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瓦上的故乡

来源 :滇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il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到了一定的年纪,便不由自主地思念起老家来。
  我的老家坐落于秀山脚下的艾家巷,是一座明清时期的四合院,坐南朝北,大门朝东,属震宅。老家门外有一大场,靠西边一排的人家门口摆放着几条青石板,左邻右舍的老人小孩总喜欢在青石板上坐着吃饭、聊天、做活,年久月深,青石板早已被磨得光滑如玉。
  老家的房子有点矮小,光线暗淡又有些潮湿,但我非常喜欢这样的居所——它是我出生和成长的地方,留存了我年少时的幼稚、天真和快乐,蕴藏着长辈们对我无尽的关爱。更让我难以忘怀的是,每次回家,看见四时的阳光穿过镂空的窗户照进屋里,坐在绣花机前的母亲面容显得格外慈祥。一只小猫无声地从瓦沟里穿过来走过去,然后轻灵地从瓦檐上跳下来,慵懒地伏在母亲脚边。这一场景温馨而宁静,悠久而亲切,古老而柔美。
  院子靠西厢一角种有一棵石榴树,树虽然不是特别高大,但很粗壮茂密。每年暮春,红彤彤的花朵绽满枝头,鲜艳诱人,招蜂引蝶,整个小院里弥漫着一股石榴花特有的馨香。中秋节前后,石榴成熟,缀满枝头,有的爆裂开来,煞是好看,白的像水晶,红的像红宝石,晶莹剔透,让人垂涎三尺,吃一口,味道又酸又甜,可好吃了!
  我家的老屋,土褐色的墙、青灰色的瓦。透过木格子的窗棂往上看,瓦片的边沿像一弯黛色的秀眉,青黛中透出蓝底子,正是这抹沉郁的蓝,和天空的蓝遥相呼应。天空的蓝轻盈,屋瓦的蓝稳实,像父亲山一般的肩膀,庇护着我们一家人的生活起居,承接着日月星光,遮挡着雨露风霜。那一抹蓝,让人感受到稳妥和亲切的所在,放进水墨画里合适,放进记忆里就能牵出如丝如缕的乡情。
  老家经历了无数的风吹雨打,土墙和木门经历了太多的沧桑,时间的流逝都在它们的脸上。时光在此静止停歇,流年刻下岁月深痕。我的祖祖辈辈,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在青瓦铺就的屋顶下,在亘古岁月中进进出出,过着朴素而简单的生活——凌晨五点,外婆踩着夜色蹒跚而去,风雨无阻,为的是能够在学校门口占据一个摆小摊点的位置;落日余晖中,父亲从厂子里匆匆而归,脱下那件洗得发白的“四开服”,又匆匆忙忙地走进厨房;正午时分,母亲系着碎花围裙,趁好日头将腌制好的腊肉挂在屋檐下,顺手翻动一下旁边晒着的红辣椒和蒜头……亲人们日夜不停的奔忙,屋檐下的土墙,像是一张黑白老照片,记载着那些汗水浸透的日子,即使陈旧,但也可亲。
  这样的老家,是遥远年代里朴素、安逸的守望者。它承载了太多的人文情感,凝结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
  举目四顾,老屋顶上的瓦片一面凸起一面凹陷,鱼鳞似的一字排开来,覆盖于木橼之上,呈现出最为古朴素雅的样子。当时虽然生活清苦,但一家人在一起,朝夕相伴,甘苦与共,其乐融融,瓦当上的四季景致,也自有百般风韵!春天,燕子在梁间呢喃,看屋瓦缝隙之中,一点新绿,春意盎然!夏天,阳光透过屋檐,泥墙斑驳,光影灵动,雨丝细密,滴答如碎玉!秋天,飘舞的落叶为屋顶染上缤纷的色彩,檐下的风铃,随风晃动,叮叮当当唱着丰收的喜悦!冬天,寒霜如被,四野寂静安详,檐下冰溜子晶莹剔透,诗韵盎然!置身于老屋,看时光从指缝间溜走,每分每秒都知足幸福!
  老家历经了岁月沧桑,屋瓦承接雨露、阳光和月色,曾经的质朴与纯真,被岁月的苔藓覆盖,轻轻触摸,有潮湿,柔软了回忆。
  在老家生活二十余载,记忆最深的莫过于老家的下雨天了。仰頭一望,天井四角的天空,黑沉沉的堆满乌云,风呼呼地刮过,木制的门窗噼里啪啦作响,夹着一阵阵的电闪雷鸣,犹如山崩地裂。顷刻之间,瓢泼大雨从天上倾盆而下,雨点打在瓦片上,打在石阶上,打在瓦罐上,叮当作响。天地之间,仿佛在演绎一曲激越的交响乐,气势磅礴,震撼人心……正当迷醉之时,雷声渐小,雨珠滴滴答答。雨水顺着瓦沟流下来,开始连成一线,像一挂美丽的珠帘。渐渐的,檐口的水像一条条断了线的珠子,坠落地上。院子里的水越积越多,形成一股股水流,汇聚一起,漫向屋外。
  不一会儿,雨点小了,窸窸窣窣地洒在花草树叶之上,发出不同的声响,就像钢琴鸣奏的音符,在琴师的指间抑扬顿挫。胭脂般的石榴花瓣上挂满小水珠,娇艳欲滴,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生动迷人。
  雨停之后,屋檐上仍有雨水,“吧嗒、吧嗒”,一滴,一滴,滴落在地上,溅起朵朵银色的水花,奏响生命的旋律。一股新鲜清凉的空气迎面扑来,沁人心脾,顿觉神清气爽。院里的世界已是焕然一新,枯枝败叶没了踪影,石榴树和其它花草的叶子被冲洗得一尘不染,在灿烂的阳光下,绿得发亮,郁郁葱葱。花儿也显得更加娇美动人。
  乍一抬头,蓦然发现,雨后的天空中高挂着一道亮丽的彩虹,像一座彩桥悬立在屋顶之上,令人惊喜、陶醉……狂暴的雨水似乎要把整个世界毁灭,可它带来的却是更加晴好的天空。人生亦是如此,不经历风雨,又怎能见彩虹。
  雨,润泽万物,将生命给了大地,将无尽的欢喜和遐想给了我的童年。
  长大后,与儿时伙伴相别,各自去了不同的地方上学、工作,也挥别了这盛满回忆的老屋。老家渐渐被抛在了身后,每年能回来一两次已是奢侈。
  时过境迁,老家已远。故土、故人渐渐远去,那些曾经的过往依然在我们的气息中氤氲。老家的雨,一直在我的记忆深处缠绵悱恻。
  那雨,淅淅沥沥……在心里、在梦里,如烟似雾……人在雨中,总是多情缠绵,幽思一地;人在雨中,总会忆起一些让人追悔的事;人在雨中,总是不经意间会念起心底最思念的人。那雨,是哀愁的,幽柔的,温情的,亦是欢喜的!
  人生于世,就像一座老屋,或被大雨侵袭,或被狂风怒卷,而这一切最终都会烟消云散,没有什么事情值得你去为它犯愁。人生中的荣耀和屈辱不算什么,也不要在意得到和失去过什么。人这一生最重要的是要坚强,要昂首挺胸的走下去,要学会用一种乐观的心态去享受生活。
  老家似乎很容易勾起我的怀旧情结,因为它赋予我的不仅仅是一个穹顶之下的家,更是我盛放灵魂的安心之所,以及对于故土家园的那份深深的依恋。   老家是记忆的底片,能冲洗出陈年往事。无数次睡梦中,一条石板路通向老家的方向,青石板镶嵌在泥土里,那么的干净,整洁。遥远的亲人走在月光下,走在风雨中,走在青石小路上,相互思念,默不作声……
  蜗居城市,某个夜晚,不知不觉,窗外又下起了雨。听着雨声,我似乎又回到了童年的记忆——雨,纷纷扬扬,落在老家的屋檐上,落在石阶上,落在瓦罐上,落在石榴树叶上,一滴,一滴,淅淅沥沥地敲打在心上,密密斜斜的织成一曲思乡的小夜曲,拉长了我的思念。
  我的心里,下起了一场绵绵的雨。
  回眸老家,平实安静。土墙灰瓦,细雨朦胧。雨落水花起,石阶青苔绿。听着雨声,享受自己那份独特的心情,那是一种幸福而咸涩的感觉。难忘雨中父母亲焦急守候的面容,难忘雨丝里的缠绵,难忘我心中的故园,难忘故土之上的亲人!
  时光荏苒。老家,像一位朴实安详的老人,怀揣了无尽的故事,只等着亲近他的人,用渴望的眼神听他将陈年的故事一一诉说。
  或许,在钢筋水泥的现代社会,不少人提及老家,只会觉得那是落后、破旧的代名词,而在我心中,老家,是一种即使离开了很久、很远,也依旧怀念的乡愁。
  久居闹市,已经很难见到老家一样的青瓦房,但偶尔路过飘着缕缕炊烟的青瓦老屋,依旧会亲切无比!
  回首老屋凝望久,不知明月挂长空。人们常说,回不去的地方叫故鄉,到不了的地方叫远方。老家是旧时的粉墙黛瓦,是不论经历多少风风雨雨,依然默默等候游子归去的老瓦房。
  每一段记忆都有一个密码,只要时间、地点、背景恰好,记忆深处的那些人、那些景就会浮现眼前。我相信,时光流年里,总会有人将尘封的记忆解封。记忆之门一旦打开,关于老家那些曾经的过往,遥远的童年,忽然就会雀跃着向我走来。对老家和故土亲人的思念,就会像老家青瓦片上绿意葱葱的苔藓,悄无声息地蔓延开来。
  世间无非过云楼,所有流逝的,都是生命的眷顾和幸运。
  青瓦之下的老家,上演着人世间最平实祥宁的日常生活。在一瓦纸窗下,起睡、干活、吃饭、读书、做家务,时光静好,岁月不老,心有所依,安然若素。每当站在城市的街头,在冷雨中寻望遥远的青瓦老屋,雨落瓦上,原来不止是闲情,更是乡思。方才知,离开青瓦遮蔽的老家,再远,再久,某个落雨的夜晚,某个晴好的日子,在心底张望,记忆的黑白底片上,清晰的依旧是那一片片被岁月的烟火熏得斑驳破旧的屋瓦……
  责任编辑  胡兴尚
其他文献
赵正胜 1951年生于昆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发表作品。著有《东门往事》《旧街96号》《嫂嫂》《随想录》《旧城往事》等。  童谣  五六十年前的昆明,旧街上的孩子善编童谣,尽管编的都是些简单的顺口溜之类,但这些童谣却给孩子们的童年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  童谣是既有时代性并融合着一种具有地方特色文化的儿童口头语,虽简单,甚至有的词不达意,带有戏谑性,但都是孩子用简单朴实的语言编撰的,既充满童趣,又
期刊
彭水三叠  一  都说人往高处走  我却偏要学阿依河水  往低处流  载一叶扁舟 或竹筏  还有多情的娇阿依和  放浪的山歌  以及 爽爽朗朗的心境  朦朦胧胧的爱情  然后 一个猛子  扎进乌江的怀中  二  都说是炎黄的子孙  我却固执地以为  我 是蚩尤的后裔  虽然没有旌帜招展胜利荣光  虽然没有传说相处流传骄傲  但我珍藏了带血的箭镞 和先祖永恒的伤口  壮士志向未酬的遗骨  
期刊
龚万辉,1976年出生于马来西亚,曾就读于吉隆坡美术学院和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文字创作以小说和散文为主。作品曾获台湾联合报文学奖、马来西亚花踪文学奖、海鸥文学奖等。着有小说集《卵生年代》《隔壁的房间》,散文集《清晨校车》和图文集《如光如影》《比寂寞更轻》。曾获马来西亚优秀青年作家奖,并获台湾《联合文学》杂志评选为20位40岁以下最受期待的华文小说家之一。  车子开上高速公路,就迎着相同的风景,像一
期刊
偶尔行走  蜷缩在石阶上的老汉,伸开  破损的手掌,颤抖的手仿佛在  低声呓语。卖生姜的胖女人  一边奶孩,一边挥拳赶走两条  呜咽的流浪狗。糕点房的小女工  笑魇如花,青春是拿来绽放的。  墙根下,五个叼劣质香烟的农夫  议论今年玛卡的行情,面露不安  水果铺摆出两筐新摘的橘子  多么鲜亮啊!小姑娘在路边踢毽子  雪山趴在眼前,天空蓝得要死  我一会儿走在屋墙的阴影中  一会儿走在久违的阳光里 
期刊
在盘龙江边看白鹭  伏着栏杆看江水,翩然飞过的白鹭  仿佛孤傲的骨感美人  双腿站立,伸着细长的脖颈盯着水面  我猜想,它只会来自仙风道骨的古籍  八月,盘龙江浅草招摇  白鹭在露出水面的管道上  排成长列。依然双腿站立  悄然移步,或者飞起追逐  更多则在等待。泥鳅吐着泡泡浮出  为一次新颖的水面呼吸?  被神秘召唤?还是任性的狂放杂耍?  再迅捷的游者,也逃不脱白鹭的  长喙,那闪电般的出击 
期刊
王修捷,1980年生。音乐人、智库研究员、讲师、诗人、马大哲学博士。活跃于动地吟,并曾创办拉曼大学乐塔创作坊(PJ分校)。曾得数届星云文学奖及海鸥文学奖。目前已出版十二部小说。另有一部分文学作品及论文被收录于:马新《新马文学高铁之微型小说》、中国《新世纪东南亚华文诗歌精选》《马来西亚当代微型小说选》《时光旅行—马华文学2009》《作家的家》等。  巴士乘着暮色咽呜进站时,一阵莫名焦躁突然来袭。她僵
期刊
无尽之路  一个灰暗沉闷的夏日午后  天空白亮亮要下雨的样子  我心里有一个恐惧的声音  她会丢下你走得远远的  她说:快些走。我们去你姑妈家桃园摘桃子  有个发现让我幸福了一生  ——我们走着一条无尽之路  有时候 医生带我们去放风  走过蚕豆地 走过大麦地 走过客运站  姐姐  那夜有雨滴打在窗臺,凌晨  姐姐的胴体尚有淡淡的清甜  像父亲早上割下的花菜。另一个雨夜  一个男人在她怀里哭
期刊
影子  黄昏,浓缩成一杯酒静置于面前  一杯酒,是桃花潭的深渊  她把自己的影子,用力按了进去  邀明月,举杯,换盏  血色的酒,舌苔上储存的秘密暗香  下喉,用力呼吸  离心口很近的地方,被烧疼  她以为喝下了自己,一切会好些  回头,影子湿漉漉的挂在对面的墙上  像杯子里一把立直的弓  所幸。岁月静好,安然无恙  相见欢  马牙石的路面撑不住夕阳的重  她的目光,在人群中搜索  被嘈乱的脚步,
期刊
翟妍 本名翟景华,笔名翟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二十九届高研班学员。吉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有中短篇小说发表在《十月》《中国作家》《作家》。长篇小说《长河长》在《江南》杂志发表。著有中篇小说集《麦子熟了》,散文集《如果生命可以再度青春》,长篇童书《青云城里的来客》。  1  榆村的杨有四已经是七十冒高的人了,身体还硬朗的像个小伙子,他的一个儿子和一个闺女都不在榆村住了,庄稼地里的活儿他指
期刊
故乡,是一种牵挂。  离开那个偏僻的小山村,已是三十多年。自从离开村里那所破败不堪的寺庙改成的学校,也就算离开了那个村庄,那年我小学毕业。故乡,是一条狭窄的小山沟。从祥云上川坝子进村,要沿着小山沟走几公里的山路。村子就在箐里的山坡上,从箐底沿着小村一直上坡,茂密的森林中,掩映着村里的坟地。村子离祥云的坝子太远,村里人的交通工具就是两只脚,若是没有什么必须的事情,大家是不愿出去的。自行车是又过了好些
期刊