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河北省骨科研究所”,就引进了大量生物力学等工科专业的优秀人员与医学专家共同解决骨科学的问题。
同时,医学院校与附属医院不应局限于本单位团队建设,应做好长远研究规划,组建跨专业、跨学校,甚至跨地域的专业型医学科研团队。增强学校与医院、医院与医院之间的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促进科研方向的多元发展。
2.2建立人才激励机制,激发科研热情
河北医科大学与附属医院应建立合理的促进人才成长的激励政策,在人、财、物上给予科研人员关心与支持,尤其是扶植本单位优秀青年人才。河北医科大学为了鼓励青年教职工进行科研工作,建立了校内自然科学领域青年科技人才支持计划(简称“春雨计划”)。各附属医院也应在完成教学、医疗任务的同时,激发医务人员的科研热情与科研投入时间,建立相应的科研基金,使“医教研”协同发展。
另外,附属医院应完善本单位科室专职科研人员聘用与管理制度,提高专职科研人员待遇,保持本单位科研工作稳定、良好的开展。
2.3创建科研信息平台,推动管理现代化
借助科技发展的顺风车,科研管理也应逐步实现现代化管理。“医学院校—附属医院”科研管理模式使各单位间的信息资源相对分散,因此网络信息平台的建立与应用可以更快捷、准确的收集有价值的信息与资源。[9]同时,借助此平台对信息大数据的抓取也利于科研管理者进行长远规划,为医学院校建设提供数据支撑。医学院校与附属医院通过科研信息平台,了解各单位的科研情况,利于科研资源的融合,加强学校科研实力。
另一方面,科研项目的不断增多与规范化管理需求,使日常管理任务急剧增多。科研信息平台的建立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管理工作的压力。河北医科大学科技处建立了科研经费管理系统,对全校的科研经费实行网络化管理,节省了科研人员报账时间,简化报账流程,同时也解放了管理人员双手。便捷的信息化管理,缩短了医学院校与附属医院间科研管理的距离感。
2.4优化科研管理团队建设,增强服务意识
每一项科研成果的取得都离不开科研管理者的辛勤付出,但“重科研、轻管理”的现象极大的挫伤了科研管理者的工作热情与服务意识。[3,7]科研管理人员既是科研活动的监督者、管理者和协调者,同时也是科研人员的服务者。因此应加强科研管理者与科研人员的交流,让彼此感受到对方工作的重要性,也让管理者在参与科研过程的同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优化与改进自身工作。河北医科大学定期召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动员会与总结座谈会,旨在增强与一线科研人员的联系,从中找出关键问题与解决方法。此外,优化职称晋升、职业发展以及奖励等政策,也会激发管理者的工作热情与归属感,增强科研管理者服务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另一方面,改进医学院校与附属医院间的科研管理模式,将“服务”意识引入管理体系中去。以“为科研工作者服务”为出发点,鼓励各基层科研管理者到其他单位进行工作调研,依照各单位科研管理特色与优势,改善本单位日常服务工作;同时学校与附属医院应增强共同体意识,跨越编制、管理的鸿沟,实现上下联动,使科研管理获得(下转第17页)(上接第12页)“1+1>2”的良好效果。[3]
3小结
医学院校与附属医院在形式上是自上而下的管理,其实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共同体,优良的科研管理对策在这两者间发挥着关键的纽带作用。通过政策引导、信息传播等手段,使学校科技工作者看到附属医院丰富的科研资源,同时也使医务人员意识到科研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医学院校科研水平的发展不仅需要校内科研院所的壮大,更离不开附属医院科研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周爱平,储召群,杨建伟.加强医院科研项目过程管理的重要性浅议[J].中国临床研究,2016.29(6):862-864.
[2] 王辉,高俊,章津,林琳,李婧娴,杨再峰.高校附属医院科研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8(3):347-349.
[3] 高晗,李朝军.通过科研管理激发医学院与非直属附属医院的科研积极性:以南京大学医学院为例[J].中国临床研究,2019.32(4):570-572.
[4] 王思懿,赵文华.迈向服务型行政: 研究型大学科研管理机构组织变革——以密歇根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17(3):67-71.
[5] 王辉,高俊等.高校附属医院科研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8(3):347-349.
[6] 丁胜.高校附属医院科研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1.18(8):783-784.
[7] 刘丽娟,易聆钰,全立明.浅谈综合性大学附属医院的科研现状与提升举措[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献,2016.16(77):22-23.
[8] 钱晓红,谢素萍.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构建与完善路径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1):107-112.
[9] 沈晶晶.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中的问题和对策分析[J].江苏科技信息,2018.8:27-19.
关键词 科研管理 医学院校 附属医院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20.02.006
Abstract Medical colleges and hospitals are the main places for medical research in the country. This paper proposes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on resource alloc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cooperation, and establish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formation platform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status quo of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between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and its affiliated hospitals. Effective research management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medical colleges and affiliated hospitals, and promotes the common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of medical research.
Keywords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medical college; affiliated hospital
近年,在国家全面推进“双一流”高校建设的战略背景下,[1]加强医学院校与附属醫院间科研实力与科研水平,是医学院校在“双一流”高校建设中发挥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和重要保障。作为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其职能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即“医教研”。[2]其中“科研”职能,对现今和未来医院建设至关重要。医学院校有着较强的基础研究,附属医院有着丰富的临床资源,科研管理则是发挥医学院校与附属医院优势,弥补两者间劣势的关键一环。
众所周知,附属医院的归口管理、运行管理、人员编制与医学院校是从属于两套体系。[3]而现今医学院校对附属医院的科研管理属于“医学院校—附属医院”自上而下式的垂直型管理模式。[4]这种矛盾的管理体系使医学院校对附属医院科研的管理能力较弱,基础研究不能很好的与临床研究相融合,也阻碍了医学院校与其他医院和科研院所的科研合作。
以河北医科大学为例,其附属医院共五家,即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院。这些省级三甲医院拥有着庞大的医学专业人才队伍,先进的医疗设备,以及丰富的临床科研资源。但从科研来看,附属医院的科研实力却与其社会地位不相一致。附属医院科研能力的薄弱直接影响了河北医科大学整体的科研水平,也阻碍了河北医科大学在“双一流”建设道路上的进展与步伐。本文以医学院校与附属医院间科研管理现状为出发点,探讨双方科研管理工作中的改进措施,推动资源整合、管理协同、共同发展。
1医学院校与附属医院间科研管理现状与问题
(1)资源分配不均,缺乏科研投入时间与热情。河北医科大学作为河北省属重点高校,科研经费主要来自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级科技计划项目以及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附属医院除了基金类项目和教育系统项目外,卫生厅、财政厅、横向项目等同时也提供了充足的科研经费(见表1)。医学院校和附属医院科研经费的不均衡使科研资源管理难以协调与统一。
另外,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都有着较高的医疗水平,较强的综合实力,承担了本地区重要的医疗任务,医务人员日常需要接待大量的就诊患者;同时附属医院作为高校的教学单位也承担着本科生、研究生等繁杂的教学工作。[5]医疗与教学任务已经占据了医务人员多数时间,对于疲惫、劳累的医务人员来说,已经没有充足的精力再投入到科研中来。[6]因此,附属医院“医教研”三个功能中的科研任务的发展必定受到限制。其次,科研实力的提升需要日积月累,不能一蹴而就。短时间的培训与指导对于医务人员科研水平的提高收效甚微,这也促使一部分医务人员对待科研工作热情较低,更愿意在提高自身诊疗水平上下功夫。
(2)科研合作不到位,交叉融合难以发展。河北医科大学基础研究开展较早,有着良好的传承,在研究的热门领域、先进领域取得了突破。附属医院各有其自身特色与专科医疗优势,但科研起步较晚,专职科研人员的缺失使医院基础研究领域成为薄弱一环。随着近年课题申报数量的增多,从申报项目的内容来看,学校科研人员与附属医院的合作率不高,尤其是医院与医院间鲜有科研领域的合作。申报国家级课题以及自然基金类课题是需要前期的基础研究工作作为申报支撑。据统计,以自然基金类项目为例,近三年河北医科大学与其附属医院体系内的合作平均每年不到30%,无法有效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协同学校与医院间优势科研资源进行学科与专业的交叉融合,限制了河北医科大学整体科研发展。 (3)科研管理体系不健全,忽视实际工作调研。医学院校与附属医院科研业务的发展,对科研管理体制与管理人员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河北医科大学科研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医学、教育学知识背景,可以很好的指导课题的申报与开展,但专业的管理学知识相对欠缺,长远的管理规划和系统的组织能力没有得到锻炼。现行的管理模式是自上而下的层级管理,科研管理重心较集中于校级管理体制中。[4]学校和附属医院基层科研管理人员较少的参与学校管理方针制定工作,对学校整体科研情况认识不到位,欠缺全局观。基层科研管理人员大多从事简单的上传下达、课题申报与结题、数据资料統计与整理等工作。[7]整个科研管理体系还需逐步健全,科研管理人员的创造意识与服务意识有待增强。
其次,日常繁冗的工作占据了科研管理者的精力与时间,从而使管理者忽视了与科研工作者或青年医生的沟通与交流。因此无法第一时间了解到科研人员迫切需要的帮助与信息,使科研人员对管理者产生了不信任感。科研人员期望管理者可以参与到科研管理各个环节中去,做好申报指导者、信息收集者、牵线搭桥者的角色,而不只是处理日常工作。[8]
2医学院校与附属医院间科研管理改进措施
2.1重视科研团队建设,促进跨学科交流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突破,学科间、专业间的交叉融合是现今研究的热点,也是今后科技发展的大趋势。河北医科大学及其附属医院具有众多医学专业与学科,其科研发展空间广阔。科研团队建立可以汇集医疗、护理、管理等多方人才,对重大的、关键的医学难题进行深入的、多方面的研究。例如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河北省骨科研究所”,就引进了大量生物力学等工科专业的优秀人员与医学专家共同解决骨科学的问题。
同时,医学院校与附属医院不应局限于本单位团队建设,应做好长远研究规划,组建跨专业、跨学校,甚至跨地域的专业型医学科研团队。增强学校与医院、医院与医院之间的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促进科研方向的多元发展。
2.2建立人才激励机制,激发科研热情
河北医科大学与附属医院应建立合理的促进人才成长的激励政策,在人、财、物上给予科研人员关心与支持,尤其是扶植本单位优秀青年人才。河北医科大学为了鼓励青年教职工进行科研工作,建立了校内自然科学领域青年科技人才支持计划(简称“春雨计划”)。各附属医院也应在完成教学、医疗任务的同时,激发医务人员的科研热情与科研投入时间,建立相应的科研基金,使“医教研”协同发展。
另外,附属医院应完善本单位科室专职科研人员聘用与管理制度,提高专职科研人员待遇,保持本单位科研工作稳定、良好的开展。
2.3创建科研信息平台,推动管理现代化
借助科技发展的顺风车,科研管理也应逐步实现现代化管理。“医学院校—附属医院”科研管理模式使各单位间的信息资源相对分散,因此网络信息平台的建立与应用可以更快捷、准确的收集有价值的信息与资源。[9]同时,借助此平台对信息大数据的抓取也利于科研管理者进行长远规划,为医学院校建设提供数据支撑。医学院校与附属医院通过科研信息平台,了解各单位的科研情况,利于科研资源的融合,加强学校科研实力。
另一方面,科研项目的不断增多与规范化管理需求,使日常管理任务急剧增多。科研信息平台的建立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管理工作的压力。河北医科大学科技处建立了科研经费管理系统,对全校的科研经费实行网络化管理,节省了科研人员报账时间,简化报账流程,同时也解放了管理人员双手。便捷的信息化管理,缩短了医学院校与附属医院间科研管理的距离感。
2.4优化科研管理团队建设,增强服务意识
每一项科研成果的取得都离不开科研管理者的辛勤付出,但“重科研、轻管理”的现象极大的挫伤了科研管理者的工作热情与服务意识。[3,7]科研管理人员既是科研活动的监督者、管理者和协调者,同时也是科研人员的服务者。因此应加强科研管理者与科研人员的交流,让彼此感受到对方工作的重要性,也让管理者在参与科研过程的同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优化与改进自身工作。河北医科大学定期召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动员会与总结座谈会,旨在增强与一线科研人员的联系,从中找出关键问题与解决方法。此外,优化职称晋升、职业发展以及奖励等政策,也会激发管理者的工作热情与归属感,增强科研管理者服务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另一方面,改进医学院校与附属医院间的科研管理模式,将“服务”意识引入管理体系中去。以“为科研工作者服务”为出发点,鼓励各基层科研管理者到其他单位进行工作调研,依照各单位科研管理特色与优势,改善本单位日常服务工作;同时学校与附属医院应增强共同体意识,跨越编制、管理的鸿沟,实现上下联动,使科研管理获得(下转第17页)(上接第12页)“1+1>2”的良好效果。[3]
3小结
医学院校与附属医院在形式上是自上而下的管理,其实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共同体,优良的科研管理对策在这两者间发挥着关键的纽带作用。通过政策引导、信息传播等手段,使学校科技工作者看到附属医院丰富的科研资源,同时也使医务人员意识到科研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医学院校科研水平的发展不仅需要校内科研院所的壮大,更离不开附属医院科研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周爱平,储召群,杨建伟.加强医院科研项目过程管理的重要性浅议[J].中国临床研究,2016.29(6):862-864.
[2] 王辉,高俊,章津,林琳,李婧娴,杨再峰.高校附属医院科研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8(3):347-349.
[3] 高晗,李朝军.通过科研管理激发医学院与非直属附属医院的科研积极性:以南京大学医学院为例[J].中国临床研究,2019.32(4):570-572.
[4] 王思懿,赵文华.迈向服务型行政: 研究型大学科研管理机构组织变革——以密歇根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17(3):67-71.
[5] 王辉,高俊等.高校附属医院科研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8(3):347-349.
[6] 丁胜.高校附属医院科研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1.18(8):783-784.
[7] 刘丽娟,易聆钰,全立明.浅谈综合性大学附属医院的科研现状与提升举措[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献,2016.16(77):22-23.
[8] 钱晓红,谢素萍.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构建与完善路径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1):107-112.
[9] 沈晶晶.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中的问题和对策分析[J].江苏科技信息,2018.8:2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